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讨|幼儿园中绘本教学的盲区如何扫除?这篇文章有建议!

厉楠 ,曾迪 绘本教学 2021-05-26

第四届全国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

研讨会征文选登

扫除绘本教学盲区 

提升师幼共读质量


——幼儿园绘本教学问题及对策例谈



【摘要】

绘本教学是幼儿园语言领域最常出现的教学形式,绘本阅读有助于发展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画面观察想象能力等。本文通过观察一线幼儿园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出现的忽略绘本封面、对绘本与故事教学认识模糊、师幼互动质量不高等问题,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例如先封面后内容再封面、先图后字、先猜后想再讲、先看后读等解决对策,并提供相应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绘本教学;师幼共读;问题;对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而绘本是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国际上也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绘本阅读以其冲击幼儿视觉的同时震撼幼儿心灵的能力,成为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笔者所在某农村幼儿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绘本阅读。师幼共读的意识在加强,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及被教师忽略的“盲区”。






一、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01

忽视绘本封面的导向作用

封面,是绘本的脸。好的封面,是一本绘本的灵魂,一眼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大多数的封面是内容中的一幅图,有的则不是,还有的封面和封底连起来是一幅图。它除了吸引我们的好奇心,帮助我们推测故事,封面还可以把这本书的创作者和出版者介绍给我们。


而在实际绘本教学中,教师往往草草地读完题目就进入正文,不仅忽视了封面,也忽视了环衬和扉页在表达主题、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价值。


02

故事教学与绘本教学认识模糊

故事教学,是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记住作品发生的情节,体会作品的情感等。注重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掌握词汇。注重完整性及幼儿的掌握程度。绘本教学,注重幼儿体验绘本的乐趣,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动态性,又能启发幼儿思考,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每一本绘本书里还有很多秘密可以发现。


幼儿教师大多会对两者的认识存在模糊现象,导致绘本教学时偏离教学重点。


例如,教师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多次重复,力求完美,导致绘本阅读后幼儿只是变成的叙述故事。教师在教学之前没有仔细研究绘本,导致绘本中的一部分“小秘密”没有被挖掘出来。


03

教师与幼儿角色定位模糊,师幼互动质量不高

1.幼儿的“看与想”变成教师的“讲与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过于心急而自己讲述,要注重引导幼儿,多给幼儿机会。让她们表达自己想法。而不是教师讲,幼儿听。例如:在讲述过程中,教师直接讲述,告诉幼儿画面内容,忽略了幼儿自身对画面的想法。


2.教师的提问形式单一,缺少支持性和结构性


在整个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到复杂。例如:教师可以问:“这幅画面上有谁?这是哪里呢?还有谁?她们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应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故事框架。同时还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


3.教学组织形式不够灵活有效


绘本教学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过程,首先教师要通过封面和自己的语言来吸引幼儿,想办法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当教师发现幼儿对内容开始兴趣减低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幼儿互动起来,调动了氛围幼儿的兴趣点也会回来。


总之,绘本的本身是内涵丰富的,因此教师的引领很重要。教师要先吃透绘本,在了解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在活泼的氛围中让幼儿一步步了解内容。




二、解决对策——五先五后教学法


01

先封面再内容再封面——绘本封面不容小觑


1.观察封面,建立画面与故事的联系


教师在给幼儿讲绘本前,自己要先观察封面,详细了解内容,并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来设计问题。让幼儿对封面的了解能渗透到绘本内容中去。


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不要太纠结于幼儿答案的对错,因为对内容不了解之前,所有的答案都不应该得到肯定或者否定。因为让幼儿说出正确答案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尝试着去通过封面来联想、想象、构思……,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思维的目的。


●例如:绘本《一颗纽扣》插图1

对于封面教师的引导:

教师:

小朋友们请看封面上有谁?还有什么? 

纽扣是什么颜色、形状?
小老鼠的没有拿纽扣的手这样是什么意思呢?表情是什么样子?
这纽扣是它自己的吗?为什么?
不是它的,那么它接下来会怎么办呢?


在幼儿对封面有充分的了解之后,相当于给了幼儿一把绘本大门的钥匙,这个时候在进入到绘本的每一页内容中的时候,幼儿都能够脑中有想法。当出现一个新人物的时候,幼儿便会思考这个纽扣是不是他的?


2.作者信息亦有价值


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有选择地把握和引导幼儿关注封面上容易忽视的作者信息和出版社的信息,渐渐地幼儿会感知到这位创作者的创作特点、画风、创作手法等。


3.封面和封底合成整体


比如绘本《蚂蚁和西瓜》的封面和封底连起来是一块大西瓜,这类的绘本需要将封面和封底摊开来合成一个完成的画面,再进行阅读。


4.再回到封面,给幼儿完整感受


最后教师再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回到封面“小老鼠的问题解决了吗?这个纽扣是谁的呀?”可以让幼儿自己为故事取一个名字并讲述这样命名的理由。这也是教师掌握幼儿对绘本理解程度的一个方法。


旨在让幼儿了解回本的封面是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的。同时也是让幼儿对整个绘本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感受。


02

先图后字——分图去字画面留疑


对于幼儿来说,图画阅读更适合其年龄特点。对幼儿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有利。所以不宜过早地让幼儿去阅读绘本里的文字,那会限制阅读给幼儿带来的丰富价值。当幼儿对书中的内容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时,识字已然无师自通,不必生硬地去教授。


专业绘本的画面设计很细致很科学,教师需要仔细地观察、分析,发现图画表达的、隐藏的意思,这是绘本里文字无法表达全面的。

●例如:绘本《一颗纽扣》


文字表述很简单,但画面里明示和暗示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文字内容。绘本中的文字只表述了:“这是你的纽扣吗?”小老鼠问大象。大象说:“不,我的纽扣比皮球还要大。”

画面呈现的有大象脸中间的部分、三分之二的牙齿,而且小老鼠是坐在大象鼻头上面。这些画面的设计是为了能够推测出大象太大了,所以它的纽扣也会相对很大,很大。而且不仅仅是从皮球这个画面推测出那不是大象的纽扣。这里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观察画面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03

先猜后想再讲——提问回应有结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互动交往,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幼儿的童年充满快乐、充满探索和发现,获得成功的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应是一个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让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会观察、想象、分析、重组、发散……而不应只把幼儿当做一个单纯听故事的角色。 在教师对所有显而易见的、潜在隐藏的图画透彻地解读以后,再拿起书和幼儿一起来阅读,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才能获得这本书所要传递的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


专业的绘本,每个画面里呈现的每一个的内容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所以应充分地引导幼儿全面细致地观察每一个细节,调动起幼儿的思维。


●例如:绘本《一颗纽扣》


“为什么不是小兔子的?”幼儿会一眼看到兔子的萝卜纽扣。但很容易忽略为什么小兔子的纽扣是萝卜形状的,还有地里种的萝卜也是理由之一。


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地观察到画面的每一处细节,当幼儿没有发现时,教师可以继续启发“还能通过什么可以知道不是小兔子的纽扣?”(表情、动作、地里种小兔子最喜欢吃的萝卜等)


以幼儿为主体的阅读,应以引导式提问为引领,即使幼儿不回答或者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自问自答),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观察和思考的阅读思维。


04

先浅后深——绘本理解多层次

幼儿的认知和思维每天都在进步,那么每次讲同一本书的方法和内容也可以随着幼儿对这本书的熟悉了解、兴趣程度、认知水平而逐渐地变化、深入。

●例如:《月亮说晚安》



阶段一: 幼儿首次阅读时,可主要引导幼儿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主要角色、基本的对话。


例如:“你看到了什么?月亮跟小蜘蛛会说什么呢?月亮跟小蜘蛛说晚安又继续到森林里逛一逛,它还会遇到谁呢?”



阶段二:引导幼儿观察面部表情,再联系绘本内容,加深幼儿对角色感受的体验。


例如:“月亮的眼睛是睁着还是闭着呢?小蜘蛛呢?小蜘蛛在哪睡觉呢?所以它的小床是?”

阶段三:引导幼儿观察更深层次的细节,让幼儿眼中的画面更加丰富。


例如:“为什么教师看不到整个月亮呢?小蜘蛛头上有什么,那是睡觉时候戴着的睡帽。这是什么(蜘蛛网),蜘蛛网是什么颜色的?它还可以把它的网当做小床。”

阶段四:可以延伸书中未表达的知识。


例如:“月亮并不是每天都是圆圆的(查阅月亮形状变化规律的视频或图片给幼儿)。蜘蛛网是从蜘蛛身体的什么地方出来的?”

具体什么时候引导幼儿进入下一个阶段,需要建立在幼儿对绘本故事内容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来决定。


05

先幼后师——师幼共读有质量


在共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让幼儿先说。教师可以讲内容的上半句,将重要的关键词留给幼儿说。注重发展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对画面的观察能力。


三、实施建议

(一)教师应首先掌握和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


3-6岁阶段儿童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需要不断的悬系不选的倾听理解交流着的语言,并且在不同的社会交往情境中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幼儿提问,并且充分的给幼儿机会,表达自己可能成熟或者不成熟的想法,回答的在不在正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幼儿的回答之中幼儿没有他对内容本身的思考。


(二)教师应把握绘本故事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在每一个绘本故事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把绘本吃透。只有教师掌握了整个绘本的中心思想和能发展幼儿思维和观察的关键地方,才能在关键处达到引导幼儿的目的。教学活动的过程,直接决定了该绘本对幼儿语言能力刺激的程度。因此教师要在了解绘本的基础上结合绘本本身的内容来设计环节。


(三)教师应注重绘本教学的游戏性,提升活动质量


很多的绘本本身游戏性趣味性很强。例如之前的蚂蚁和西瓜,当蚂蚁们一起嗨呦嗨呦的时候,幼儿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一起说。教师在了解绘本的时候应该知道这一环节是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点的,因此可以在这一环节与幼儿互动,加深幼儿对蚂蚁们搬西瓜的勤劳感同身受,在游戏中体会到西瓜的大,和蚂蚁们团结一致的精神。



幼儿阶段正处于“读图”的年龄段。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自己读懂绘本,更要让绘本成为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跳板。发掘绘本自身最大作用,扫除教学盲区,让绘本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End



厉楠 ,曾迪。辽宁省大连长兴岛经济区三堂幼儿园


往期精彩

1小圭璋征文|在三十个诗意的提问中发现自然的美——《第一次提问》教学设计

2小圭璋征文|巧妙设计诗歌绘本《只有你》,用画笔奏响童年之曲!

3小圭璋征文|童言有计 童书有趣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 end •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王菲菲

 审核编辑 | 张淼欣

陪你一路成长


   绘本教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