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哈里斯女粉搞4B运动、毒杀丈夫,回旋镖能否让美国“血流成河”
许纪霖:珠海驾车撞人事件的背后,弦绷得太紧了,要给人们以松弛感 | 二湘空间
刑讯逼供、管辖异议,唐山杨立国涉黑案争议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史
俞士玲
程门问学
2021-06-12
中国古代文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史与南京大学的校史同步。因不满书院制教学,且受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的启发,1901年,清政府下令“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经江苏士绅张謇、缪荃孙等斡旋,1903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建立了“三江师范学堂”作为省城“大学堂”。学校设立“修身”、“历史”、“文学”等十八门课程,由王瀣(伯沆)讲授中国文学,此为本学科的远源之一。
191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发文江苏省,“准就两江师范学校校舍改设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开始招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不再是江苏、安徽、江西之“府学”,而成为南方的高等学府。南高师校长江谦《关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办状况报告书》(1915年8月)谈及当时“录取学生资格之状况”:“最多者为江苏,其次则安徽、浙江、江西,其次则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学校设预科、本科、研究科、专修科和选科。国文为预科必修课程;本科设有国文部;国文部并设国文专修科。之后本科之英文部亦开设“国文及国文学”,历史地理部亦开设“国文”。当时主国文部讲席者仍为王伯沆先生,但今存教员履历表中未见其名,因为先生以不受聘为条件,以保持传统士大夫的节义、师道和学术尊严。胡先骕先生回忆南高师时期:“文史诸科,名师群彦,亦一时称盛。言国学则首推王伯沆先生之于文,柳翼谋先生之于史。……王伯沆先生主讲《四书》与《杜诗》,至教室门为之塞。而柳翼谋先生之作中国文化史,亦为吾国士夫所辨认。”柳诒徵“与王伯沆共晨夕,王喜谈诗,赣人胡先骕、邵祖平亦昵就”
(《劬堂学记》)
。
王伯沆先生
柳诒徵先生
教育贵普及,学术贵大成。秉持这一理念,1920年4月,南京高等师范校务会议通过筹备国立大学议案,张謇等东南人士上书教育部正式陈请,同年12月,国务会议正式通过并定名为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在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规模上进一步扩充。1921年10月,国文系主任为陈中凡教授。据1923年1月《国立东南大学教职员一览》,当时国文系的教员情况是:陈钟凡(中凡),“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吴梅,“词曲国文教授”:陈去病,“诗赋散文教授”;顾实,“国文教授”;邵祖平,“国文助理”。依现在的学科分类,他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成员。国民党政权定都南京后,1928年5月,学校易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据1930年《国立中央大学一览·文学院概况》,当时中国文学系教员有:汪东为副教授、系主任;黄侃、王伯沆、王易、胡小石、汪辟疆、吴梅为副教授,陈延杰为讲师,钱子厚、黄焯、张述明、黄文鸾为助教。可谓极一时之盛。除1935年黄侃先生病逝,其人员格局一直持续到1937年中央大学西迁重庆。
中央大学中文系教员合影。前排左起:杨仲子、王易、汪东、黄侃、王伯沆、吴梅、胡小石、汪辟疆
国立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期间,本学科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如成立国学研究会,刊发《国学论丛》,拟设“国学院”,组织词社、文会等。1920年、1921年,胡适先生来南高师、国立东南大学暑期学校讲课,并以研究国故为题发表演讲,北大的“整理国故”风气蔓延到南方。但自南高师起,南北学术即呈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格局,所以国立东南大学国学研究会的成立有与同校的《学衡》派互相声援而与北大抗衡之势,国学研究会的指导教授是陈中凡、顾实、吴梅、陈去病、柳诒徵五先生。1923年,《国学丛刊》正式发行,刊发刘师培、章太炎之文,实有承章太炎、刘师培《国粹学报》(自1905年)之意,是面对“整理国故”之潮时,国立东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在文化与学术上的选择。1923年4月,国文系计划成立“国学院”。在顾实起草并经国文系全体教授赞同的《东南大学国学院整理国学计划书》中,顾实提出整理国学要分“两观三支”。“两观”即“客观”和“主观”。“客观”包括:设立“科学部”,搜集各种古图谱、古器物,并编写专史和辞典,“以科学理董国故”;设立“典籍部”,对古籍进行疏证、校理和重修工作,以证其真伪义理,“以国故理董国故”;设立“诗文部”,“非以理董往籍也,将欲以衡量现代之作品云尔。移风易俗,责无旁贷”,即“客观化之主观”。“科学部”近王国维等提出的以“两重证据法”研究国故,“典籍部”承传统之校勘、疏证之学。
《国学丛刊》创刊号
顾实先生等因不满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旧文学的态度,提出创作诗文以“移风易俗”,其说虽遭北京大学国学门教授的抨击,但《国学丛刊》始终贯彻捍卫传统诗文的旨趣。该刊设立了“文录”、“诗录”、“词录”、“曲录”等栏目,刊载国学研究会师生和友朋的诗文作品。中央大学期间,本学科继续发扬诗文创作的传统。如1924年春,东南大学国文系师生组织词社“潜社”,由吴梅主盟。“月二集,集必在多丽舫,舫泊秦淮,集时各赋一词,词毕即畅饮”。1928年秋,吴梅重主潜社社集。教授们亦颇多文酒登临之乐。如1928年春,黄侃、胡小石、汪东、汪辟疆、王伯沆、王晓湘、王友箕等先生于上巳日修禊于玄武湖,并联句;1929年黄侃先生邀陈伯弢、王伯沆、胡翔冬、胡小石、汪辟疆、王晓湘等先生集南京鸡鸣寺豁蒙楼,并联句。
豁蒙楼联句原稿复制品(局部)
二十年代以来,本学科的这批学者被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贬称为守旧派,却取得了辉煌的学术业绩,也为中国现代学术史谱写了重要的篇章。如现代中国一批著名的词曲学者,唐圭璋、卢冀野、王季思、任中敏、钱南扬等都是吴梅的学生;现代中国一批著名的语言文字学者,陆宗达、殷孟伦、周法高、潘重规等都是黄侃的学生;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批著名学者,冯沅君、程俊英、刘大杰、胡云翼等都是胡小石的学生。王国维先生曾说,治学强分新旧,实为不学之谈。张其昀在《吾师柳翼谋先生》中认为:“民国八年以后,以南京高等师范为中心的学者,俨然以继承中国学统、发扬中国文化为己任。”“以继承中国学统、发扬中国文化为己任”,是对东南学风内在精神的精辟概括。
还需指出的是,这批学者在人格上也达到了崇高的境界,真正做到了道德和文章的统一。如王伯沆先生,日寇侵占南京前,因病未能随学校西迁,日伪闻其声誉,多次以伪职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坚决拒绝,以致饥病交迫,不幸去世。临终前,他要家人将其葬于家院之中,以示不与日本人之意,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又如陈中凡先生始终以学术自任,1925年拒绝教育部长易培基请他出任江苏省教育厅长的邀请。又如有人以重酬请胡小石先生为蒋介石作六十岁寿序,遭严词拒绝。先生们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以道自任的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践履,与东南学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以胡小石等人事迹为原型改编的话剧《蒋公的面子》
1937年,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后,李长之、卢前、唐圭璋等先生任教于古代文学学科;1945年,罗根泽、朱东润先生随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并入中国文学系;1947年,陈匪石先生至中央大学任教。金陵大学虽是教会大学,但也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金陵大学国文系成立于1924年,长期以来,金陵大学的古代文学教授往往同时为中央大学教授。如金陵大学首任国文系主任胡小石教授,1925年兼任东南大学教授,1929年任中央大学教授而兼职于金陵大学,直至1937年。1946年两校回迁南京后,先生复兼任金陵大学教职。在本学科的著名学者中,仅胡翔冬、刘继萱两先生一直为金陵大学教授。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中文系和金陵大学文学院合并。由于极“左”政治日益严重,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干扰破坏了学术事业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在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泛滥成灾,胡小石、汪辟疆等一辈学者被视作封建主义学者,而罗根泽等一辈学者被视为资产阶级学者,都遭到歧视或批判。六十年代,罗根泽(1960)、胡小石(1962)、汪辟疆(1966)诸先生相继去世,陈中凡先生也已年迈。“文革”结束时,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已甚为衰微。正在此时,程千帆先生应聘来南京大学任教,为本学科注入了生机。
以程千帆先生为首的学术梯队,左起:吴新雷、周勋初、程千帆、郭维森、吴翠芬
程先生求学于金陵大学,受教于黄侃、吴梅、胡小石、胡翔冬、刘国钧等先生,不但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老师们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由于程先生的学术基础是在南大打下的,由他返回母校来领导重振古代文学学科的工作,在学术渊源上与南大的传统天然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与此同时,由于程先生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总结出一套特色鲜明的学术理念,由他来主持南大古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就有条件形成较为鲜明的学科特色。于是,在程千帆先生的主持下,南大的古代文学学科不但逐步恢复了元气,而且日益发展壮大。1981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批准本学科为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1983年,教育部批准南京大学建立古典文献研究所。1988年,本学科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2001年重新认定,2007年第三次评定)。八九十年代,老一辈学科带头人程千帆、周勋初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为弘扬本学科的优良学术传统树立了楷模,为学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学科顺利地实现了新老两代成员的交接,新一代学科带头人继承了前辈学人的治学精神,接过了领导学术建设的重任、形成了以莫砺锋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徐有富、张伯伟、张宏生、程章灿、巩本栋、曹虹、许结、徐兴无等教授为核心力量的新的学科团队。
>摘自莫砺锋主编《继往开来的东南学术——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相关阅读】
莫砺锋:“双一流”学科是怎样炼成的
程千帆:我们上大学的时候
有所不为,有所为——让毕飞宇钦佩的三位先生
王伯沆胡小石吴梅汪辟疆汪东黄侃……常任侠回忆中央大学名师
周勋初:西学东渐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艰难处境
南大教授联袂推荐:一个基础的古代文学阅读书目
南京大学“两古专业”博士生资格考核书目
“程门弟子”是怎样炼成的
“程门弟子”学位论文一览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