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越“坏”,孩子越孝顺??
#父母对孩子越差,孩子越孝顺?#
近年来,电视剧中樊胜美、房似锦、苏明玉这样的人物层出不穷。
无不例外的,都是出生于重男轻女的家庭,被迫着走上“扶弟魔”的道路。
而和这些电视剧相对应的,则是更荒诞的现实。比如有些网友分享:
“30年前,我亲妈为了要男孩,把我给送人了(卖了80元钱)。现在我在上海买了房,亲妈又要来认亲。弟弟结婚要我给一笔钱,给了他们却还是不满足,直骂我“白眼狼”。”
“我是家里第二个女儿,也是学习最好的。中考的时候,我是学校第一名,但家里说没钱,让我去读个师范中专。可姐姐上的是高中,弟弟要上的也是高中……”
“三岁起,父母就要求我自立。但长大工作后,他们却一直问我要钱,一万,两万,三万。他们不关心我的生活,就连我前阵子做手术都不闻不问。可他们对我的收入却一清二楚。”
看到这些,真的忍不住气到裂开。
很多人都说“天下哪有父母不疼自己的子女”,可现实世界里,有些父母对孩子是真不好。
更奇怪的是,这些被糟糕对待的孩子,对父母却十分孝顺。
里面的逻辑似乎是:父母对孩子越差,他们就越听话懂事,越配合着满足父母的需求。
如此吊诡,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施虐导致忠诚?
曾奇峰老师曾说:爱制造分离,施虐制造忠诚。
那么施虐是如何制造忠诚的?可能,有以下三个角度:
一 、“我要揍到你听话”的孝顺
笼子里关了一只小老鼠,它想要逃出去。
但,每次只要小老鼠一踩开关,就会遭到一次电击。久而久之,它放弃了出逃,学会乖乖待在笼子里。
同理,如果父母糟糕地对待孩子,言语上辱骂,行为上殴打,甚至忽视,冷落……
那么在这些“电击”效果之下,孩子也可能会成为一只听父母话的“小老鼠”:你让我给弟弟钱,我就给钱;你让我放弃高中读中专,我就读中专。
这种现象,可以被看成一种简单粗暴的“我要揍到你听话”的孝顺。
其一,这可能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条件反射。
孩子想要免于被惩罚,所以选择“适者生存”的听话模式。那是恐惧和威慑的作用。
就像在古代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所以,要绝对的忠诚。
其二,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
失去父母,会直接危及生命。
因为无力反抗,他们有可能把“父母对自己糟糕”这个事情合理化。
“都是我的错,所以爸妈才这样对我。”那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
其三,孩子对父母是有信任和依赖的本能的。
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曾说,孩子对父母有一种天然的忠诚。
因为“不幸”的原生家庭,他们终其一生,都可能在为这份“不幸”买单。
比如,成年后用对父母更加“孝顺”的模式,来和兄弟姐妹竞争,成为能够被父母“看见”的人。
或是一次又一次地强迫性重复,企图修正自己的命运,那是为了向世界证明:我也是值得被爱的孩子。
有些人,也许成功了。但大部分人,却仍然头破血流。
因为,贫瘠的土地长不出青草。施虐的父母那里,很难得到我们想要的被爱。
二、 “折断翅膀飞不高”的孝顺
幼鹰要学习飞翔,须得训练出一双有力的翅膀。如果断其羽翼,那自然和鸡群无异。
而在人类的世界里,“折断翅膀”后又会怎样?
有一次,我回老家过年。期间,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婆聚在我家前门口聊天。话题很快便伸向了我。
“哎呦~村里像她这么大的姑娘,孩子都已经会打酱油了。你家这闺女,还单着呢,也太落后了吧。”王大婶说。
“念什么研究生啊,读书都读傻了吧。我看,你们就是给她念太多的书,所以才这么不听话。当年要是不给她念书,你家不早就抱上孙子了吗?”李大妈说。
“就是,就是。孩子太有用了,一会儿出国,一会儿去大城市工作,把你们这些老的晾在一边,一年都见不到几次。养起来干啥用!” 她们频频帮腔。
我瞧见父母的表情很是尴尬,显然,对这些人的话语是有认同感的。
而我作为被围攻的“猎物”,个中滋味更加复杂。我记得那天前门口的太阳暖洋洋的,但我的心里却如饮冰水,透心的凉。
诚然,在这些亲朋的语言中,有着非常朴素的天伦之乐,“开枝散叶”、“阖家团聚”,多么热闹有烟火味。
但同时,热闹的背后,在“不要给他念太多书” “不能让孩子太有用” “孩子远走高飞养起来干嘛?”这些里面,我还嗅到一些“残忍”的味道。
当然,她们可能是无意识的。
为了有子女常伴身边,有儿孙可以绕膝,所以:
要去破坏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在现实能力上变得虚弱;
要去剥夺他们为自己做主的自由,让他们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和负责;
要去贬损他们的健康自尊和自我价值,让他们缺乏基础自信去拓展更大的世界……
这样,当这些孩子长大,他们将无法依靠自己的脊梁骨站立,只能依赖着父母安排自己的人生:
做什么样的工作?
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生几个孩子……
孩子献祭了自己的人生,不断地去配合和满足父母的需求,大的,小的。
从外面的玻璃窗户看过去,暖黄的灯光下一派母慈子孝,和乐融融。只是,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
三 、“一锅浆糊般粘稠”的孝顺
父母对孩子越差孩子越孝顺的背后,可能还有一些更深层的心理动力在起作用。
举个例子。
女友小倩,是典型的江南姑娘,文静,秀气,念书和工作都算顺利。唯有在婚恋这件事上,一波三折。
35岁时,她终于认识了一位成熟稳重的男士,颇有些心动。但,她隐隐有些不安。
有一次约会后,她做了一个梦,并跟我分享了它。
我梦到一个女鬼。这个女鬼,是一个老婆婆,从阴间来,没有头发,也没有五官。
她只需把它的脊椎接在另一个人身上,这个鬼就会实体化,长出自己的手脚。
梦里这个鬼要吃人。我主动地把自己的眼球送给她吃,但她还觉得不够新鲜。
弗洛伊德说,梦是通往潜意识的语言。
在对梦境做一些自由联想时,小倩说,感觉那个女鬼像是自己的母亲。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我妈对我约会这件事,总是酸溜溜的。
去年我和一个男人相亲,没过几天,我妈的左手臂就骨折了。
她后来跟我说,“我当时就觉得不对经。你去相亲时,我的心怦怦跳,果然就骨折了。”
我感到毛骨悚然。
“女儿的相亲”和“母亲的骨折”是相关的?如果内化这样的声音,那女儿还怎么拥有自己的亲密关系?
也许,梦里的女鬼正象征着小倩内化的客体关系,这个内在客体是迫害性、施虐性的。
“鬼”通过和下一代保持依附和共生的关系,来让自己获得实体化。
而脊椎的连接,就是一个直观的比喻。
这个女鬼,需要吃一些年轻的躯体,来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和活力。
也许,这些年小倩一直没办法拥有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是因为她需要用自己的欲望和活力,来供养着这只“女鬼”。
就像很多孩子,用自己鲜活、有趣、丰富的生命,去为父母的需求和意志而活。
他们有的主动献祭自己的眼睛;有的剥离出自己的脊椎;还有的让渡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实体。在一锅浆糊的高浓度关系里,痛苦煎熬着。
直到,那本该属于我们的最美好的时光,全部成了“无法成为自己”的荒凉墓地。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
恣蚊饱血,因买不起蚊帐,儿子就赤裸上身用自己的血喂饱蚊子,这样就不会叮咬父亲;还有埋儿奉母,为了养活母亲,干脆决定活埋自己的儿子。
有人说,儿子太愚孝。但更奇怪的是,为什么父亲会允许儿子这样做?母亲为何会将这样的行为视为孝顺?
借古看今,我们需要去好好看到这些亲子关系中“施虐制造忠诚”的现象。
作为父母,我们也许需要反思:
为什么我需要孩子听话、孝顺?
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想要和孩子有好的沟通,难道只有这样一种糟糕的方式吗?
作为孩子,我们更需要去思考:
在被父母糟糕对待时,你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在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你为什么要无条件的配合和满足?
如果对父母说不,你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受?内疚,痛苦,恐惧,还是其它?
这些思考也许可以帮我们在此类关系中,打开一个更大的空间。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
我知道,分离并不容易。但是,我们还有爱不是吗?
作者 | 无限延伸的三角 编辑 | 花花
今晚7点,苏金刚老师为大家带来“女性困境:如何从母亲身份走向自我?” 主题直播。
一键预约,没有回放
过年=催婚 | 今年的你,如何过“催婚”的关
2022-01-10
母女宫心计:我把你当妈,你却拿我当敌人?
2022-01-10
“穷父母”能不能养出“富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富养孩子
2022-01-09
原来,做父母要“坏”一点
2022-01-08
曾奇峰:海音者,国之老鹰也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