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行208:众议晋城街道地名

议员 地名众议院 2021-02-23

[小编按]2017年12月7日下午,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产业发展促进会在市百纺公司(太行南路208号)三楼会议室联合召开了晋城市城市街道地名命名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市民政和市规划部门同志介绍了市区街道地名命名、使用、管理中的主要做法及工作思路,来自市直11个部门单位的同志对市区街道命名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路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形成了《关于晋城市城市街道地名命名的建议》(见《挚宏中微观齐举   让街名光彩照人》)。


晋城市产促会下乡调研


牛迷书(市产促会名誉会长、原市人大副主任)

今天,请有关部门的同志共同讨论城市街道的命名问题。城市街道命名是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研讨会的目的就是一个,为晋城城市的文化建设贡献我们自己的智慧,如何能使城市街道命名体现文化历史的传承,时代的特征,和我们晋城的特色,贡献我们自己的一点智慧吧,但是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这一次研讨会就能说清楚的,主要想邀请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志能来互相交流,互相沟通,进而引深继续思考,可能的话最后把大家的意见整理出来,汇报给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张桂云、市规划局市政管理科科长刘鹏分别通报两个部门在城市街道地名命名、使用、管理中的做法后,与会同志进行了发言。



赵胜利(市规划研究院一所所长)

站在如何命名这个角度,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街道命名要考虑哪些要素:第一,原有名称的延用;第二,在这个空间上有没有现存的历史建筑;第三,历史事件;第四,著名人物;第五,自然地理特征;第六,居民的向往、期许。

二、命名的层次:第一片区,晋城市有2区4片6个组团;第二街区;第三主干道;第四次干道;第五,支路;第六,巷路。

三、命名的时间:在道路网专项规划编制的阶段命名的工作要同步启动,在将来向社会发布的时候,一并来征求社会意见。

公路的命名与街道的命名是有区别的,公路的命名一般考虑起止地点,而街道命名不这样考虑。


   

    左重阳:(原市规划局调研员)

    我们做规划,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不是说现在有几条路了,再去给它起名字,要相对提前给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出世的元素拟一个恰如其当的名字。做规划时往往没有正式定名,而且职责过去也不在规划部门。因此,谁编规划就先给它起一个暂时能识别的名字,比如从牛匠到浪井的牛浪路,大多数路名是这么来的。这就如西方国家在编规划的时候,就是用字母或者数字编号,天津的经一路、经二路等也是这样,在纽约曼哈顿除了华尔街叫长街,其他纵的都是第几大道,横的第几街,到扩张时再编码。一个城市要有文化底蕴,要记得住乡愁,要有一个记忆系统,地名是很重要的,反映一个城市有没有底蕴,甚至有没有未来。过去做得很有问题。

    我参与过两件事情。一个是当时公布的17个地名,我觉得是政府主导做的比较好的一次。但也留下了遗憾。如“锦溪落花”是晋城古八景之一,大家建议命名一条“锦溪路”,结果被以为是弄错了,改成了“景西路”。我问怎么可以错成这样,还说:没错啊,那不是在景德桥西面嘛!——晋城的黄花街过去很有名,华街广场类似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这是在空间位置做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结果改成了全国不知道有多少的人民广场。这次街道、广场改名总的来说,从官员、专家、居民,接受度是比较高的,评价比较好。

    再一个是白水街。整个东南片区这块,当时规划是以火车站的塔为地标,道路是弧形过去的,小区、道路都是以塔为轴来布置。除了白水街以外,其他都是很短的街道,最后取了一些自然景色的地名(如瑞霞、祥云等)。但是就是那个规划的公园没有起好名字,暂时叫带状公园。结果东南新区的公园现在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依然叫带状公园,孩子已经长大了,还没有名字。当时这个公园是按地形和形状叫的,其实是待定名。中国人很讲究雅致,连翻译都讲求信达雅,如英美法德意日等国名。在城市地名中也是反映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关于地名我有三个观点:

    第一,晋城市城市地名命名之种种乱象,反映了晋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发展目标不明,无所适从,搞规划的患上了小城镇病症。晋城谈不上摊大饼,放一百个心,我们也患不了大城市病。主要还是车加速了,我们适应不了。我赞成这个评价,没有一个“顶层设计”。虽然有总体规划,但是没有一个总体设计,是不明的。形势比我们的观念走在前面,我们跟不上发展,在“小城镇,大战略”那个口号中适应不过来。

       第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明确晋城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第城市。明年即将展开的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晋城作为一个试点和示范。这个规划为晋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定性定位,给出顶层设计。借这个契机,建议编制城市地名规划,作为一个专项规划。现在天津市、西安市等城市均强调地名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依据总体规划来制订地名专项规划。晋城市在1985年定的是发展到13万人口,当时文昌街叫南环路,就走到边了。2002年做总体规划时,我们坚持做到50万人口规模,到2015年常驻人口已经突破了50万;个人认为,晋城发展目标进入国家二型大城市(100万人以上)这个标准,我们的城镇化就进入了平稳的状态。但是发展路径要科学规划,否则缺30万人口抓壮丁也抓不来。要依据城市规划来做好地名规划。


    第三,提两点建议。第一要重视地名工作,要使地名工作跟上这个城市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服务,要规范它的法律依据,增强主管部门对地名管理的力度。借晋城市有了地方立法权,将2002年《晋城市地名管理办法》这个规范性文件,通过立法变成地方性法规。主管部门职责要专,代表政府主要抓规划的制订和规范的把握,具体承办的技术性、事务性的工作可以交给其他方面来做。广州、深圳等市地名中心与规划编研中心设在一起,拿出规划就要相应做好地名,是一个完整的规范的方案,然后报民政部门审核,市政府审批。主管和承办的适当分离,可能更利于做好。再一个,现在规划是一个体系,是动态的一个体系,随着五年一调整,每一年的维护,与年度计划的相衔接,下一年的评估,地名工作都应该相应跟上。民政部门和规划部门抓住明年这个时机,理一遍,给全市人民拿出一个示范性的动作。根据晋城城市多组团格局的特点,主张规划的命名,按功能,按层次来做。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小街巷该怎么做,有所区别。有的地方难分纵横,该定路还是定街要因地制宜。要消除迎宾街、文化路等重名现象。

 


      王之鸿:(市产促会研究所所长)

    我先接着左局长的话题说一下第一次街道、广场改名的事。1999年9月,市里召开四大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城市规划建设,我一般是做编辑为主,不太出去采访,很偶然的原因碰上了。没想到的是,领导们对规划建设意见不大,普遍的不满声音主要集中在街道地名上了。我在另一篇文章的第二节《回望当年气象》作了叙述。马市长这么指示:“道路名称不能就一条改一条,必须重新审查,全面系统地做工作,该改就改,使晋城的街名整体上更高雅,更有特色。”申书记当时立即安排白副市长负责研究制订方案。所以才有了那一次改名的工作,大多算中上等吧。这些地名中左局长说的两处败笔,其实景西路虽然不好,但没有造成困扰,那些路用的时间都挺短。造成困扰的就是一个“华街广场”,因为他的历史积淀太深了,不要说老百姓还往往说“下华街呢”,就是政府公文还不时使用“华街广场”。历史短的好改,历史长的很难改。

    我们对晋城街道命名问题作了一个基本审视:从宏观上看,从来缺少一个“顶层设计”思路,缺少一个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的地名专项规划来作总体格局的把握,也缺少对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区别化的命名考量。从中观上看,基本上是零打碎敲地就一条路说一条路,很少成群成组地系统考虑过片区街道之间命名的相互谐和。从微观上看,以“胖孩瘦娃”命名法为主导,极少注重地名的文化属性和区域特色。——这个“胖孩瘦娃”法也是从当时市领导的发问而来:“难道生个孩子很胖就叫胖孩?哪有这样命名的!”这三个层次中大道理要管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从微观层次也可能看来很好,放到中观层次可能并不合适;中观层次合适的可能宏观层次看很有问题。我曾经就三个层次说过一句话: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取法乎下一塌糊涂。而我们微观层次就一条说一条,做到往好处努力都很不简单,都不太多;中观层次看唯一是东南片区做过整体协调的考虑。民政局去年以来也在重视解决街道地名存在的问题,前些时候还专门邀请专家做过讨论;这样的讨论确实可以解决微观层次的一些问题,但对中观、宏观层次的问题往往无处着力。

以下我对我们这个印出来的探讨作下说明,不照着念了。

(链接:名钟灵而街昱秀    方尽善而城焕美

——市区街道名称定名更名方略刍议

 

右起:许纪庸、李章宏、牛迷书


          许纪庸:(原市外事办主任)

第一,我们的街道、道路的命名既要突出历史文脉,又要反映时代特色。在反映时代特色方面,有些路名就十分明显。如红星街、前进路。彰显历史文脉的道路名字在晋城就很少,比如说,北京的张自忠路就能想起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南京的中山路就会让我们想起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西安的玉祥路、玉祥门就会想起冯玉祥。所以说,晋城也可以仿此,比如说程灏路、马骏路(回族抗日英雄)路。这样既有历史文脉,又有时代特色,内涵丰富。

第二,从实用性考虑,既要好读好记,又要便于区分辨别,还要有逻辑性。逻辑性上,东西南北左右方向一定要搞清楚。北京前门外有东河沿路和西河沿路,东河沿路却在西河沿路的西边,因为是针对不同的河,但这样叫极容易误导行人。

第三,城市命名要适应城市文明建设或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晋城几任市长对旅游业的发展强调的很多。现在的旅游已经进入了以自驾游、自助游、自主游为主的阶段,如果我们定了到一个城市去旅游,这里的道路命名不规范,路名牌既少又不明显,将会对游客产生不利的影响。无路名牌指引游客开着车拿着地图无法定位,可能转了很久都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所以我建议,道路的命名和路名牌的设立要配套进行。大连市的路名牌非常完善,大街小巷都有名字和路名牌。所以道路命名一定要和旅游业的发展和文明城市的建设相配套。同时还要避免有不好的谐音。如美韵旅行社,听着很美,但有霉运的谐音,后来改为凤凰旅行社;深圳宝安机场原先叫黄田机场,因谐音像“黄泉”,导致好多香港人不去这个机场。

第四,对关键道路的命名采取有奖征名的办法。少数人主导给道路命名就好比计划经济,由计委少数人制定发展计划,难免死板教条,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一定要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比如商品的命名,可口可乐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叫蝌蚪啃腊,听到这样的名字你会不会买,后来有奖征名,才叫成可口可乐。起名字人得到350英镑奖金。牙膏叫美白药膏可以,但是叫黑臭牙膏肯定无人买。

    晋城银行前几年征集广告目录,为了“草根银行 尊贵服务”这八个字花了不少钱。所以说晋城在道路命名上可通过有奖征名的方式,发挥群众的智慧,为城市主要街道起个好名字。

 

张建军(左)在琴泉村帮扶对象家中


          张建军:(晋城市文物旅游局文物科科长)

现在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谁管这些公共设施。民政局张科长和我、刘鹏前一段一块参加市区18处地方命名。按照“信、达、雅”简洁、好听的原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使命名让人可以回味,更改了三四处。同时在这个会上,商讨决定成立地名命名研究专家组。

今天参会的学者也可以提供意见,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民政局发展到今天也不是以前的民政局了,已经进入专家决策和领导决策相结合的比较科学阶段。以前的物贸广场和七岔口的事情,这是城市粗放发展、野蛮发展的反映。晋城作为泽州古城,我们的老城30多年来满目疮痍,政府在这方面就没有进行打造,更别说是地名。再一个,晋城作为全国古建筑最密集的地市,在山西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但是我们的建筑、楼盘设计特色在哪里?既没有片区的特色景观,也没有街道、街巷的特色景观,而这些是本应统一考虑的事情。

“晋城人民志气高,能把泽州大变小。”前些年泽州撤区改县成了一个笑话。一个孩子都要认真命名,更何况县市的命名。晋城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在改革开放以后没有体现出我们的文化素质。如果说一个孩子改名可能影响到上户等问题,但是物茂广场改名能有什么影响,改为树理广场或者炎帝广场,一下就体现了我们晋城的文化底蕴。可我们就跳不出固定的思维,也表明我们没有大刀阔斧的力度。

我们要尊重历史,崇尚文明。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名家公孙龙。名就是讲究逻辑性和合理性,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七岔口为什么交通问题这么难解决,就是因为在修新路的时候没有把旧路捋进来。民政部门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职责来把这个事情捋顺,避免“物贸广场”这个事情一直滑稽下去。有些事是一个部门没有做好影响到全市,名字是属于你的,却是让大家方便使用的,属于社会使用的东西,就要获得大家的认可和赞誉。

晋城有些地方改名字可以说是改的一塌糊涂,比如说窦庄古堡,原是汉朝大将窦固的后人居住的古堡,后来不知何因把“窦”改成了“豆”,多么可笑。还有陵川的上云台的勤泉,古时称“流水无弦万古琴”,故而成为“琴泉”,结果却把“琴”改为“勤”。(链接美丽的上云台:勤泉原来叫“琴泉”)这些改动很不严肃,也很荒谬。也有改的好的,比如说“皇城相府”和“凤凰欢乐谷”。“皇城相府”把北京的皇城和咱们相府结合,可以把品牌推广出去。“凤凰欢乐谷”仍把“凤凰”还留着,这些改动还算不错。北大的“未名湖”就比“无名湖”大气、有档次;唐朝长安“朱雀大街”.......我认为——改地名,不一定要点石成金,但不能太差;如果改不好就不改,也不能因为笔误就那么一直错下去;有歧义和负面影响的地名应该改回来。

晋城街道命名是历史的回声,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在改名这个事情上,我们一定要郑重其事。



李军雷:(市委宣传部事业管理科科长)


    一、我对地名的理解

    高科技时代,地名会变得更加重要,人们的出行更便捷,频次也更高。出行都要使用导航,无论是用百度地图还是高德地图,只要把地名输进去都能找得到。所以,地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外来人对我们这座城市的直观印象,名字起得太过随意,会让人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

    我理解的地名有四层意思。第一,它是个地理概念,比如我们晋城的三个村子,水东、水西、水北,就是根据他们在丹河拐歪处所处的位置起的,表明了方位。第二,它是个历史概念,比如高平市与炎帝有关的村庄名字以及与长平之战有关的地名,还有泽州的高都、建兴,陵川的盖城,都与历史事件有关系。第三,是个种群概念,虽然名字很土,但是一听就很明白。比如晋城的九头十八匠,还有李家庄之类的村子,都是种姓聚集的地方。第四,是个文化概念,蕴含了当时取这个名字时的一种美好向往。如陵川的礼义镇。还有泽州、沁水等地名。


    二、晋城地名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地名的起名上,在整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晋城都存在着一种割裂了历史,割裂了文化的弊端。我对地名研究不是很多,刚才大家已经讲了很多这方面失败的例子,我就不深讲了,单说公园建设,比如济南的趵突泉公园。给李清照修了个祠,大明湖旁给辛弃疾修了个祠。把这一男一女宋朝两大词人展现在人流最密集,风景最秀丽的地方,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还有太原的唐槐公园,纪念的是狄仁杰,碑林公园,展示的是傅山的书法成就,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时候,把地方文化都了解了。非常好。但是,反观我们晋城,公园无一例外都是自然休闲公园,没有这座城市古老文化的一点点痕迹,完全就是一种割裂。这个要引起我们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我的一些建议

    1.把地名与文化结合好。应该设计一个类似于城市规划委员会的组织,把晋城的知名文化学者、地方文化研究者吸纳进来,不仅在地名命名中,在所有晋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城市建设当中,参与到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的顶层设计中来。现在城市发展和古代不一样,现在的专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专家当领导,有时候顾及不到文化方面的东西,如果能规范下来,真正发挥专家学者对城市建设的作用,会少走很多弯路。

    2.把规划和建设结合好。有时候起了个很好的街道名字,但是街道是否能体现出功能。比如文昌街怎么能体现出文艺昌盛,仅仅就是因为有个职业技术的南门?所以城市建筑与所处的街道名字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这样才名至实归。比如北京的学院路,知名大学全在那条路上,就很贴切。咱们的文博路还带点这个意思,但是还是不突出。

    3.把历史文化传承和街道命名结合好。中央在今年1月25号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们晋城也制定了相应的意见,其中,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是专门点了题的。关于历史文化传承,第一要传承历史,要把晋城的历史嵌入到街道命名中,第二还要反映现实,地名要反映现实和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三要展望未来,对未来有什么构想,想鼓舞什么?激励什么?畅想什么?地名上也能给人以希望。这样的话,把过去传承下来,把现在记录下来,把未来规划设计好,就是一个很完整的历史传承线条了。

    4.把地名与地域结合好。晋城要融入中原或者建设全国文化名城,有些名字可以放在全国的视野中来考虑,不仅是抓住晋城这一个点,能不能放在中原和全国的高地来考虑?



段玉明:(原市广电局副局长)

畅想一下,以后来到晋城,就像进了书店,一条街道就像一排排书架、一座座建筑,就像一本书籍,摆的都是晋城的历史文化,时代特色变化。目睹每条街道、每座建筑的名称,就象看一本晋城历史文化典籍,任意翻开一本书,就是咱们晋城最主要的特色的东西,地名规范以后可以把晋城的地名出上一本书,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街道名翻开以后里面就把整个晋城呈现在大家面前了,一本地名书就把晋城反映出来了。比如上海,上海就是基本上以全国各地的城市名命名,到了上海一张中国地图就出来了。
城市地名中数量最多、管理活动最频繁的当属如下三类:一为点状的突出地物,如大型公共建筑物;二为面状的各类区域,如居住区;三为线状地物,主要是街道街巷。街道就是一个城市的框架,框架一出来以后,这个城市的定位都就出来了。街道街巷名称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反映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社会生活特征,美学追求和品位高低。讨论的街道的命名,结合点状片状,晋城西北城区、老城区、东南区等这些区的功能应该和大家说的地名和历史结合起来,我觉得应该和功能结合起来,西北片区突出什么功能,这就是晋城的特色,晋城的特色是什么?比如西北片区就是以沁水的一些东西命名,东北片区以陵川特色命名,也未尝不可。比如晋城的老城区,许多名称就是晋城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应该保留保护,这就是特征。再比如太行路,一说太行路就想起太行山了,想起太行山都有些什么东西是不是可以集中到一起来。太行路两旁可以有一些路牌或者别的介绍咱们南太行的东西,路中间可以建筑雕塑等,就可以一进入太行路就可以把咱们南太行的东西了解了。兰花路,一说起兰花路就想起兰花炭。黄花街加上点一看就能把黄花街了解了,进去就像翻开一本书一样,进入一条街全部都有了。
这两天看了一些东西,比如说南昌,南昌就突出它的特色,南昌它是228条街道,有以山命名的,井冈山、庐山等,有动物植物命名,什么花街什么花街。咱们晋城也可以以紫薇花等命名,有代表性有特色的都可以,别的地方就不能和咱们比,咱们有古堡就可以建一个古堡街,两头树立上牌子,进出口树立上牌子,中间树立上牌子,什么皇城相府、湘峪古堡等都可以拉进去,起名要起到一个引领文明进步,起到文明品牌的作用,又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这个就是地名街名和经济结合起来。
所以说我们地方的街道命名也是很重要的,能不能我们主管部门去把社会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等请到晋城,汇聚到一起,共同探讨晋城的城市命名,使晋城的街道名更加地有文化,更加地符合晋城的地理历史等,提高晋城的知名度。

 


邱建忠:(原市文化局科长)

刚才,大家对晋城街道名称问题都谈了不少高见,我非常赞同大家的意见,在这里我只想提出两点看法。

在晋城街道名称命名上,一是充分挖掘晋城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彰显晋城;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元素展示宣传晋城。


一、挖掘历史遗产

晋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历经千百年来风雨洗礼和岁月沉淀,历史遗存被生生不息地传承下来,如颗颗珍珠散落在这片土地上,历久不衰,熠熠生辉。以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先人们伟大的文化创造,从历史深处一路传承至今,成为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己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充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热爱晋城的情感,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有利于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更有利于提升晋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因此说,在用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和彰显晋城上就是要在晋城街道命名方面用好历史素材。

比如说,北环街是晋城东西出城的大通道,北环街在城市的这一长段的名称上面,我们不妨考虑用建兴大街来命名。

因为,建兴,是晋城市的古称,东晋太元中年(383年),西燕国主慕容永于今晋城盆地,置建兴郡,辖六县,即高都、阳阿、泫氏、端氏、获泽、沁水,郡驻阳阿,郡址在今晋城市郊大阳镇阳阿古城

再比如说,对南北走向的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丹河快线,将连接高铁和即将建设的机场等,我们不妨命名为三晋大道,抢占先机。这是因为,三晋,既是山西省的简称,也与晋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缘源。

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三晋,赵氏 、 韩氏 、 魏氏原为晋国六卿晋, 公元前453年,三家联手在晋阳城打败晋国执政智氏,此后三家逐步瓜分晋国,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这也是山西省被称为三晋的出处,而晋公奉祀之处正是晋城所在地高都一带。

并且,晋城是山西省的东南门户,我们把这一通道称为三晋大道,一是大气磅礴,二是名气也响,三是也有历史文化内涵。我想,这比起其他地方的经一路、经二路或者说滨河路呀,那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你看那滨河路全国有多少个。太俗套。


二、用好现代元素

近年来,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有许多宣传词,如晋善晋美,还有宣传晋城精神的:“开放包容,诚实守信”等。

我们不妨在区别于大道和大街方面,用于一定路段的名称上,象武庄路和枣园路等,我们完全可以叫晋美路和晋善路,而在晓庄等一定区域内的路段,我们不妨用晋城精神的传说、故事、以及其他包含晋城精神内容的文化符号命名路段,把晋城精神融于路段,在不知不觉和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对晋城精神也就了解和知道了。

总之,晋城的街道名称,一定要同晋城元素紧紧联系,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还要不落俗套,有别于不同城市的街道名称,这样才能突显晋城的特色。经的起时间的考验。

 


     卢海建:(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我参加过许多研讨会,但今天这个会我非常感动。其实过去也有星星点点的感受,如感到牛浪路等名称不够好,但没有这么细地去关注思考。听完大家发言,我有几点感受。

    一、首先没人重视地名命名,把这个事情当回事。因为我们搞一项城建工程或者开发一个片区,可能更多的关注什么时候能把工程完成,什么时候能够通路,没有人把晋城的文化和晋城的发展联系起来来考虑命名的事。

    二、没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听了介绍这才知道名字是什么产生的,谁规划画这个图,谁就给它暂且定了个名字,这个名字就用开了。定这个名字需要哪些程序,虽然有不少规定,实际没有遵守。现在强调决策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所谓民主决策就是要让群众参与。如建设路砍树这个事,究竟对不对?最后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对,但就是因为没有走公示这个程序,让媒体拿住弄得沸沸扬扬。如果走公示等程序,就会有一些人提出意见,像牛浪路这样的名字,也许就不会使用。

    三、审批把关不严格。就如刚才说的过去郊区改泽州县,分管行政区划与地名的副市长压根就不知道,听来好像有点像玩笑。最后,这个会的发言主要内容可以整理了报一下,或许起到两个作用:一是提醒市领导关注重视地名命名这个事情;二是希望有关部门形成一个操作的规范,怎么起,怎么定,以后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的制订和审批。

 


牛迷书(市产促会名誉会长、原市人大副主任)

        今天下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时间已经快六点了。我讲四点,就是做好城市街道命名工作需要有前瞻性、体系性、科学性、权威性。

第一,前瞻性,实际上就是超前。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划是龙头,规划要有前瞻性。在城市的扩张过程中,城市地名、街道命名工作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前瞻性。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其规划区内的地名、街道命名问题,不能在建成以后才考虑这个问题。例如给孩子起名字,有的人在怀孕时就开始考虑,甚至怀孩子前就要想生下男孩起什么名字,女孩起什么名字。我建议按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立一个地名街道名称的资料库。资料库就好比大数据,城市怎样发展,道路往哪个方向修,这个方向地名、街道名命名的原则,可供选择的名称等供今后选用。对于城市地名的命名,我倾向于以发展的眼光,立足于未来。至于历史遗留问题,不要轻易的调整和变动,以稳定为主,太说不过去的,可以随着旧城改造同时再行改名。

第二,体系性。一是城市的街道,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巷,这本身就是一个体系。我们城市的命名也要形成一个体系,以拥有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知名度最高的应该用于主干道,次之的是次干道,然后依次往下。名字的资源不能错配,很大的名字配到很小的街道上,就显得很突兀,所以说城市命名也要形成体系。二是建立晋城特色的体系,比如说上海是全国性大城市,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南京路、淮海路、北京路、山西路、西藏路等等)。天津的街道命名有自己的特色。晋城的街道命名要有自己特点,山川、地理、人文、历史方方面面的资源,通过资料库把这些资源整合利用好。哪些可以用于主干道,哪些可以用于次干道,要分为几个层次,最终形成命名体系。路网本身也是体系,晋城市不大,主干道都是几公里,不能把几百米的小路起了个大名字。晋城以地方特色命名的话,可以分为东西南北。北边可以以高平为主,东边以陵川为主,西边以沁水为主,南边以泽州或阳城为主,把资源分配开。小巷子需要起名的话,也要体现晋城的特色。晋城市不是指晋城市区,也不是指原来的泽州,而是要站在整个晋城市域充分利用全市历史人文地理的资源,把这些资源形成一个体系。

第三,科学性。符合常规也是科学应有之义。比如说我住在凤鸣小区,住宅楼的编号排序不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杂乱无章,不能给人按楼的编号顺序找楼的提示,给外来人带来极大的不便。我曾提出是否能重新理顺一下编号,但是有关部门讲因为房产证等问题牵涉面太大不能改。凤鸣小区楼的编号问题就是典型的违反常规、违反科学性的例子。科学性还体现在不能违背国务院等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政治上、道德上都没有问题。

第四,权威性。因为地名、街道名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就要求命名的时候要严肃、严谨,命名之后保持它的稳定,不能随意更改,这就使得命名必须具有权威性。用现在的话来说,要形成地方性的法规来约束这个事情。

                   (所涉人员职务均为时任职务)


与山西严重暖味的三座冀城

关于晋城重新划设市辖区及命名的建议

从山河说河山与江山

重塑城市语言景观 助推全域旅游雄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