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藤井省三《鲁迅的都市漫游》:鲁迅研究新坐标

歴史之島 2021-07-01

作者: [日] 藤井省三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东亚视域的鲁迅言说

译者: 潘世圣

出版年: 2020-5

页数: 312

定价: 5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3337328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以遍历东亚都市的经历及视角重新追溯鲁迅一生的评传。本书致力描绘作为一个喜爱好莱坞电影的近代都市生活者的鲁迅,探讨其作品如何成为东亚共同的现代古典,并为东亚读者所接受。

 

一方面,聚焦鲁迅的都市“漫游”。南京、东京、仙台、北京、上海,鲁迅终生在都市空间中辗转,作者运用跨文化视角,关注二十世纪初东亚关注欧美新潮、建立现代国家的大时代背景与鲁迅个人实践的内在一致性,把握鲁迅的文学创作与时代母题的契合,从鲁迅透视近现代中国。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探究鲁迅的日本乃至东亚接受。这部研究东亚“现代经典”的著作,是从域外看中国的出色范本。

 

------------------------------------------------

 

◎ 日本鲁迅研究第三代学者藤井省三力作。日本一直是鲁迅研究重镇,常常为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参照,尤其日本还是鲁迅的留学地。“竹内鲁迅”“丸山鲁迅”“伊藤鲁迅”“丸尾鲁迅”之后,藤井省三的鲁迅研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鲁迅解读的全新视角——都市空间的辗转与漫游。鲁迅放在绍兴、南京、东京、仙台、北京、厦门、广州、上海这些都市空间中,刻画了一个沉浸于都市文化的刺激体验中的“都市漫游者”形象,并对鲁迅的文艺活动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 从鲁迅读懂现代中国,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要叙述现代中国,则鲁迅文学必定不可缺席。要叙述现代日本以及东亚,鲁迅文学同样不可缺席。当我们以鲁迅文学为坐标轴来展望现代日本和东亚时,可以清晰观察到东亚的个性与共性。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鲁迅评传和研究著作。作者将鲁迅放在绍兴、南京、东京、仙台、北京、厦门、广州、上海这些都市空间中,刻画了一个沉浸于都市文化的刺激体验中的“都市漫游者”形象。他一生都在城市文化空间中辗转、移动——为何鲁迅从故乡绍兴出走,前往南京乃至赴日留学?为何鲁迅没能在仙台修完学业而去了东京?为何鲁迅在厦门、广州待的时间都很短,反而去了“魔都”上海并且在此定居直到去世?这些选择与他对大都市的向往和青睐紧密相关。所以鲁迅终生对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情有独钟,致力于版画、美术的译介,同时用作品与国民党审查展开博弈,推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开展和深入。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藤井省三,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研究生期间曾作为中日恢复邦交后第一批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赴复旦大学留学,结束学业后历任东京大学助教,樱美林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海外人文资深教授、名古屋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专攻中国现代文学及鲁迅研究等。 

著有《爱罗先珂的都市物语》《鲁迅<故乡>阅读史》《鲁迅事典》《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隔空观影:藤井省三华语电影评论集》等,译有莫言《酒国》、李昂《杀父》、克里斯托弗·纽《上海》、郑义《神树》及鲁迅《故乡·阿Q正传》《在酒楼上·非攻》等。

 

译者 

潘世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九州大学博士,专攻日本近现代文学及中日比较文学,尤致力“鲁迅与明治日本”研究。1994—2006年赴日留学及工作,曾于西南学院大学、中部大学、九州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访学研究。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I

序言/V

 

第一章  我与鲁迅

一 、我的鲁迅体验/3

二、《故乡》之旅/9

三、邓小平时代的绍兴/15

四、现代东亚与鲁迅/21

 

第二章  觉醒与出走——绍兴、南京时期

一、生兹江南古城/29

二、保姆与绘本/36

三、父亲的病与传统批判/39

四、告别故乡/46

 

第三章  充满刺激的留学体验——东京、仙台时期

一、留学“帝都”/53

二、时间与空间差异的消失/56

三、置身“读书社会”/59

四、仙台学医/64

五、文学运动的正式启航/70

 

第四章  从官员学者到新文学家——北京时期

一、从杭州、绍兴到北京/79

二、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大学/82

三、文学革命与五四运动/86

四、从官员学者到新文学家/91

五 、“彷徨”时期/104

六、“赎罪”哲学的求索/118

 

第五章  恋爱、电影及绯闻——上海时期(上)

一、北伐战争与辗转厦门、广州/125

二 、免遭查禁的《两地书》/128

三、共和国的发展与老上海的繁荣/141

四、文化市场的高速成长/145

 

第六章  左翼文坛旗手——上海时期(下)

一、面对独裁的无畏批判/163

二、与内山完造邂逅/168

三、自由谈:与审查的博弈/173

四、抵抗日本侵略/177

 

第七章  日本与鲁迅

一、鲁迅与大江健三郎/183

二、世界最早的鲁迅介绍/186

三、文库版《鲁迅选集》与《大鲁迅全集》/191

四、中文教科书与鲁迅/196

五、太宰治《惜别》与竹内好《鲁迅》/199

六、多元化的鲁迅研究/208

七、鲁迅文学的日译/213

 

第八章  东亚与鲁迅

一、共同的现代经典/227

二 创造性改编:香港与鲁迅/229

三、民主化前后:台湾与鲁迅/233

四、“狮城”的特性:新加坡与鲁迅/240

五、脉脉相承的“鲁迅阅读”传统:朝鲜、韩国与鲁迅/243

 

第九章  鲁迅与现代中国

一、神化鲁迅:毛泽东时代/253

二、作为“独立思考”的读书:邓小平时代的鲁迅/256

三、暗杀鲁迅传闻的来龙去脉/267

四、村上春树与鲁迅/273

 

简略年谱/283

图片出处/287

译后记/289

 


中文版序


本书原为日本的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所刊行,属该社教养启蒙系列丛书“岩波新书”中的一册。初版印刷两万册,售罄后继续以电子版形式出版发售至今。韩文版也已刊行面世,不久中文版也将荣幸出版,我想这都受惠于鲁迅文学已经成为东亚现代经典这一事实。
现在,这本由日本鲁迅研究者面向日本读者写作的小书有机会被译为中文,以供鲁迅的祖国的读者们阅读批评,我感到由衷喜悦。
阅读和理解鲁迅文学,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层面和文脉,譬如读者自身的阅读体验,鲁迅的个人史,或者是近代中国的文化社会史,乃至世界文学史,等等。无论是中学生出色的阅读感想文,还是文艺批评以至研究论文,都是在某个层面和脉络中进行深入广泛阅读的产物。在如何阅读和理解鲁迅这一点上,中国的文艺批评家以及现代文学研究者与日本的研究者大致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以我个人而言,在四十多年的鲁迅研究中,一方面依托了19世纪以来东京大学中文研究室所形成的考据学传统,以及20世纪后半叶开始在东京大学盛行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则吸收借鉴了中国学界丰富而深厚的学术研究积累,最终摸索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坐标,即在东亚文学史的文脉中阅读鲁迅。
我在多年前出版了《鲁迅〈故乡〉阅读史》一书,围绕着鲁迅如何创作《故乡》,而《故乡》在中国又如何为人们所阅读的问题,对《故乡》阅读史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一、鲁迅阅读了俄国作家契里珂夫(1864—1932)的短篇小说《省会》的日文译本,并模仿《省会》创作了《故乡》,塑造了苦恼的中年男性和快活的少年两种人物形象,表现了辛亥革命后弥漫于中国农村的绝望与希望。
二、中国的《故乡》阅读因时代而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鲁迅的模仿和创造以及中国“《故乡》阅读史”的变迁,与中国的社会历史密切相关,通过《故乡》阅读史可以生动地把握现代中国的脉络。
其后,我将研究重点转向“鲁迅与日本”这一领域,主要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四、在留日时期以及北京—上海时期,鲁迅通过阅读大量日文书籍,接触并学习了日本文学乃至世界文学。
五、20世纪30年代之前,鲁迅及其小说、散文诗创作受到过夏目漱石、森鸥外、芥川龙之介等人的影响;而20世纪40年代之后,日本的太宰治、松本清张、大江健三郎、寺山修司、村上春树等人则受到鲁迅的影响。
六、日本作家模仿鲁迅所建构的文学史以及日本鲁迅文学阅读的变迁,也同样与日本社会的历史紧密相关,通过日本的《故乡》阅读史也可以切实地把握现代日本历史的流动轨迹。
在研究成果一至六项的基础上,笔者推断鲁迅在中日间的这种文学现象,推而广之应该也适用于东亚地区。于是召集北起韩国南到新加坡,再加上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开展专题合作研究,先后进行了“20世纪东亚文学史中的村上春树”“东亚的鲁迅阿Q形象系谱”“现代东亚文学史国际共同研究”等三项国际合作研究,历时达十二年之久。
本书就是笔者上述鲁迅阅读和研究的集成。笔者的视点和方法与中国的鲁迅阅读究竟有哪些相似又有何等不同呢?——不知道会不会有读者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本书。笔者由衷期待读者们的指教和批评。

本书的译者潘世圣教授多年来围绕鲁迅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发表了很多出色的论著。衷心感谢潘教授百忙中为本书的翻译费心劳神。

 

藤井省三

2019年9月1日,南京大学平仓巷宿舍

   
序  言
要叙述现代中国,则鲁迅文学必定不可缺席。要叙述现代日本以及东亚,鲁迅文学同样不可缺席。当我们以鲁迅文学为坐标轴来展望现代日本和东亚时,可以清晰观察到东亚的个性与共性。
1902年,鲁迅在其留学的东京开启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之后他在东亚诸城市生活并工作,最后定居上海,于1936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鲁迅辞世距今已逾七十载,但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依然为广大中国乃至东亚各国读者所阅读和喜爱。在日本,所有初中国语教科书都选入了他的作品,鲁迅文学几成日本的“国民文学”。
作为本书的作者,我阅读鲁迅作品始于东京奥运会(1964年)期间,本书的第一章就从这里开始。当时日本已进入经济高速起飞阶段,东京的空地和荒地急速消失,我也从一个小学五年级的棒球少年变成读书少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鲁迅那篇珠玉般精美的小说《故乡》。后来我上了大学,专攻中国文学,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作为最早的一批交换生来到中国。留学期间,我曾四次访问鲁迅的故乡绍兴,并被这个自20世纪初叶以来仿佛一直在沉睡的小小古城深深吸引。
第二章主要叙述鲁迅的南京读书时期;第三章则关注鲁迅在东京和仙台的留学体验;第四章讨论鲁迅在北京一边于教育部任职,一边正式开始从事文学活动的情况;第五章和第六章讲述鲁迅经过厦门、广州、香港到达上海,与爱人许广平开始了中流社会的家庭生活,同时不惧危险,用笔杆子与国民党独裁政权展开激烈斗争。
第七章探讨从太宰治、竹内好到大江健三郎以及村上春树如何阅读、接受鲁迅;第八章考察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韩国这两个东亚国家,如何形成阅读和学习鲁迅的传统,其共同点以及差异点何在等问题。
第九章再次将视线转向中国,试图描述以下一些问题: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神圣化),邓小平时代基于“独立思考”的鲁迅再认识,大学升学率急遽上升以及竞争日益炽烈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中学生、大学生对鲁迅的疏远,还有最近出现的所谓鲁迅之死系日本医生谋杀等问题。

好,让我们一起开始周游鲁迅的东亚之旅!



王人博:我喜欢竹内好的《鲁迅》

毕飞宇:为什么我对鲁迅的评价那么高

陈平原:学术史视野中的鲁迅与胡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