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这几年,银行业保险业与区块链擦出了哪些火花?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黄桷树金融 2022-08-05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这几年,银行业保险业与区块链擦出了哪些火花?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编选: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编辑:List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导读: 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2014年开始,我国银行业保险业机构相继开始了区块链项目的研发工作,众多银行与保险公司在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上走在了前列。2019上半年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统计显示,中国平安、众安科技、泰康保险、微众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业保险业机构榜上有名。其中,中国平安以274件专利高居排行榜第二位,众安保险子公司众安科技排名第六位。《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了近几年区块链应用的多个案例,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以下正文,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将与您一起分享,也期待您在我们这篇公众号文章后留言,参与我们对于该主题的进一步讨论!

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2014年开始,我国银行业保险业机构相继开始了区块链项目的研发工作,众多银行与保险公司在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上走在了前列。

2019上半年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统计显示,中国平安、众安科技、泰康保险、微众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业保险业机构榜上有名。其中,中国平安以274件专利高居排行榜第二位,众安保险子公司众安科技排名第六位。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了近几年区块链应用的多个案例,看看银行业保险业与区块链到底擦出了哪些火花?

一、“银行+区块链”

从简单记账到贸易融资交易,从最初的私有链到联盟链,如今,区块链技术已经应用于银行业多个业务场景,包括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金融效率提升、跨境支付与结算和票据等等。


解决银行业务与治理中低效、欺诈、交易风险等问题


2017年之前,跨境汇款往往通过需要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通道进行,但是SWIFT支付效率低、汇款手续费高、难以保证交易信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长久以来被跨境交易用户所诟病。区块链在当时的火热让金融业人士看到了这项技术在跨境支付和交易结算上的应用前景。 

2017年,招商银行联手永隆银行、永隆深圳分行,成功实现了三方间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人民币汇款。这一技术的落地,成就了全球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同业间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特点,资金清算信息可以实时在“链上”传输,清算效率以及安全性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其实早在招商银行之前,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就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2016年6月,微众银行联合多家银行,推出了国内首个银行间联盟型区块链应用场景——机构间对账平台。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对此表示,传统“批量文件对账”模式长久以来未能解决的高成本问题,正是区块链技术的用武之地。 

类似的技术在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融扶贫项目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中国工商银行与贵州省贵民集团联合打造了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平台,通过银行金融服务链和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的跨链整合与信息互信,以区块链技术“交易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实现了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

赋能银行延伸服务与交易链条,触及更多场景


2016年10月,中国银行启动了区块链电子钱包的研发工作,并于2017年1月将区块链电子钱包v1.0版正式接入精准扶贫共享平台“中国公益”,从此“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场景。

2017年6月,中国农业银行对区块链平台项目进行招标,并计划基于此区块链底层平台,落地数字票据等众多银行核心系统应用及其他创新业务,趣链科技顺利中标。趣链科技的创始人即是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们讲授区块链技术的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 

基于陈纯院士所在团队研发的趣链科技底层区块链平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产品,将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供应链业务特点深度融合,并于当年8月1日成功完成首笔线上订单支付贷款。这使得农业银行实现在国内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 

在2017-2018年之间,银行业形成一股区块链技术应用潮。2017年,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联联合使用趣链科技区块链平台,构建了多中心可信POS电子签购单系统,当年即对外宣布完成初步测试;兴业银行则于2017年对外公开了首个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试验项目——区块链防伪平台。2018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利用区块链为跨境电商和小微外贸客户提供全线上、短流程的金融服务;推出“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实现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和国际保理领域的跨行、跨境实际应用,仅仅半年中,交易量就已突破千亿元。 

截至目前,六大国有行以及众多股份行基本都已上线了具体场景的区块链项目,覆盖了了应用于支付结算、金融扶贫、金融欺诈、贸易金融、数字票据等多个场景。

赋能行业和助力金融监管,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7年7月21日,由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合作打造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CLC)成功上线。通过区块链技术,BCLC系统实现了国内信用证电开、电子交单、中文报文传输等功能,银行解决了交易双方的互信性和电子数据传递等一系列问题。2018年10月,中信银行联合中国银行、民生银行设计开发了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BCFT),并于当年9月30日上线并持续开展银行间真实交易。在金融监管方面,近两年区块链也有不少突破。2018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六家银行等机构,在深圳试运行落地了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这标志着以央行为首的金融监管机构对区块链技术某种程度的认可。截至目前,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已实现多个应用场景上链,包括: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国际贸易账款监管、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

日前,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表报告称,总体来说,随着资本和人才的快速涌入,我们认为适合区块链应用的场景将加快落地,行业将在3-5年内更快更规范地发展。但在高速发展同时,区块链(尤其是大型公链)还需要面对交易性能偏低、安全性隐患、标准尚未统一、监管政策不完备等诸多技术、商业与监管方面的挑战。

中信建投证券杨荣团队分析认为,在区块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短期内,区块链对银行的运营和收益的作用可能是双刃剑式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效率、创新管理模式是一个国际趋势。中国顺应全球化需求,紧跟国际步伐,积极推动国内区块链的相关领域研究、标准化制定以及产业化发展。

二、“保险+区块链”


信用是金融保险行业的根基,保险经营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维护。从区块链的技术特征看,它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高效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这无疑为保险邂逅区块链提供了契机。


那么,保险可以在哪里邂逅区块链呢?营销管理模式、相互保险、再保险、人身险、车险、养老金给付管理、信用保险、保险理赔、保险反欺诈和保险监管都是不错的邂逅地点。

邂逅场景一:营销新生态


对于传统的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其管理模式依然是公司本位的金字塔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由总公司、各级公司、基层机构以及具体的团队和营销员组成。对于庞大的800多万人的中国保险营销队伍人员来说,能否实现保险费用的及时结算,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和挑战。基于区块链,能够构建起一个以营销员为核心的同心圆式的新型营销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营销员、分公司各级机构与总公司由内向外,以同心圆形式逐渐扩散开来,不再依赖于公司这个中心,不再需要金字塔式的层层传递,管理效率极大提升。

邂逅场景二:相互保险2.0


传统的商业保险一般采取前信任模式,即客户先交保费,出险后按照条件进行赔付。但是相互保险公司在这种前信任模式下,往往难以逃脱公司化的魔咒,无法真正构建起一套自有的信任体系,效率相对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可能迎来相互保险的回归。利用区块链的“全网共识”机制和“不可抵赖”功能,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实现对信用的重构,构建一个可靠安全的信任体系,打造真正的相互保险2.0时代。

面向未来,基于区块链等相关科技的有效运用,相互保险公司可能最终演进为“机器保险公司”。公司的运营不再依赖第三方的存在,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运营平台赋予每一个个体以“金融”属性,构成典型的“自保险”形态,从而开拓相互保险的全新时期,进入“自保险”时代。

邂逅场景三:再保险新存在


保险是对投保人的风险融资,再保险是对保险公司的风险融资,是对投保人的“再融资”,是一种“再合约”过程,多主体的多层再合约结构,构成了再保险的复杂业态。

在传统的再保险经营模式下,势必面临着交易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无论是分保合约的信息流,还是保费和赔款的资金流,均面临着多层交易、结构复杂、传递和处理过程相对低效、交易和处理过程缺乏透明等问题和挑战。

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利用区块链技术,特别是智能合约等技术,结合再保险交易和风险管理特点,可以有效改变传统保险风险的分散模式,探索一种“新风险分散模式”,其核心是用全新的“平面模式”取代传统的“层级模式”,实现对保险交易的“简化”管理,有效降低交易的复杂性。

邂逅场景四:人身险新机遇


在人身险,尤其是健康保险的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客户医疗信息的分布相对分散、碎片化,并且相对独立,共建共享程度较低,导致了保险合同双方在被保险人医疗信息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保险欺诈案件的发生。

在医疗大数据的背景下,区块链为健康管理领域和医疗领域带来全新的基于技术路径的创新空间。通过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在医院、药店、体检、养老、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自主信息分享与利用”,医疗信息和数据真实、安全、不可篡改,且经济高效。

另外,区块链技术在所有参与方之间建立起有效信任,解决了人身险特别是健康险自动理赔中的敏感数据互通难题,实现人身保险领域的有效革新。

邂逅场景五:车险新可能


车险理赔主要涉及围绕被保险车辆相关的零配件与维修资源管理,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员医疗费用等,关键是如何实现对这些分布式的相关标的和资源的唯一性管理,这在实际的车险理赔管理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基于分布式的车辆维修资源管理平台,包括维修机构管理、零配件物流和溯源、二手车、保险事故车维修等,能够有效实现车主、保险公司、车辆管理、交管、质量管理、车商、零配件厂商等环节的信息共享,特别是能够有效解决保险事件和维修成本的公信力问题,探索出车险理赔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同时,在车辆和交通大数据的背景下,依托车联网技术,通过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车险信息管理和共享平台,确保信息记录真实客观,不可篡改,能够有效实现车险相关信息的准确查询与真实验证,能够实现在车主、保险公司、整车厂、维修厂、零配件供应商、车辆和交通管理部门等多方参与主体的“自主信息分享与利用”,有效打破信息孤岛,防范车险欺诈。

邂逅场景六:养老金给付管理


无论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是在商业保险领域,“养老金冒领”都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除了在户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外,缺乏身份认证技术,尤其是非现场身份确认是突出问题,因为,许多老人可能长期卧床,不可能亲自到现场,所以,也难以进行身份认证。

在互联网时代,结合生物识别技术,已经逐步改变了风险管理。区块链也能够为解决身份“唯一性”提供框架和技术,有助于构建精准、高效、可靠的身份认证体系。

邂逅场景七:新信用保险


信用保险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信用与保险标的之间的关联问题,只有控制住保险标的的物权,才能够进行有效授信,控制住相关风险。然而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授信过程与保险标的的控制过程往往是分离的,风险管理并不能实现闭环,承保风险很大。

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分布式、数据不可篡改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贸易主体和背景的真实性问题,进而可以有效整合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实现对标的和资金的动态管理和刚性干预,从而构建真实、共享、可靠、可控的供应链金融,有效防控信用风险。

邂逅场景八:反欺诈利器


反欺诈是保险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保险机构以及保险行业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相关工作。但是,传统的反欺诈工作费时、费工、费力,且收效有限。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配合共享经济、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可以构建跨行业、分布式、真实可靠的客户身份验证及交易信息记录,从而有效构建起依托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保险标的的远程和实时的管理、监控与验证,实现损失情况、理赔记录、价格信息等真实、可溯和不可篡改的管理体系,为反欺诈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保险公司牵手区块链


目前,已有不少保险公司牵手区块链。

2017年4月,中国人保已经完成了全球第一份《保险区块链白皮书》,以中英文形式同步发布。对区块链开展了深入研究和仔细论证,在众多的应用场景中最终筛选了两个场景进行应用实践,目前这两个项目均已落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8年,首份再保险区块链白皮书发布。中再集团、汉诺威再保险、通用再保险、众安保险、众安科技、英特尔公司等共同发布《再保险区块链(RIC)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是中国首个经过实验验证的再保险区块链指导性纲要,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再保险区块链的商业价值、应用场景、设计理念和实现方案,对解决再保险行业面临的痛点、实现再保险区块链应用落地具有指导意义。

2015年,中国平安开始招兵买马研究区块链,并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该公司成立后,就将区块链技术作为重点攻克项目,经过三年间的持续发力,平安集团收获了大量技术专利。如今,中国平安已将区块链技术布局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通过“区块链+贸易”、“区块链+融资”、“区块链+交通”、“区块链+医疗”、“区块链+扶贫”的方式,用区块链惠及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阳光保险也是国内较早研究以及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险企,2016年3月和7月,阳光保险分别推出了基于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架构的“阳光贝”积分和微信保险卡“飞常惠”航空意外险;2018年10月,阳光保险推出以“时间互助”小程序为载体的“时间银行”互助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可确保每一次互助服务可追溯,互助服务的信任度、延续性和规模由此提高。

2015年,众安保险子公司众安科技开始组建区块链团队。2016年11月,众安科技联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院成立国内首个专注于区块链研究的“复旦-众安科技区块链与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截止2017年底,众安科技已经组建了一支区块链团队硕博比例达到50%以上、工程师及技术人员占比为54.5%的区块链专业团队。截止2019年6月,众安科技共申请区块链相关的专利共145项,已授权软著17项。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我在银行工作十年的反思与展望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国新办举行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发布会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金融发展与开放|国务院修改外资保险、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金融市场|《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发布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金融科技助力银行,覆盖小微企业市场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国庆特辑 | 建国70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和经验总结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国庆特辑|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保险业浮沉史

●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从“ETC热”看国有银行的无奈和茫然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监管动态|财政部等: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附全文)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复合型人才稀缺,科技赋能引发银行人才马太效应


注:本文章及图片均为黄桷树金融工作室从网络中精心挑选,仅供交流学术,分享心得,非商业用途,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若有版权争议,敬请谅解,同时可联系黄桷树金融工作室,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


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黄桷树金融”,我们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您的关注!!!

投稿邮箱:huangjsjr@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