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唯一的卓姓聚居地---敦睦楼
平和唯一的卓姓聚居地---敦睦楼
黃 武 疆
多年前听说平和有个卓姓的村落,一直想找个时间去探访一下,刚好在阳春午后的一点空闲时间与朋友驱车前往小溪古楼一个叫“墩仔”的社里。来到墩仔路口,看到一池宽阔的黑水塘倒映着破旧的围楼,怀着几分激动向前走去,大门上的“敦睦楼”匾额呈现于眼前,清晰可辨,此楼名寓意“敦宗睦族”,社名“墩仔”也应源于此。
边拍摄边了解其宗族渊源,首先来到“卓氏大宗”祠堂前,企图要从楹联里读出一点信息,可惜没有显露与卓氏渊源相关的字眼。门口随机问几个中年人,也没人知道宗族的来龙去脉。后来找到东门外一位老人家,他说敦睦楼的卓姓先祖是从大坪迁来的,已经很多代了,其他的也不清楚。根据围楼的墙体看,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
敦睦楼为单元式方形围楼,平面为五十四开间,后排有一半改成钢筋水泥结构,部分屋顶因漏雨盖成铁皮,其他基本保持完好。楼内有两落宗祠“卓氏大宗”一座。内院面阔约33米,进深约30米,院埕原铺设条石与鹅卵石,现铺盖水泥。单元含内墙有8米多,底层外墙厚1.5米,外台明宽0.7米,外墙脚高出1米多。敦睦楼大门南向,为花岗岩条石框套拱券门,门前三级台阶,另设东、西门。
卓姓是古老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77位。据有关资料考证,黄帝之三十六世孙楚威王熊商次子公子卓(即楚槐王熊槐之弟)之孙卓滑, 时任楚考烈王熊元朝之大夫,以祖之名为姓,是为卓姓之起源。自卓滑以祖之名为姓,但后裔世系失详,衍传至西汉始有卓俨,任扶风太守,衍传元功(授淮丞刺史)---春玲(任刺史)---积(任侍郎)---球、玑、瑗三兄弟。历史上,卓氏出了不少文人墨客,如千古流芳的卓文君。因卓姓先祖居于西河郡之南阳,后裔以“西河”为郡望。唐垂拱二年(686年),“开漳圣王”陈元光岭南平乱,带来中原府兵将士87姓,开发并定居于漳州、潮州一带,其中有卓姓,平和卓姓是否为这个支系有待考证。
以敦睦楼的建筑年代和聚落规模,卓氏宗族应有三、四百人,还有不少人散居于城区。在数百年的宗族蕃衍过程中,应有更多的子孙后代迁徙开基外地,卓姓也是如此,2008年6月26日《海峡都市报》曾报道:“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卓姓鼻祖(卓长庚)系漳州平和琯溪人,是当地有名的慈善家。”这支卓姓很可能来自敦睦楼。以平和人传统的迁徙线路,广东、广西、台湾等地也应有平和卓氏开基发展地。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数千年传统的宗族聚落走向衰败、溃散几乎势不可挡,只是时间问题。当然在不拒绝“现代化”潮流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修复原有的建筑风貌,可作为文旅用途,只为守住记忆,留住乡愁!
历尽沧桑的敦睦楼,但愿也能在未来的风云变幻中挺下来,希望卓氏宗族多努力!
村口看敦睦楼
敦睦楼正面
敦睦楼鸟瞰二(曾炎山 摄)
敦睦楼鸟瞰三(曾炎山 摄)
“卓氏大宗”祠堂侧面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精彩回顾
平和政协优秀提案《关于加大街区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郵箱:626456114@qq.com
高度決定視野 文化指引規劃
聯系電話:18760165993
長按此二維碼,闗注平和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