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位男女犀利“互怼”:伴侣是吵不完的对手,也是吵不散的爱人
1.
是爱人,是对手啊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视频《是对手,是爱人啊》。短片分成男女两个对照组,采访了4~78岁不同年龄层的人对于爱情的看法。
女版
男版
每个人心中的爱情都有不同的模样,而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人们的看法也更加豁达。
对孩子来说,他们还不理解爱情是什么,所以只要对方不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就是爱。
青少年时期的爱情则简单而美好,他们更注重感觉,也希望对方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天天待在一起就很快乐。
毕业之后,大家都步入社会和职场,对爱情的理解则更加个性化,也有了更多对性格,人品,责任感等更深层次的要求。
人到中年,爱情里更在意的是陪伴,而人们也会开始思考爱情的目的性,实用性,以及婚姻的意义。
而过了不惑之年,人生已经走过一大半,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爱情的本质也变得更加重要。大家会反思曾做出的选择,受过的伤,但也更相信爱情的力量。
这段视频,像是一架时光机,带观众穿梭了一生。
正如木心说的,爱情有四种境界: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
但是除了不同年龄层的访谈内容带给观众思考之外,男性和女性的很多对立观点,也同样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大家都在讨论其中的某些观点是不是过于偏激。
例如,女性会吐槽男生妈宝,也会委婉地说男生读不懂女生的潜台词。
而男生则会吐槽女生网购,啰嗦,还有喜欢“作”。
不过对立点大都是年轻人的表达,到了老年之后,观点都缓和了很多。在经过了磨合,争吵,妥协后,他们都发现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那就是爱情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和人生一样。但是不管怎么争吵,他都依然陪在你的身边。
相爱相杀,应该才是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2.
遇见如此浪漫,延绵却又如此困难
作家阿兰·德波顿曾说,爱,源于认定自身不完美,源于对完美的渴望。
这也解释了为何相爱容易,相守太难。人们总是对爱情有着理想化的期待,而一旦对方没有符合自己的想象,矛盾也随之而来。
心理学家巴克斯特曾提出过一个关系模型,他认为一段关系会像钟摆一样, 在三个方面的两极之间来回摆荡,分别是独立和依赖,自我和自卑,平淡和新鲜。
它们是大多数伴侣的矛盾集中点,一旦双方无法通过磨合达成平衡,就很容易造成感情的消耗和破裂。
1. 空间:独立和依赖
如果在感情中,一方过于独立,而另一方过于依赖,两者无法融合,爱情很快会被不满所代替。
这种不平衡常常发生在双方对于空间和界限之间的冲突,但这和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有一个朋友,好多段恋爱都以对方向她提出分手告终。上一任男友分手前和她说,“你的热情和对我的需要,常常让我有一种溺水的感觉,我想要呼吸,却无法挣脱。”
我的朋友在事业上雷厉风行,在感情中却极度缺乏安全感。她需要男友全方位的陪伴,接她下班,能在第一时间接她电话,双休日陪伴她。
偶尔一次的失约就会让她愤怒,怀疑对方不重视自己。
而她内心的不安全感,几乎全部来自于从小就重男轻女的父母。她因为缺爱,所以极度渴望被照顾,容不得对方的一点忽视。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曾说,在年幼时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长大后面对亲密关系,主要会有两种反应。
一类是焦虑型,他们更加依赖对方,害怕被抛弃,容易被对方控制。
二是回避型,他们喜欢独处,尤其是受挫的时候,而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被对方认为是漠不关心。
这两种伴侣会对空间的要求更加敏感。也只有双方在磨合之后,互相尊重对方的空间,并建立共同的秩序,感情才会趋于稳定。
同时,了解也会带来信任,信任会让对方放下内心的敌意,全心接纳爱的陪伴。
2. 性格:自我和自卑
一个在感情中太自我的人,会打破情侣间的权力平衡,他会要求对方为了满足自己而做出牺牲,并视之理所应当。
而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则会为了让对方开心,选择迁就或妥协。
这正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假性亲密,看起来两个人的相处很融洽,但是心理连接却停留在表面。
这样不平衡的关系中,弱势的一方会失去自我。当她不再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也丧失了爱的能力。没有自我的爱,像玻璃一样易碎。
电影《婚姻故事》中妮可和查理这对夫妻的婚姻破裂,正是因为妮可发现自己失去了主见,也失去了存在感。
她本是一个独立演员,在遇见查理后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搬去了查理的城市,怀孕生子。后来就一直在查理的戏剧公司表演。但之后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查理。
直到有一次她获得了一次难得的演出机会,但需要到其他的城市,而查理对此却只有嘲笑。
妮可的觉醒,是她意识到自己的世界里只剩下查理,而她想要更多,她的事业和梦想,以及她丢失的自己。
其实,爱情从不是一场赢得“我”的比赛,而是一个成就更好“我们”的故事。
那些陷入假性亲密的人可能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亲密,他们不明白,爱是理解和接纳,而从不是控制和妥协。
只有双方肯放下自己的防备,真诚地和对方沟通,同时照顾对方的感受,才能拥有高质量的亲密。
3. 模式:平淡和新鲜
爱情的开篇,往往最备受瞩目,也充满浪漫。但在时间的流逝中,日子也大都归于平淡。很多夫妻会说,爱情变成了亲情,琐碎的日常消磨了两个人的耐心,和沟通的欲望。
这样的感情看似和平,却也充满危机。如果一方无法接受当前的生活状态,就很容易在外部环境中寻找新的激情。
而如果两个人学会在平淡中制造一些惊喜,重新寻回爱情的新鲜感,就能使爱情一直保鲜。
我的朋友就常常和我抱怨说自从有了孩子,她和老公的沟通越来越少,但争吵却越来越多。他们为谁倒垃圾,谁接孩子,谁去买尿布而争吵,愤怒时甚至会失去理智,恨不得将最难听最伤人的话说给对方听。
她常常回忆两个人刚遇见的时候,他对自己体贴入微,还时常会买小礼物送给她。而现在,看到对方也不知道可以说些什么。
这种无奈,像极了大多数的婚姻,当生活磨灭了激情,夫妻也失去了爱情。
但偶尔的惊喜,却能让两个人在柴米油盐中,依然感受到对方的爱。这份惊喜其实也是一个承诺,那就是告诉对方,我仍爱着你。
3.
爱情,是需要磨合的艺术
弗洛姆说,爱是一种能力,你要学会爱人,而不是被爱。通常来说,成熟的亲密关系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这也是学会爱的历程。
1. 共存
这是情侣的热恋期,两个人会希望一直腻在一起。
2. 反依赖
当一方希望能有多一些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另一方会因此觉得被冷落,于是引发争吵。
3. 怀疑
怀疑,是反依赖的延续。当对方要求更多独立的时间,于是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好了,对方是不是没有像之前一样爱自己了。
4. 共生
在两个人的磨合之后,对方变成了你最亲密的人,两个人会互相扶持,共同成长,而此时,双方也明白对方也是独立的个体。
而这四个阶段也对应了发展的四个时期:甜蜜期,矛盾潜伏期,矛盾突发期,稳定期。
很多情侣会在矛盾潜伏期和矛盾突发期这两个阶段分开,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够正确地处理和应对感情中的矛盾。
《家庭幸福的艺术》一书中说,人们之所以会产生爱恨相生的错觉,是因为恨是亲密关系中的常客。
“恨”是正常的,学会有智慧而不伤感情的处理,才能随时把对手变回为爱人。
首先,要学会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但此时只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这样才不会伤害到对方。
比如你可以说,“我觉得最近晚上一直要做家务很劳累,你是否可以帮一下忙”。而不是指责“你一点都不帮我做家务”。
其次,要学会在吵架的时候不要带有轻蔑的情绪。因为愤怒的时候,情绪和语言都更多会指向人,而不是事。这样子带来的伤害有时候会是毁灭性的。
最后,伴侣之间都要学会给对方扔一个缓和气氛的橄榄枝。比如主动为对方做一桌菜,或者是送一个小礼物。大家相互给了“台阶”,一旦对方接住了,可以尝试都冷静下来,而不是反反复复去翻旧账。
4.
在感情中,爱和恨其实总是相伴的,但是只要双方保持耐心,学着了解对方,尊重对方,慢慢磨合,两个人才能做到携手相伴,共同成长。
关于爱情,莎士比亚说:它是一种甜蜜的痛苦。是吵不完的对手,也是吵不散的爱人啊。
作者:鱼花花,温暖而敏感的处女座女生,想要陪伴你一起看看这个世界
RECOMMEND
推荐阅读
2020-11-12
2020-11-15
2020-10-29
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