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朋友圈有那么多“强迫症”

2017-02-18 十万新青年都在 志造美

志造美

致··执于美好向往的··新青年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思行逻辑

“美、艺、智、学”为主题的格调生态圈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分享平台


荐:志造美   文:界面 何小毛 马乔   ID: wowjiemian


患有整理强迫症的瑞士摄影家乌瑟斯·威利作品。


先来做一个测试:

即便你的选项都指向“对,这就是我”,也并不能证明什么,你是一个健康的普通人,和临床意义上的强迫症相去甚远。

大多数人都喜欢用强迫症来形容追求完美甚至挑剔的人,但很遗憾,拥有这些特质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强迫症患者。

分享一条有“强迫症”的蛇

1838年,法国精神病学家埃斯基罗尔(Esquirol)首次报告一例强迫性怀疑病例,并把它归之于“单狂”一类(单狂指的是一种部分精神错乱,患者只对某人某物有病态的精神状态,而对其他人和物都有正确的判断和适当的情感)。同为法国籍的精神病学家莫雷尔(Morel)首先使用“强迫观念”一词,认为这是一种情感性疾病。现代定义的强迫症在维基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的: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关于“强迫症”的著名案例很多。提出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害怕食物中毒,因此从不碰妻子没有事先试吃过的食物,以至于妻子病重后,他在美国普林斯顿的医院绝食而死。另一个传闻中的著名强迫症是童话大王安徒生,据说他非常担心自己睡觉时会被人活埋,因此每晚睡前,他都要在床头留一张纸条,指出他是在睡觉,不是一具死尸。

显然,真正的强迫症与我们日常用于自我形容的“强迫症”完全不同。

简单来说,强迫症的“常态”和病态典型的区别之一就是愉悦感。因为爱干净而多洗了两次手,和不得不反复将手洗到破皮,对于正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可谓天差地别,前者在过程中获取的是满足感和愉悦感,而后者则伴随着焦虑和懊恼,是心理上知道不必要、但生理上无法控制的行为。

《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典型的强迫行为就是敲门必须三遍……甚至对一个空房间也一样。

当我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向他人快速而准确地介绍自己的时候,给自己贴标签就成了一种最为省时省力的行为,贴上标签,就是告诉了他人关于“我”的核心特质。

当他人与我们的关系越近,他所能看到的我们身上的标签也就越多,电影党、加班狗、收集癖、玩咖、乐天派……层层叠叠的标签构成了他人眼中的每一个“我”,直到对方愿意完全撕掉所有标签,只想要认真地了解“我”本身——而这种情况,几乎只出现在亲子与爱情中。

不具备临床症状而宣称自己有“孤独症”或者“社交恐惧症”的,想要证明的是自己不媚俗、厌恶集体主义;宣称自己有“抑郁症”的,是在表达自己多愁善感、经历坎坷;宣称自己有“焦虑症”的,也只是在抱怨最近压力太大而已。注意,上述定义针对的都是“不具备临床表现”的人,当真正出现对应的临床症状,在发朋友圈之前,还是请先去就医。

哪有什么“晚睡强迫症”,你需要做的只是放下手机。

常见诸于媒体的报道与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刻画也会让“强迫症”变成一些人眼中“很酷的事情”。电影里,高智商罪犯或者某个强大的主角,也会被“安排”有点精神疾病作为其人格缺陷,以“不完美”来塑造角色的立体感。比如《飞行家》(The Aviator)里莱昂纳多饰演的男主角休斯,典型的强迫性洗手(其原型人物霍华德·休斯晚年也饱受强迫症折磨);《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ets)里梅尔文关门时总是要转三遍锁……这些“研究报道”和电影角色也会让一些人产生错误的反向思维:当我有强迫症/抑郁症,就可以证明我比其他人智商更高/更优秀,从而更愿意将这种“疾病”作为自己的标签向他人呈现。

《漫长中的婚约》里边的马蒂尔也有强迫症,当她每次做事前,都会默念“如果自己怎么怎么样,事情就会发生”

一件事情有多少人在做,往往也就会有多少人在反对。当“我有XX症”普通得像“我喜欢吃苹果”一样的时候,非常多的心理医生和患者已经表达出了对这种潮流的不满,认为这些空口白话是对真正的患者最大的不尊重。其实不止如此,长期宣称“我有XX症”,也许会慢慢把这个人真的引向疾病的深渊。我们的言论不仅仅是在表达想法,也会反作用于我们的行为,当我宣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的时候,往往也会主动选择离群索居,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交恐惧症”,这当然不是件好事,最终的苦果还得自己来吃。

有病得治,愿所有人2017身心健康。


志造美

致··执于美好向往的··新青年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思行逻辑

“美、艺、智、学”为主题的格调生态圈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分享平台

独立思享

智趣人文

商经新知

美学造物

文创影娱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往期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思享
新知商经
文娱
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