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光兴读《程千帆古诗讲录》:古典文学教授的“典型”

吴光兴 程门问学 2022-07-15



获读张伯伟教授编《程千帆古诗讲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我心目中的千帆先生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起来。

1995至1997年我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的时候,千帆先生已经完全退休了。但是,由于我的宿舍离千帆先生的南秀村寓所比较近,经常见到千帆先生、陶芸先生,耄耋二老,相互搀扶,偶尔一先一后,缓缓走在从他们南秀村寓所前往南大这边的坡道上。山城的路既不宽敞也不平坦,日常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多数时候,我只能远远地注目致敬而已,不敢向他们打招呼。

1997年初春,我随我的博士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贻焮先生(1924—2000)与师母登门拜谒千帆先生。千帆先生言笑蔼然,慈祥可亲,令人如坐春风。席间,品尝他们家乡的“酒鬼”酒,两位老先生还一起兴致勃勃地用湖南方言吟诵白居易《琵琶行》。记忆中还有1996年初冬,伯伟教授组织的“素心会”读书会上,有幸聆听千帆先生的精彩讲演。

1996年,程千帆先生在“素心会”演讲

我读《程千帆古诗讲录》,眼前浮现出讲台前的千帆先生,是一位风格鲜明、老骥伏枥的古典文学教授的“典型”。

1957年,正处在人生壮盛之年、事业巅峰状态的千帆先生,不幸遭受无妄之灾,被剥夺大学讲坛的教学资格,直至60多岁“奉命”退休。恰逢“拨乱反正”的伟大时代,南京大学礼聘已经退休的千帆先生回母校执教。那时,我在省内地方高校读书,学校师生间也广为传颂这一佳话。身在数百里之外,当年我们想象复出南大讲台的千帆先生,仿佛“云端上的故事”。如今捧读《讲录》,终于可以稍微领略先生当年的风采。

“二十二年没有上过课了,我喜欢上课。”(页119)
“学生毕业好比姑娘出嫁,学校要多陪些东西。我提一个要求,要多读、多背,三年后不背熟三百首,就不能毕业。”(页3)
“我非常不满意你们目前的程度,我非常钦佩你们的学习精神,我上课看到你们的眼睛中闪出的是饥饿的光芒,我心里很不好受。”(页175)
“每一分钟都在受同学们的教育,你们的认真学习就是对我的教育。”(页174)
“我们正在摆脱传统的因袭的重担,大踏步地向前进。我们不仅是思考的一代,而且是行动的一代。”(页36)


有鞭策、有感激、有期待,有慈有威,循循善诱。

程千帆先生在课堂上

千帆先生的古典文学教学,以作品文本为本位,文学的乾坤以作品为凭据。如何研习古诗,他也将金针度人。

“艺术作品和读者首先是感情的交流,首先要熟悉它,亲近它,热爱它,大可不必事先存有戒心。”(页9)
“中国文学批评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佳句则圈,警句则点。坏句则打杠。如《纪批苏诗》。纪昀,用符号代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在旁边加上批语。”(页53)


千帆先生对古诗的解释与教学,以“入世”的激情为引导的管籥。他论历代文学,是以诗外功夫、社会生活为源泉的。他论唐代文学:

“唐朝的‘比兴观’是指强烈反映社会内容,有崇高的思想感情的叫比兴。”(页35)


对于他讲述很多、评价极高的诗人杜甫,他的总结是:

“永不脱离人民的生活和重大的社会政治斗争,是诗人获得伟大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用自己的血肉哺养了后代的忠臣、志士、作家、诗人。”(页383)


对于我们现代人学习《历代诗选》课程,千帆先生告诫道:

“学古代的、外国的,都不要忘记现代的中国,否则,你就是一个古人或洋人,心目中要有一个现代的中国。”(页120)


他对现实与祖国的“拥抱”,近乎一种宗教热情。

用作讲义的《古诗今选》

千帆先生的古诗教学,又体现了一以贯之的文学史观。他认为中国文学传统是由抒情文学主导的。

“抒情诗是祖国古典诗歌的主流。”(页373)
“古典抒情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精华的部分,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数量或质量。”(页179)


他讲述历代抒情诗,比较清晰地分为诗人的主观感受、诗人的自我形象、抒情诗人感受的方式与特色、抒情诗的篇幅与“无声的语言(页180)、以及抒情诗中的叙事与说理因素等方面。

对于古诗的历史演变与评价,千帆先生对“建安风骨”评价较高。

“曹操、曹植的人道主义精神很充沛,面对现实,同情人民,称‘建安风骨’,风是文意,骨是文辞,建安风骨就是通过有文采的诗来表达改变现实、同情人民的理想。”(页18)
“鲍照在内容上回到了建安时代的慷慨激昂,在一定意义上可称为复古。”(页26)
“陈子昂的复古运动,要恢复到建安风骨,这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页123)
“韩愈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高蹈者,起点高也,即内容恢复到慷慨激昂的时代。……建安以来,只有鲍照的某些诗可与之相近。有了陈子昂,才有李、杜的出现,他是一个枢纽性的人物。”(页132)


又曰:

“陶、鲍以后,李、杜之前,没有出现什么很伟大的诗人,出现了一些杰出的诗人,是个过渡时期。”(页123)
“许多作者都把杜甫当作建安精神的体现者。”(页247)


可见千帆先生论古代抒情诗史,对于具有表现主义文学特色的“慷慨激昂”有特别认同。

《杜诗讲义》

千帆先生讲古诗,又有“种子—开花”的妙喻,予人启发。

“杜甫播下的种子在贞元、元和时代显示出来。……韩愈埋下的种子到北宋,花才开得比较茂盛。”(页78)


又坦陈唐、宋朝代与文学风格的辩证关系:

“文学不以朝代之变换作根本变化,唐诗之风格自建安到武后方始……宋初王禹偁学乐天,西昆派学义山,皆学唐人也。真宗、仁宗朝,欧阳修、梅、苏诸子出,宋诗方呈新貌,故以朝代来划分文学史阶段,只为行文方便。”(页91)


千帆先生有诗咏杜甫,为人传诵:

愤怒出诗人,忠义见诗胆。

以诗为春秋,褒贬无不敢。

诗圣作诗史,江河万古流。

兹丘封马鬣,永与天同休。


“愤怒出诗人,忠义见诗胆”,以文学洞察现实、以文学经天纬地、以文学教化万世,又未尝不可视为他本人文学信念的写照。课堂上,千帆先生对此也有讲解:

“恩格斯说:‘愤怒出诗人。’在旧社会,进步诗人不愤怒是奇怪的。……另外要有诗胆,‘忠爱出诗胆’,忠于祖国、人民,热爱祖国、人民。愤怒与胆量有一个前提,善于观察、反映生活。”(页80)


对于众所敬仰的千帆先生,在获读《程千帆古诗讲录》之后,我得到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他对教师职业的激情与挚爱,他对古典文学事业的激情与挚爱,以及他如此鲜明、大张旗鼓的文学观念,都将永远镌刻在后学者心目之中。

>原载《南方周末》,经作者授权刊发



【问学书屋 · 今日推荐】

《程千帆古诗讲录》

张伯伟 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版


“程门问学”独家钤印本,仅售6.9折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推荐 · 组合


01


《程千帆古诗讲录》+《唐诗课》

     一为课堂实录,原汁原味;一为论文精选,更上层楼。


02

《程千帆古诗讲录》+《古诗今选》

     一为课堂实录,一为课程讲义,比对参读,定有收获。


【相关阅读】

这学期给你加三门诗学课,老师是程千帆

张伯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程千帆古诗讲录》编后记(上)

张伯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程千帆古诗讲录》编后记(中)

张伯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程千帆古诗讲录》编后记(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