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羞愧、恐惧和惊吓都不是诅咒,而是灵性通道《拥抱你的内在小孩》4


第一章一种疗愈模式的新视野

 

第三层——保护层的防御机制

 

在成长过程中,第二圈受伤脆弱层和内圈的生命核心层,都会被第三圈保护层所掩盖。我们自然地构建出这层,来保护易受伤的脆弱情感。这个第三层是我们用来将苦痛的能量阻隔在外以免受伤的屏障,它也是我们用来掌控混乱生活的方法。保护层设法让自己不要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和害怕。

 

有些人会让自己的认同和行为符合别人的期望,并理性地将自己的任务做好(顺从)。有些人则是叛逆,但却是带着深深的疏离感、愤怒感和切断感受(叛逆)。有些人会因为无法达成被期望的要求,或不能忍受这样的压力,于是垮掉放弃或抽离逃开(退缩不前)。我留意到自己虽然经常是个顺从者,然而很多时候也是个叛逆者和局外人。

 

保护层并不是一个负面的空间,是我们时对它的无意识造成了它的负面性。当我们还是小孩时,必须找一个保护自己的方式,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建造了自己独特的防御风格,如果没有这层保护,我们无法安然无恙。不幸的是,我们变得太认同且依附于自己的保护层,而无意识地活在防御行为中。

 

正由于它是这么地惯性且无意识,因此我们无法自主地选择运用或是不运用它。我们很小就构建了这些保护层,早已养成习惯而不自知。结果,我们只能毫无选择地把能量拒绝在外,将自己逼到孤立无援的境地;借由收敛约束生活,让自己不用感受到害怕,结果生命的能量和喜乐,也跟着受累。保护层将生命能量深锁于内,切断感受,也切断了自由流动、生机盎然的创造能量。于是,我们建造了一个严格的信念系统,以保护我们的保护层。

 

我们和别人的冲突,大多来自于我们和对方的保护层互相冲撞。通常我们会遭到拒绝,是因为我们不自觉地以防御行为去接近对方,而不是以内在脆弱敞开的空间。我们可能自以为是敞开的,但事实上,我们是处在自己的保护层中,等着对方先行敞开,以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当得不到自以为应得的回报时,便觉得非常愤慨。

 

只要是想要去改变别人或影响别人,就都是处在自己的保护层中。这可以包括抱着期待、想去伤害对方、想去掌控、批判、操纵或是改变别人。每当从这样的能量出发时,我们就是在攻击。而攻击会遇上的,不是反击就是退缩。

 

我们希望别人或这个世界会为我们把事物都安排妥当,但当事情不是按照我们所要的发展时,我们不是放弃就是生气。面对着想象的或真实的威胁、压力、批评或判断时,我们会无意识且惯性地自动化反弹。在还没有探索自己的受伤脆弱层时,我们通常都是处在保护层中,会切断感觉,也难以向内去感受自己。我们不是关闭自己的情绪,就是歇斯底里、不可收拾。我们根本不想去打开这个情绪面,因为不想去感受那份痛苦或恐惧。

 

用爱的温柔去感知、亲近自己的伤痛与防御机制,可以带来疗愈。一旦学习到与自己的防御机制联结,而不带批判,或试图改变它们、要它们消失时,就会带来一份深沉的内在变化。相反地,当防御行为出现时,我们可以就只是简单地觉察着:它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伴随着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处于防御状态中。然后,它们自然会开始逐渐地消融。

 

当报复、拒绝、不被赞同的恐惧与罪恶感的负担不再那么沉重时,我们也较能肯定自己的生命能量,而敢于冒更大的险。

 

疗愈的本质,正如我在本书中密集探讨的,

不过是允许自己全然去面对每个片刻的发生,

并将它联结到身体能量的呈现,不论是流动还是停滞的。

 

有伤口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不愿碰触它,以及缺乏,可以在这上面工作并穿越它的工具和支持。羞愧、恐惧和惊吓都不是诅咒,它们是我们的灵性通道。当我们没有在自己身上这个部分工作时,我们和自己的心的联结是被切断的。去体验自己中间层的恐惧和痛苦,会让自己变得平静柔软,这样的经历会改变我们的能量,深化我们的灵魂。

 

接纳自己的恐惧和痛苦、不舒服和失望,甚至是悲剧,而不进入对这些痛苦感受的抗拒,让我们对自己的本性打开了一扇门

 

学着拉开一点距离,去看待这些不同的状态。这在静心修行中就称为“观照”:只是看着每个片刻里,在意识中升起什么,既不带批判、也不期待改变什么。生活事件会触动内在反弹的扳机,也许有的事件把我们带到保护层,也许带到羞愧和恐惧脆弱层,也许带到欢乐、爱、兴奋和幸福的核心层。作为一位观照者,我们允许自己觉察到这个扳机的触动,感受身体中的感官变化,留意浮现的念头。这样的观照允许我们和自己的内在世界更为亲密。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作者【美】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夫妇,本书从内在小孩的角度,讲述从恐惧到爱的旅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洁懿读书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