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潜意识的暴力美学——从拖延症谈起
如果精神分析是一门艺术,那根据弗洛伊德指出的精神的底层动力是爱欲本能(力比多)和死本能(攻击性),那么用精神分析欣赏潜意识,就非常有暴力美学的味道。
简单说暴力美学,就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塑造合情合理,要么完成,要么毁灭。
人类潜意识具有暴力美学的味道,可以找到很多证据。比如,希特勒当年吸引了那么多的狂信徒。再比如,现代电影,其暴力程度与票房成正比。这些例子都是有的聊的,但是,我们今天从所谓的“拖延症”谈起。
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来访者声称被拖延症困扰了。我也记不得为拖延症给出了多少光怪陆离的解释了。曾经在做咨询总结的时候,会自嘲道:我他*的才是这世界上被拖延症虐得最恨的那个人。
有谁能懂一个在咨询间隙的几分钟去百度“拖延症”的心理咨询师的心情?而且,这师父没教,书上没写的东西,百度也只能敷衍点没用的东西。我仰天长叹:这世间的努力都那么类似,而拖延的人却各有各的套路。
爱迟到的,死踩deadline的,考前生病的,起不了床的,花式健忘的……总之就是和自律或定时定量有前世血仇的样子。为什么是前世血仇呢?因为,今生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与自律不来电呀。
要去猜测争奇斗艳的拖延者们的潜意识,我曾以为最暴力美学的解释莫过于:无限期推迟获得世俗的成功。
于是,诸如:
俄狄浦斯冲突——不敢超越同性父母;
约拿情结——不仅害怕失败,还害怕成功,不敢自我实现;
自我惩罚——超我对本我欲望满足幻想的打击;
自体未整合——将获得的成功视为对部分自我的背叛;
关系中融合—分离焦虑——成功将带来的关系变化,引发焦虑
……
十八般解释都耍遍。结果却是乱拳打得死老师傅,打不死苍蝇。咨询室内产生的顿悟,完全无法推动来访者在现实里去行动。非常尴尬,整个过程一点都不暴力美学。
直到有一次,我被拖延者身上弥散难消的疲累感感染得打不起精神了,发现无论是哪种套路的拖延者都有被疲乏笼罩的特点。于是,我问道:“你一周给自己安排多少时间休息?”
“好像很多……”
“你都怎么休息?”
“刷手机,听音乐,追剧,玩游戏,自慰,打瞌睡……”
“所以,你的休息,都不是~被自己~有意~安排的咯~”
来访者们和我,都有了一种忽然来电的感觉。
接下来,我用最不暴力美学的方式对拖延症给出了暴力美学的解释——
不关机的电脑容易坏,对吧?
不关机的电脑,效率会变低,对吧?
一台效率不高的电脑去执行一个需要调动大量资源的任务会怎样?
死机。
人不休息,会死,对吧?
人不休息,效率也会变低,对吧?
那效率低的人去执行一个需要调动大量身心资源的任务会怎样?
过劳死——不不不,潜意识不会任由你去死的,它会启动“拖延症”。
这里有一个“强烈反对”——每个拖延者不都是把太多时间花在休息上了吗?
我有一个“义正言辞”——拖延者,只会待机,不会关机。而只有关机,才能清空内存。拖延者的“休息”永远不会带来电脑重启后的起飞感。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拖延症,就会有更多的过劳死。能与精尽人亡相比肩的反人性事件,当属现代人的过劳死。想想现代人每天面对的任务,其繁复程度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所以,休息,对现代人来说绝对是前所未有的重要的。
那么,如此重要的 “休息”的任务,如果没有被自己有意安排,这个任务就会被交给潜意识去执行。而潜意识会遵从一套非常暴力美学的权重排序执行程序。
由于,不休息会过劳死,所以,“休息”这个任务就是“死亡”级别的,是最高级别的任务。能高过它的,在精神分析的信仰里,只有种群灭绝了。
题外话:能过劳死的人,都夸大了自己的工作对他人生死存亡的意义。这一点和抑郁症的扩大性自杀有点异曲同工。
所以,只要你总是不给自己有意安排休息,潜意识就会非常简单粗暴地时时刻刻想办法让你休息。
准确的说,潜意识会时时刻刻盯紧你大脑的资源调取量,不使它过量。一旦过量,它就会让你离开当前任务,去做点简单的事——刷手机,听音乐,追剧,玩游戏,自慰,打瞌睡……
所以,对拖延症真正的暴力美学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你把“休息”这个性命攸关的任务交给了潜意识去执行。
对这个解释的反证是:为什么当今世上最流行的心理疗法是从中国禅宗借取来的正念?因为,即便它可能对人类精神没有任何发展性作用,但是,它至少可以让你关机一会儿。
所以,大脑的关机和待机,如果你无法理解。你现在就强行闭目放松,然后,半小时让自己啥也不干。半小时后,你会有起飞、甚至重生的感觉。这就是关机。
综上所述,对拖延症更有效的工作方向,不是对“为什么不去轻松成功”做探索,而是对“为什么不去好好休息”做探索。
然后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新的发现。比如:
创伤代际传递——幻想“敌人”是不死不灭无休无止的,那么去休息,就会被攻击、被超越、被暗杀。祖辈闲不下来,父辈不敢懈怠,儿孙莫名恐惧。更甚,“休息”被污名化为一个不好的品质。那些贩卖焦虑的人,比现在所广泛认为的更可耻,他们在利用苦难民族的后代的无意识创伤承继。
泛化的被抛弃感或自卑感——父母都在工作,又没有兄弟姐妹的一代人,小学初中阶段,如果遭遇成绩落后于群体,亲密关系里的情感欠缺就可能被标记为被抛弃,战胜自卑的努力失败。之后,报复性的叛逆,非要做与父母不一样的事业。于是,一方面孤军面对新领域,一方面力求不被某个圈子抛弃。追这追那,一刻不能离开“信息流”。一个连续剧没有追上,都有弥散的被抛弃感。休息,也必须伴随时代的节拍。
扩大性自恋——正常自恋是在遭遇挫折、误会、指责后依旧相信自己大部分是好的。而扩大性自恋,就是“妄想”自己的成败影响甚广。前面提到,这可能造成过劳死。可麻烦的是,当今世道对此倾向给与鼓励。于是,大逆不道的是,偶尔故意让人失望一下,居然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当然,请不要忽略偶尔和故意)。如果没有勇气让别人失望一次,那就不要休息吧。
最后再说一个有趣的:超我被现实按地上反复摩擦——西方精神分析很乐意揭露超我与本我的冲突。而中国特色精神分析却不得不面对我们这一代人更大的冲突是超我VS现实。我们的超我,必然有着时代烙印,但是,请明白,不是我们的时代,是我们父母的时代。如果你曾觉得父母认死理,那么,请接受一个事实,你的超我会与现实发生冲突。而且,就我的观察,超我被现实按地上摩擦的比比皆是。当超我被现实欺负了,它发泄的最简捷途径,就是去蹂蹑本我。那么,不准休息,是个好手段。
关于拖延症,就说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拖延症对我们认识潜意识的启示:
潜意识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暴力美学艺术家。当我们重复地做着某种我们意识上难于接受的行为时,我们需要考虑,我们把什么任务交给了潜意识去执行。它要么完成,要么毁灭,否则不会停止。
作者:何异 应用心理学本科;中医心理学研究生;二级心理咨询师,团体咨询师。公众号:有无心理
2021-09-22
2021-09-22
2021-09-22
2021-09-21
2021-09-21
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