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程千帆为何感慨“近人为学,知行断作两截”

朱晓海 程门问学 2021-06-12

讲学中的程千帆先生


千帆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造诣与成就,有目共睹。窃以为:先生之所以有如此造诣与成就,不是单从他在古典文学方面的学养可以获得圆满解释。大陆中文系的课程设计,将传统经、子部分归并在哲学系内;将史部纳入历史系,就形式理论层面来说,如此安排是相当合理明晰的,但按照这种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却会造成难以与学术传承衔接的弊病,因为古人念书的步骤与范围从来不是这套。《孝经》、《论语》、《诗经》是启蒙教本;学作对子、写制义的同时,也在往下扎经、史、子的根柢,八股的题目都出自经典,经书本文及注疏若不烂熟胸中,题目都看不懂,还谈什么破题?换言之,四部畛域固存,却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固然校、院、系三方从未禁止学生选读别系的课程,但基盘方向已出现敧轻敧重,两下的差别犹同日常三餐就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之于偶尔上馆子打牙祭。如今将那有机整体全割裂开,不见古人大体,徒就只耳单目上作文章,当然难见本真,尤其是谈到某种文学现象出现的外缘时,动辄说外行话。而且因根柢薄,很难做出名堂,遑言令人触机旁通?先生个人治学一秉传统,因此,既有《史通笺记》之作,复有《校雠广义》的鸿裁。据告,指导学生亦如是,《庄子》、《史记》等是必读的,并因个别研究范围方向补充,此所以门下英杰辈出。偏方能专,专而后精辟,但偏之得立的前提预设了通,抽离通这脉络下的偏只是蔽隘。


尝忆有次捧手请益时,谈到个人困惑:接到大陆五十岁以降学者来函时,经常被连姓带名地称呼。先生当场颇感慨:近人为学,知、行断作两截。据《传习录》所载,阳明认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若未能行,则其知非真知,真知必能行。阳明之说自是就道德实践而发,但用在学术研究上,恐怕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参考价值。论学最怕隔,尤其是研究诗这种精微的心灵结晶。一个人全然不识创作个中甘苦,怎么能欣赏其佳处?遑言洞悉其思路转折、意向纠缠?以致研究诗的论文经常绕到外头说话,什么揭发统治阶级的荒淫、充满了爱国思想、抗议精神等等,一落实到文本本身,某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全讲不出来;纵使讲,令人觉得也不过尔尔,哪有什么值得玩味之处?郑玄注《礼记·中庸》时说:唯圣人知圣人,以现代的语汇表述,只有在与前贤同步同趋中,才能见其所见。尽人皆知:千帆先生是位名诗人。按照古代词汇、语法、声律、韵部写古体或近体诗,并非难事,那就像找个时下年轻人穿上唐、宋衣冠,演出古装戏,一眼就可看穿那是假古董,真正成功的演出要能使人觉得如临其境。承先生厚贶其《闲堂诗文合钞》,恭诵之下,浑然不辨出自今人之手。似《甲申九月钞顺德蕲春两黄先生咏怀诗注成偶效其体九首》,可谓尽得步兵风神气韵。根本毋需索解其间有何现实影射,诵阅本身就是一大享受。也就无怪乎先生在诗、词国度的研析深入堂奥了。


程千帆先生词稿


古人每每据其行品其文,这种论式自有可商榷之处,不过难道千载心灵尽被脂油所蒙,还是这种论式中确有其可取之处?人心固有多重机制,但彼此之间终究会相互浸渗。品不高,才智再高,见识也会无形间受到前者拖累蔽障。尤其是文学研究这最贴近人心灵的环节。大陆历经多次政治运动,导致人性极度扭曲,人与人之间若非充满了猜疑怨嫉,就是以市道交,真诚、无所求的人际往来成了凤毛麟角,改革开放并未涤除这长期深沉的影响。身处其间者未必充分意识到,但对于一个来自另一截然不同环境的人,感受格外鲜明。千帆先生自五七“反右”至“文革”这段期间受到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不久,然而传统读书人的品格却未见沉埋。初度趋谒,就听先生笑声爽朗地表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是官符如火诗就好。后来请先生裁示一已之疑:就文论文,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写得糟极了,何以一般选本都未割弃,先生幽默地说:否则怎么能叫积习俗套?告辞时,先生命我常来信。在下虽资质鲁钝,但毕竟也略经人事,是否是客套话总还分辨得出,何况若真是基于礼貌,先生大可不必明白表示:他眼睛不好,都是由旁人念给他听,而且没法常回信。若说上述等现象是因为先生的学术地位并年事已高,不在乎了,君不闻孔夫子之言:老年戒之在得?能桶底脱本身即非易事。《古诗考索》所收各篇选题不逐风气,内容别出手眼,却又并非挖空心思别树一帜以惊世要名之作,盖种于是。


犹忆1998年来南大参加辞赋会议,前往拜见,先生与师母领我参观他们的小花园,兴味盎然地介绍二老珍爱的栽莳,当时心中就泛起庾信《小园赋》的情境,两下同中又何其有别。园红庭绿依旧,园主难道真的乘鹤谢时人了吗?还是就像当初尚未亲承謦欬时,托人奉笺恭邀移驾海嵎设帐,先生录赠的条幅所云:


不负当年缱绻心,苔花犹染泪痕深。

钟情万古阿诗玛,永葆青春住石林。


>原题《我对千帆先生的几点认识》,载《程千帆先生纪念文集》


【相关阅读】

张宏生:程千帆先生的两次发火

唐翼明:追忆程千帆先生

葛晓音:大师的气度——怀念程千帆先生

文学研究者必须学一点创作——程千帆的一个治学“秘诀”


更多内容,关注“程门问学”,在对话框选择菜单栏“治学经验—程千帆”,查看《程千帆先生治学经验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