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妈这件事让你失去了十年,当真?

一叶舟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4-30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1.

首先,我是一个妈妈


现在这篇以“当妈”为主题的文章,开始写于一个月前。话题源自妈妈群体乃至社会关于个人发展和生育之间的权衡与思考。


那一天码字码到2500时,已经是傍晚了。天擦黑时,起了有规律的宫缩,点上保存按钮,合上电脑,准备出发去医院。


经过一整个晚上不断升级的疼,天快亮时生了二宝,称心如意,儿女双全。


从产房挪到病房,一切落停之后,我拿出手机,跟编辑商量,“如果还需要我这篇稿的话,我需要到出月子再交。”


温柔的编辑小姐姐马上回了我,带着恭喜恭喜给了我一个月的时间。


看到这里,你会想跟我说些什么?


你可能会说,


“用得着这么辛苦么?缺了这份稿费你会过不下去么?女人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狠?”


你也可能会想,


“你老公是干什么吃的?居然会让你这么劳累疲惫!怎么都不知道体贴一下?这种人你还给他生两个孩子!


还有可能我会收到你这样的鼓励,


“职场女性,失敬失敬,生存不易,加油加油!


……


这一次的经历与我这篇文章的内容相当契合,于是这个月我总在琢磨,如何才能把我的切身体会和感受与我的专业知识统合在一起,我真的很想说:我们女人,从来不会因为生孩子失去所谓的十年甚至一生。



2.

自从当了妈之后


大学里睡在我上铺的琳,把我们同寝的6人拉进了群,取名“永远的809”,很有怀念青春的味道。



不过自进群后,我已经从第一周的积极发言者,变成了第二周的观望者,很快又变成了这永远的“消息免打扰”模式。


因为我发现,13年后,我们之间不同的是生活境遇,相同的是没人觉得自己过得好。


这让我觉得并不畅快。


我们这6人小团体中,二孩的在羡慕一胎的,一胎的又羡慕可以下决心选择丁克生活的;离婚的在羡慕保持着稳定婚姻的,结婚的又在羡慕单身的;带孩子的全职妈妈在羡慕小城市的稳定事业编,小城市的稳定事业编在羡慕大都市的白领精英,而大都市的白领精英又在羡慕可以拿着老公的卡随便刷的全职妈妈。


大家急切想表达的核心问题,都是对“当妈”这件事的“避之不及”。


似乎因为当妈,让大家已经失去了至少十年。


所以,当妈了到底会怎么样?


·舍友晴:孩子就像是你在凝视的深渊,终将你吞噬


晴是我们中间最早结婚生子的,结婚对象是大学里处了三年多的金牌男友。那时候我们都徘徊在未来不定的焦虑感中,而晴已经早早谋定了工作地,双方家长也都见过了面,迎接她的是一套装修好的婚房和朝九晚五的工作。23岁的年纪她就做了母亲,随后在政策允许之后又被公婆要求追加了二胎。


如今用她的话来说,“还晒什么近照,我去接老大放学都有同学起哄说‘XX,你奶奶来接你来啦!’”。



这帮混账孩子,眼睛咋那么毒呢?


生育两个孩子的代价之一,是疏忽了对自己的保养和爱护,走样的身材和因为睡眠不足、情绪不稳、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各种皮肤问题,老态几乎不可避免。明明老公比自己大两岁,现在看起来自己却像是老公的大姐。


她以为没有功劳起码有苦劳,静下心来却发现家里没人领她这份情,只有嫌弃的眼神和无尽的孤单。


·舍友雯:孩子像是降落伞,带你落地带你沉


雯现在是全职妈妈,因为两个孩子连得紧,她在原单位中受到了排挤和歧视,一气之下,辞职了之。


雯原来可算是女孩子中的暴脾气,听说刚工作时谁都不怕,本来能力也不差,便更是谁也不放在眼里,主管的位置几乎是板上钉钉。可巧不巧,正逢总部考核的那一年,她怀孕了。


人生中这是一件喜事,可职业生涯中这便好像是暂停键。


犹豫了又犹豫,她选择了成为母亲。产检请假、状态起伏、停工休产假、背奶上班,该经历的都经历了,终于熬到了准备再次大显身手的时候,二胎来了。



这又是人生中的一件喜事,同时更是职业生涯中的休止符。


她回想了上一次孕育的全过程之后,确定自己忍不了别人的眼神和议论,靠着存款3W+的一点虚假的底气,在大群里群发了一份昂扬的辞职信,貌似潇洒地离开了。


那时她以为,一年半后,她会再次征战在熟悉的领域,而且更有成就。


只是不成想,自当了妈,这份职业规划就永远只停在了脑海,甚至慢慢地连自己都没有了那份可以重新上场的勇气。


回去上班这件事,一搁置,就是三四年。直到自己也接受了“全职妈妈”的这重身份。


·舍友玉:孩子并不是感情的黏合剂,而是试金石


玉已经离婚两年多了,独自带着快上小学的女儿奔波在单位和幼儿园之间。


离婚不是仓促的决定,她说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他们的婚姻就注定会以这个结局收场了。


因为生了女儿,前夫的家里人对她几乎是仇视的。这也不很紧要,问题是,前夫渐渐也遮掩不住嫌恶了,回家便是横躺,上床便是打呼,游戏从不离手,对孩子大呼小叫。


我为什么要带孩子过这样的生活?我可是她的妈妈啊!


玉总感觉,给孩子这样一个家庭和这样一个爸爸是自己的失职,她必须要改变。


摄影师/Maud Chalard


孩子并没有成为感情的桥梁,而是把感情寡淡、生活无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快更直接。



3.

当妈这件事让我们失去了十年?当真?


我们都有各自的故事,起伏跌宕。听起来,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命运转折点——当了妈。


晴因为当妈变老了变丑了,雯因为当妈失去事业和前途了,玉因为当妈而没有婚姻了。


如果这样看,这前后失去的又何止是十年?难道不是一生?


不过我倒是很想问一问真相:


真的是当妈这件事让我们失去了十年?失去了人生?这中间有没有自欺欺人的部分?


有三个贴在妈妈们身上的标签:


·当妈的标签之一:固化的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是埃里克森首创的概念。这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出生在德国,祖籍是丹麦,后加入美国国籍。他的身世、成长经历、人格特质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使得他十分关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这类关于自我认同的问题。


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中,在13-18岁(青春期)的第五阶段,我们就会面临自我认同感与克服角色混乱的问题。这个阶段中,我们会从别人的态度、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中逐渐认识自己,进而形成一种确定的自我认同。



那么女性是如何认识自己成为母亲的这个角色部分呢?


简言之,就是在社会文化、评价的包裹中得到关于这个角色的一些固化的概念,比如:


当妈就是会经受煎熬的,当妈就是要付出代价的,当妈就是不能首先考虑自己的,当妈了不把全副心思放在孩子身上还想着自己变美都是浪费时间以及不被赞赏的。


所以我们会在获得“妈妈”这个身份之后马上就不自觉开始套用这个概念系统对自己进行自我认同的比照,不符合的部分不仅仅会受到来自文化的挑剔,还会经受自我内心的煎熬。


为孩子牺牲十年甚至一生,都会变成人生光荣的成就和谈资。


·当妈的标签之二:固化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一种儿童教育发展观。说的是目前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在对儿童的教育中要不断去针对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去工作,完成一个最近发展区之后,再继续完成下一个最近发展区。


借用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中,是我们当妈后特别容易只停留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其实说白了,就是让自己主动或被动地停在相对容易做的范围内。



这并不是说当妈妈很容易,这当然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但现实的确是我们会暂时先把事业的发展排在后面,有时甚至当妈会成为工作上得过且过的挡箭牌,因为同时做不同的任务真的会让自己受到挑战,我们会因此很受挫。


于是,孩子也会成为我们的蜗牛壳,遇到难题,先躲一躲,谁让我是妈妈呢?我们不该一孕傻三年吗?


·当妈的标签之三:固化的习得性无助


伟大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通过实验研究提出过一个很经典的概念“习得性无助”。无助,可以理解为无望、无可奈何,而习得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学习而来。所以,这世上有一种绝望,是我们学到的。


实验中那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可怜狗狗,只要蜂鸣声响了,它就会被电击,而且无处可逃。反复几次,尽管笼子是打开的,电击也没有到来,但蜂鸣声来了,它就只剩下惊恐哀嚎。


原本,它只要一抬腿,便可以逃走。


作为掌握着弱小命运的看客们,这大可以当作笑谈,但可悲的是,我们人类自己,也难逃相似的“愚蠢”。


妈妈们的习得性无助,往往出现于反复的情绪消磨和耗竭之后。我们像被反复电击过一样,失去一种可以掌控眼下和hold住自己的信心。毛头小子已经会跟自己大喊大叫来表达自我了,怀里的萌宝还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嗷嗷待哺。那一刻我们的眼底哪还会有杀伐职场的勇气和魄力?


跳不出习得性无助感,我们就只会真的很无助。失去十年和更久,理所当然。



4.

其实,妈妈们才是最生猛的


现如今的职场上,还流行着一句话:年轻人很难用,因为他们总是仗着有大把的人生可挥霍而肆无忌惮;年老的人也很难用,因为他们无欲无求所以基本没有可暴露的弱点来被人拿捏;最好用的便是那帮中年的妈妈,她们的肩膀上有房贷、有兴趣班、有老人、有花裙子,任你怎么压迫,都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她们,软弱了也无路可退。


所以,你看到了吗,别人眼中的我们才是最生猛的劳动者。


图片来自姚晨微博


事实上,因为成为妈妈,让我们更能扛住艰苦考验:


世界上不会有哪一项工作有当妈妈那么精致的要求和复杂的细节;


世界上更不会有哪一项工作可以那么完整而又不露声色地锻炼出我们的耐心和定力;


世界上根本没有其他的哪一项工作可以把我们变成从心底里长出勇敢的人。


所以其实我们拥有着太多这个角色带来的资源,俗话说得好,你都能当妈,你还有啥拿不下的?


当然,在现实中我们的确会遇到比如,如何权衡时间、如何权衡角色冲突、如何既成功又能是贤妻良母等等之类的问题。


可就像张泉灵反问记者的那句话,这些问题为什么不去问问男人?


我们需要的,是一些方法论,关于怎么更好地协调家庭资源。


懒惰的老公,需要自己怎么样的激发和触动?刁蛮的公婆,需要自己怎么样的应对和智慧?软弱的自己,需要怎样获得关注和关照?


不过恰好,这些问题都只能是在各自的生活中去寻找最对症的药。而你只要抛开“当妈毁一生”的怨念,搞定这些事当然不在话下。


毕竟,还是那句话,你都能当妈,你还有啥拿不下的?


就像写完稿子继续喂奶的我,也还有自己的战场。


作者:一叶舟  心理学本硕,专业学习12年,国家二级咨询师,二宝妈妈,潜心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RECOMMEND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