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掉“投射”后,敏感其实是一种财富

李文瑶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12-20




敏感,本来是一个挺好的词,或者说至少是一个中性的词,指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它变成了一个带点贬义的让人不舒服的词。

 

比如,当你在说自己人际关系中不太舒服的事情时,听的人往往会丢出一句: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甚至不客气的,把“是不是”都给去掉了,直接说:你太敏感了!

 

这时候,本来很难过的你感觉更加糟糕:仿佛之前不好的感受和情绪都是不该出现的一般被堵了回去。

 


所以很多人被说“敏感”都会为此感觉到更加自卑,更加讨厌自己身上这个“敏感”的标签。

 

敏感有多方面的含义,有一类是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觉通道的灵敏,另一类是对人际关系中情绪的反应灵敏,这两种“敏感”是不太一样的。

 

前面一种更加的中立,客观,并且好像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和禀赋,是人们向往并鼓励拥有的。

 

但在人际关系中“敏感”却复杂许多,当然它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特质和禀赋,在某些时刻也是有用,比如说所谓懂得“察言观色”,富有同理心,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等等,但另一面,敏感似乎又给人际和生活带来种种麻烦:

 

比如有的人虽然尽力在察言观色,善解人意,虽然看上去也做到了,但是,他累啊!

 

比如有的人虽然“敏感地” 去“体察”别人,想要“讨好”别人,想要维护好关系,但是,他却做不到,反而因为自己各种情绪触发,把关系搞得一团糟。

 

这两种人仿佛吃够了“敏感”的亏,但是,很可能他们真的不该把帐算在“敏感”的头上。




那不是“敏感”,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内心戏超过,情绪左冲右突,不得平息呢?

 

其实,是“投射”。

 

区分“敏感”和“投射”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日常在说一个人太敏感的时候,多半在说“投射”。

 

那么“敏感”和“投射”到底如何区分呢?

 

首先:敏感,只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种感觉,而投射则更多地是作出一个评判或者推断。

 

比如说当你看到领导阴沉着脸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你“感觉”到他似乎有点不开心,事情到这一步,可以算一种“敏感”。因为你敏锐地察觉到别人的情绪。

 

但接着如果你开始想: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我有没有得罪他?这可能就进入了“投射”。

 

其次,敏感,是一种更宽泛或者普遍意义上对很多种感觉都开放的状态;而投射,则是一种看似感觉丰富,但万法归宗,总是一个套路的玩法。

 

就那前面的事情来举例:

 

当领导阴沉着脸走进办公室,如果是敏感的话,你可以“看到”他皱着眉头,毫无笑容,可以“听到”他步伐沉重,你还可以感觉到其他人瞬间都不说话,有人奔跑回自己的工位,有人哒哒哒地赶紧敲打键盘,整个办公室弥漫着一种重压的味道。

 

与此同时,你可能更能敏锐地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感觉自己呼吸有点急促,心跳有点快,肩膀不自觉耸起,有点紧张的感觉,心头闷闷的,像压了一块石头。

 

这是所有感觉通路打开并沉浸式真敏感的玩法,内容何其丰富。

 

然而,如果是“投射”,那么很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感受+猜测:妈呀,好紧张,好倒霉,我刚在和同事说话,老板进来了,他不高兴,一定是觉得我偷懒了,怎么办怎么办??

 

而且这种猜测和感受,不仅是用于这个场景,而是用于很多类似的场景,这就是所谓“万法归宗”的玩法。

 

比如一个人主要的投射剧本就是“别人不高兴,一定是我做得不好”,那么今天可能是对老板,明天可能是对同事,后天可能是对伴侣,总之,换汤不换药,换人不换投射。

 

还有一点,敏感并不意味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投射只关注自己,反而是一种“不敏感”。

 

我们都说林黛玉敏感,但其实细细看来她的敏感大多数是投射,含有强烈的个人剧本色彩。

 

她最主要的剧本就叫“我不重要”。


 

送珠花,最后一个送给她,本来也许只是一个随机事件或者路线安排问题,她非得解释成为,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剪香囊,也是误认为宝玉把自己做的香囊给了别人,才赌气剪的,内心还是觉得“我不重要,我的东西便也不会被珍惜。

 

当她沉浸在自己的投射剧本中的时候,别人的感受其实是她无暇顾及的。

 

于是,送珠花的周瑞家的被尴尬地晾在那里,珍重她香囊的宝玉被气得半死,这些人全被屏蔽了,黛玉只能“敏感”地感受到自己幻想出来的伤悲。

 

与黛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熙凤,我想大概没人能同意王熙凤是一个“敏感”的人,但细细想来,确实也就是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人情信息量,虽然她很多时候只是功利地使用它们。不过,但从“感受”这一步来讲,她确实是非常敏锐的,且不带个人投射的。

 

最经典的就是她出场的一段戏,先是喜气洋洋地来迎接黛玉,接着考虑到黛玉丧母不久陪着伤心了一会儿,贾母说她“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便立刻转悲为喜,各种认错,关心,安排都弄上了,妥妥帖帖。

 


假如她被贾母一嗔怪便开始胡乱投射:老祖宗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了,不宠我了?那后面的工作如何开展?她也成不了那个贾府一把手的二奶奶了。

 


绝大多数干扰人生活的“敏感”其实都是“投射”,然而从“投射”“净化”为单纯“敏感”的路却并不那么好走。

 

但我们首先要大声说一句:你可以敏感,甚至你也可以投射。

 

是的,其实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保持开放性和敏感性是非常可贵的,它们其实是我们去更好地开启别人和自己的心灵的钥匙。

 

看到自己的投射也是可贵的,它们本身不会让你的人际关系误入歧途或者更加复杂化,只要你不把它们“当真”。

 

所谓“当真”,就是把自己的投射剧本当成是现实,而且是唯一的现实。

 


回到最前面那个例子,当我们感受到老板的不开心,感受到自己的紧张之后,甚至看到自己投射(啊,我得罪老板了,老板对我有意见了)之后,可以回过神来,告诉自己,也许这只是自己的幻想。

 

事情也许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老板跟别人谈判不顺利,比如今年的市场形势不容乐观,比如老板的股票跌了,比如老板被孩子的老师请去谈话……

 

除了“万法归宗”,我们还有很多玩法,也许还可以头脑风暴一下。

 

也许你要问,投射不能当作现实,那什么是现实呢?

 

认识“现实”可能的确有一些“残酷”:

 

别人的情绪更多地与他们自己的相关,即使你的情绪对他们有影响,影响力也比想象中小很多,因为你毕竟只是他们的所有关系中的之一,而不是唯一。

 

正如前面讨论的领导生气的例子,用理智来思考一下,你在领导心目中到底占据怎样的位置呢?也许想明白这个问题,恐惧担心焦虑的情绪就会随之降低很多。

 

事实上,除了三岁前的婴幼儿和妈妈,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唯一”的关系,哪怕热烈中的恋人,其实他们彼此都还有亲人,朋友,以及同事等等。

 

所以“现实”有无数种可能性,而并不是只有“我不重要,我得罪了别人”。

 

当我们开放自己的感官和心灵触角,去拥抱更多的感觉,当我们足够关心自己,足够觉察自己,能够觉察投射,但绝不沉浸在自己的投射幻想中,“敏感”将成为我们的人际财富。

 

作者| 李文瑶

编辑| 怡安


×


本周三晚7点,段文超为大家带来:孩子多大了,父母可以跟ta“哭穷”?主题直播。


一键预约,没有回放



孩子说:“有个穿戏服的人在和我招手” | 当搞心理学的,晚上撞到鬼……

2021-12-02

为什么你无法坦然地躺平平平平平平?

2021-11-30

耳背的心理学解释 | 孤岛困境

2021-11-25

少说一厘米也不行,男人对身高为何如此在意?

2021-12-04

长不大的父母,对孩子是一场灾难

2021-12-03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