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关于《杜甫全集校注》的书信三通 | 《闲堂书简》补遗
编者按
《杜甫全集校注》编撰之初,校注组曾就编撰体例等,向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并在1984年召开了样稿讨论会。这里所刊的三封信,就是程千帆先生的相关答复。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十分可贵。信件整理稿原刊《国学茶座》第20—22期,图片由张忠纲、孙微两位先生提供,特此致谢!
来示及杜集校注体例收到。我非常赞同你社大作家全集出版计划。体例大体好,现将想到的一些意见写在下面:
1.宋本杜工部集,当即王洙编无注本(洙注系伪作)。此本为今传各本最早者,用作底本,合适。
2.供校勘之底本,以宋元为主,甚是。(所谓十注本,当即郭知达九家注本)但钱东涧注所据吴若本,虽经洪煨莲发其覆,其中似不无可采处。以此类推,则他本虽不用以通校,设遇疑难,仍可参阅,以定是非。
3.洪煨莲在檀香山大学所出杜甫研究(英文本)二册,未细阅,但觉地图甚精。或其参考书目中有善本,研究成果可资摄取,又杭州大学周采泉著杜诗书目,已将竣事。关于此类材料,不妨询之海内外学人。抗战前《艺文》(夏吷庵编)连载《杜园说杜》,未完,不知今能得其全否。
4.用编年和诗文分编,是合适的。不能编年的诗,可以宋本及宋注意见为主,按旧说斟酌附入各册。杜集开运即有刊本,源远流长,其旧次非确有证据,不宜更动。如大云寺赞公房是一时作或先后作,今人有歧见。今谓只宜将新说载入备考,而原诗则不为分系两年。
5.历代传抄或刊行的批、点(主要是批),是研杜重要资料。校注分五项,似无批语地位,此事如何处理?解放后,批点这种传统文学批评方式,不知何故,竟被开除,这也是冤案之一。(旁批:可包括在集评内。整理者案:此批当读信者所添。)
6.校勘体例,“一作”要慎重。底本上的“一作”要和它本上的“一作”分开,要标明何本。凡有数本相同者,可以最早出现之本为据,但标明此本即可。
7.年谱,似可与诗目合并,如任天社、浦二田之所为。但事迹宜稍详。年谱有二十余家,新编以何为据?闻谱少作,实多未精。(四川文史馆谱考杜生日甚确)
8.散见于历代笔记、文集及近人论文中可采之见解,希望能广泛搜集。
9.索引,如有人力,应有①分类索引②诗题索引③首句索引④地名索引⑤人名索引。(洪氏杜诗引得全做了,据以改编和简化,并不困难。或者出全集时,出版社考虑重印引得。)
10.要有一幅或多幅地图,包括作者游踪、安史战乱,等等。
11.《杜诗论文》《杜意》《杜诗言志》及《杜园说杜》这一类分析评论一首全诗的著作,如何收入全集。或取其精要入注(如仇之于王),或附集评中(如钱仲联之注韩),或全部不要(可惜)。
以上说法,恐多谬误,请鉴谅。
此致
惠示敬悉。
杜诗之会,因此间工作忙,无法分身,未能出席,乞谅。
顺致
承询各点,谨陈管见如次。
1.整理内容分五项,甚好。全书以详备为好。这可使读者得此一书,即备众书。目前许多杜集、杜注已罕见,不能遗略。这部书应注意提高,不必顾及普及。
2.撷取旧注,应采异说。是者入“注释”,可商者,入“备考”。其甚荒谬者,亦不妨在“备考”中提一二句,提供读者以进一步考查之线索。
3.径引比概述好,尽量保留原文。加按语以见编著者之意见,很好。
4.镜铨编法可取。对不能编年之作,另附于后的办法,不一定好。似可①据某一旧本酌附,②据编注者意见酌附而加说明。
5.请查一下日本旧注旧刊本,吉川幸次郎注有所征引,惜不全。十三种今日有代表性,以王洙本(续古逸本)作底本,好。但后人注释、讨论中涉及校勘之材料,也应当用。
6.如能将所有材料汇为长编,然后加工成《校注》,先出《校注》,将来条件许可时,连长编一齐印出,则更大有功于杜学。此事,贵组现在进行,并不困难。其次,将罕见而质量高之旧注,选一二十种,编以《杜集(旧注)丛刊》,略加标点,交出版社发行,也是功德无量。如黄白山杜诗说,今日已很难得了。五十年前,尚颇易购也。
以上意见,恐多谬误。尚请
匆匆,即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