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通医疗队驰援湖北(48) 战地日记311

健康南通 2022-01-17

陈晓虎

南通市中医院急诊科主治中医师

援助医院:黄石市中心医院ICU


刚到黄石时,经过检查关口,除了道路两边向我们致意的检疫人员,宽阔的街道上看不到一个身影。当真正抵达疫区一线时,作为一名医生,我为这座坚忍的城市感到心痛。这一路盘亘于心头的那丝期待,在此刻化为迫不及待投入抗疫战斗的动力,脑海中反复回响着一句话:“我一定要为黄石做些什么!”

严格的感控培训后,我如愿被分配至黄石市中心医院ICU开展工作,不久,中心医院和黄石市中医医院两家单位的ICU合并。可以说,目前中心医院ICU集中了黄石地区病情最危重的患者,包括多名气管插管及ECMO患者。医疗队不仅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查房抢救任务,还主动担负起几乎所有的操作,包括插管、气切这些最危险的环节。加强和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面对重重任务压力、高难度的技术挑战,我们从未有过一丝顾虑与退缩。

第二次上岗,我就和同组搭档完成了一例气管切开术。与平时的手术不同,术中暴露风险极高,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最高级别的防护:防护服,手套,护目镜,胶鞋,靴套,正压头套……一层层穿戴完毕后,身体活动度、视野、手感等大大降低,而手术难度也因此陡然增高。虽然难度加大、风险增高,但手术整体过程却平稳顺利,术后同事们更是对我点赞认可。


金小洁

南通市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驰援: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


来黄石17天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年龄最大的危重患者终于出院了。

这位93岁高龄的张奶奶因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肝硬化,入院时病情就很重。在隔离病房,家人不能陪伴,我还记得刚开始时她的焦虑、烦躁,拒绝所有治疗,不肯打针吃药,甚至不让医护人员靠近。但大家并没有放弃,这么大的压力丝毫没有动摇我们的救治信心。大家都拿出了看家本领:看到老奶奶身上的衣服有些旧,我们自己花钱给她买来新棉袄新裤子,还帮老奶奶亲自换上;她不肯吃药,我们先端来可口的饭菜,像哄孩子一样哄她一边吃菜一边服药。

情况一天天好转,前几天做咽拭子检查时,老奶奶怕不舒服又拿起身边的拐杖想把我离开走,我安慰她,检查好了就能收到特殊的礼物。她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这份礼物是我提前准备好的——一张特制的“奖状”。奖状上写着:张奶奶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成功战胜病毒,表现优异,特此奖励!

完成检查后,我一边大声朗读颁奖词一边将奖状郑重交到张奶奶手中。穿上大家买的新衣服,带着奖状,张奶奶终于可以出院了。


徐梦瑶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ICU护士

驰援医院:黄石市中心医院


古人云“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很幸运,我遇到了亦师亦友的老师陈小潍。2月24日,我们师徒俩作为南通市第二批援黄石的白衣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并肩战斗,守护生命。

面临着新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病人,师父很担忧我。每次她下班回来都会在我的门口停留片刻,问问工作情况。我俩一起学习、互相鼓励、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每次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后,我们就不能喝水、上厕所,加上照顾的病人很多,常常是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在穿防护服自己缺氧的状态下,还需护理气管插管、EMCO、CRRT等重症患者,要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俯卧位通气、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等等。由于穿防护服后操作变得缓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师父常常和我下班后通过微信的方式互相交流各种工作技巧及注意事项,确保护理质量。

有次下班卸下“装备”后,我按摩着脸上因长时间佩戴N95口罩产生的久久不能消失的勒痕,在战地日记中写下这么一句话:在这抗疫前线、我真的毫无形象可言。

师父立即回复我:“我想说此时的你才是最美的!”


马珺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驰援地点:大冶中医医院隔离病房


昨天,看到视频习总书记到达武汉,我虽然无缘见到,但心中已然万分激动,因为我也是千万抗疫战士中的一员,习主席的到来让我们都看到曙光就在前方。

当看到新华日报发布2802位江苏援鄂医护人员名单,这份英雄榜我倍感珍惜,也万分自豪,永生难忘。祝愿我守护的每一个生民,都迎来春暖花开!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终将会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摘下口罩。


汤智钦

海安市中医院ICU护士

驰援地点: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我们对患者付出了真心,患者也对我们表示真心感谢。依然记得我的第一个夜班,外面下着雪,我和同事为了不打扰病人休息就在走廊里讨论事情,这是一位奶奶走过来跟我们说,外面天冷,让我们赶紧到房间里面去,不能感冒生病了,要注意保暖,顿时就觉得外面再冷,心也是温暖的。在看到饭菜很多,而我们又拎不动的时候,病人自发组织了志愿队,帮我们拎东西,发放饭菜,这让我觉得穿着的防护服似乎也没有那么难受了。为了节约防护服的使用,在穿上防护服在这接近8小时的时间内,我们是不会去吃饭上厕所的,有天我跟同事小声说了一句我的肚子都在咕咕叫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就有一位阿姨给我送来了三个面包,虽然依然饥肠辘辘,但满心的感动真的无法言语,我们是为了治愈武汉而来,而武汉的人民也在时刻关心着我们。3.8妇女节时,患者自发排练了大合唱,看着眼前的一张张真诚的笑脸,看着手中的一封封感谢信,我的眼泪一直在眼眶中打转,我相信,一切的美好都将如期而至。

3月10号,关舱了,热情的武汉人民跟我们约好明年的春暖花开之际,相约武大,一起看那灿烂的樱花。方舱的这段经历是无悔的,也是难忘的,时光深处,惟愿岁月静好。目前我们暂时进入休整待命阶段,时刻准备着迎接下一阶段的战斗。


 余秋里

如皋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驰援地点:武汉市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来武汉一个月了,30个日日夜夜,也经历了来武汉的第一场大雪,也看到了悄然绽放的花朵!

这场严峻的疫情打不倒坚强的武汉人民,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上,他们都在和新冠病毒抗争,他们的积极向上让我感动,每天都能听到病人发自肺腑的感谢,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是对我们医护最大的鼓舞。加油!


 卢小菊、陈慧文

启东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

驰援地点: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我们国家中医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江夏方舱医院休舱啦!自2月14日开舱以来,共运行26天,收治病人564人,治愈出院395人,其余人员陆续转院,我们江苏队负责的苏六病区累计收治患者144人,治愈出院137人,其余7人转至其他医院。接下来我们江苏75名队员全员修整待命。

一个月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喜悦,有感动。

依然记得刚刚抵达武汉时的忐忑、记得武汉热心人士给我们的感动、记得我们第一次进舱的艰辛、记得省里团队小伙伴们的友善、记得后方领导和同事每天的问候……

武汉的樱花已经开满枝丫,所有的方舱医院全部关闭。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一段时间后,武汉的人民能够呼吸着新鲜空气,去看熟悉而美丽依旧的风景,去拥抱那些因为疫情而阻隔了的最亲的人!

这次的武汉之行,成为我们这辈子最宝贵的记忆。来年,我们一定会回来看看你们,一起吃着热干面赏着武大的樱花!

武汉加油!祖国加油!


南通医疗队驰援湖北









(1) 出发前的15个瞬间

(2) “有你们在,希望就在!

(3)  “你看,太阳出来了!

(4) 元宵节致敬,这场暂时的别离!

(5)0点命令,1小时集结,10小时出发,第3批,逆江驰援!

(6) 9名护士应征加入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湖北,祝凯旋!

(7)  致援黄石大冶医疗队,山水依稀,盼君归期!

(8)让党旗在抗疫前线高高飘扬!

(9) 江海白衣们,这份《援湖北医疗队武汉方言手册》请收好!

(10)武汉方舱,第三批医疗队今天上岗!

(11) 援大冶医疗队正式进驻当地医院开展工作

(12) 百名勇士湖北战“疫”图

(13) 南通疾控消杀专家紧急出征武汉

(14) 战地日记218

(15) 战地日记219

(16) 战地日记220

(17) 虽未识卿桃花面,阡陌从此多暖春

(18) 战地日记221

(19) 战地日记222

(20) 战地日记223

(21)带着550ml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援黄石第二批医疗队今凌晨出发

(22) 战地日记224

(23)重症病房里,南通护士与南通血浆的“不期而遇”

(24) 战地日记225

(25) 战地日记226

(26) 战地日记227

(27) 南通市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总支成立

(28) 兑现誓言,老将出征,南通3位“60后”医卫老兵结伴参加"湖北保卫战"

(29) 战地日记228

(30) 战地日记229

(31) 战地日记301

(32)献给逆行者的原创战“疫”短歌

(33)市卫健委慰问援湖北医疗队家属

(34) 战地日记302

(35) 抗疫主战场筑起“战斗堡垒”

(36) 战地日记303

(37)南通一院版抗疫MV《请相信》致敬白衣战士

(38)江苏省通报表扬战“疫”青年(第一批)

(39) 战地日记304

(40)三部门表彰全国卫健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41) 战地日记305

(42) 战地日记306

(43)这个春天,这本日志,弥足珍贵

(44)仲崇俊:将党的温暖带给每一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