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基刚:学术英语? 通用英语? 对学术英语再认识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1)

转自:外语教学思辨

写在前面

    学术英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一大批学者和学术组织的坚持推广,在近几年得到越来越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认同。然而, 由于学术英语与现行英语教学模式的大相径庭,其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阻力。杨惠中教授发表了《学术英语?普通英语?》一文阐述了两者区别。本期推送蔡基刚教授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 027(001): 7-11发表的文章《学术英语? 通用英语?  对学术英语再认识》。本文指出了几个学术英语的从业者对学术英语的内涵,学术英语的开设时间,学术英语教学对象等仍存在的困惑,并从学术英语专业化角度进行分析,以帮助学术英语的健康发展。


学术英语? 通用英语? 对学术英语再认识

蔡基刚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要:随着学术英语在上海高校的试点改革成功,学界越来越的人士意识到在高校开展学术英语的重要性。但是一些观点令人担心,如学术英语可以融入在通用英语教学中;学术英语只适合掌握基础英语的高端学生;学术英语是基于各学科共性的语言教学,不应向专业领域发展。这些看法和观点影响学术英语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术英语;通用英语;专业性;再认识

一、引言:

2013年2月25日上海市教委批准了上海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发的《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框架》)(2013[2]号文件),要求全市所有高校“参照《框架》要求”,开展“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致力“培养大学生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研究和今后工作,在自己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经过前期的申报和准备工作,复旦大学等26所上海高校从2013年9月秋季正式开启了从通用英语(普通英语)学术英语转移的改革试点。

5年来我们每年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英语教学研讨会,学术英语教学工作坊、学术英语教师公开课,学术英语课程大纲和微课视频比赛,从而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学术英语改革培训了一大批骨干教师。5年来我们开发一大批具有校本特点的学术英语本土教材,如复旦大学《学术英语系列教材》、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学术英语系列教程》、上海海关学院《海关学术英语》、上海财经大学《财经学术英语》。这些充满学科知识,注重科学素养和学术英语能力培养的教材保证了教学实施。5年来,我们不仅开发了学术英语教学参考大纲和课程设置,我们还开发了学术英语评估体系(通用学术英语水平考试),以检测学生完成学术英语教学后的通用学术英语能力。从而保证了学术英语教学这一系统工程的有效运转。5年来我们举办了共四届上海(后来发展到全国)大学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者必须按照全英语论文“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尾、参考文献”,用英语作20分钟论文宣读。后来发展出“全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演讲”(视频),以满足更多学生参与。这种形式的研讨会大大促进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同步提高。2015年1月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样有了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以推动学术英语在全国的发展。

但是学术英语的发展在中国阻力相当大。早期有写匿名信到上海市教委等教育部门,批评开展学术英语不适应中国国情,后来更有些试点院校半途退出,回到了通用英语教学的老路上的。在学界,学术英语教学研究学会也始终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如外语界有几十个教学研究团体被接纳为二级学会,但有最多理事单位,有最多学会会员,有最多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一直被不能被纳入。除此外,不少学界专家在外语刊物上发文质疑批评,主要观点如下:1)学术英语不适合中国高校,因为大多数专业课程是用汉语开设的,学术英语只适合很小一部分高校和专业,只有极少数学生需要用英语在国内外专业场合进行学术交流;2)学术英语带有研究性质,学术英语只适合硕士和博士阶段,不适合本科生,更不适合刚刚进校的新生;3)学术英语大多是科技文体,相比通用英语的人文题材,学术英语较为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打基础;4)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比较低,他们仍需坚实语言基础,只要学生听说读写基础夯实,用英语作为工具再进入专业学习会比较容易;5)学英语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除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外,还必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术英语只凸显外语教学的工具性;6)学生的英语基础及今后学习和工作方向可能不同,所以应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应规定为学术英语是必修课程。

尽管阻力重重,但是我们用“开弓之箭,不能再回头”的精神鼓励自己,支撑自己,坚持方向不动摇,终于迎来了学术英语的春天和学术英语的收获季节。今天学术英语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校长,越来越多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专业院系的认同。学术英语比起前几年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高校也越来越多,正在从高校英语教育的边缘向中心位置发展。但是在大好形势下,我们发现学术英语的从业者对学术英语的内涵,学术英语的开设时间,学术英语教学对象等仍存在不少困惑,而学界一些专家包括资深专家的看法也不一,这些情况影响甚至阻碍了学术英语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将从学术英语专业化角度分析。

 

二、学术英语是否可以融入在通用英语课程中开展?

学界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所谓学术英语无非是帮助学生学习学术口语交流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如听英语讲座、做记笔记、查阅文献,学术写作、口头陈述和参加学术讨论等,因此,完全可以在目前大学英语课程里进行。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网络版,2017)就明确指出,学术英语可以纳入到通用英语体系内进行。我们认为这是混淆了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两者的区别。 

通用英语是一种“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应对考试的语言教学”(Hutchinson., & Waters. 1987),而学术英语是“帮助学生用英语从事学习和研究的语言教学”(Flowerdew and Peacock 2001)。简单地说,通用英语是以能力等级达标为驱动的教学,而学术英语是以专业学习需求为驱动的教学,因此区别的标准不是看课文中有否有科普文章或学术文章,教材中有否有听学术讲座记笔记的练习,而是整个教学定位的区别。只要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开门,面向专业院系的需求,不和学生专业学习接轨;只要我们的教学还是封闭性的,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完成大学英语学习的标准①,只要我们的外语教学还是引导学生按《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要求一级一级攀登,那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英语。     

说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有争议。我们不否认这个考试中的阅读理解中有学术文章,在阅读理解中有测试“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并不能据此认为这个考试就是“学术英语考试性质”了,因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设计命题的,而大纲是通用英语教学性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教学的评价体系只能是通用英语考试。我们不否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促进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到历史性的贡献,正如教育部前副部长吴启迪在2004年的评价: “这一考试对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只是语言水平提高,而不是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这两个是有很大区别的。

按照一般逻辑,一个命题如果成立,它的逆反命题也必然成立。那么我们要问的是这3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别在1987年和1989年开始实施)如果我国高校没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那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是否比没有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发展得更快提高得更快?我们先看三个事实。

第一,根据1986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新生入学时是1600词汇量,要求完成大学英语学习后,四级达到4000词,六级达到5300词。但30多年过去,我国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普遍提前到了小学一年级,国家、社会和家庭投入到英语教育的资源可以说超过任何一门学科。现在大学新生词汇量要求已达到3500,翻了一倍多。但是,现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词汇量还是在4700-5000左右,而一次通过率也只有在30%多一点。30年,大学英语词汇量要求仅仅提高1000词,这个进步是小是大?相比同样是英语是外语的国家,但没有实行英语教学全国统一考试的日本,其高校的大学英语词汇量要求达到了13000词,我们可以自问一下,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提高快了还是慢了?大学英语发展是快了还是慢了?

第二,北京外国语大学戴曼纯教授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曾介绍说,英国文化委员会多次

对我国的英语教育进行评价,5分等级只给我们打了一个非常可怜的2分,即不及格。这个评估也得到英孚教育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连续八年的证实(熟练度指标报告是针对世界上将近90个英语为非母语的国家与地区的上百万、年龄中位数在26岁人群中调查得出的)。中国成人英语熟练度水平始终徘徊在低熟练度(2018年为51.94),比处于中等熟练度的韩国(56.27)和越南(53.12)等低了不少(蔡基刚,2018)。

第三,根据最近一篇文章统计,30年来,我国累计已有3700多万名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教学要求,其中1600多万名学生达到六级教学要求,英语阅读速度达到甚至超过每分钟70—100词,能够通过英语阅读获取专业信息,以英语为工具“学习世界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我所用”。但这只是匡算,实际情况如何呢?有一个事实不容否认: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整整一代本土培养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无法用外语熟练地汲取和交流他们各自领域的国际前沿信息和科研成果,也无法用外语有效开展他们毕业后的工作与研究。可以问一问北大清华复旦这些顶级高校,他们有多少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本科生能够熟练阅读自己本专业的文献。清华大学外语系原主任孙复初(2007)通过调查吃惊地发现,清华大学的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后,英语专业文献不能读,英语文章写得一塌糊涂。

我们似乎也可以这样得出结论:如果没有全国性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我国的大学英语发展本可以更快,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运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的能力本可以提高得更多,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创新本可以更灿烂。

 

三、学术英语是一种高级英语课程,只适应部分学生吗?

在学界内,有一种非常流传的观点:学术英语是为已经掌握基础英语的高端学生,如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开设的一种高级学术英语课程(杨惠中,2016:9)。在这个观点影响下,不少教师说,复旦清华是双一流学校,开设学术英语是应该的。我们只是一般的本科院校甚至是二本,学生还在为通过四、六级而挣扎,如何开设学术英语吗?因此,不少高校要么把学术英语安排在四级后的选修课程里或至少在第二学年,要么就不开设。文秋芳(2014)认为,学术英语和通用英语应该是共存,让学生按需所取。甚至还有更荒谬的观点:学术英语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无关,英语专业学生无需学习学术英语。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否认的学术英语在高校的普适性。

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学术英语的内涵。既然学术英语是“学生用英语从事学习和研究的语言教学”,为什么不能适应所有学生?学术英语包括两大块:学术能力和学术素养。就学术能力来说,即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查阅文献,学术写作、口头陈述和参加学术讨论等能力;就学术素养来说,内容更丰富。如有1)提出问题、界定问题和探索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说能否设计一个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证实或证伪的方法?2)从大量不相关的信息中汲取所需资料和信息的能力;3)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真伪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将信息材料概念化和重新组织成说明观点的能力;5)引用文献和数据说明问题的能力,遵守学术和伦理规范;5)采用恰当研究范式,开展以搜集数据为驱动的研究;6)归纳地、演绎地、辩证地思考能力,能设计一个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证实或证伪的方法。

我们知道英语是当今世界学术科技和经济的国际通用语,如5000多种自然科学索引(SCI)期刊(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176个学科)中的95%是用英语写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哪一个高校本科生可以不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汲取和交流学科信息的学术英语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学生仅仅靠翻译刊物靠汉语教材能否成为专业学习的合格者,更难想象他们能成为国家要求培养的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的创新人才。

我们今天面临是信息爆炸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哪个本科生不需培养最基本的鉴别信息真伪和提出证伪方法的学术素养?如报刊都在说“转基因对健康有害”。如何证明这个命题?是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还是采用实验的方法?能否用英语写出这样一个调查的题目:Influence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a on the Birth-Weight and Survival of Rat Pups?显然这个研究课题是只有经过学术素养的训练才能写得出的:把转基因具体到转基因大豆,是被试定位到小老鼠而非人体,把研究靶向其出身时的体重和存活率,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转基因对健康的影响。这种课题设计中体现的学术素养和学术英语能力难道我们不是需要培养的?

我们注意到在大学生四、六级写作中类似“The Chinese knot was originallyinvented by craftsmen”(“中国结”最初是由工匠发明的)和“Plagiarism is increasinglypopular on Chinese campuses”(剽窃作弊在我国高校校园越来越普遍)非常普遍,而只要语法正确,用词恰当,就被评为高分的现象在教师中更普遍。但是,这些句子在学术英语中就有可能被视有学术规范问题。如这些个事实或观点有什么根据?按学术规范,除非是公共知识(如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任何事实或观点都必须提供确凿的数据或引用文献说明。因此,后一句如改成“A recent survey(Wang, 2016) reveals that plagiarism is increasingly popularon Chinese campuses”或 Itseems that plagiarism is increasingly popular on Chinese campuses就可以接受了:要么提供文献证据,要么使用限制语(hedging language)。

学术英语的灵魂是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我们很难能够被说服,学术英语能力和学术素养不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而只有高端学生才需掌握的,我们很难想象不学习学术英语,学生能够在用英语开展学习、研究和工作中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能采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和学术规范,有从大量信息中汲取有效和并归纳成自己看法。今天当我们发现学生英语作文中满篇I think, I believe这样不提供任何文献引用和数据支撑的违反学术规范的话语风格时候;当我们发现学生作文里用“Because…so”解释一个现象或下结论时忽视其他复杂变量的幼稚推理思维时候;当我们发现每年有大量留学生被英美高校因学术规范问题遣返回国,我们不能不为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中缺失感到深深地遗憾。

 

四、学术英语是否不需要结合专业,只停留在跨学科的共性上?

学界还有一种误区,认为学术英语应当开展跨学科的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注重各学科的语言表达和语言测试的共性。理由是当今社会发展呈高度专业化,学医的与学文、学理、学工的需求不同,专业划分太细,无法编教材,无法上课,这样会对学科语言和教学的过度肢解(杨惠中,2018)。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可以商榷。Candlin教授关于ESP 教学和研究中应当避免过度肢解(fragmentization)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观点,现在已基本被国际学术英语界所抛弃。上个世纪末就学术英语采用宽式EAP范式(wide angledapproaches to EAP)还是窄式EAP范式(narrow-angledapproaches to EAP)国际上确实出现了一场争论(Flowerdew & Peacock 2001)。宽式EAP就是通用学术英语(EGAP),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术英语技能,如听讲座、记笔记、阅读学术文献和撰写学术文章等,而窄式EAP培养特定学科或专业里的学术英语技能,如专业里各种语类(如实验报告、期刊投稿和会议论文等)的阅读和写作。尽管关于这两种模式的争论在国际上都有一定拥护者,但最终绝大多数学术英语专家坚持窄式EAP范式,如学术英语代表人为Hyland(2002)认为学术英语必须聚焦特定学科和专业领域里的学术英语能力培养,否则,学术英语就会堕落为通用英语教学。我们非常赞成这种观点

根据哲学认识论(epistemology),各个学科的认识的来源及其发展形成的过程是不同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用语言构建和传播的方式是因专业和行业而异的(Hyland 2002, Well 2012)。不同学科的所表达的内容和知识各异,它们阐述观点,论证过程、产生结论,劝说读者的修辞方式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Hyland, 2002)。如自然学科的知识往往是按线性发展,在某一点上不断追求的新发现;而人文学科的知识是叠代性发展的,是对已经发生案例事件或作品,进行循环认识重构。这种知识构建的特性决定了不同学科的不同话语传统。如自然学科往往通过图表公式来描述实验结果;人文学科则通过引经据典来阐述一个观点。因此,即使同一语类(genre)如期刊论文、或化学报告,其语篇结构、修辞手段、句法特征也是因学科而异的(蔡基刚,2018)。因此,如果不结合学生专业学习中的各种语类或各种典型场景的语言表达规律和表达方式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的,任何学术英语都是徒有其名。如传媒专业即使是英语报纸也有社论、新闻报道、新闻特写和调查报告等写法。法律专业中的英语文书有仲裁文书、公证书、刑事裁决书、民事诉讼书、民商裁决书等。不去学习这些语类和体裁,学生能够用他们专业共同体默认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传统开展学习和研究吗,止步于跨学科的通用学术英语能力是学生专业院系能够满足的能力吗。

之所以出现借用几乎是半个世纪前专家的“过度肢解过度专业化”的观点反对专门学术英语教学的开展有两个原因。一是语言教师担心自己的知识结构,毕竟一辈子从事英美语言文学或类似中小学英语的通用英语教学。让这些老师开展跨学科的语言教学,教学生如何听讲座写学术文章还比较顺手,而涉及学生的专业中的语言教学带来的挑战就大了。这种担忧有的是属于误解。专门学术英语并不是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师不是去教授专业内容甚至是专业词汇,而是用专业内容作为媒介分析这些内容是通过什么的语言结构、修辞手段和元话语运用来建构和表达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他们领域的语言交流能力。而且这种本文分析主要是让懂得内容的学生去完成,教师主要是指导,当然教师需要学习这些领域的语言表达规律。另一个原因就是从教材编写或从考试命题的可操作性角度来谈论学术英语的内涵,这就有问题了。这里应该理清楚的关系是:考试是为教学服务,还是教学为考试服务,如果是前者的话,那就必须改变考试方式去适合专门学术英语教学,而不是削足适履,要求改变教学内容去适合考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用考试实施的可操作性来规定教学内容,那学术英语教学只能仅仅限制在讲讲座、记笔记,获取文献上,因为开展涉及各学科的语言教学,等于宣布目前用于检测教学效果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不适应和无效性。

无论是研发考试还是编写教材、无论是教学评估还是教学内容,都应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把学生的利益视为最高的利益,而不是考试和教材放在首位。 

五、结语

本文提出三个观点:1)学术英语是无法纳入现有的通用英语教学和评价体系里的;2)学术英语是高校每个大学生包括英语专业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必修课程,不是仅仅适合通过四、六级的高端学生;3)学术英语的真谛和关键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专门学术英语,否则所谓的学术英语是假的。

学术英语在我国是一种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出现的新的英语教学形式。由于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同,学分资源和学生条件等不同,应该允许有各自模式。即使在上海26所试点院校中,无论是起始时间还是课程设置都是体现了校本特色的。但是,第一,通用学术英语应该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用英语作为中小学英语的同质化语言教学应该在高校里逐渐淘汰,或只作为一种零学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的。第二,专门学术英语也是一门必修课程,但开设的时间和课程种类应该根据院系需求,不搞一刀切。



全文刊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3月,第27卷 第1期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吴岩: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之前的教与学状态

盘点2020年“两会”中的语言文字提案 | 语情快递

如何利用政府工作报告学好翻译?| 经验分享+资源好帖

重磅资源 | 外语教学论文写作与发表(免费下载论文写作资料大礼包)

语言文学类线上公益讲座集锦(5月24-29日)

资源推荐丨汉语学习实用APP/小程序/网站大搜罗

这12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如何用英文表达?

重磅 | 2020政府工作报告双语全文+同传音视频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教育部: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第 1-9 批合集)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牛津社会语言学丛书 | 9种精选,一次看个够(可试读)

LingPress | 语言学中外文重要期刊目录一站式阅览

书讯 | 2019年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全年书单

《爱丽丝》是个语言(学)宝藏

Forceville等:《多模态隐喻》|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应用丛书

推荐!“剑桥语言测试研究丛书”6册出版

讲座视频 | 乔姆斯基: 语言学的基本问题 (上) Fundamental Issues in Lingui. (at MIT)

讲座视频 | 乔姆斯基: 语言学的基本问题 (下) Fundamental Issues in Ling. (at MIT)

重磅资源丨第四批发布!外文局审定新冠疫情相关词汇英文表达(1-4批大合集)

第五批来了!外文局审定新冠疫情相关词汇英文表达(第五批)

乔姆斯基:深度学习并没有探寻世界本质

双语 | 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人类简史》作者新作

复旦教授蔡基刚:AI 时代,高校翻译专业必然走向消亡

热议 | 高校翻译专业将走向消亡,不仅仅是因为AI

数字社会中的隐喻:平台(platform)

文科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自己读书

招生简章 |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一带一路”外语专业“综合评价”方式招生简章

语言学家 Lakoff & Duran:特朗普正在将言语变成武器,对民众进行洗脑!

特朗普的英语水平,在中国连四级都过不了

误译为何成了正统?经典名著误译多,学术著作误译更严重!

招聘 | 近期25所高校(院、系)招聘信息汇总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