论坛报道|李曙光:今年特殊资产行业有三难
在通达金融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特殊资产管理与破产重整高峰论坛》上,李曙光就他对特殊机会投资行业的思考和观察,发表了《破产法与个人破产制度趋势》的主题分享。
李曙光提到“2020年我国第一季度经济较差,GDP负6.8%,去年整体是正6.4%。对于二季度各机构有不同的预测,较为悲观的看法认为能够正增长就非常不错了,一些乐观的看法认为今年GDP可以达到3%到3.4%左右。更多的还是负面的判断,二季度是否从负6.8%转正,不少机构持怀疑的态度。
但是从官方的一些数据来说,我们第二季度的进出口数据,进口的增长是达到了4.2%,出口达到6.4%,这个数据还是不错的,进出口都在增长。”他谈到了三大问题,以下是他在论坛分享实录。
特殊资产大的背景
2020年特殊资产大背景有三难
第一难是我国中小企业生存难。大量的行业都因疫情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现在实体制造业虽然很多在复工复产,但是很多企业有复工,却没有复产。对于中国经济支撑最大的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来说,今年是特别困难的一年,很多企业处于倒闭或者是持续经营困难这样的困境,我们危困企业一多,特殊资产就多了。
第二难国有企业改革难。我们国有企业近几年比较重头的改革就是混改,现在民营经济这么困难,混改当然难进行,国企改革混改最重要的是要民营经济私有经济有热情,如果今年经济这么不好,我们混改的进程会受到疫情很大的影响,国有企业整体的改革要推进也是比较困难。
第三难是国际外贸环境难。全球疫情在蔓延,很多国家可以说是自身自顾不暇,很难去正常进行经营,加上我们与美国的贸易战。某种程度上,中美两国这种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正在加速脱钩,国际贸易的环境是比较差的。特别是WTO这个组织,现在基本上处于瘫痪当中。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劣,也导致中国接近三分之一GDP增量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不良资产行业三个市场现状
第一个市场是债券市场。在经济越困难的时候,我们对于债券市场是最有依赖性的,但是从目前的趋势看,这个市场违约爆雷比较多。我们今年上半年违约债的金额已经达到一千亿。总体来说,目前公司信用债市场有40万亿,违约率还不是很多。但是如果持续以这样速度增长的话,对于金融系统性的风险影响就比较大。
第二个市场是破产市场。近几年,破产案例越来越多,所涉及的债务金额也越来越大,如北大方正、东旭集团都进入破产程序,所以破产市场今年是一个特别热的一年,可以预计的是,今年破产企业将会有井喷。
第三个市场是信用市场,更多指的是合同和担保信用。因为疫情的影响可以看到一般性违约非常多,大量的合同到期不能履行。跟这个相关的一个特殊市场——担保市场,它是更重要的信用市场,现在出了很多问题,而且担保市场它出问题具有非常大的一种连带性,比如最近的“湖北金凰公司黄金造假案”,黄金担保这样一个最刚性的担保都出了问题,对于整个信用交易的市场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为交易方彼此之间不信任,如果一个市场的信用度很低的话,交易的成本和费用一定会增高。
目前从这三个市场的情况,债券市场、破产市场和担保信用市场来看,因为疫情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当然,有些问题不完全是新冠疫情带来的,可能在市场当中本身就蕴含着一些风险,但是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重了这种风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所以特殊资产管理是很有道理的,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怎么盘活它;怎么出售它;怎么让它产生新的价值;怎么去经营它,这些都是我们要很好去研究的课题。但是我们现在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大背景下,几个重要市场就体现出来它的一些新特点。
新冠疫情下的各种
新的政策,新的制度
李曙光表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实际上都有一个新的竞争——制度竞争,现在各个国家为了应付或者是为了回应这样一种新冠病毒带来的对于经济对于金融的这样一种威胁带来的挑战,都在竞相出一些新的制度、新的政策。
在货币政策上,很多国家基本现在是无限量宽松政策。特别英美国家带头不断印钞票,非常宽松的这样的一个货币政策。它的贷款利率基本是零甚至负利率。
另外一个比较多的是财政政策。像美国推出了很多的财政政策,如2万亿美金的纾困基金,以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国支持力度就更大,从我们货币政策来讲也给了很多的低利率贷款,不同的专项贷款项目,利率都比较低。也发了3万多亿地方政府专项债。
李曙光教授还提到,最高院最近发出很多关于新冠疫情的破产政策。包括重整计划可以延期半年,甚至可以更长的延期;针对一些应该受理的破产案件,现在要区分破产的原因;管理人在进行破产操作的时候,也有更多的一些权利,包括债务展期,如何更好地让企业能够转危为机。总的来说就是一条,我们提六保六稳政策,首先是保市场主体生存,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国务院,都提出要首保市场主体。
破产法目前的实施状态有五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今年破产案件的受理更加注重拯救企业的重整程序。这是从我们各法院审理涉新冠疫情的破产案件趋势中可看到的,更加注重重整的趋势,特别强调庭外重组、庭外和解以及预重整。
第二个趋势,是对于破产法修订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全球都在进行制度竞争,各国纷纷出台破产新政策,对到期债务进行延期,有的是中止破产程序,有的是停止债务执行。对中国来说,现行破产法要有大的修改,要有相应的对策。
第三个趋势,是对于破产法庭和法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建立了很多专门的破产法庭,现在十几个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的破产法庭,今年将会出现更多。而对于破产法官要求审理破产案件有很高的专业性与创新性,要根据整个疫情、洪灾的状态,根据破产企业经营与负债的状态,要一企一策,一案一策,不断创新。
第四个趋势,是破产在营商环境指标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要。好的破产法框架与实施,会带来好的债权人预期与好的营商环境。
第五个趋势,是债券市场纠纷案件审理的新司法政策出来了。由于债券纠纷越来越多,最高院联合发改委、证监会、央行几部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涉债券纠纷案件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里涉及到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涉及如何保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这方面的条款越来越多了,受托管理人权利责任越来越大了,涉及中介机构的责任越来越清晰了。这个指导意见非常重要,它涉及整个债券市场的后续发展。
另外,关于中国破产法和国际上破产制度的对接,也就是跨境破产问题,李曙光指出,全球经济下行,跨境不良资产的处置、特殊资产的管理是一个新的命题。因为中国前期的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很多海外的投资收购,现在在全球疫情爆发情况下,出现问题较多,需要更详细的跨境破产规则依据,也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解决,跨境合作包括执法与司法上的合作,也包括企业实务界与法律跨界的合作。
个人破产制度的试点实行
另外,李曙光还在论坛上谈到了个人破产法的立法问题。因为个人破产法涉及到很多企业家用个人资产进行抵押担保贷款,需要承担民事清偿责任问题,涉及个人破产与特殊资产处理问题,很多人关心个人破产法何时出台。
去年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出台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改革方案中,提出个人破产立法,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市场体制意见中也提出要健全破产制度,推动个人破产立法。
现在全国已经有十几个城市在试点个人破产获个人债务清理,而且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加入试点,深圳市人大作为有地方立法权的特区城市,率先起草了专门的地方个人破产条例,已经向全国发了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最近中国政法大学研究中心正在帮助海南制定海南自贸港的破产条例,这个破产条例包括企业和个人。因为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比较大,现在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海南自贸港就是一个重要的新的增长点,需要为其制定各种制度条例等相关的新法律。因为是要打造中国的第五个独立关税区,所以它的制度都需要全部对标国际上最先进地区的经验,我们起草自贸港破产条例时,需要思想更解放一点,步伐更大胆一点。”李曙光如是说。
他认为个人破产制度在目前出台,时机是比较成熟的。“全国人大估计还要看看各地试点的情况再决定立法进度,如果没有个人破产制度保障的话,很多以个人身家所有财产为企业做担保贷款的企业家,会看不到希望,终日在躲债,很难有企业及个人重生的机会,这也是一些企业家为什么要卷款跑人的原因。所以我们的个人破产制度要更多注重重整,要让有一定资产身价有信用的个人破产,可以看到拯救的希望。
我们目前的立法方向也是有问题针对性的,包括最高院、全国人大在讨论要在企业破产法增加一章这样的内容。”针对争议比较大的个人逃避债务问题,李曙光指出,应有配套性制度更好防范个人破产中的欺诈性破产。
关于特殊资产管理
李曙光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与国贸经济复杂的环境下,中央提出中国经济下一步转向内循环为主导,内循环有它的弱点,但是也有它的优势。对于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来说,内循环经济是一个机遇。内循环状态下,海外机构要进来做特殊资产管理就比较难了,国内不良资产业界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是我们下一步要特别重视的,做这一行的国内机构,其专业性要求与合规更加高了。
我们有些AMC公司在特殊资产管理处置业务中也出了一些事,主要是收购资产不审慎,收购一些非金融的实体资产,还有涉及到一些内部交易问题,最近有一个资产管理公司被银保监会罚了900多万。
在不良资产处置当中,在特殊资产管理当中有很多的雷区,整个特殊资产管理行业要专业化,要自律化,要有自我反省能力,要跟破产管理人队伍建设配合起来,要把眼光放的更开一点,看得更远一点,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好的国际经验。
相关阅读
破产观察丨李曙光:法院如何审理涉疫情破产案件?破产观察 | 推进个人破产立法,深圳挺进经济立法“深水区”
破产观察丨江苏首个破产法庭在宁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