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离婚撕成仇人:先说爱的先不爱,后动心的不死心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1.
明明那么爱我,你怎么变了
具惠善和安宰贤的瓜,是我今年吃得最累的瓜。
8月初,具惠善忽然宣布:“因进入倦怠期而变心的老公想要离婚,但我想守住家庭。”然后,剧情就不断反转。
先是大家同仇敌忾地表示无辜的具惠善“被离婚”,安宰贤就是一渣男;到后面,曝出“婚姻生活准则”,大家又一边倒地指责具惠善对安宰贤太苛刻;再到后面,随着俩人聊天记录的曝光:具惠善对安宰贤让人窒息的控制、歇斯底里、反反复复、对财产索要无度、各种无理取闹等等,成了人们新的焦点。人们认为具惠善反复无常、让人崩溃。
而这一切,我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女人拼命想要挽留住自己的男人而已。
归根结底就是:不死心。
确实。安宰贤先动心。他对具惠善是一见钟情。具惠善本不心动,她曾经说:“姐姐34岁了,不管做什么都不心动了。”而,就是那个先动心的安宰贤,今天,执意离婚的也是他。
虽然在具惠善一系列的反反复复中,暴露了她太多的问题,可是,我却是理解她的。
明明是你先说爱我的啊,今天,为什么先说撤的也是你?
先说爱的先不爱,后动心的不死心。
2.
“先说爱”,真的很高级
导致具惠善们“不死心”的点在于:我们似乎认为,“先说爱”等于“爱得更多”。其实不是,“先说爱”只能表明:一个人有能力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跟爱的多少,并无直接关系。
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真的很高级。
高级在哪里?
首先,“先说爱”,也就是能主动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背后,要求我们至少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在自我比较凝聚的情况下,我们才会产生自我的需求,并且意识化。
其次,“先说爱”的人,敢于去主动争取。当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需求后,这还停留在“思想”层面,从“思想”到“付诸行动”,这中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比如,敢于表达自己需求的人,他们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很好地满足过。被满足过,才“敢”去“要”。一个被不断“拒绝”的人,是很难有这个能力的。
最后,敢于承担争取之后的结果。甚至,有的人还能契而不舍。能够承担后果,说明这个人是相对来说比较“结实”的。外在的打击,他们承接得住,而不至于一旦出现打击,自我就被摧毁。出于防御系统的运作,我们一旦预见到某件事情可能是我们承受不了的时候,我们是会自动规避的。如果受到打击,还能锲而不舍,那这个人的韧性、自我价值感都相当高了。
所以,我们看这不过是一个两性关系中“谁先主动”的问题,其实,这不止是“主动”的问题。“主动”的背后,不简单。
3.
从不主动喜欢别人,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类人(或者我们也曾经就是这类人,多见于女性):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
比如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年龄30+,未婚。她从来没有主动追过别人,都是别人主动追求她。而且,她也比较“好追”。看上去没闲着,上一个男朋友分手,如果有人追,只要这个人不是太差,就顺其自然进入下一段关系了。
东方文化是一个讲求女孩子要“矜持”的文化,所以,这个现象很容易被所谓的“矜持”给合理化。
这绝不只是矜持。
“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的背后,是我没有形成自己的好恶,不知道喜欢谁,或者不敢去喜欢一个人,或者喜欢一个人不敢开口(也常见于暗恋),或者怕对方拒绝我,我承担不了这个后果。这些,都是让我们做不出“主动”去追求一个人的原因。
再说回我的这位大学同学,她是有主动喜欢的对象的,但是,她几乎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喜欢。因为,曾经为数不多的一次,她终于鼓起勇气主动表达对对方的喜欢的时候,对方拒绝了。而这种拒绝,让她勃然大怒,最后幻化成了一种赌气: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牛什么?我还看不上你呢!对方的拒绝击碎了她脆弱的自尊。
4.
谁敢先说爱,谁就敢先不爱
我们前面说了,“先说爱”,并不简单,这意味着他们有一个稳定的自我,也有一种主动表达、争取和接受的能力。那么,既然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当他们不爱的时候,他们也知道自己是真的不爱了,同样不会委屈自己,也有能力先表达不爱。
我的一位朋友,在一次旅行途中遇到一个男人。男人喜欢她,拼命追她。起初,朋友并不动心,奈何男人锲而不舍,最后俩人成功结婚。婚后,俩人感情的节奏也完全掌握在男人手中:男人想拉近俩人距离,就更多嘘寒问暖、花前月下、无微不至;男人不喜欢了,想拉远距离,就不着家,拿各种理由搪塞:工作忙,应酬多。而女人,从一开始,就是被动的。婚后,他们的关系中,她仍然是被动的。面对男人柔声细语,她暗自欣喜;面对男人冷言冷语,她只能生闷气、发脾气。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男人在这段关系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收放自如,完全掌控了关系的节奏。而女人,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使不出任何手段去夺回关系的主动权。
这里,有一个误区。
我们常说一句话:谁主动,谁就输。
因为,我们惯性地认为:主动权往往都掌握在“被动”的人手中。
这种结论,只在一种情况下成立:我们彼此都是主动、有意识地喜欢对方,都想把对方搞到手,唯一的差别,只是“用什么手段”这样“技术性”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不主动,而是,我虽然自己不主动,却能用一些方法“引诱”对方“憋不住”而不得不主动,这就是“手段”了。这种情况,确实是“谁主动,谁就输”,因为这是在玩一个“权利”的游戏。这是“假被动”。而我们更多的“被动”是“真被动”:我们茫然无知,被捕猎者盯上,直到叼到嘴里。这种情况,还能说“谁主动,谁就输”?我就要“呵呵”了。
5.
后动心为何不死心?
那些“只爱那些爱自己的人”,没有主动爱人的能力,对应的是“后动心”。试想,别人来去如风,走入关系,不由自己;结束关系,也不由自己。这太痛苦了。
比如,一个经典问题:主动和被动结束一段关系,哪一方更痛苦?
面对这个情况,被动分手的一方,往往都显得“不死心”。被动分手与其说不死心,其实就是不甘心。不是还爱着对方,而是因为,不得不接受一种“残局”。这种“残局”,就是关系被他人斩断,这对于“被动”的一方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拒绝。
本身“后动心”的人,就是因为没有“主动”的能力,因为怕被“拒绝”,才不得不“被动”,现在,面对这种“拒绝”,他们当然承担不了。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非常典型。这是一位男士,33岁,他来找我的时候,刚被动地结束了一段8年的婚姻。
了解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位彻头彻尾“被动而麻木”的人。当初,是女朋友追的他,他无可无不可,就在一起了。交往三年的时候,女朋友开始“逼婚”,于是俩人结婚。婚后,老婆会提出一些诉求,比如,过生日、过节日要送礼物,他总是想不起来,开始的时候老婆还吵架,后来,干脆连架都不吵了,而他则认为,只要不吵架,就鸵鸟心态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一切都好好的。殊不知,问题一直在那里,不管他看与不看。就这样,八年后的今天,没有争吵,老婆直接搬出去了,宣告分居,要求离婚。
老婆提出离婚后,我的这位来访者忽然就如梦初醒,拼了命挽回。
在我们讨论了无数次这个问题后,有一天,他自己终于懂了:他这样拼了命地挽回,看起来的“不死心”的背后,不是出于爱,是习惯。他好像谈不上有多爱自己的老婆,事实上,他从来就没有感受过去真正地爱任何一个人。出于一贯地被动,他不想改变,可是现在,他却被逼着不得不改变。
所以,“被动分手者”的“不死心”,其实是“不甘心”。这就是所谓的“后动心的不死心。”
一段亲密关系中,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那个主动出击的捕猎者,矫健、敏锐、凶狠。即便所谓的“被动”和“潜伏”,也只不过是我们的手段而已。这段关系中,你说了算,我说了也算。这才是一段有生命力的关系。
作者:三木水 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学士,主攻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取向,带你从心理学看透世间万象。
RECOMMEND推荐阅读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