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艺闹元宵---平和县大坪(黄舆庵)民俗文化节
龙艺闹元宵
平和县大坪(黄舆庵)民俗文化节
黃 武 疆
六百多年历史的平和县大坪龙艺,在今年的元宵节又重新舞动起来。百米长、二十七节的龙艺与迎尪队、舞龙队、彩旗队、潮州锣鼓队等队伍在大坪主干道、黄舆庵(本庵门各社头)、古隆村、三溪墟等地巡游,到处人山人海,天地间洋溢着新春喜庆的气氛。
龙艺,平和人称之为“迎艺(迓艺、营艺)”,是最具平和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大坪有句俗语:“古隆艺、三斜狮、溪角拳”,意思说:三峰社的舞狮、溪角社的拳术、古隆(黄舆庵所在地)的龙艺同样出名,实力杠杠,名不虚传。平和大坪龙艺起源于明初,发展于清朝,至今仍然盛行。清康熙版《平和县志》卷十《风土志》有载:“民间结采架,选童男靓妆立架上,扮为故事,数人肩之以行,先诣县庭,谓之呈春。”解放前的龙艺活动,多由本庵门各社头或同支宗族组合,并推出一名会首筹办;每户或每二三户负责结一节艺,大户人家结二节、三节不等。“装艺”的人不但要出钱,还要出人“扛艺”,并视扛艺为光彩的事。
平和龙艺一般由“龙头”、“龙段”、“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和龙尾的扎制、装饰以及舞蹈动作略同于传统“舞龙”;龙段由数十块“艺板”连接而成,每块木艺板称“节”;每节长约3米,宽约0.3米,木制;每节艺板由两位壮汉肩抬,称“扛艺”;艺板上用竹、木、纸、绢等材料扎成楼、阁、舟、车造型,并点缀花卉草虫鱼和彩灯,此项工艺称“装艺”;每块艺板上站一位5至8岁少女或少男,全部按平和潮剧戏曲人物打扮,称 “艺旦”。
自古以来,平和大坪民间以“迎艺”活动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年的“龙艺闹元宵”活动由大坪黄舆庵理事会、黄舆庵龙狮团的精心筹备与勤苦训练下,以及庵门信众的发心支持下,使这一传统习俗再焕光彩。
平和县大坪(黄舆庵)民俗文化节
活动图片集
千年古庙---“黄舆庵”探源
黄舆庙,今日称为“黄怡庵”,因地处大坪古隆村,也称之为“古隆庵”,至于为何将“黄舆庵”改为“黄怡庵”,笔者推测应该是解放后,将字形复杂的“舆”改为方言同音的“怡”字而已。旧版《平和县志》均记载 “黄舆庙”在大坪社,祀五帝。
旧碑复制
黃輿庵開建無載今此地為先祖朝竦公修製於此傳嘉靖甲午歲地大震風暴雨至庵倒塌梁由風吹此立朝竦公見此立請劉仙見地稱大船寶地後世必富丁聽言大喜出資吉日重修庵堂於此但至今七世務需修裔孫丁旺集銀大修庵壁加磚梁木換實頂制新瓦曆時二載製成祀謝王谷王觀音伽藍王望子孫後世必多修造切吾塌廢康熙庚申歲梅月吉日立石中華民國二十年修建由主事抄於舊碑
清乾隆《平和县志》记载大坪黄舆庙
黄舆,表示“大地”。《乐府诗集 • 郊庙歌辞七 • 迎神》:" 黄舆厚载,赤寰归德。" 前蜀杜光庭 《罗天中级三皇醮词》:"伏以玄盖上浮,黄舆下镇,元精降瑞,应运开图。"永平三年(60年),东平王苍造光武庙登歌一章,称述功德,而郊祀同用汉歌。魏歌辞不见,疑亦用汉辞也。武帝始命杜夔创定雅乐。时有邓静、尹商,善训雅歌,歌师尹胡能习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夔总领之。
黄舆庵神袛
从《乐府诗集 • 郊庙歌辞七 • 迎神》可以了解到,“黄舆庙”原应是祭祀“三皇五帝”庙宇。三皇,一般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则称“五帝”。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伏羲氏,又称包牺氏、庖羲,“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神农氏,即炎帝,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是华夏文明之祖,今日,黄舆庵仍保留“谷王(炎帝)”神像。 谢王。相传谢安曾任扬州刺史,淝水之战后他遭人排挤,于是自请到步邱(邵伯)赴任,当时步邱(邵伯)地势西面高,湖水浅常干旱;东面低,水深积劳,为此先民常年流离失所,故步邱(邵伯)只有村落不城镇,谢安体民之苦,披风顶烈日,考察地势,在惊涛浪中筑起了一道湖埭,调节上下水位,有效防治了水患,使步邱(邵伯)地域渔谷丰登,百业兴旺,逐渐集镇,民众受益千年,后人感恩谢公之恩德。为其立庙供奉,庙宇“甘棠庙”,此庙建于东晋时期。而在闽、粤、台等地,谢安被民众称为“广惠尊王”,受人所拜祭。唐初,陈元光随父平定岭南地区“蛮獠啸乱”, 携带谢安之香火为保护神,并尊奉谢安为“广惠王”。后来,“谢王公”的信仰,也随着漳州人迁徙脚步,分香到广东、广西、台湾、南洋等地。 王孙。谢玄(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文学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因修观音法门而悟道,证观音法门得大自在,寻声救苦而得名观世音、观自在菩萨。平和信奉观音菩萨历史悠久,如始建于唐朝宣宗年间的大坪黄庄“石晶宫”,大坪钟腾石观音山“四面观音”等。 伽蓝大王。相传伽蓝大王是一名员外,家资万贯、乐善好施。当时他已将所有的财产捐献给人家,只剩下左手的一块玉镯,为了将左手的玉镯献给一个和尚,将左手砍断。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将他供奉起来。 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堂、地府、海洋三界的“三官”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漳州俗称“三界公”,客家地区称为“三界爷”、“三元大帝”。三官大帝掌握了天堂、地府、海洋间的一切事项,是极为崇高的神祇地位,之高其神格仅次于玉帝,所以民间寺庙常与配祀于玉皇上帝之前。东汉时,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天公。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又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天公”、“老天爷”。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祭祀玉皇的仪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规格,玉皇即昊天上帝。
黄舆庵与大坪先民
正如碑文所言,黄舆庵始建何时,无从考证,但根据所庙里供奉的神明分析,此庙可能始建于唐朝。秦汉至唐初,平和属于揭阳、义安、潮州辖地,当时就有中原汉人入和定居。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建置漳州,平和地属漳州漳浦县,地势平坦的大坪再次迎来陈元光部将、眷属为代表的中原人迁入定居,他们除了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也带来了中土地区的保护神,建起了庙宇。“黄舆庙”之名称带有明显的唐朝时期中原印记。
目前,大坪本地的黄氏人口三万多人,分衍外地的宗族达十多万,为闽粤大族,堪称“漳州黄氏第一大镇”。在明朝初期,黄氏在大坪还不算最大姓,据传当年黄家要娶吴氏女儿,吴家还觉得黄氏是小姓。那时,大坪有陈、沈、吴、许、王、朱、庄等十多个姓氏,多是开漳圣王陈元光部将之后裔,他们很有可能在唐朝时即来此定居。黄舆庵所在地古隆村,原也是许姓聚居地,名叫“许垄”,村中土楼“余庆居”为许姓所建,可见当时许姓人丁兴旺。黄氏开基祖质斋公携子平田于元末明初迁居大坪,第三世人丁逐渐兴旺,至第四世、第五世、第六世,就分衍出“顶四房、中四房、下四房”,枝繁叶茂,根生四境。原居住在大坪的许多姓氏已被黄氏覆盖或迁徙他乡,而他们留下庙宇神袛却为黄氏所继承并弘扬,并加入新的神袛,成为“儒、释、道相融”特有的信俗现象,黄舆庵就是其中之典型。
从大坪黄舆庵的神袛,可窥探到平和先民的信仰习俗、姓氏构成、社会变迁等情况,了解到先民们高远的视野,奉请神明布道、庇佑乡境、泽被后世,寄望后代子孙成圣成贤……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精彩回顾
平和政协优秀提案《关于加大街区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政协优秀提案《保护平和传统村落,恢复本土文化生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庆祝厦门大学中文系百年华诞,平和榜眼府与1965级全体同学赠匾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郵箱:626456114@qq.com
高度決定視野 文化指引規劃
聯系電話:18760165993
長按此二維碼,闗注平和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