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七 | 四祖道信大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修行地图之一《如何在“安心”的基础上观“心的实相”》

拈花微笑 曹洞佛学院 2022-05-02


曹山庚子年冬季禅七今天圆满解七。在此次禅七中,曹山宝积寺住持、曹洞佛学院院长养立法师以禅宗四祖大医道信禅师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为依据,带领大众深入体会其中法要。


我们将根据养立法师的开示,分三期为大家介绍“四祖道信大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修行地图”,请大家对照自己的修行路径和进度,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能明白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今天是第一期:


如何在“安心”的基础上观“心的实相”》




梳理一下四祖大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所介绍:

修禅的基础:《菩萨戒》。

理论基础:

1、《楞伽经》所讲“诸佛心第一”。

2、《文殊说般若经》所说“一行三昧”。


所谓“一行三昧”: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


从理路上来解释“一行三昧”:法界一相,系缘法界。


它有什么样的相貌呢?

不退不坏,无碍(无相),不思议。


从理论上奠定这样的基础以后,散乱心怎么去收摄?


我们前面介绍过四祖“安心的十个步骤”,详细内容请点击下图,温习过后,继续下一关内容。






先从心下手,“心的实相”到底是什么呢?


寂静相,澄寂自然,泯然清净,这是心

“无所别知,知所无知”“一切智”是它的

“不为静乱所恼”,是它的


我们静着静着会发现:


心,本来是清净的,它像照镜子一样,能照到烦恼,也能照到欢喜。


这是在“止”的过程当中,会有的一些感应。



四祖又引用智敏禅师所训,说:

学道的人,应该解行相扶,心似明镜。

要了解心之根源,及诸体用,了了分明。

还要不间断,发长远心。

大家就此一门深入,会得到无量法喜。


中间他又提醒说:


心如果止的时间太长,容易沉没;

观的时间太长,容易散乱。


所以大家现在不散乱了,怎么观呢?观什么呢?



四祖引用《观无量寿经》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别无佛”,再回归到这个“心”上面来。


明确树立五个方面,观察一切心的活动,和观察一切外在的事物,他给了五个口诀:


第一,知心体。

明白“心本自清净”。

当烦恼来的时候,观心体:

心本清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第二,知心用。

心能生万法。

所以用什么呢?

用生善法。别生烦恼。

明白我们的一切烦恼,实际上都是这个心所作用的。跟心本身,没有关联。


那我们多想一点善法的事,觉观不停,心心相续。


心心相续不容易,实际上心心相续是我们本来的一个面目,没有不容易,还是因为杂乱(才会不容易)。


所以多训练,一定会心心相续,久坐生禅。



第三,觉观不停。

起观相当于参“念佛是谁”的“参”,以及“参话头”的“参”。


我们的烦恼妄想间断了吗?没有。

那我们就是用这个觉观不停,来用功办道,这就叫藉假修真。这样才能于静乱不恼。


第四,观身内外空寂

观内外身空寂,无有障碍。我们也要依托这个身和四大——地水火风,来行持。


所以如果腿坐着还麻,那就多行一行,把它行通行透。


一开始上坐,很快会上火,因为火大。所以四大它也会起反应,这是行住坐卧的一个结果。



所以为什么要让大家回到“调五事”,就是从身体已有的这个结果的“因”上面下手:


怎么行,怎么住,怎么坐,怎么卧,来成就自己的道业。


而不是把它实有化:哎呀腿不行了,腰又不行,头也不行……到最后没有地方行。


所以得训练,藉假修真。


第五,守一不移,动静常住。

这是对于事情上面如何去观。


这五条,大家牢牢把它记住。在一切法界之内,守住自己的根本,找回本来面目,了脱生死,弘化众生。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介绍:四祖道信大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修行地图之二《观“身的实相”与“守一不移”》,敬请关注!



摄影:韩博






往期推荐

禅七 | 四祖道信禅师【十步安心】

禅七 | 初学禅者如何入道?

禅七 | 禅修用功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法讯 | 曹山庚子年腊八开启“线上送温暖”活动





曹洞佛学院

公众号

微信号 : 

CaoDongFoXueYuan

******************

点我扫描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