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直播】 东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暨《外国经济与管理》“东方管理”专栏发展战略研讨会
2017年3月25至26日,“东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暨《外国经济与管理》‘东方管理’专栏发展战略研讨会”在美丽的杭州隆重举行。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外国经济与管理》编辑部和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主办,浙商总会学习委员会协办,主要探讨管理研究与管理实践的互动和融合问题。其中,2017年3月25日下午和26日下午的研讨会实况由拥有800多万用户的超星集团进行全球视频直播,并且实现了微信端、学习通APP端与网页端多渠道、同步、并机直播。
为期两天的会议精彩纷呈,通过多层面的访谈、对话、交流、研讨,反思管理研究者与管理实践者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倡导“知行合一”的理念,旨在重构管理研究的价值贡献维度,为探索管理研究的新路径、新范式、构建新的管理研究价值评价体系提供指引。
一幕幕场景的转换,学者与企业家的亲密互动,理性思辨与艺术启迪的交相辉映,赠书、奏乐、饮酒、赋诗穿插其间,让两天的会议丰盛饱满、与众不同,宛如一出意蕴悠长的情景短剧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令人回味不已。让我们一同回望编委们这次难忘的杭城之旅。
【场景一:编委会专家参观智能工厂】
观摩 3月25日上午9:00—11:00,编委会专家在迪安派登洋服董事长陈乐春先生的陪同下参观迪安派登工厂,该厂通过建立“私人订制”的智能化处理系统,运用技术革新和创新性管理运营模式引导企业成功转型,为管理学实践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图1 编委会专家参观派登洋服智能工厂
【场景二:浙商总会秘书长讲话:高屋建瓴】
勉励 3月25日下午14:30,浙商总会秘书长郑宇民先生莅临研讨会,与编委会专家亲切交谈。他指出,根据中央“腾笼换鸟”经济战略指示,浙江各项经济举措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浙商在中国企业中占有重要比重,能否成功转型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勉励学者们在浙商转型的特殊时期贡献聪明才智。
图2 郑宇民秘书长讲话
【场景三:编委会专家闭门研讨】
机制 3月25日下午14:30—15:10,编委专家在湖畔大学召开闭门讨论会议,就“东方管理”专栏编委会章程和编委会工作机制问题各抒己见,为专栏的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图3 参会人员在湖畔大学合影
陈春花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专栏的发展愿景,一是在办栏理念上秉承跨越局限、大胆突破、超越传统的思维;二是建议创建电子微刊,聚焦思想观点的碰撞,提高专栏关注度;三是提倡“命题作文”,根据现有的企业案例找到“真问题、超前的问题”,从实践中摸索理论,从理论上解答实践问题,以此创造有价值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成果。
图4 陈春花教授发言
陈凌教授非常赞同陈春花教授的建议,他指出通过与企业对接,关注企业“痛点”,管理学者可以对“新业态、新企业模式”有所研究,逐步形成“东方管理”的研究方向。还可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吸引受众关注,不局限于固定的研究范式,重点强调代表性思想和热点研究,以此丰富现有的研究机制,这些做法在国内杂志中肯定能够做到首创。
图5 陈凌教授回应
【场景四:从东亚视野看阳明学与现代企业精神】
解读 3月25日下午15:20—16:20,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绍兴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钱明研究员做了“从东亚视野看阳明学与现代企业精神”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历史上日本阳明学要比中国阳明学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像山田方谷、三岛中洲、涩泽荣一乃至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这样的经世致用型的阳明学者,是日本阳明学的主流,其价值观代表了日本阳明学的根本取向。钱老师的报告内容对于当下中国经济和企业转型具有启发意义。
图6 钱明研究员报告
【场景五:高峰对话】
互动 3月25日下午16:30—17:30,编委会专家与浙江中新力合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陈杭生先生和新生代创业者、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上海堂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张宁先生,围绕东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8971v3gy&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1 东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陈总畅谈创办中新力合的历程:起初并未针对一个既有的商业模式,而是选择了离主流较远,可能也是最艰难的小微企业服务入手,一路走来,不断地经历变革,才走出了一条中小企业综合化金融创新服务之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前两个阶段重要的创新——从“桥隧模式”到“路衢模式”,今后将会致力于关注企业的微观业务层面——“量子时代中对经济的要求,也是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图7 陈杭生总裁发言
任兵教授提问:针对创意产业进行有效的金融支持需要依托何种商业模式?陈总回应:衡量创意者的价值,不是从他能提供的产品,而是从其思路和方法去考虑,对于单个创意来说,是否成功、能否获利都是不确定的,但从量子力学的视角来看,服务数量众多的创意者,则可以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
图8 任兵教授与企业家探讨
董纪阳研究员提问:金融行业如何更好地与政府互动、并获得支持?陈总回应:首先,中新力合创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初心就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是最大的合作者;其次,在具体操作上,要让合规走在前面,要透明化,为此不惜增加可能的成本,这是政府真正关注的焦点;最后,要做好风险提示,即必要的宣传和说明工作,这也是政府希望金融机构扮演的正确角色。
图9 董纪阳研究员与企业家探讨
陈凌教授提问:创业者往往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如何看待成果分享的机制设计?陈总回应:需要“把人看作人”,这是核心。中新力合的“众星拱月”模式——个人和组织的诞生、成长和发展可以视之为宇宙和星体,自身是运动的,而彼此又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只有给组织和个人创造不断成长的空间,才能确保激励兼容和创新。
图10 陈凌教授发言
上海堂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张宁先生结合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践问题,总结了如何攻克组织思维定式、如何把自组织文化引入到商业组织里、无边界组织在便利店系统应用体系三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他还就上述经验向编委会专家提出三个问题:在理论上如何解读组织思维固化问题?如何将自组织文化引入商业模式中?如何创建无边界组织?他还分享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启发而创建的POA组织行为公式。
图11 张宁执行长发言
姚小涛教授指出:张宁先生所分享的经验,涉及管理学中的组织身份问题,通过身份认同提升组织的竞争优势,传统的竞争优势是人才、文化和技术,而文化认同的基础是组织认同感,包括海尔和格力的转型都是在做类似的探索。
图12 姚小涛教授与企业家探讨
任兵教授对无边界组织横向和纵向打开很感兴趣,与她以往研究有关边际拓展—高管薪酬的文章正好切合,与张宁先生的实践和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希望能与张宁先生进一步交流。
韩玉兰教授提问:怎么想到建立无边界组织?什么样的方法能让这类组织在实施中保持顺畅?张宁CEO回应:无边界组织的启发是基于前期做公益组织的机缘巧合,公益项目的独特性在于,在创新和研发环节很难获得资金支持,他因此萌生创立公益组织公共研发中心的想法,聚焦环境、养老等社会问题,将研发出的解决方案开源给所有的组织,形成完整的组织“生态系统”,推动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图13 韩玉兰教授与企业家对话
【场景六:闭门会议移师品成梦想咖啡馆】
热议 3月26日上午9:00—11:30,京杭古运河边品成梦想咖啡馆,编委会专家就管理理论与实践融合问题继续闭门研讨。
图14 参会人员在品成梦想咖啡馆合影
李平教授首先发言,提出“中国本土原创研究:‘顶天立地’全新范式”。他将“顶天”定义为学术、理论、哲学,也即“道”,“立地”定义为实践、实务、技术,也即“术”,提炼出管理教研的职业化要求:天、地、人对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知行合一”。他认为,中国管理学要有自主话语权,“东方管理”专栏需秉承学术性研究杂志的定位,遵循“顶天立地”的原则,沿着管理教研之中间整合路线引领新路。
图15 李平教授演讲
钟蔚老师支持“顶天立地”的范式构想,他认为目前中国管理哲学学术体系缺失,需要管理哲学的“天”,中国从古至今对“管人”有严谨的思想体系,需要提炼和弘扬。
图16 钟蔚教授参与讨论
韩玉兰教授指出,目前的研究工作大多是从文献到文献的过程,企业当中真实的问题是什么可能还未被发现,建议定期组织编委们进入企业了解真实的企业状况,更贴近实践,从实践中出发,以实践发现为基础去丰富管理理论,通过专栏去传播基于实践基础又有理论构建的东西会更有意义。
图17 韩玉兰教授提议
陈凌教授建议通过更完善的机制让更多的作者“涌现”出来,仅以当前的编委作为作者会存在局限性。编委们需秉承开放性的态度审视“东方管理”,东西方思想并进,理论与实践兼容并包。
图18 陈凌教授建言
陈春花教授认为,该把引领思潮作为核心目标,对新的东西可以只做描述性的定义,先把思想播撒出去,贡献长久的学术影响力和唤醒力,然后再逐步完善和规范。总之,编委们在工作中要敢于尝试和创新。
图19 陈春花教授引领性发言
谢永珍教授提出,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可能并不能完全吻合,保持二者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是后续审稿中需要注重的问题,建议推出审稿个性化定制模式。
图20 谢永珍教授参与讨论
杜运周教授提议建立机制吸引实践者加入专栏分享管理思想,以“落地”实践的角度丰富现有研究。陈春花教授认可两位学者的建议,并倡导编委与拥有前沿思想的企业家沟通,引导他们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思想结晶。
图21 杜运周教授参与讨论
杜运周教授介绍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一条新道路: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他通过梳理主流管理理论的依据、理性范式与自然范式的公理差异以及理论关注和实践关注的区别等基础背景,提出范式转换与新的研究路径。
图22 杜运周教授演讲
随后,颜世富教授提出完善“东方管理”专栏发展战略机制的构想,认为需要借助各种资源和平台大力宣传本土研究;建议编委们多出文章和书籍,加大本土研究影响力;通过构建评价体系,评选优秀东方管理成果和优秀学者。
图23 颜世富教授参与讨论
吴照云教授支持目前栏目提出的选题需求和方向,认为专栏的设立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呼吁选题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企业需求展开。
图24 吴照云教授参与讨论
李平教授认为,中国管理学实践已经走在时代前沿,管理学研究应当自信而为,选题的主攻突破点可以是关注中国经济的企业转型。
图25 李平教授发言
【场景七:《高山流水》古琴表演】
赏乐 3月26日上午,闭门讨论会间歇,浙江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派古琴代表性传人、西湖琴社徐君跃社长即兴抚琴,琴声如山涧泉鸣,悠扬婉转、引人入胜,东方古典音乐的优美抒情与东方管理思潮的汹涌澎湃相映生辉。
图26 徐君跃社长的古琴表演
【场景八:变革时代的企业转型】
赋能 3月26日下午14:00—16:00,集教授、企业家、作家于一体的传奇女性陈春花教授在浙江美术馆一楼国际学术报告厅为浙商总会企业家演讲,出席“东方管理”战略研讨会的专家们参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896xukyv&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2 陈春花:变革时代的企业转型
陈春花教授指出,持续变革转型与持续自我更新是企业自我生长的内涵和驱动力量,也是成为优秀企业的必备条件。优秀企业之所以能保持其优秀的品质,有三点原因:有足够的增长能力,足以应对市场行情、外部环境的挑战;用持续转型变革来拓展自身的生长空间;遵从市场的规律和客观发展规律。面对转型,陈教授认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此时,商业和行业被重新定义和重构,而共生模式改变市场格局的速度则会加快,企业只有与顾客共同创造趋势,激活组织,给个体赋能,才能不断地进取与裂变,这也是未来企业转型需要关注的关键点。
图27 陈春花教授演讲现场
学习 陈春花教授演讲中的核心思想也体现在她最新推出的三本书中:《改变是组织最大的资产》、《共识》、《波尔多之夏》。
图28 陈春花教授新书
【“东方管理”专栏精彩活动回顾】
1.构建中国管理学话语体系:《外国经济与管理》“东方管理”专栏编委会成立(上)
2.构建中国管理学话语体系:《外国经济与管理》“东方管理”专栏编委会成立(下)
3.周日上午8:30与管理学大咖之约!——构建中国管理学话语体系
【外经专访,编委风采】
(点击标题阅读推文)
5.苏勇教授专访: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与运用
9.陆亚东教授讲座: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的编审机制及发展趋势
长按二维码可观看视频
10.李真教授讲座:乡土研究,母语写作
长按二维码可观看视频
11.韩玉兰教授讲座:组织研究中矛盾管理的国内外现状
长按二维码可观看视频
(供稿:王雅丽)
关于我们 |
《外国经济与管理》创刊于1979年,以跟踪国外管理学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为特色。设有“创业研究”、“创新研究”、“公司治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研究”、“公司财务”、“跨国经营”等栏目。影响因子在CSSCI管理类期刊中始终位居前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率和综合指数在管理类期刊中连续七年位列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是国内三大核心期刊检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入选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利用新媒体首创“网络学术沙龙”,创新性地运用3D虚拟技术进行全景拍摄,目前已成功开展26期,往期精彩活动视频请访问如下链接进行观看 http://xsqk.sufe.edu.cn/。实现网络快速投审稿,纸质期刊与网络版同步出版,所有刊文均可免费全文浏览和下载。 目前,《外国经济与管理》在保留原有风格和优势的同时,还拓展了专题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内容。自2016年第7期起推出“东方管理”栏目,推动管理学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与国际权威期刊接轨的评审机制,全面推进期刊的信息化、专业化、国际化改革。 |
外国经济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