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学第一天,程千帆对他的学生这样说

吴志达 程门问学 2021-06-12

▲1981年,程千帆赴南宁讲学期间,与当年武汉大学的老学生座谈。左起:何文白、韦其麟、程千帆、林焕标。


1956年,是新中国科教事业的第一个春天,在“向科学进军”的氛围中,我从北师大毕业,同时考取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就是我们仰慕已久的程千帆教授。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前后和千帆师相处了二十余年,其中可写的事情很多很多,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只能记叙一次千帆师于我终生受用的谈话。


刚到武大报到的第二天晚上,我和几个师兄弟们一起登门拜见导师。先生那时四十多岁,和蔼可亲,在听过我们简要的自我情况介绍后,微笑中渐渐透出严肃的神情,扼要地对我们的学术之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在对本研究方向学术领域有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所赋予的使命,拟订研究计划,交一份给他,然后约定时间专谈研究计划的问题。


第二,学术研究,当然要出成果,但是不能急功近利,要把基础打得宽厚一些,要像金字塔那样,切不可像根电线杆。比如研究宋元明清文学,也要熟悉先秦两汉的典籍,不然,以后就会吃亏。汉魏六朝小说,特别是唐人传奇,对后来的戏曲、小说影响深远,不溯源难以穷流,广博才能专精。


第三,视野要宽阔,从事古代文学研究,要懂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外国的文艺理论固然也要学,但是不能生搬硬套,中国有中国的理论批评特色。


第四,要注意文学与历史、哲学的关系。文学根据现实生活的折光,把某个历史时代人的行为和思想如实地反映出来,即把文学放到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来研究,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听了千帆师的一席话,我们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之后,在我们的学习实践中,千帆师不仅对我们,对自己也始终贯彻着这样一条做学问的道路。千帆师很重视我们基本功的严格训练。他让我们先从分析某篇具体作品开始,勤写读书札记,对他的《宋代文学史》写出最简练的提要,并且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而选择某个作家或某个有争论的问题写论文。


他在打成右派的十八年间,也还是凭借他深厚扎实的古文功底和争分夺秒的耕耘,厚积薄发,在获得平反后的十几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方面是他指导原则正确的应验,另一方面又不禁让人想到了千帆师曾经用他那形象化的语言对我说过的话:


一棵扎根深土的树,即使把它的枝干砍光了,也会萌发出新芽的。


一席终身受用的话体现了先生对我的厚爱,而他提携后进唯恐不及的胸怀以及对人的坦荡,以及他对事业的执着,对国家的忠诚,则更是我们高山仰止的。


>原载《程千帆沈祖棻学记》


【相关阅读】

吴志达:不思量 自难忘——忆千帆老师的几件事

通向成功之路:程千帆先生的治学方法


程千帆先生治学经验谈


程千帆先生谈博士生怎样读书

程千帆与研究生谈话:你们一定要掌握两套本事

程千帆先生谈学术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其它

贵在创新——程千帆先生谈学术论文写作

程千帆:诗学研究方法谈

程千帆:背诵名篇,非常必要 | 治学语录二十则

程千帆:有恒斋求学记

程千帆:谈谈我写《古诗考索》等书的一些想法

程千帆:《史通》读法 (附《史通》评释诸本述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