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 | 爸爸去哪儿了?去做超级英雄梦了
近期上映的《误杀2》把很多人都看哭了,我也是其中之一,一个底层父亲为了挽救儿子生命铤而走险、不畏强权,确实很容易在刹那间戳中观众泪点。
但走出电影院后细细回味,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后来网上刷了一些短评,发现很多人跟我有类似的疑惑:
高利贷欠的钱怎么办,留给老婆和孩子?
市长最后要是违背约定怎么办?
那些被劫持的人质怎么都不害怕、随随便便就被男主的父爱感动得一塌糊涂?
……
Bug比比皆是,配角工具人属性明显,恰如片尾彩蛋所示,仿佛这就是一出配合男主演的戏,整部电影不过就是为了圆他一个梦。
啥梦呢?父亲版的超级英雄梦。
超级英雄电影(包括武侠片)的一种常见套路是:我平凡、弱小、默默无闻,但是我善良、聪明、有正义感,就缺一个站在世界中心展示自我的平台,那么现在,奇遇安排上,特异功能安排上,大反派马上就来,拯救苍生的重任由我来担当。
《误杀2》其实大同小异:我平凡、弱小、一事无成,但我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就是卡在没钱这儿了,于是电影通过极端事件把我逼成了一腔孤勇的“好罪犯”,用自己的方式达成了一种圆满,变成了一个人人敬仰的超级爸爸。
是不是都能对得上?一样的极端情境,一样的站在C位,一样的力挽狂澜,又一样的回避平凡。
可一般人的生活有多大几率经历这样的惊涛骇浪呢?恐怕哄吃饭哄睡觉、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作业到心态爆炸才是大多数老父亲的日常,如何在漫长而平淡的日子里成为一个好爸爸,才是他们绕不开的课题。
当然,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在梦里成为超级爸爸的爽感,不会有那么多哭着为自己抱不平的围观群(粉)众(丝),更不会有伴随着BGM和慢镜头的英雄赴死般的壮烈。
而在琐碎生活里成为一个好爸爸虽不需要打打杀杀,却并不比“瞬间灿烂”更容易,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耐心和智慧。很多爸爸就是难以沉下心来去修炼这些品质、知难而退,才会一头扎进英雄梦里不愿醒来的吧?
是什么将爸爸推向梦境
在丧偶式育儿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的当下,大家总是会把矛头指向那个“消失的爸爸”,斥责其为不负责任的甩手掌柜。可很多时候,男人们并非不想成为好父亲,而是不能,不是他们不想靠近孩子,而是很多无形的力量将他们推开了,才不得已以其他的方式寻找存在感。
沉醉于超级爸爸的美梦,就是在用幻想补偿现实中的挫败。那么在成为接地气好老爸的路上,他们通常会遇到哪些阻碍呢?
1、“好男儿志在四方”
传统的家庭分工一向推崇“男主外女主内”,按照现代的视角来看,这样的两性分工明确到有些刻板了。
但由于根基强大,它依然深深植入了许多人的心中——“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扫地逗孩子又不是老爷们儿该干的事儿”。
所以稍微干一点家务、稍微陪一会儿孩子,旁人就会给他们冠以好爸爸的头衔,他们也很容易乐呵呵地心满意足,仿佛自己已入选了“感动中国十强老爸”之列。
可事实上,他们对家务和育儿工作之繁重并无具体概念,这一点帮忙对于妻子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受困于“男子气概”的挟持,许多爸爸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甩手掌柜,无法参与到育儿的细节当中去。
并且在传统父职的排序里,“供养家庭”位列第一,包括爸爸们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够成功、够有钱、把多多的资源从外带回家是成为一个好父亲的必要条件。
再加之,对于孩子来说,原始的自尊感也主要是由父亲给予的,“没有爸爸”、“爸爸混得不好”、“爸爸成分不好”……社会评价对于这个男人的低认可度会直接引发孩子内心的羞耻感。
为此,爸爸们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往往很难真正从心底接纳自己的普通与失败,想着外面受了气,总不能在家里接着受气吧?于是为了弥补挫败感和愧疚感的双重折磨,他们会在家中用严肃、冰冷、教条的面孔来进行自我防御,对孩子进行权力维度上的打压,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弱者,挥刀向更弱者”。
即便到不了暴戾的程度,也会形成冷漠的情感隔离,最典型表现——只问成绩、不管情绪。
亲子之间鲜有爱的互动,爸爸变成了一面黑压压的阴影,庞大但不够鲜活,存在但没有温度。
2、“强势婆婆”
依照传统社会规训,女人并不被鼓励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发挥价值,而更应该成为妻子、母亲,用心经营家庭。
可问题是,一个家就那么大,出现两个以上山头的话,势必会有一场争权夺利的血雨腥风。
这就是婆媳矛盾的由来,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女主人,大家都想在这一亩三分地刷足存在感,矛盾自然在所难免。
结果本应勇担重任的那个男人被推到了后面,奶奶则指手画脚、忙得不亦乐乎。
此时会有一道送命题摆在爸爸面前:站老婆,还是站老妈?
因为难选,所以很多人选择干脆不选——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
3、“超级妈妈”
女人生产前已经过了漫长的十月怀胎,所以孩子跟妈妈之间的依恋是天然存在的,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伸手踢腿让妈妈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而爸爸则像是一个介入者,需要克服被老婆“抛弃”的失落、通过同时获得妈妈和孩子的信任来找到并确立自己的角色。也就是说,不是“喜当爹”就万事大吉了,得通过很多的努力才能“成为爸爸”。
如果妈妈缺乏安全感,有极强的通过育儿满足自恋、补偿自我价值感的愿望,对外就会缺乏联结感。
那么她就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幻想为一个全能妈妈,禁不起质疑与否定,更不会轻易求助,甚至排斥包括爸爸在内的所有人的干预。
这就会对“成为爸爸”形成严酷的考验,硬蹭过去吧,会被嫌弃“你啥都不会尽帮倒忙”;乖乖站一旁待命吧,又会被抱怨“这不是你亲生的啊,想累死我啊”。
进退两难,怎么都是挫败和难过,于是很多爸爸索性放弃努力,能逃则逃,成为了家中的尴尬配置——一个没有存在感的隐形人。
平凡的好老爸才是真的好
所有的爸爸们都需要建立一种自信:我在平凡琐碎的生活里,大有用武之地。
首先,孩子出生后妈妈会一门心思扑在育儿上,并有大包大揽之势,但育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个人扛起来总归是吃力的。
此时,妈妈要懂得放权(奶奶更要放),而爸爸也要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做一个“死皮赖脸”的第三者、一个多少能帮得上忙的分担者。
起初难免笨拙,但你要知道,做了,还有可能赢得妈妈的信任,进而成功介入,不做,那就等于亲手把自己边缘化了。
除此外,爸爸在家庭中还有以下不可取代的角色:
1、缓冲剂
母子两两对垒,矛盾很容易激化。此时作为第三方的爸爸,恰好可以建立起一条缓冲地带,消解彼此之间的怨气,也可作为一个调停者,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评判出个是非对错,让双方都心服口服。
2、引领者
母职倾向于对内的呵护,把孩子搂入自己的臂弯,生怕他受到一点磕碰;而父职则是向外的,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在获得基本安全感之后,也会有对外探索的需求。
心比较大的爸爸恰好可以成为那个把孩子带出门的引领者,在给予庇护的前提下,带他增长见识,培养他探索未知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榜样与竞争者
榜样与竞争者是连为一体的,可现实中,父亲作为被仰望的榜样无可争议,成为一个可能被打败的竞争者却是很多爸爸万万不愿的。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父亲是一个被供上神坛的角色,可随着时代变化和孩子长大,父亲跌落神坛又是一种必然,有谁可以一直是常胜将军呢?只要是人,都会有短板和缺憾才对吧?
所以爸爸们,不必把自己活成一尊完美的神像,否则,你终会因为不堪重负而以脆弱的肉身暴露于众人面前。
神像是泥塑的,而人是活生生的,爸爸应该敢于在孩子面前展现真实:你可能没有超能力,但总有让孩子大呼神奇的一技之长;你可能会输,那也无妨,成长中的小孩正好需要通过“弑父”获得超越权威的体验,来获得自己的力量感和价值感。
做一个真正的人,而非无懈可击的被瞻仰的英雄,必然会遭遇全能受损的时刻,但也会因此获得脚踩大地的踏实、没有偶像包袱的轻松,以及和家人产生情感联结的温柔。
结语
综上,任何一个普通的爸爸都可以在家庭中扮演多重角色——分担者、裁判员、和事佬、引领者、竞争者等等,可在《误杀2》里,他偏偏是脱离了日常、走向极端的牺牲者,这多少有点爹系的拯救情结。
而大部分时候,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绝非短时间内轰轰烈烈的自我燃烧和自我感动,而是要经历漫长岁月的淬炼,通过一点点的积累让孩子和妻子给自己打一个好分数。
就像李安说的:“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的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一个标准。这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不要总期盼惊涛骇浪,总想着折腾出什么英雄事迹,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默默耕耘,一样可以成为了不起的老爸。
作者 | 包法利小姐
今晚7点,邓莹老师为大家带来:不了解这几点,心理咨询就是浪费钱?主题直播。
一键预约,没有回放
2021-12-28
2021-12-27
2021-12-23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