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神笔马良”,四次破产、从未学过绘画的他教会了5000人画画
艺术离老百姓很远吗?一位错失大学机会的学霸坚信“人人都是艺术家”,将画笔递到了老人、儿童、农民和残疾人的手上,教他们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甚至帮他们靠艺术养活自己。几年间,他无偿教授了近5000名学生,而他们的作品都会让你感到生活的温度。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这位现代版“神笔马良”。
绘画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利,
它属于每一个人。
···
人人都是艺术家
Everyone is an Artist
从2009年到现在,
他教会了近5000个人画画,
但却不收一分学费,
连场地、画材都免费提供。
他的学生中,
有白领,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残疾人,
上至92岁的老人,下至2岁的孩童,
有些村民甚至因他走上了职业绘画的道路,
靠绘画养家糊口。
零基础学员学画不到一个月的作品
其实很多学生画完后,
自己都被吓到了:
这是我画的吗?我也能画这么好?
漈下古村 才让作品
刘昌发作品
而让他的学生被自己画作吓一跳的,
正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林正碌。
林正碌自画像
这个1971年生于福建乡村的大叔,
从小便“会读书”。
他总是在学期开始的前一个月,
就提前自学完整学期的课程,
并把课本上的作业一次性做完交给老师。
其余时间就用来思考各种哲学问题:
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就是这样一位对宇宙人生有深刻思考的学霸,
高考那年却名落孙山,
因为当年的命题作文是《论近墨者黑》,
而他写的是《近墨者未必黑》,
0分。
漈下古村 黄余清作品
无缘大学的他因为羡慕高校生活,
开始到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那蹭吃蹭喝蹭课,
辗转多所高校听了无数的课,
他把大学那一套摸得门儿清,
心里暗爽自己没交钱来读大学。
那时恰逢中国的行画生意正火,
于是他一脚踏入滚滚红尘,
跑去做了行画生意,
跑深圳、跑香港、跑广交会,
生意越做越大,
很快成为中国这一行业的巨头之一。
双溪古镇 丁女士
青岛平度 王珍风《桃花》
王辉作品
高峰时一年出口1.5亿,
就连迪拜、沙特都有他的仓库。
然而风生水起过后,
迎接他的却是第一次因受骗破产,
之后再爬起再破产,
再爬起再破产······
经过第四次破产之后,
他开始沉静下来思考人生。
“在一个恶劣的人文环境下
不可能拥有高贵的成功。”
痛定思痛后他决定远离商业。
之后的两年时间,
用自己无限的迷茫惆怅勾兑了些许哲学思考,
他写下了一本煌煌巨著---《数性宇宙论》,
这本书的完成,
也让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超脱,
他不再热衷世俗的功与名。
2008年的某天,
作为一个阅画无数的行画贩子,
鬼使神差,
他画了人生第一张画。
没有画过一天画的他,
以光学原理为依据对着实物写生,
结果第一张就获得成功,
接着开始对着镜子以不同的风格画自画像。
林正碌自画像
“任何人都有能力读图和识别符号,
任何人也都有能力把世界景像归纳为二维的图像和符号,
亦即,
人人都是艺术家。”
任何人只要给予积极的心理学引导和科学的方法论,
都能画出一手好画,
都能把艺术潜能发挥出来。
双溪古镇 沈明辉作品
秉持着“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
他从第一张画儿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一口气又连续创作了众多作品。
期间还一边梳理艺术发展史,
一边免费教人画画。
2009年,江苏海安县523艺术区聘请他去做艺术总监。
“人人都是艺术家”,
这句口号当时被众人看作是笑话,
但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地用实际行动践行。
他来自农村,
深知普通百姓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欠缺,
于是他一头扎进了农村,
开辟了农村免费绘画教学的先河。
在江苏、上海、山东、福建等地免费教画,
这一教就是8年之久。
当年那些讽刺嘲笑他的人,
都变得敬佩他,甚至支持他。
8年累计教过学生近5000人,
学生完成的作品,
拍卖所得全都交给作画者本人,
因为他深刻地理解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
而他自己则通过各种途径,
呕心沥血寻找场所,筹集资金,
免费绘画教学坚持至今,
自己的生活却过得相当清贫。
有时村民为了表达感激之情,
会热情地留他吃饭。
或顺便帮他剪剪头发。
如今林正碌在福建漈下古村,
教当地村民绘画已逾二年,
当地村民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愿意拿起画笔,
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
就连很多外地的绘画爱好者也纷纷慕名而去。
免费学习了绘画,
还顺便欣赏了古村落的原始美景。
他还在双溪古镇设立了残疾人公益艺术教学。
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很多学生,
都开始成为教学团队的骨干,
和他一起推行艺术公益教学。
他的艺术公益教学,
就这样从城市到乡村,
像蒲公英种子般撒在了中国的各个角落。
老人、农民、孩子、残疾人,
拿着自己画作时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著名艺术家徐长功参观了他的现场教学后说:
绘画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利,
它还于民,还于普通的每一个人,
试问这样的历史有过吗?
这样的美术学院有过吗?
这就是林正碌这个人存在的意义!
也是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画室进村就像一个火种,
点燃的不仅是民间文化自觉的温度,
更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从怀疑观望到参与其中,
它改造的不仅是物,
更是人心。”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近期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