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鹤《看山是山》:“有几篇是自己比较满意的”
作者:周振鹤
定价:108元
出版时间:2019-05-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书号:9787208157842
页数:397
装帧:精装、16开
【作者简介】
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1958—1963年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矿冶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为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擅长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周振鹤先生近年发表文章的结集,主题庞杂,内容广博,涉及历史地理学、语言学、古籍版本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移民史、城市史,等等。有些是长篇精深的专业论文,有些是短小精彩的一家之论,为周振鹤先生近年来在学术研究和文化探索上的主要成果和心得。
【目录】
范式的转换
——沿革地理—政区地理—政治地理的进程
盛京、直省与藩部
——清代疆域地理的行政结构
秦代汉初的销县
——里耶秦简小识之一
中国洋泾浜英语的形成
清代输往日本汉籍的初步研究
和刻本汉籍与准汉籍的文化史意义
晚明时期中国漳泉地区对吕宋的移民
清代上海县以下区划的空间结构
——基于上海道契档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城外城
——晚清上海繁华地域的变迁
上海外滩地区的历史景观变迁
早期西方地图中澳门地名与标注方位的谜团
不可无一不容有二
——谈谈我对《水经注》的认识
东海西海 和而不同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前言
《上海年鉴(1854)》解题
前 言
本书是我最后一本论文集,距上一本文集《长水声闻》的出版已经有八九年了。这么长时间里只写了这么些论文,还有几篇是合作的,是有些差劲。当然同时段里也还写了其他一些文章,结为随笔集,也编了一本在香港出版的《长治和久安》文集,还做了一些其他事,比如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新编上海历史地图集》等等,但总归,不够努力是看得出来的。不过在这些文章中也有自己认为是比较满意的,或者甚至说是有点创造性的,这样一想也就有点释然。
我曾经说过,我无论写论文写随笔,基本上都是不得已的,很少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但想事考虑问题却始终是比较积极主动的。因为想着要定量而不只是定性地复原租界地区在上海开埠前的地理面貌,就比较积极地想开辟新史料来源。上海的英法租界是上海县城以北的郊野地区,这个地区的地理景观自然有些历史资料可寻,但都是描述性质的,具体到小河浜、墓地或土路的分布是不可能有详细的文字记载的,所以电影电视片中显示外滩地区开埠前面貌,或以一片芦苇地或以一片棉田概之。能不能有更详细的地理资料可以利用呢?在翻阅《上海道契》一书时,发现有这个可能。所谓道契是加盖了上海道印鉴的租地契,其中有该块租地的地理描述,还记载了该地块的相对位置。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个相对位置变为绝对位置,那么就可以将道契上的信息落实到今天的地图上了。当然这只是简明的道理阐述,真正复原过程比较复杂,复原后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这就是本书中我与陈琍合作的论文的基本由来。
历史地理文章占这本论文集的大部分篇幅。除与陈琍合作的上述文章外,还有两篇是与政治地理的思考有关的,《范式的转换》比较偏重于理论性的思考,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另一篇是关于疆域地理的,因为过去的文章多是关于政区地理,有些偏颇,这篇算是一个补苴。还有一篇只是考证小文字,因为获得大家的认可,也收进来了。其他的文章范围比较分散,因为大家知道我经常心有旁鹜,也就见怪不怪了。一篇是中国洋泾浜英语的形成,这是思考与资料多年积累的结果,只不过虽然引起注意,但缺少同道的批评,总觉得是一种遗憾。看来对于语言接触学(Contact Linguistics)的研究在中国还是比较寂寞。对于书籍史的研究我一向很感兴趣,本书有两篇属于这个内容。但有一篇显然很乏味,只是长篇的机械性考证而已。
《水经注》是历史地理学界最常利用的传世文献之一。我对《水经注》一书的认识秉承季龙师一贯的观点——主要是对前代文献资料的汇集整理,而不是实地考察的结果。但在《不能无一不可有二》一文中也强调了郦道元对建立以水系为架构的地理叙述是一种创造性贡献,而且这一贡献始终未被后人所超越。《东海西海 和而不同》一文是想表露另外一种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长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强调“东海西海心同理同”,但其实东西方文化是有许多显著不同特征的,强调不同,并不影响世界的和谐。
本书中的其他一些文章,看标题可以不言自明,就不一一赘述了。这些文章虽然不必自谦“卑之无甚高论”,但比较一般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多少话可说,这些话就算是序了吧。哦,对了,编辑说还得交代一下书名的意思,其实没有什么大意思。唐代的禅僧青原行思认为,人要参透禅机,须得经过三个过程。第一步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就是你我普罗大众的水平。第二步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提高一步了。再提高一步,则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你看有点绕吧?这就是有思想的人与没有思想的人的区别,我这水平还是《看山是山》吧。再赘一句,这话是不是青原行思说的,也有人怀疑,不过话本身却是不错。中国人是不是也有点否定之否定的思路?看来也未必尽让西人独擅胜场。
2019年4月1日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