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药|黄芩:李时珍的救命药

百草查询 2023-01-07

点击【百草查询】后,再点击右上角【···】

设为星标/置顶 ,方便查找






药用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芩是味古老的中药,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已将其列为“中品”。其宿根外黄内黑而中空,“腹中皆烂”,所以又有“腐肠”、“内虚”、“空肠”之称。妒妇是因“心黯故以比之”,这反映了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封建烙印。


黄芩以根入药,并入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黄芩临床应用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然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要药



1. “恶名在外”



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家及医家,他曾指出:黄芩“腹中皆烂,故名腐肠。”其实,黄芩还有空肠、妒妇、枯肠、枯芩、内虚,日本《和汉药考》还叫它里腐草、里朽草等,皆为贬义恶名。黄芩是味良药,何以“身败名裂”,这里面是有个小故事来的。


相传很久以前,黄芩和人参长得一模一样,它们亲密无间,形影相随,到处都能见到它俩的踪迹。由于人参是名贵药材,吃了大补身体,所以采挖服食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已经到了人参绝种的境地。为了生存,人参只得逃往关东避难,临行前人参悄悄告诉黄芩:“你我情同兄弟,是最好的朋友,今日我避难而去,你千万不要把我的去向告诉别人。”黄芩赌咒发誓地说:“你放心去吧,我不会那么做的,如果我说出去,就让我心坏肠烂!”于是人参连夜北上,逃往关东了。


自从人参走后,人们误把长相类似的黄芩挖了又挖,但根部又不是人参,就扔掉一旁,这下可苦了黄芩。无奈之下,黄芩为了保命,以防绝后,终于说出人参逃往关东的秘密。说来也怪,咒语竟成了现实,黄芩得到了报应,所有黄芩的内心变坏变黑,中空犹如朽烂枯肠,尽管外表看上去色黄完整,可内心却成了“枯芩”。无怪乎明朝大药学家李时珍说黄芩“妒妇心黯,故以比之”。



2. 李时珍的救命药



据《本草纲目》作者,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自己回忆,在他20岁那年,因患感冒咳嗽,久咳不止,且伴有发热,皮肤犹如火燎,每日咳痰碗许,并口渴多饮,以致寝食几废。


当时急坏了他的老父亲李言闻。李言闻本人是当代一名医,他让儿子服了许多中药,诸如柴胡、荆芥、竹沥、麦冬之类,均无效果,病情日益加剧,家人及众邻都以为必死无疑。后来,李言闻遍查医书,偶然见到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的论述,恍然大悟,原来“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属“气分之热”,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


遂取黄芩片一两,水两盅,煎成一盅,给李时珍饮服。次日就身热尽退,随后痰嗽皆愈。对此事,李时珍颇有感叹:“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从李时珍的病情分析,很可能是“大叶性肺炎”、“肺脓疡”之类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以致发热咳痰,烦渴多饮,肤如火燎,一月余病情日见加重,属于中医“肺热实火”之证。


为什么一味黄芩有如此神效呢?原来黄芩味苦寒,能泻实火除肺热,对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有良效,在清上焦实火方面,尤以清肺热见长。现代研究表明,黄芩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以及痢疾杆菌、百日咳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也有杀灭效果。所以,大剂量的黄芩可抗菌消炎,加上黄芩本身还有退热作用,因而一味黄芩竟使李时珍的病霍然而愈,挽救了这位大药物学家的性命。



3. 黄芩三耦



黄芩苦寒,功在清热,乃无疑义,尽管金代著名医学家张元素归纳黄芩之用有九,其中有些系重复之言,比如,“泻肺经热一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等,实乃清诸热而已。近代概言之黄芩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四大功用,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历代医家常以独味黄芩而收奇效,如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只用黄芩一味煎服,“治淋,亦主下血”;宋《太平圣惠方》有一“黄芩散”,单以黄芩为末调服,“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许叔微《本事方》也单用黄芩为细末,“治崩中下血”;元代朱丹溪有一名方“清金丸”,以黄芩为末蜜丸,“泻肺火,降膈上热痰”;《兰室秘藏》中的“小清空膏”,以黄芩为末茶调服,“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瑞竹堂经验方》的“芩心丸”,独以黄芩心枝条者二两为末泛丸,“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本经逢原》中还说:“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本草正》又进一步指出:“枯者清上焦之火,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所有这些,均是黄芩“去诸热”之功。


关于黄芩的配伍之用,清代名医邹澍曾经对张仲景应用黄芩的经验作了高度概括,谓之“仲景用黄芩有三耦”,颇有见地。其一,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其二,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其三,湿热中阻者与黄连为耦。金代张洁古的经验是用黄芩配白芷,“治眉眶作痛”。明代李时珍、李士材的体会是,黄芩得酒上行,得猪胆汁清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确有奇效。


不仅如此,古代医家在用黄芩时还总结出:黄芩中枯者名枯芩,条细者名条芩,枯芩体轻主浮,专泻肺胃上焦之火,条芩体重主降,专泻大肠下焦之火。对此,我国已故著名中医蒲辅周亦云:“黄芩主治不外清肺、大肠、胆三经之火,枯芩走肺,重在清肺火,子芩走大肠,重在清大肠火。”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觉得好看,请在右下角点个"在看"吧~


文章精选

说药|三七——止血化淤金不换

说药|山楂——“药食同源”也不能多吃

说药|麻黄——中药西用显峥嵘

说药|附子——集奇效与剧毒于一身

说药|阿胶——古之贡品,今之良药

说药|山药——药食两用补脾胃

说药|地黄——补肾凉血三千年

说药|陈皮——益脾胃的良药

说药|大黄——中药里的“寒将军”

说药|川芎——血中之气药

说药|百合——亦药亦食两相宜

说药|半夏:降胃安冲之主药

说药|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还能泡酒

说药|生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药,防治皆宜

说药|木香:治气之总药

说药|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

说药|白及:坏肺能补唯有白及

说药|五味子: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

说药|马齿苋:中药里的"天然抗生素"

说药|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百草查询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百草查询是中药查询官方公众号,方便用户在随时随地查找想要的中药资料,大力弘扬中华5000多年中药国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