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声回响 科教兴渝丨重庆市兼善中学:让科学学习成为一场充满体验与感悟的探索之旅

重庆教育 2024-05-10


科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教育、科技和人才统筹部署、协同发展的核心环节。中学,是衔接小学、承接大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


由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先生于1930年创办的重庆市兼善中学,探索出以课程创新为抓手,以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科学教育新路径。


2019年,兼善中学成为重庆市唯一一所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共同授予的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之一,现已连续7年获得全国科学调查体验学校示范单位,连续5年获得全国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2022年获批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


传承+发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作为创办人,卢作孚先生的科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塑造了兼善中学。”重庆市兼善中学党委书记潘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卢作孚先生主张学校不是培育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他说,我们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的中学,训练出的学生是生产的而不是享受的,是前进的而不是保守的,是强有力的而不是懦弱的,为教育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为国家训练无数的人才。


卢作孚先生主张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要紧密结合。他把低年级的中学生送到西部科学研究院完成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他让高年级的学生到西部科学研究院做实验助教,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有更深入的探究。



卢作孚先生还让兼善中学与民生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作,让他们在项目式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卢作孚先生的精神影响下,兼善中学的科学教育,不是单调的事实与概念传授,而是一场充满体验与感悟的探索之旅。丰富的课程内容、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协同的育人机制,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学视野和宝贵的实践机会。”潘松说,“由此,兼善中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为中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理论+实践

“智美科学”:科学课程群建构


兼善中学以校花桂花为模型,建构“543桂花型”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包含儒学传统、家国情怀、实干精神、创新能力、世界视野等5大兼善特色素养,以校训为圭臬的智育、仁育、勇育、恒育等4个课程群,以及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等3类课程。


而后,根据特色校本课程实施经验,兼善中学提炼出“543桂花型”课程体系子系统——“智美科学”课程群。以因材施教、尊重每位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技术、综合实践、校本选修等内容,包含研究型学习、学生社团、学科节、场馆研学等活动,让科学学习不再局限于事实和概念的记忆,而是结合亲身实践与体验,并由此产生感悟与收获。



重庆市兼善中学教科室主任李玲坚信:科学想象是创新的源泉,科学创造是进步的动力。她说:“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兼善中学立足素养发展,充分相信科学观念是基础、科学思维是核心、探究实践是关键、态度责任是正确价值。”


“比如,学校在初一年级开设了13门科学类校本选修课程,在初二年级开设了18个科学类学生社团,在高一年级开设了6门科学类大学先修选修课程。其中,‘游习化学’获批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建设项目,‘创意编程’社团荣获重庆市优秀学生社团,《创新发明》《物理实验与创新》等荣获市区级精品选修课程。”李玲介绍道,“除此以外,学校还着力研发了《科幻绘画》等特色校本课程,反响极好。”


初中物理王成老师的《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是一节几何光学复习课。他以钢丝碰到电池燃烧的奇特现象为引子,让学生们了解到了光的传播现象,然后由生活中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为例,介绍了眼睛的成像规律,最后以七道有趣的例题作为课堂结尾。


“我认为课堂实验常态化,科学思维自然高。”王成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分享起自己的教学理念,“我的培养方式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演示为主,动手为辅,在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的时候,通过大量趣味性高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阶段,学生动手为主,演示为辅,学生进入初三后,我会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但实验器材的组装、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这一系列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第三阶段,提问为主,演示为辅,初三总复习阶段,我会将相应的知识融合,通过整体实验的形式,提出一些学生新授课阶段不被重视的问题,配合简单的演示,引导学生整合知识点、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一些创新的观点。”


高中化学宋江涛老师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用人工智能数据库为课堂提供准确的科普支持,带来《探秘药片中维C含量的测定》这一精彩纷呈的立足大科学教育的化学课。宋江涛介绍说:“‘游习化学’的教学主张已经在全化学组广泛推广,旨在引导学生建构良好的‘三重表征’学科思维。要求学生完成必做实验,鼓励学生多做兴趣实验、创新实验,同时积极参与校外实践,到高校化学实验室或污水处理厂等场馆实地学习,让‘游’与‘习’在活动组织明线和学科思维暗线中,达到自然融合。”


生物教师团队创新提出“情理概念生物教学”主张,即在学习中以生物学情境为基础,以情载理,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并迁移应用,做到情理共生、情理交融。在《科学破局:以科学方法解密植物烧苗现象》这堂课中,高中生物老师石云英从绿萝施肥烧苗这一现象展开,以解决植物烧苗问题贯穿课堂,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总结结论,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获奖增强了我对科学探究的渴望,坚定了我对科学学习的信心。”曾荣获全国电路电子创新比赛一等奖的兼善中学高2022级6班的刘文阳,就是兼善中学科学教育下的受益者。提到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刘文阳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电路电阻的测量实验”。“那次,我的实验数据异常,与预期相差甚远,在老师的指导和反复实验下,我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刘文阳说,“这次经历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思考的过程,更激发了我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与追求。这种对科学的探究欲对我之后的学习也产生了极其积极的影响,使我能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科创+科教

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课程展望


如何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兼善中学创新性地提出了FAMOUS协同育人机制,与川渝两地多个中小学、高校、场馆、协会、企业共同发起了“融合创新科学教育联盟”,通过这些联盟单位的多方参与和多元合作,实现共建平台、共研课程、共培教师、共育人才。




‍‍“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各界对教育产生的育人价值与效果。”潘松提出,“尤其是家庭。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不仅提供了必要的学习环境,还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兼善中学长期开设家长学校主题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大讲堂,通过家校互动,增强家庭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和参与。”


他表示,联盟协会、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学生可以接触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理念,与科学界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学习。“例如与重庆市科协、北碚区科协等行业协会合作,邀请市内外科学届顶级的专家走进兼善开展讲座,让兼善学子在学校就能了解国家在芯片研制、人工智能、核能研究、探月工程、航空应用、大数据、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潘松说。


“实践对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尤为有效。”潘松补充道,场馆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实验和项目,亲身体验科学原理和现象,也是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与重庆科技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场馆资源的融合,兼善把课堂搬到科技馆、博物馆,给学生营造了不一样的学习环境。‍‍



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则能给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为学生带来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让学生走进高校实验室,积累科研经历,为大学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一定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和持续创新的系统。”潘松表示,兼善中学将借助“融合创新科学教育联盟”平台,积极丰富科学课程、深化科教改革、拓展科技活动、做强科创品牌,全力做实科学教育加法,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下一步,兼善中学将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卢作孚先生的科学精神、西部科学院的科学研究历史,挖掘中国科学家故事、中国传统文化工艺中的科学应用,同时融合FAMOUS机制,形成全面、跨学科的科学课程体系,变革教学方式,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路径。


提到未来,潘松目光如炬:“推动科学教育融合与创新,为科学教育的发展贡献‘兼善’力量,是责任,也是使命!”


来源|重庆科技发布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习声回响 科教兴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