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才是最正的??

曾奇峰心理主笔团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1-15


心理学有个段子,当医生问你,你有病吗?


回答:我没病!诊断:没有自知力。

回答:我有病!诊断:确实是有病。


结论:人人皆有病。


这里提到的自知力越强,越会发觉自己有问题;自知力越差,越觉得自己没病。所以有病没病,都该看看心理医生。


那些年,心理医生还很缺,我们看病都是去上课,好的老师也是好医生。


钟表困局


10年前,曾奇峰老师在精神分析高级班的最后一课,向我们每个学员提了最后一个问题:


学了这么久,谁觉得自己学的最正?


 


我当时扪心自问,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最正!还是唯一的,摸了一把良心,一点都不痛。


当然,也没注意到老师这有点奇怪的用词。


我相邻的师姐凑过来,悄悄说:“我才是那个最正!”


接下来每个发言的都说自己是最正。


这个问题似乎有毒,越问自己,心就真诚地说:别怀疑了,就是你!


那到底谁才是最正?课上完了,曾老师苦笑一声出去了... ...


其实有答案才怪,我们十二个拿精神分析互相攻击练手的,怎么看那时候都是一帮打着精分旗号的分析癖患者,上课都治不好那种,还互相看不惯。


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最正。


一念成魔了。



曾老师最后一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为什么用“正”这个字?


有一天走路的时候,踩到广场地上印的大钟表图案上,表盘没有标上数字,突然就明白了。


我们12人,每个都是没标出数字的点,站在谁的方向,都会觉得自己是正点。

再看别人就是歪的。


一路走来,谁都是过去经验堆积出的自洽的自我,哪里会错?只不过都还在路上。


这个角度,恍然大悟。


他不听话


我的沙龙上常有个朋友,她是大学教授,却生了个不争气的儿子,除了学习,对任何事都感兴趣,尤其是打游戏。


抱怨她不上进的儿子成为她日常分享习惯。


这让我好奇,她跟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所有这样“不听话”儿童,都有个会说自己童年“非常听话”的家长,一个苦口婆心,一个就是不听,仿佛基因会突变。


我问:你小时候在家里,是个听话的孩子吗?


她抿起嘴唇用力说,“是的!”眼神飘向远处,皱起眉,“老家在农村,作为女孩苦啊,平时要种地,放牛,我爱学习,家人打我不我让去,我偏坚持上学,千辛万苦,自己努力考上名校,留校当了老师,才摆脱了种地的命运。现在我跟儿子说要好好学习,他偏就不听,爱玩,一点也不像我。”


她跟儿子,也许都有自己人生“正确”的立场吧?


我说:你不顾家人反对,才摆脱了原来的命运?看来你也不听话啊?


她愣了一下:“也是啊,我算是老家里最有反抗精神的女孩了。其他姐妹都没走出来。听了家人的话,早早嫁了人,一直在种地。”


我说:你的儿子似乎也在做同一件事:反抗自己的命运。你当初反抗的是种地的命,他现在反抗的,是学习的命啊。


她说:“可是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啊。不学习... ...”


想到了钟表困境,我让她做这样一个练习,假如她睁开眼,跟儿子互换了身体,作为她的儿子,会怎样讲述自己的故事?


她闭上眼,很快又睁开眼,坦白地说,她无法代入,因为代入会觉得儿子的厌学,是自己的逼迫造成的,这样想会让她很不舒服,觉得自己很没用。


好歹是代入了一下儿子的视角,我在教她跳出自己的立场,虽然那会不舒服。但跳出立场,是理解别人的第一步。


所有过往经验带你走到现在,早用一生校对过。


没人会轻易觉得自己错了。但亲人之间若不能看到对方的苦乐,爱便无法传递。沦为同一空间下的陌生人。


几天后,孩子他爸回来了,原来孩子爸爸几年前出轨,不回家了,夫妻俩是分居状态。只有处理儿子不上学,这位爸爸才回家,劝说儿子上学后,匆匆走了。


我问:这是你和孩子爸爸唯一会有的联系吗?


她说是的,俩人的感情早已不再,吵过闹过,现在要不是说儿子不上学的事,基本不会有任何联系。


看来反抗命运,一直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也许有一种魔法叫做召唤术,想念爸爸了,不上学才可以召唤这个人出来。代价不过是,忍受一些责备而已。


她听了我这个召唤魔法的猜想,想了很多,不再抱怨儿子不懂事了。


在精神动力的世界,因果报应是存在的,每当你获得一些事情,就会无意识中牺牲对等的代价。


比如这位父亲的一走了之,也许获得了自由和解脱,但妻子的怨恨,总要有人承担。


于是父债子还,儿子成了妈妈情感的寄托,原本母爱的关心,增加了女人对一个男人的期望,落在这个十二岁的孩子身上。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吗?


什么是钟表困局?


在主观世界里,人是不会错的。


因为内在自洽的需要,人们不容易容纳冲突的经验。


若过去的经历铁证如山的告诉你怎样才对,你容易陷入封闭的自我经验体系里,无力改变。除非经历了新的经验。


世上的事千变万化,没有一定之规。任何经验都只能让你熟悉一些你常见到的规律。经验只是表象,经验体系,其实只是一系列对于世界的投射。


所谓坚持,都是在自己角度上走最正的路。


钟表困境就是陷入克莱因提出的偏执-分裂心位,有以下三种表现:


  • 习惯以“善良”“邪恶”“对”与“错”来划分他人。

  • 挫折时,觉得他人是故意对自己不好,不能跳出立场理解别人。

  • 无法看到人性的复杂,充斥焦虑感,对他人充满抱怨和反驳欲。


在封闭的自我经验体系里,心态会稳居“最正”。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人不可分析,贴上“自恋”标签留给后人研究。


科胡特说这种人得慢慢养成,分阶段一点点的伺候,才会吃点新经验进去。


科胡特有耐心,放得下自己,就看到了自恋者自以为是背后的脆弱,也就能慈悲以待之。


每个人心里的钟表都是人生经验精准校对过的,不能因为你觉得对的,别人就该去接受。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一定是从他脚下那个点开始。


前提是,跳得出自己的立场,才会进入包含别人的,更完整的视角。每一次深刻的反省,都是过去经验的颠覆。收获的是更大的世界。一念成佛。


“我是正的!”


如果你看我这句话顺眼了,不是我们一样了,是你放下了心里的钟表困境。


放下“最正”的角度看别人,不在我的对面。


如果回到十年前曾老师的那最后一问,我还是会喊出这句话,良心一点都不会痛的那种。


这篇文章最想写的,就是这句真心话——“我是最正!”



作者: 吴小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德第六期学员,以精神分析理论帮助来访者和家庭走出痛苦,发掘内在资源。


编辑 | 花花


第五期入门学习营
报名从速

女人要独立,可没让你独身啊

2022-01-22

那些优秀的人,是如何释放自己的“坏”的

2022-01-21

一个好人的故事

2022-01-20

离婚即爽片,是去年最大的骗局

2022-01-19

给你多少钱,你愿意放弃爱情?

2022-01-18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