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绘本|趣读科普,升华阅读,活化STEM脑

刘淑雯 绘本教学 2021-05-25


趣读科普,升华阅读,活化STEM脑

封面图片:在教科馆内带领孩子体验绘本中的科学(图片来源:刘淑雯老师)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是出自《圣经》 的一句富有哲理的对话, 但是在现今世界,却已然是充满各式各样新奇、闻所未闻的事件或研究发现!

 

我们每天阅读网络、报纸、电视推送的各种讯息,会发现比如冰川融化、汽车自动驾驶、核能武器、新种病毒危机……等新闻,不时在我们的周遭发生、 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身为现代人,要了解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拥有单一的知识是不够的,而是需要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演绎与运用—这就是素养,亦即在适应生活和面对未来挑战时,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并且你将会发现,跨领域学习中暗藏着四个密码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学(Engineering)及数学(Mathematics)这四门学科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在越来越多样化的世界,成功已经不再是你拥有多少知识,而在于能运用习得的知识做些什么?




迈进STEM殿堂,

更重要是决定如何使用一本书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拥有素养、迈向跨领域、跨学科探究?相信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教学引导是一块好的入门砖。回忆一下童年时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不一定是书包里的课本,可能会是《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谁把驴子变斑马?加萨动物园的故事》、《身体大发现》、《神祕的太空》、《冬芽合唱团》、《小红嘴鸟的奇幻飞行》和《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这些绘本或其他任何读本。

 

只有学校的课本或教材往往是不足够的!许多成人或家长会购入成套的科普套书,给孩子们更丰富的学习材料。 不同的时机适合不同类型的文本,在此推荐大家参考以下四种类型:故事书、非叙事性百科类书、叙事性知识类书和兼具双重功能的书籍。


一、故事书

 

故事书以一个特定的角色为中心,那个角色通常是用来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故事主要目的在于娱乐,而不在于呈现事实信息,用字遣词通常是日常的生活用语, 像是《你是由什么做的呢?》以食物为主题,引导孩童思考「食物是由哪些食材所组成」的呢?

 

《来帮动物量身高》作者实地前往动物园测量,以乐趣十足的方式,把他的观察结果分享给各位读者!一本吸引人的故事书能够引起孩子在科学主题上的兴趣,并且引发学生去回答故事中所延伸出来的问题。例如,《风之星》从风的眼睛和视角来看地球。如诗般的文字,彷彿风的絮语,感受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地球是如何「活着」。朗读作者Iggy Peck《一个爱建筑的男孩》、《我做得到!小工程师萝西》来开启序幕,这些是描写故事书中主角对于建筑和设计着迷的故事。

 

这些精彩的故事引人入胜,能使学生如入其境并且能够触发他们着手探索建筑的好奇心,或者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人。

 

绘本 :《风之星》(图片由台湾麦克授权提供)

 绘本:《你是由什么做的呢?》

(图片由台湾麦克授权提供)

绘本:《来帮动物量身高》

(图片由台湾麦克授权提供)

 

二、非叙事性百科类书

 

非叙事性的百科类书是介绍、描写「主题特性」或是描述发生事件的非虚构文本内容聚焦在学科知识,而非特定的角色,读者能够在任何时间点进入书籍。这些书册的字汇通常偏向专门性,在书本中可以找到目录、粗体印刷单字、词汇集和索引等内容,这也是非虚构书的编辑特色,有学者研究并提到:「这些种类的书本是培养孩子科学观念、科学谈话的最好资源。」

  

运用非叙事性的百科类书可提供观念和事实来达到特定的科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教科书的结构,还有阅读非虚构的「真实世界」。

  

小朋友对于此类书籍通常不大熟悉该如何阅读,而且需要较多的机会来体验这种文本。这一类的书适合先进行体验活动,引导探索学科知识观念,之后容易产生阅读非叙事性百科的动机,像是《动物谣言追追追1:它们都是大坏蛋吗?》、 《天空的绘本──认识天气与星星》、《一看就懂的单位图鉴》、《动物谣言追追追2:它们竟然是好朋友?》、《动物谣言追追追3:它们只能住那里吗?》和《天气100问:最强图解x超酷实验 破解一百个不可思议的气象秘密》等或是其他书册。

 

绘本:《动物谣言追追追1:它们都是大坏蛋吗?》( 图片由亲子天下授权提供)

绘本:《动物谣言追追追2:它们竟然是好朋友?》( 图片由亲子天下授权提供)

绘本:《动物谣言追追追3:它们只能住那里吗?》( 图片由亲子天下授权提供)

绘本:《天空的绘本──认识天气与星星》

(图片由台湾麦克授权提供)

绘本:《一看就懂的单位图鉴》

(图片由台湾麦克授权提供) 

绘本:《天气100问:最强图解x超酷实验 破解一百个不可思议的气象祕密》

( 图片由亲子天下授权提供)

 

三、叙事性知识类书

 

叙事性知识类书是另外一种非虚构文本的子类别,提供一个迷人的形式,来叙述事实信息,既吸引人又具知识性,书本内容通常随着时间的脉络,传达一连串的实际事件,并会重新复习一次所有事件以做总结。

 

当这些书使用在科学学习时机时,通常需要建立一个让孩子们聚焦在科学内涵的阅读目的,而非故事的情节或文字的铺陈。因此除了感受书册故事内容或美学成分,可以指导学生重新读过第二次,以寻找书本中特定的科学内容或是工程方法。例如 :《爱达的想象力─世界上第一位程序设计师》透过图像和有趣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当技能加上无限的想象力,就会创造出许多美妙的可能性。《和平树: 一则来自非洲的真实故事》,叙述诺贝尔和平奖女性得主万格丽·玛泰(Wangari Muta Maathai)在非洲肯亚发起的绿带运动,展现一位女性环保斗士的热情、愿景与决心,与其带来的巨大影响。

 

绘本:《爱达的想象力─世界上第一位程序设计师》(图片由台湾麦克授权提供)

 

四、具双重功能性的书籍

 

既呈现故事也提供事实。信息能在书里被找到,常出现在插页跟图表里。读者能够由任一页进入,汲取科学事实,或者是他们能透过故事的铺陈来阅读这本书。像是《菠菜在哭》、《如果今天太阳不见了》或《魔法森林的秘密(附三色特殊滤镜)》,此类书通常在故事里有少量的科学内容。在读者亲身探索的经验之后,可以运用插页和图表进行讨论、解释以及与故事发生的关联,并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精炼和学习科学概念或知识。

 


绘本:《菠菜在哭》(图片由台湾麦克授权提供)


绘本:《魔法森林的秘密》

(图片由台湾麦克授权提供)

 绘本: 《如果太阳不见了》

(图片由台湾麦克授权提供)

 

 阅读升华—虚构书与非虚构书相辅相成

 

以虚构书搭配一本非虚构书的诵读活动,来为孩子学习科学或工程课做为前导是很有用的。因为虚构书通常对学生是很具有吸引力,适合用来引起动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非虚构的环境,所以仍需要让学生多接触知识性的书,透过引导理解策略,多花时间钻研,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效运用。

  

在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师长们宜选择孩子喜欢并相对熟悉的内容入手,例如:动物的趣味知识,引导他们回想旧经验(或先备知识),促进他们将新知识与旧经验密切结合,会使他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对知识脉络理解更加清晰,记忆也更牢固。

 

图2.科技运用—体验与绘本中的彩虹鱼的对话。

(照片来源:刘淑雯老师)

 

 不可不知的作者


 我在大学、研究所和各地开授儿童文学相关的课程或训练时,一定会进行「作家研究」主题,更经常提醒读者们和孩子共读时,一定要记得与孩子聊一下作者。这不但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和背景,也可以引发他们继续阅读作者其他系列作品的兴趣,或者探究其他科学绘本作家和其作品。《动物谣言追追追》这系列套书作者派芙拉‧汉纳寇凡(Pavla Hanáčková) 简介请参阅【亲子天下】出版社套书内容。

  

对于动物知识的科普学习,推荐日本作家阿部弘士是养动物和画动物的高手;图说动物手和脚,薮内正幸亦是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作品都是非常值得大小读者们延续科普阅读或参考运用、探究学习的题材。

 

图3.笔者赴日参与绘本研究,与昆虫主题绘合照。(照片来源:刘淑雯老师)

 

文本的型态千姿百态,科普的国度也是万紫千红。当师长们可以带着孩子从虚构书与非虚构书相辅相成的跃动经验中遨游,以S-T-E-M四个密码打开学习的秘密藏,再添加一点点对作者的认识与讨论,相信阅读便不再只是阅读了,它将成为孩子「飞向宇宙,浩瀚无垠!」的推动器!

 

致谢

 

感谢台湾麦克出版社与亲子天下出版社授权提供精美绘本封面照片,为推动科普绘本提供助力!


本文转自:台湾网路科教馆网页,

点击网址可阅读原文:https://www.ntsec.edu.tw/LiveSupplyContent.aspxcat=6843&a=6829&fld=&key=&isd=1&icop=10&p=1&lsid=15522

作者:刘淑雯,台北市立大学教授


往期精彩

1征文选登|用好绘本还可以学科学!

2小学绘本与学科融合,让课堂多姿多彩!

3教学视频|幼儿园大班绘本课《小机械立大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求点赞、求转发

• end •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张淼欣

 审核编辑 | 陈威然

以绘本之名,

陪您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