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机不是害了孩子,是救了孩子

么利华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12-20


曾老师说,“网络不是害了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救了孩子。”

可网络祸害论一直是家长们坚守的信条:从原来穿街过巷去网吧寻找自己的孩子,变成在家中断网、摔手机。

经验丰富的青少年团体老师说,“这么多年下来,青少年出现的问题一直在变,可家长的问题还是老三样:游戏、网络和早恋。”

网络、游戏依然是家长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何?因为怕耽误学习、怕没有好未来。

尽管,父母没有思考过他们的逻辑,打游戏和没有好未来并没有直接关系。

爸妈不懂孩子?

高一女孩喜欢漫画、喜欢网络。她用零花钱买了许多漫画书,一个人在屋子里经常偷偷拿出来看。她还在网上找了好多与漫画有关的网站。当然不久后她偷看漫画书被妈妈发现, 此后,她的门锁被拆掉,经常被“搜屋”。

结局是漫画书不见了。网被切、手机被摔。经历一次次争吵、女孩内心一次次受伤。

一个青春期孩子,能被家长视若无物般地闯进地盘、随心所欲。争吵后女孩频频败下阵来。是的,这是一个向内攻击的女孩,她不忍心和父母对着干。

久而久之,和漫画书、网络一起不见的还有女孩的心。

当父母意识到女孩状态的不对,带孩子走进心理咨询室,女孩已是重度抑郁。且有明显的自残现象。

是的,漫画书、网络又重回女孩世界了。但父母的担心从以前的“违禁品”到女孩的人身安全。

女孩在网络上待着,因为只有在这,她感觉自己还在。

父母不知道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那些漫画书、网络不过是女孩用自己强大生命力找到的能让内心保有一份属于自己空间的部分。

父母如果看不到这一层,悲剧也许就只能继续演下去了,何时剧终,不得而知,而剧终的结果,则许是完全失控了。

孩子习惯了手机的陪伴,反而不习惯接近人了

克莱茵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求和客体的连接。

最想与父母保持连接的孩子,竟自毁连接、回到网络。为何?多少家长会反思呢?

我们将视线拉回孩子的0-6岁。

一个孩子特别想自己吃饭,姥姥带孩子,怕自己吃弄得哪都是,收拾起来太费劲。于是打开电视,当孩子被动画片吸引,姥姥瞅准时机,往孩子嘴里喂饭。

一个妈妈或爸爸带孩子,孩子想和爸、妈一起玩,不停地引起关注,爸、妈在一旁专注地拿着手机、不理孩子。这个经典画面,被宫西达也收录在绘本《妈妈,看看我》中。

餐厅里,孩子太吵。爸妈拿出手机给孩子放动画片,成人可以不被打扰地在一旁吃饭。

回到家,面对想要陪伴的孩子,成人拿出手机,让手机陪着孩子,自己终于可以在一旁休息会儿了。

渐渐孩子只习惯手机的陪伴,不习惯人的陪伴了。

......

后来就变成这样了:


一个孩子被爸妈带出去,一见生人,孩子就躲在爸妈身后。刚开始也许爸妈还解释说孩子怕生或胆小,时间久了,爸妈就不耐烦孩子的见人就躲。

不是生气地强行把孩子拖出来见人就是呵斥孩子,认为孩子不懂事。

儿童是天然能感知成人身上的能量的。他们躲在成人身后,不是把他拉出来,他就不怕生的。而是成人越接纳孩子的怕生,孩子越能从人后走到人前。

而这些成长瞬间,都是儿童想要和成人连接的过程。

请问,在孩子需要陪伴,想要玩耍时,你在哪里?

沉迷网络,耽误学习?

现在的爸妈养育子女不容易。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真的好希望孩子以后能没有任何困苦,过上高富帅、白富美的生活。哪怕是自己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太多财富,或是正因自己不能提供,而特别的希望孩子拥有轻而易举的富足。

于是将目光投向被公认的、最省钱、最捷径的 “知识改变命运”的学习。

然而,学习的主体是孩子。学习的好坏,蕴藏在0-12岁的养育中。

孩子是透过感觉学习,如果一个孩子3岁之前被背在背上、抱在怀里养育,那么他的智商将损失一大半。如果一个孩子大运动能力弱,空间感弱,儿童成长的若干敏感期,比如绘画、音乐、空间、阅读、书写等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孩子很难学习好。

当然,也许你会说,勤能补拙。

没错。

问题是,孩子要愿意补 。所以最终还是回到孩子的学习动力上来。那么,如何保有学习动力?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全球儿童学习障碍研究专家爱德华,哈洛韦尔在其毕生最满意的作品《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一书中讲到孩子获得一切幸福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的秘诀,是“五步循环法”。

“五步循环法”即连接、玩耍、练习、精通、认同

排在第一位的是连接。

也许说到这,你似乎懂了一些什么。

如若孩子在早年,没有充分联结,没有玩耍过,当大了,不是身为父母你想让他们学习好就能学习好的。

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

我也相信,我希望你也相信,每个孩子内在都是希望自己好的。

他们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成长。

青春期是最容易被父母定性为沉迷网络、游戏的。

青春期又恰恰是他们发展“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刻 。

当现实中得不到连接、理解。转而走向网络。

请相信,网络、游戏,如果正常的接触,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健康孩子的必须。

别把自己的孩子当全红禅。

至于沉迷,我想可能要从两个角度看,一是成人定义的沉迷,二是孩子真的沉迷。

如果是真的沉迷,我想,也许孩子是在找寻一种方式自救。但凡现实中有能联结的人,但凡现实中有属于孩子快乐的意义,都不会走到沉迷这一步。

网络、游戏里一定对孩子有功能、有意义,孩子才会呆在里面。

从这个角度看,网络、游戏是救了孩子,而不是害了孩子。

因为那里有空间,有连接。

如果意识到这一层,也许,你的孩子不会沉浸,或即便真的沉迷了, 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出来。

而这,需要回到和你的关系中,需要你给予他们空间,尊重、理解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

网络、游戏,真的耽误学习?

也许,此刻你有了不一样的视角。


明天晚上19点


亲子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伍罡

给你支招,教你如何应对、孩子沉迷游戏、电视等电子产品。


点击一键预约

这是只有心理学能“治”的偏科

2021-09-21

心理咨询是怎么起作用的?

2021-09-21

崩溃的“声音”:面对精神分析中难以忍受的创伤经历(上)

2021-09-21

女人要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2021-09-20

两个周生辰,谁勇谁怂?

2021-09-20

挑食的孩子到底在挑什么?

2021-09-20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