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兔子的12个大麻烦》之逃跑计划:兔子的小心思,你是否发现了呢?

赵聚芹 绘本教学 2021-05-26


《兔子的12个大麻烦》之

逃跑计划



一、 阅读的心路历程


1

初识绘本

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内容有些凌乱,不像其他绘本那样有鲜明的主题。但是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会切实感受到作者情节和内容设计的巧妙,并逐渐被丰富的内容所深深吸引。

印象最深的是有编织的毛衣,还有具有儿童特点、内容丰富的飞播报,当然最华丽的当属后面立体兔子的呈现方式,当你翻开他的时候一只只小兔子跃然纸上。连四周岁的男孩看到这幅立体图时都感叹:太神奇了!这我想这样的方式更能抵达孩子美好而天真烂漫的心灵深处,也更能给予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

但是这样庞大而又没有线索的绘本到底应该怎样有效的、更好的运用于教学中?怎样挖掘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主线?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当时感到无从下手,也有些怀疑这本书,是否适合教学?孩子读的时候会不会感觉杂乱无章没有线索呢?


那么深入挖掘《兔子的十二个大麻烦》便成了我们的核心任务。


2

再读绘本

再次翻开了这本书开始拂去浮躁,静下心扉,细细品味。从书本的设计来看,书本采用了挂历的形式,与书本内容的月份变化契合。主要内容是各个月份的麻烦,但是十二月的麻烦却没有写出来,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与后面的立体兔子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是可以深入挖掘的部分。


如果将绘本作为纯粹的阅读材料,我认为可将“兔子的逃亡”作为阅读的主线和重点。再回到绘本中发现原来作者早已在起始部分精心埋下伏笔:从书上挖出的小洞、拐弯处符合兔子跳跃特点的蜿蜒曲折的路线…..作者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再看后面,一月份的孤独,实验田里一只母兔在广阔的田地上倍感孤独,于是开始征友,于是粉笔兔来到了她的身边,这为后面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依据。那粉笔兔是怎样进入封闭的实验田的?我想在这个挖出的小洞上可以找到答案,同时这个小洞十二月再次映入我们的视野,也为故事的逃跑计划提供线索。

3

关于逃跑

兔子从何时就想逃跑?又从何时酝酿逃跑计划?都可以从绘本中找到答案。

首先看一月份,孤独兔手里拿着青草编织的呈现拥抱状的手臂,双眼中充满了渴望和孤独,它一定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认识很多兔子朋友。

二月份孤独兔收获了爱情,但是西北风裹挟这冰雪,它们的耳朵上结了长长的冰凌,插在地上的毛衣针地下部分可以看的清楚地面结了很厚的冰。说明天气异常寒冷,这两只可怜的兔子只能靠穿毛衣、蹦跳和想象暖心窝的事取暖,飞播报中也提到了它俩差点被恶略的天气冻死。

四月份,持续的倾盆大雨来临,无奈之中粉笔兔手中举起了那块禁止兔子离开实验田的标牌来遮挡风雨,也预示着兔子们在遭受恶略天气的时候已经开始质疑这样的气候到底适不适合兔子生存,同时对裴波那契的规则不再尊重,希望获得自由,为后面的起义埋下伏笔。

五月份,产生了饥饿问题,有只兔子咬掉了右上方的纸张,实验田和外面的世界对比非常鲜明,兔子的眼睛注视着外面的天空。

六月份,乌鸦来了,无情的掠夺兔子们的食物。


七月份飞播报民意调查和革命兔的文章中等多处可以看出很多兔子已经明确提出了想要离开实验田的想法。

 

八月份,一只头戴绿草帽,吃着雪糕的兔子眼睛望着实验田外;

 

九月份胡萝卜收获的季节,所有的胡萝卜都朝着左上方运送,在胡萝卜堆的顶部兔子妈妈抱着小兔子看着实验田外,代表了新生一代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十月份它们有了粮食储备。此时,天气变得逐渐凉爽,外面的秋叶飞进了实验田,已经有兔子的中间力量策划起义了,它们举起了小爪子,大部分兔子望着远方……

 

十一月份,已经拥挤不堪,很多兔子堆积在一起,兔子脑袋的高度已经超过了实验田的潘篱,离开实验田势在必行。

十二月,作者仅仅展示了一个小洞,兔子成功出逃,也让故事情节首尾衔接。

 

因此当我再仔细研读这本书的时候,非常欣喜的发现了书中的许多创新点,也改变了最初对这本书的想法。从这本书中的确可以挖掘出很多的主线和精华。但我认为书的主线应该是兔子将兔子赋予人格化特征,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生理需求:衣(织毛衣)、食(胡萝卜)、住(洞穴、山顶的房子)、行(粉笔兔进入裴波那契实验田的秘密行动路线);二、安全需求: 裴波那契实验田的保护; 三、情感需求:克服孤独感、寻求小伙伴、成立家庭、生儿育女;四、尊重的需求:飞播报中的名兔访谈栏目、革命兔对裴波那契只关心数学问题而不关注兔子福利的抱怨…五、自我实现的需求:由于基础层次无法满足,导致最终逃出实验田,追求无限的自由。


因此在教学中可将绘本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逃跑的线索并反思为何要逃跑?并提炼其中的思想精华:

生活中总是不断涌现新问题、新挑战,我们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会让生活多姿多彩;另外我也认为最核心的思想可以定格为如何打破规则,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最终培养儿童的创新、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关于飞播报

飞播报内容丰富,涵盖了兔子生活的全部,它的作用不可小觑。

它完全采用实验田各个兔子的语言进行了描述,间接的反映了各个兔子兴趣爱好的多样性以及他们的共同认识:兔子都合理的质疑了实验田是否是宜居之地。


同时飞播报为何出现在七月?首先,是因为前面的各种问题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兔子们逃跑的物质基础----胡萝卜即将成熟,逃跑计划一触即发;另外这是一个中间月份,飞播报不仅呼应了前7个月的麻烦还为后面的逃跑再次铺垫,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


5

小组展示

经过小组成员思想的激烈碰撞,终于迎来了展示的日子,小组的展示形式、角度精彩纷呈,有的采用角色扮演、有的结合了歌舞,有的采用了样本分析和解说。


老师对各小组逐一进行了中肯而又贴切的点评,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其中一条就是我们需要站在整体和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同时也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去想。确实我们有时候关于主观,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造成教和学的不对称,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我们能更多的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会换位思考,可能效果大不相同。


因为儿童的想象与成人不同,他们的语言和思维会比教师更加开放和富有童趣。比如三周半的男孩在观看一段鱼的视频时,他可能会问:“鱼会放屁吗?”;夏天听到蟋蟀的叫声,他会说:“蟋蟀在唱歌”;看到玉米须会说:“它长着红色的胡须”。这些富有生机的语言中不仅充满了儿童纯净的对世界的爱,也有一定的创新性。

  

6

绘本阅读反思

《兔子的12个大麻烦》与其他绘本有何不同?适合多大孩子阅读?


我曾经给4.5周岁的男孩读过这本书,发现阅读的过程中他只是关心故事情节的进展,看完一页后要迫不及待的观看下页的内容,但是对里面的烹饪手册和飞播报并不感兴趣。我想也许是里面的画面非常有情节吸引力,以至于他完全忽略了文字较多的飞播报。


我也曾经给他读过绘本《我眼中的世界》、《蚯蚓日记》、《噘嘴吧的大头鱼》、《糟糕!长条纹了》、《好饿的毛毛虫》。在这五本里面他最喜欢的是《噘嘴吧的大头鱼》和《蚯蚓日记》

诚然,这其中不排除我讲解的方式存在差异,但是我分析认为是因为《噘嘴吧的大头鱼》里面的语言更具有儿童化特点,而且通过简单又清晰的语言的不断重复,培养了儿童心中渴求的秩序感;《蚯蚓的日记》为什么也是他青睐的对象?我想是因为书中将蚯蚓塑造成了一个男孩的角色,蚯蚓活泼好动的表情、幽默的语言、豪放的游戏动作、和同伴蜘蛛的友情及交友方式,都是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期待的角色。

而《好饿的毛毛虫》虽然色彩艳丽,层次丰富,但是孩子可能觉得过于简单,而最后毛毛虫变蝴蝶的情节,他居然读绘本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结果很令我震惊,因为我不知道他从哪里学到的!

再看《我眼中的世界》,里面的图画唯美,语言精练灵动,但是却高于他的认知水平;《糟糕!长条纹了》完全是一个女孩的形象,里面有大段的文字,最终的结论是做自己就是最好的,可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不能完全的理解。在给孩子读的时候明显感到他在后面的部分不能集中注意力且有些疲乏,但是这两本书各给孩子读2遍的情况下,让他在一个月内不接触它们,他在一个月后还能清楚的记得书本的名字,并且愿意再读。


因此,我认为有些绘本虽然孩子不能完全理解,但是里面某个画面或者某句话可能深入到了孩子的灵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本绘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适读年段,教师或父母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也会收获不同的效果。成人再加工的过程应该尊重绘本的初衷又能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培养儿童认知美、发现美、追求美的渴望。


通过《兔子的十二个大麻烦》绘本的深入学习,让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课本,并且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特点去挖掘主题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儿童不同的认知和性格特点串联出适合的内容主线和教学方法。


 本文作者

赵聚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链接

  1. 基于戏剧教育的绘本阅读:以《兔子的十二个大麻烦》为例

  2. 抓住联系,趣味创新:《兔子的12个大麻烦》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兔子的十二个大麻烦》:一本充满新奇创意和奇思妙想的立体绘本

  4. 姚颖:绘本课应该如何设计与实施 ——基于《兔子的12个大麻烦》 的教学思考

  5. 人生的命题,集体的思考——读《兔子的12个大麻烦》



 • end •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陈威然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绘本教学公众号!


以绘本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