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年前的尼日利亚,我拒绝了那张归国机票

2017-03-29 何思瑶 乐天行动派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第一期公益沙龙的分享嘉宾——刘洁。在成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倡导和信息官员之前,她作为VSO(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第一批中国籍志愿者,在尼日利亚卡杜纳市志愿服务一年,支持当地艾滋病项目的实施。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旅程,经历中会有各种挑战甚至遭遇生命的威胁。是什么支撑她坚持下来,又有哪些感悟。我们来听她讲一讲。



// 暴动前夜 //


人们像发了疯似的在马路上、巷子中叫嚷着,不断把手中的火把抛进街边的教堂里、民宅里、车里。


“嘭”,一辆停在街口汽车内爆发出一团火光,映亮了上方一小片天空。一群身形彪悍的男子冲进燃烧的房屋,劫掠屋内一切可拿走的家具和电器。路透社的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尼日利亚这场触目惊心的暴动。


而离发生暴动的卡诺200公里外,卡杜纳市区就像一潭平静的湖水。夜幕降临,燥热的空气依旧,街边的小摊贩还在叫卖,摩托车疾驰而过。刘洁早早回到自己临时居住的公寓,正要开始度过她在尼日利亚做艾滋病宣传志愿者的第43个夜晚。


 “周一总统大选过后,部分地区将发生暴动。请志愿者务必在周日之前将水和食物储备完善。处于安全考虑,切勿出门!切勿!”


2011年4月16日,也就是暴动发生的两天前,刘洁接到了来自VSO(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的紧急通知。她和其他人立刻停下手中一切工作,回家避难。


屋内的安全屏障并没有安抚刘洁的恐慌,守着公寓里那台没有电的电视机,无法及时得到外界消息的她有些不知所措,终于抱起枕头跑到同宿的英国志愿者房间内,愣愣地盯着窗外的天空,“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她说。


可“暴风雨前夜”这次出乎意料地漫长,刘洁说,卡杜纳那几天看上去相当稳定,她甚至用了“和谐”这个词。然而,提前得到的暴动消息,还是促使她鼓起勇气迈出家门,去跟当地居民待在一起。她说当时的考虑是人多力量大,出了事可以互帮互助。


在北部水深火热时,刘洁与院子里的人们组建了巡街队伍,并分了早班和晚班围着自己的社区巡逻,连日来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也许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小区域太安全了,当地有位大妈突然操心起刘洁的感情状况来,问她缺不缺一个男朋友。


北部的暴动持续了五天,期间VSO每隔8个小时便会给刘洁打电话确认她的安全。宵禁解除后,刘洁和其他国际志愿者就被安全护送到局势相对稳定的首都阿布贾。坐在车里,刘洁惊讶地看到被烧得像炭一样的汽车仰在混着血的土路上,街上的房屋被蹂躏得残败不堪,才意识到原来卡杜纳也发生了恐怖的暴动,只是未波及自己所在的社区——这令她现在想起都有点后怕。


对于他们在暴动之后的安排,VSO给了志愿者们两个选择:坐最近一班飞机提前撤回国内或继续留守。三十个人的队伍中只有一名志愿者选择了前者。


 “我想要留下来看情况,一看大家都没有走,就还是觉得应该跟大家在一起。而且首都还是相当安全的。”刘洁的这种坚定部分源于她相信所在的国际组织有能力保护他们一行人的安全。在她看来,尼日利亚的那场暴动虽然惊心动魄,但还不足以动摇她的志愿者计划,毕竟她此行很不容易。再说别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她为什么做不到呢?



// 一定要去非洲看看 //


距离那次暴动已经一年过去了。回国后的刘洁成为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的倡导和信息官员,负责年度性的零歧视和世界艾滋病日倡导工作,并关注受艾滋病影响人群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亮马河畔敞亮整洁的办公室里,娇小纤瘦的刘洁至今仍是中国唯一一名去过尼日利亚的VSO志愿者。但是她走上志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学医出身的刘洁原本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有着稳定的收入和顺心的生活。但是这个工作显然不能满足她的价值感。就像《天堂电影院》中的那句对白所描述的:“每天待在这里,会把这里当做全世界,会相信事情一成不变”。终于,她下了决心,毅然辞掉了安稳的工作。要去艾滋病病情最严重的非洲做志愿者,去亲眼看看书里的画面是不是真的。


刘洁的决定让父母勃然大怒,他们坚信这是年轻女儿一时兴起做出的草率决定,被捧在手心的独生女不可能适应那边恶劣的生存环境。经过几次激烈的争吵,他们一度没收了刘洁的护照,想要以此来挽留女儿已经飞到非洲的心。


其实担心的又何止父母,刘洁自己也对未来的安排抱有些许疑虑。正式被通知成为国际志愿者后,刘洁辞掉工作,先后到菲律宾、泰国做了半年的志愿工作,信心满满地为自己的非洲之行积蓄能量。从泰国回来后,她接到了VSO派肯尼亚的任务,但还没动身就又被告知项目取消了。这无疑是对抱有一腔热血的刘洁的一记重击,从报名到选拔到分派项目再到这个时候已经耗费了足足1年的时间,她的激情正在一点点随着时间消逝殆尽。


“自己已经打算放弃了。”刘洁无奈地回忆着那段几经波折的时光。她后来又找到了一份薪资待遇好、环境优渥的工作,打算不再做志愿者的梦了。可命运就是喜欢开玩笑,拿到offer不久,刘洁又接到了来自VSO派尼日利亚的志愿任务。心里仅存的一丝希望之火又重新燃烧起来,她还是想要去非洲看看。



// 贫困的尼日利亚 //


尼日利亚是很穷的。刘洁早就知道。出发前的三个月里,她已经向在北京的尼日利亚朋友咨询了几番,并详细地阅读过VSO提供的资料,甚至还跑去北京唯一一家尼日利亚餐厅去提前适应当地的饮食。虽然她做好了抛除一切自带滤镜式生活的准备,下定决心过一年艰苦卓绝的日子,却还是被眼前的这个盛产石油却极度贫困的国家惊到了。


在一个夏日傍晚,刘洁下了班,溜达到市场买些当地最便宜的芒果和木瓜。当她打开钱包准备付账时,蹲在摊子另外一头的女人突然用蹩脚的英语问她喜不喜欢当地的小孩,如果刘洁愿意,可以领走她的儿子,而这袋芒果不需要她付钱了。


空气凝固了几秒钟,刘洁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当地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也没有普及性教育,很多像摊主一样的家庭不停地生孩子却养不起。这样的托付应该是一位母亲对她孩子的最好照顾了。震惊当中的刘洁机械地递给了那女人几张钞票,提起袋子匆匆离去。


她和英国志愿者住在尼日利亚卡杜纳的一个类似北京四合院的小院子里,同住的还有四五户友善的当地居民。院子当中,一个公共水笼头有气无力地立在那里,常年不见水流。不仅如此, 她们所住的区域时常一连好几个星期不供水,原因只是某个水管坏了破了,而维修效率低下。在当地做生意的中国同胞得知刘洁的状况后,纷纷邀请她周末在家里聚聚。这样她就可以顺便带上自己的一大篮衣服去有水的人家里蹭一下洗衣机。


拥有两个卫生间的志愿者公寓里,浴缸显然是个摆设,不要说泡澡了,冲个身体都是个奢侈的事情。VSO的国际志愿者们每个月会得到200美金的补助,刘洁用吃穿用度之外省下来的一点钱在当地唯一一家有游泳池的健身中心办了卡,只是为了在里面洗个热水澡——这算是她在尼日利亚干过的最奢侈的事了。


卡杜纳也经常停电。于是志愿者们不得不把电子设备一直连在插座上,一有电就迅速把各种电池充满,并集中时间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当网络设备指示灯一灭,刘洁便知道又没电了,接着麻利地收拾好所有东西,开始做起不需要电脑的宣传筹备工作。


 

// 禁不住的渴望目光 //


在贫困干旱的尼日利亚,有近70万的青少年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是联合国HIV和艾滋病联合项目于2012年公布的数据),而刘洁的任务是向当地人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


与普通志愿者不同的是,刘洁是VSO派出的专家型志愿者,主要的工作是培训和支持当地志愿组织的工作人员。对于自己的工作性质,刘洁很认真地强调,她并非直接去帮助当地的贫困居民,而是协助当地志愿者工作。


在尼日利亚,像刘洁这样的志愿者存在,有其独特的好处。卡杜纳市内,基督教社区和穆斯林社区相邻而建,但两个宗教间的教义差别导致了一定的隔阂,致使人们的生活行动也有了不便。像刘洁这样的亚裔女志愿者可以随意进出基督教社区,却很难走入穆斯林社区。这个时候当地的志愿者就发挥了他们的用处——刘洁从三个社区分别选取了十名“在地志愿者”进行艾滋病防治培训(其中有十名女性志愿者),再让他们进入到对应的穆斯林社区开展相关艾滋病防治服务工作,“效果好得出乎意料。”


为了更大范围地宣传艾滋病防治信息,刘洁和其他志愿者在各自所在的行政区还联系上类似中国乡绅的尼日利亚土皇行政官,借助部族土皇的威望向当地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派发安全套、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监测和组织反歧视活动。同时,志愿者们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走进1200余名儿童的家庭,从中抽选出500名特困生进行资助。


在一个学校里,志愿者们发现一个流着鼻涕的小男孩一直跟在他们身后,痴痴地对着他们笑。当地志愿者问“喝水么?”他摇摇头,“吃面包吗?”他也摇摇头。活动结束了,小男孩依旧没有走开,嘻嘻笑着说他也想来上学。 



“多么美好并简单的小愿望呀! ”刘洁多么希望自己所服务的NGO组织可以帮助所有渴望上学的小朋友们实现愿望。“这么多年后,他的照片还摆在我的办公桌上。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看看他的笑脸。”

  

// 唯微笑与希望不可辜负 //


在卡杜纳的贫民区,刘洁真真切切地感受着生命的力量。在北部的暴动过后,她和其他志愿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石头多过土的路上,看着燃着熊熊烈火的汽车和路边破损的加油站,想象着难民营里人们哭天抢地的场景,感到不寒而栗。走到难民营门口时,她愣住了,发现在一个类似中国南方高中校舍大小的院子里竟挤下了3000多名难民。石砖和水泥杂乱地堆在难民营的空场上,用来避难的帐篷还没有完全支好,健壮的男人们扛着水和建筑材料进进出出,流着汗液的黝黑皮肤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没有恸哭、没有哀愁,出乎她意料的是很多人都在笑——做清扫的志愿者、做饭的女人们还有嬉戏的孩子们无一例外。



从校舍的远处甚至传来更多欢快的笑声,当地志愿者正带领十几个孩子激烈地进行拔河比赛,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几个站在队尾,龇牙咧嘴地抱住前面孩子的腰,用尽全身力气把自己的队伍往线后拽。也许是被比赛精神感染,也许是被笑容吸引,站在一旁的刘洁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获胜方欢呼雀跃起来。暴动、灾难、狼藉一瞬间被弃之脑后。


“那是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和经历。回来后5年了,仍是最美好的。”她说,当年没有接过那张机票回国,现在自己一点也不后悔。


图片提供:刘洁

资料来源:路透社、国际在线(北京)、重庆晚报、商务部网站


VSO(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是一家为在发展中国家志愿工作人员制定计划的国际民间发展机构,旨在通过志愿者行动消除全球贫困与弱势。从1958年成立至今,VSO已经向非洲、亚洲、加勒比海以及东欧等最贫困的国家和地区派遣过3万多名有经验、技能的志愿者,参与推进教育、艾滋病、助残、健康和社会福利、安全生计、参与和治理等方面的发展。


在乐天行动派第一期公益沙龙中,多位嘉宾提及与VSO合作经历,很多同学与参与者对VSO表达了强烈的兴趣。因此,我们近期将举办线上分享会,邀请曾任VSO项目发展官员的嘉宾,为大家解惑国际义工之旅二三事。如果你对此次分享会有更多建议或问题,欢迎后台留言给我们。





推荐阅读


那些国际义工经历教给我的事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近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