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和婚姻,这5部纪录片比肥皂剧说的更明白丨谷雨计划
《幸福定格》剧照
“爱你一辈子”,这是恋爱之初每一对情侣的期待。在纪录片《幸福定格》里,这也是每一对夫妻都会在婚礼上做出的承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可能变得寡淡,甚至变成束缚。
《雨水丰沛的季节》:年轻人的爱欲迷离
对于90后一代的青年人来说,大学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获得新的知识,更能充分进行情感体验。这个过程中,剧烈的狂喜和痛苦似乎是无法避免的。
导演危凯和陈烨敏锐地把握住青年人对性与爱的困惑,拍出了纪录片《雨水丰沛的季节》。
影片通过三四十位被访者的自述,极力展现大学生群像:有的人不断通过寻找伴侣来获得陪伴感;有的人为自己的性取向而烦恼;有的人早早结婚生子陷入生活的漩涡;更多的人根本分不清爱与性的差别。
彭景是这部作品里一个让人难忘的人物,她漂亮直率,敢于表达自己,虽然年轻,对身体的探索却开始得很早;既喜欢男孩又喜欢女孩这件事似乎并不困扰她。对比另外一个核心人物花椒——一个患有双向情感障碍、喜爱摇滚的女孩,两个人物形成了一组对比关系。
她们看上去对自己的身体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随着采访的深入,她们都不约而同地讲述起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彭景的母亲对她过于管束,让她自我评价过低,总有自杀冲动;而花椒则不受父母关注,她想通过叛逆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
其实,过分的放纵和保守都是一种时代病症的体现。影片中,很多受访对象都谈到了父母的出轨离婚,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错位,以及大环境对自己的不接纳。这群22岁左右的年轻人有着天真的话语、故作成熟的状态,他们展现出的迷乱和自由,像是一种对青春的挽歌。他们真诚地相信爱,也切实地被现实打击。
《雨水丰沛的季节》拍摄于2015年的夏天,那年的雨水特别多。它有一个更直接的英文名字—— Summer’s Desire(夏日的欲望)。
《生活而已1-3》:情感是一种“暴力”
魏晓波的《生活而已》系列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私人生活,展现了自己从毕业后走出校园到结婚生子过程里的一地鸡毛。
纪录片里,魏晓波和女友(妻子)吃饭、睡觉、吵架,彼此依赖又互相伤害。在第一部的恋爱阶段,两个人要度过最贫穷的创业期,女友对着镜头哭泣:“我妹夫给妹妹每个月500块钱买化妆品,你什么都没给我买过”;第二部,两个人已经要走进婚姻,为了五万块彩礼钱争吵;第三部的时候,孩子的出生没有带来太多的喜悦,要处理的生活问题更多了。镜头捕捉到的生活琐事,展现的是一对最普通中国情侣的挣扎和困境。
拍摄的过程也是两个人强弱关系转变的过程,从婚前女方的漫不经心,更占据主导地位,到结婚生育后男性更具有权力,导演强势地主导纪录片的走向,肆意挥洒自己在关系里的情绪,甚至没有回避自己对妻子产后的身体的评价,一句“真恶心”激怒了不少观众。
镜头从不避讳被拍摄者的隐私,这让影片既具有更强的真实冲击力,也具有更强的挑战性——这种挑战不仅在于对未经美化的真实人体的震撼感,导演不仅暴露自己,也对自己的爱人形成了一种“暴力”。片中两个人充满暴力的对话、几乎看不到爱情的“情感现场”,或许就是中国夫妻生活中的常态:爱包裹着暴力,身处其中遍体鳞伤,却谁也离不开谁。
影片以私影像的方式探讨了在变革时代个体亲密关系的变化和危机,呈现出中国式婚姻牵扯进诸多现实算计的复杂性。魏晓波将作品的主旨落脚于“生活而已”,而究竟什么是生活?需要每一个观众去实践。
《幸福定格》:婚姻就是“男默女泪”?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悲观者如是说。台湾纪录片导演沈可尚用了七年时间采访了八对不同年龄、背景和阶层的夫妻,从都市白领到大学老师,从艺术家到家庭主妇,从农民工到创业者,他们在镜头前开诚布公地面对彼此,探讨婚姻的问题,溯源相爱的原因。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沈可尚自己也刚刚走进婚姻,他发现中国人喜欢拍婚纱照,但效果往往尴尬。他以婚纱照的“幸福定格”为灵感,纪录片也因此得名。
这部纪录片给了深陷婚姻“牢笼”里的夫妻在生活杂事之外难得的对话空间,也让他们终于有机会坦诚自己对婚姻生活的厌倦:没有激情、泛善可陈的性生活,令人厌倦的婆媳关系,无休无止的家务以及管教不完的孩子,看似幸福的婚姻味同嚼蜡。妻子开始抱怨,以前很幽默的丈夫不再讲笑话,本该是两个人的孩子更多由自己负责;丈夫也有不满,本来温柔贤惠的妻子为何变得暴躁易怒,行为粗鄙?当初带着期待走进婚姻,到头来发现躺在身边的根本就是“陌生人”。
电影被《婚礼进行曲》分割成无数个段落,一段段采访之间插入了导演搜集来的各类婚礼场景。整个对话下来,“其实我一直没有变”成了多数夫妻的心声。改变的从来不是内心,而是环境罢了。但面对惨淡的生活,那些恋爱中的激越、婚礼上的哭泣都显得有些讽刺。
有网友评价每当《婚礼进行曲》奏响,都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说这部电影简直是“婚姻劝退指南”。而事实的另外一面则是,即使一万次想要放弃,那些温情的片刻还是将人留在婚姻中:就算意见不同也永远站在对方身边;就算不擅长也会为对方做一碗汤;甚至生气摔东西这样的举动,也是因为那是在最爱的人面前才会流露出的“脆弱”。
到底什么样的婚姻是好的,是爱情的结合,还是生活的搭子,亦或是相伴的亲人?《幸福定格》所做的也许并非是对婚姻本质的探索,而是企图唤起人们走进婚姻的初心。
《单身女人》:爱情是不灭的火
“男人咋这么不要脸,我真想咣咣(扇)他们……”纪录片刚开始,导演林鑫就给出一场女人的饭局。她们肆无忌惮地点评男人,一边看不起,一边又无法控制内心的悸动。
40+的单身女人还会追求爱情吗?《单身女人》给出了一个笃定但心酸的答案。电影记录了一群在陕西铜川的普通单身女士的故事,她们或因丈夫出轨离婚,或因错失初恋而不婚。在对婚姻失望之后,她们依然以不同的方式寻找爱情,思辨着情与欲是否可以分开的问题。
《单身女人》剧照
这是一部非常具有女性主义关怀的作品。她们感情成熟,经济独立,思想开明,摆脱了一般刻板印象里对中年女性的“污名化”,是今天意义上的“独立女性”。通过她们的诉说,我们看见了一个女性视角下的男性:他们不再是女性的保护者,普遍懦弱,没有担当,朝三暮四,又没有责任感。
父权的衰落让新时代的“独立女性”无法再对传统的婚姻抱有期待,丈夫不再是传统意识里那个肩负起一切的角色。但面对爱情,她们不计较得失,也不在乎结果。她们相信“爱就爱了”,很少为爱后悔。《单身女人》告诉我们,当一个女性足够强大的时候,她爱人的能力会更强大。中国中年男性与女性的差异足见一斑: 男人更看重肉体的满足,而女性更在意的是精神性的交流。
《我只认识你》:爱情让我们不畏惧死亡
“老来多相忘,唯不忘相思”。赵青导演的这部纪录片拍摄的是自己的叔公叔婆,看似平淡,却十分真挚感人。两位老人树锋和味芳是一对相伴半生的耄耋夫妻,本该安享晚年的他们却遭遇了味芳罹患阿尔茨海默症。
在中国有近千万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因为缺少专业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没有强有力的社会支撑,患者和家属遭遇着各种困境。
树锋和味芳年轻时就相识,直到中年后,两人才走在一起。子女不在身边,这对夫妻是彼此的依靠。随着味芳的病情日益严重,她渐渐无法料理自己的生活,既不记得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也不认识周围的亲戚朋友,甚至连子女都认不出来,却唯独没有忘记自己的老伴树锋。每当树锋从远处走来,味芳都会像初恋一样快乐地迎上去,疾病带来的记忆黑洞偏偏没有吞噬爱情的部分。
树锋面对味芳的态度是复杂的,他不舍得让妻子一个人住进护理机构;又担心养老院的生活让自己不够自在;可是独自照顾妻子,他的身体已经力不从心了。面对早晚到来的死亡,树锋并不畏惧,只是怕撇下妻子。
最后,树锋陪伴味芳住进了拥有夫妻房的养老院,每个周末再一起回自己家,他们的生活可以最大限度地被保留。树锋对妻子说:“既然你还认得我,信任我,我就会千方百计照顾好你”,“味芳啊,味芳,你跟我一世就要跟到底,我怎么,你怎么,一起吃饭,一起买菜,一起散步……”
电影最后,两位老人依然保留着体面和尊严。对于他们来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爱情依然可以是支撑生命的核心。
现代爱情与纪录片:瞬时与永恒
张爱玲曾说过,现代人的经验都是二手的,看了恋爱小说而知道恋爱。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些纪录片或许也成为未来人类的“爱情样板”。
爱情让人神伤,但在镜头前,所有的人谈到爱情眼中都会有光,而这种转瞬即逝的吉光片羽,或许就是爱情的本质,它永远值得我们人类追寻。我们需要爱情,它具有悲剧性,但也是能量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