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通抗疫情,全民总动员(六十一)清零!

南通报业 健康南通 2022-01-15



清零


治愈100%,重症0死亡,医护0感染




3日上午,随着最后3名新冠肺炎患者,从市第三人民医院治愈出院,我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实现了动态清零。


40名确诊患者治愈率100%、重症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这是我市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又一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有指挥部统筹资源、创新机制、联动作战的运筹帷幄;有各定点收治医院扛起责任的快速反应和担当作为;有各级医疗机构筑牢防线、严防死守的精准管控和科学防护;更有广大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与病毒较量的坚守和付出……



快速响应

为救治确诊患者赢得充分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警报拉响后,南通市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迅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我市卫健系统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完成专家团队组建、定点医院遴选、医疗物资摸排等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战。


1月19日,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快速组建到位,24名成员全部来自三甲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涵盖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感染管理科、检验科、中医科、妇科、儿科等,分设AB两组、双组长负责,机动性调配。

1月20日,经省卫生健康委同意,指定市第三人民医院、通大附院作为市级定点收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连夜组织医护员工,仅用3小时完成重症感染病房病人转移并改造成标准隔离病区,8小时改建供50位一线医务人员临时居住的生活隔离区,10小时搬迁感染病及皮肤科、动物致伤门诊等,将之改造为发热门诊及隔离观察区。通大附院第一时间同步完成腾空改造,将感染性疾病科一个病区、呼吸内科一个病区、ICU负压病房等腾空,预留出64张床位随时待命。

为确保我市新冠肺炎病例得到及时救治,除确定两家市级定点医院外,我市同时指定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市级后备医院,尽最大可能挖潜扩容加床,根据医疗救治需要分梯次开放;指定各县(市)和通州区人民医院加紧挪腾空间,扩建隔离病房,确保本地疑似病例应收尽收。截至目前,共调剂安排隔离床位1272张,大大提升了新冠肺炎病例的收治能力。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疫情防控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随着防控形势升级,新冠肺炎病原学检测任务骤然增多,为缓解市疾控中心检测压力,1月27日,我市在全省率先指定3所三甲医院启动核酸检测工作,分区域承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共完成核酸检测5030份,使病例得以“早发现”。

所有这些,都为快速救治患者赢得宝贵时间,为疫情防控争取了主动。




全力以赴

借力信息化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从1月22日晚我市收治第一例输入性病例起,全市就根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有序调度资源、发挥专家优势,有条不紊地组织新冠肺炎病例救治工作。

市第三人民医院经历过“非典”、“甲流”等多次重大疫情考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根据本次疫情防控需要,医院抽调全院重症医学、呼吸、感染科精干医护团队,进入集中隔离病区24小时值守,对照国家版诊疗方案,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在率先采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独创“抗新冠1-3号”中药组方协同治疗,辅以心理疏导和营养支持,大大加速了患者病情好转,得到省专家组充分认可。

患者黄某是我市唯一一例重症患者。刚刚收治入ICU时,黄某呼吸窘迫、急促,呼吸频率每分钟35次左右,血氧饱和度只有82%,另一项重要指标氧合指数在100mmHg上下,CT显示两肺严重的渗出性病变,加上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使得病情更加复杂危重。通大附院集中全院力量组成“高配置”专家团队,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投入抢救。在全体医护人员15天的精心治疗下,70岁的黄某最终化危为安、治愈出院。

“借力信息化,坚持每天远程会诊,是我市此次医疗救治工作的一大亮点。”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沈俊涛介绍,为充分发挥市级专家组作用,提高会诊效率,2月1日起,我市率先建成新冠肺炎市级远程会诊平台。平台以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中枢,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连通各县级定点医院,每天下午2点至4点固定时间,为县级医院和市区其他医院收治的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重症病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提供远程会诊指导,确保了每个病例收治都必经会诊,每有病情变化必经会诊,每次治疗方案调整必经会诊。与此同时,根据病例救治需要,一旦发现病例有转重倾向,各定点医院随时启动远程会诊,并邀请省级专家指导。

截至3月2日,我市共协调省、市级专家会诊135人次,安排市、县间转诊26人次,有效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科学防控

圆满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


在40名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的背后,广大医务人员始终冲在第一线,顾全大局、严守岗位、连续作战,把医疗救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作为每天与病毒亲密接触的战斗者,他们的安危,始终是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牵挂。

时时讲、天天抓、常常督,自抗“疫”战打响以来,我市始终把医护人员防护放在医疗救治工作的首位。

强化防护保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点,我市第一时间摸清防护物资配备基数,合理测算防护物资需求,协同物资保障组紧急采购,尽最大努力满足一线医务人员防护需求。同时,督促指导各医疗机构按照标准防护和加强防护的原则,全面落实导医人员、窗口人员、后勤人员等一级防护,将紧缺有限的防护用品用在最需要的岗位上,做到科学防护、精确防护。

强化全员培训。我市坚持把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贯穿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始终,渗透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和医院管理的全方位。市、县卫生健康部门和各医疗机构分级分批以集中培训、发放资料、线上培训、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对全市医护人员进行了标准预防、消毒隔离、院感防控、医废管理等专题业务培训;编纂印发《南通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控指导手册》,人手一册、同质管理。全市共组织相关培训400余场次,同时采取线上考核和现场督查等方式强化培训效果,确保人人知晓、人人遵从。

强化健康监测。在疫情防控中,我市始终关注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督促各医疗机构确定专人监测和记录医护人员健康状况,确保医务人员每天上班均要测量体温,强制报告个人健康状况,避免医护人员带病上班;在发热门诊、住院部等重点部位设立监督员,负责医护人员手卫生等防护措施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防护不足、执行不到位问题。

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防控举措的到位,我市在成功治愈所有确诊病例的同时,保证了医务人员的“零感染”,为疫情防控取得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来源:南通发布


南通抗疫情,全民总动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