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篮球”背后的时代命题:体育融入教学,到底要过多少关?
从篮协青少年委员会成立到姚明两会提案、再从教育部近期的“特长生”新政到“小篮球”赛事NYBO的第二年,体育教学的话题从未间断过,而从各部门对体育发展的态度和方式,我们期待的校园体育,也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文/ 刘 金涛
编辑/ 陈 思怡
2017年是“小篮球”的又一个元年,不仅是因为篮协新规的出台,更在于这项个项目正在渐渐落地生根。
“以往的体育是单独发展的,学体育的只重视体育,”徐济成在接受生态圈采访时表示,“体育自然得不到充足的发展。”
实际上“小篮球”背后仍是关于青少年体育的话题。一直以来,学校体育与专业体育之间都存在着巨大分歧,在教学中也是“各走各的路”,而作为体育产业进步的源头,校园体育的发展一直都是备受重视,但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改革。
但已有的状况在当下正发生改变,从篮协青少年委员会成立到姚明两会提案、再从教育部近期的“特长生”新政到“小篮球”赛事NYBO的第二年,体育教学的话题从未间断过。从各部门对体育发展的态度和方式来看,我们期待的校园体育,也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延伸阅读:姚时代重拾「小篮球」!篮协助力,青少年培训能否成为新风口?
“特长生”新政背后,教育改革需要重视体育
多年以来,教育改革都是社会热点,而近几年里,体育在教育改革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6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特别强调“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9月,教育部印发了《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体育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除此之外,近期教育部等有关方面也出台了关于“取消小升初体育特长生”,以及
“取消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的新规。这些动作都在逐渐改变体育在教学当中的地位和发展轨迹。
在新政刚刚出台时,徐济成认为:“‘体育特长生就该学体育’——这显然遏制了人才的成长,而实际上能在体育方面干出成绩的,不仅四肢发达,他的头脑也发达。”
在徐济成看来,关于“体育特长生”的两个新政是第一步,在这之后还需要给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孩子们在正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学习体育技能。
不过,我们的体育教学还没有深入到校园,尤其是文化和价值层面。体育在全国仍占据青少年少量时间,当“减负”成为社会热点时,这说明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因此,想要做好学术与体育结合的教学内容,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方式,小篮球便是其中一例,而在赛事之外,还有着不少需要改革的方向。
赛事之外,改革还需更多方式
“我们传统的青少年培训体系,早就应该来到这样的一个新时代,就是依附于学校、社会和俱乐部,这样才能把金字塔做大,”3月24日,徐济成在出席的NYBO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道。
“小篮球”项目针对的是12岁以下青少年,规则根据成人比赛修改,使用优化设计的小尺寸篮球和小型球场,划分为了U12、U10、U8和U6等竞赛年龄段。如今,NYBO来到了第二年,赛事也扩大到20座城市。
在徐济成看来,小篮球的设置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兴趣又是和技巧紧密结合的,只有有了一定技巧才会产生乐趣。”除此之外,小篮球比赛具备易组织、占地少等特点,能让更多孩子打球。
的确,这些是“小篮球”的优势,但它的弊端也同时存在,并且在当下仍没有得到解决。
早在1970年,国家体委开始制订小篮球规则,自此全国多个院校开始使用,这也是青少年运动的一大助推。
但是,由于“小篮球”在器材和场地上受限,在那个国家支持发展群众体育的年代里,其弊端也开始显现,导致在全国的落地过程中参差不齐。再加上应试教育和体教分离的状况不断加深,始终难融入教育体系,因而发展停滞。
“校园体育的建设,需要教育部和国家进行宏观政策研究,要把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纳入到常态化的教学、教育当中,”徐济成表示,体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赛事只是开始。
的确,校园体育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运动项目、赛事虽重要,但并不是全部。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需要进化,需要避开“功利性”。因此,如何让青少年参与体育、学习体育、增强体质,并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无疑还需要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给出更加详细的改革方案。
除了政策,徐济成表示校园体育还需要从教师和社会意识形态中入手。在这其中,人才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
体育教育,下一步要解决人才问题
赛事之外,在更重要的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无疑需要更多的体育人才。
“在西方国家,相关体育协会可以拿到国家补贴,他们会用这些补贴来解决教练、教师问题,让孩子们接受免费的体育学习,”徐济成表示。因此,需要发挥有关方面的功能,鼓励数理化等学科类教师进修体育证件,以此来解决体育人才不足的状况。
术业有专攻,以往有不少“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这类段子。不过在体育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人才稀缺,加上校园承载力有限,因此需要协会、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体育课或许不一定要“数学老师”来教,但解决人才的思路是多样的。
此外,利用好教师这一资源,并不仅仅是解决“缺”的问题,还在于对于青少年身体发展现实状况的把握。因此,在谈到教师问题时,徐济成讲到了“分级”的必要性。
“比赛一定要分级,比如一年级打一年级,二年级对二年级,因为小学的孩子每差一个、中学孩子每差半年,它的身体和心理成长状况就会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分级才能够使更多的孩子更好的参与进来。”
最终,从教育中涌现的体育人才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正如姚明在上体成立篮球学院时说的,“我们要把体育想的更大一些,这样的话就会发现,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仅是运动员和教练员,还有很多幕后的人才培养,同样需要不断跟进。”
在人才命题之外,小篮球到这背后千亿级的体育培训产业,不光篮协需要发力,也给教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小篮球到千亿级体育培训产业,教育要发挥更多力量
虽然“小篮球”进入学校,赛事和课程也在逐渐开展,但篮协与教育部的目的与职能并不能划等号。
“青少年参与体育内生动力不足,体育师资短缺,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大中小幼学校体育衔接不畅,青少年肥胖、近视等问题依然严重。”全国政协委员、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张玉清在两会上这样表示。
据了解,张玉清的提案《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力促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得到包括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张仁良和姚明等政协委员支持,从个人提案变为16位委员的联名提案。
从当下的教育改革思路中可以看到,体育的教育价值还在开发阶段,让青少年们参与体育是首要任务,因此体育赛事、竞赛文化的成长不可操之过急,类似“小篮球”体育比赛的价值,也在于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
据教育部2016年统计显示,全国中小学体育场地面积达标率分别为85%和75%,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也表明,青少年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体育的发展和篮球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系统和学校的支持。篮球在学校里开展的已经相当蓬勃了,当然我们愿意有更好的合作,愿意做更多的服务和支持,使校园的竞赛和体育文化做的更加出色。” 姚明在两会中说道,这一定是个双赢的结果。
延伸阅读:连续6年担任政协委员!从三秒区到人民大会堂,姚明带来哪些改变?
的确,姚明所说的“合作”也是体育强国的重要一步。而在素质教育的追求之外,教育改革所带动的产业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青少年培训为例。《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服务业占比将超过30%。而据培训行业占体育服务行业比重的20%推算,届时体育培训行业总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因此,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连锁效应,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体育的发展轨迹。
“以往我们的人才培养是竹竿式的,培养顶尖运动员,但现在我们要做金字塔式的,”徐济成说道,这就需要土壤来发现和培育孩子们的天赋。
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体系,2000亿的市场空间,给体育教育指明了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体育单项协会与教育部都意识到了问题,并且已经开始进行通力合作。校园体育在体教结合道路上的改革,正在翻开崭新的一页,而这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康庄正道。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当“体育生”成为历史:一刀切的背后,可能有体育培训的一次机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