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端访谈|王锐强: 疫情证明金融科技是满足未来需求的必然选择

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杂志 2022-10-09


《科技与金融》高端访谈栏目将连续多期对多位高层次外国专家进行专访,为产业的技术升级、产业转型把脉献策,探讨产业发展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为读者带来国际合作的经验借鉴与启发。 

"近日,澳洲会计师公会发表了亚洲地区《企业金融科技应用调查》,调查显示香港企业已经拥抱金融科技,并从中受益,以提升企业效率、节约成本,并改善消费者体验。

调查发现,84%的香港受访者预计其所在企业在未来12个月内至少使用一种金融科技产品或服务,而过去12个月这一比例为67%。
今年,突如而来的新冠疫情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了金融科技广泛应用的强大助推器。金融科技在香港企业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为其提供了与内地科技公司联手发展的重大商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列车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的未来行驶,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企业,特别是香港企业,应如何抓住大湾区和金融科技的双重机遇?香港应如何巩固和增强自身作为国际金融科技枢纽的地位?《科技与金融》问答澳洲会计师公会大湾区委员会主席王锐强先生,分析香港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中的独特角色与突破口,描绘大湾区金融科技协同发展的数字化金融蓝图。"
本文首发于《科技与金融》 2020 年11月刊采访、文丨李莹亮 图丨由受访者提供
Q《科技与金融》记者A澳洲会计师公会大湾区委员会主席 王锐强

Q:澳洲会计师公会日前发表的亚洲地区《企业金融科技应用调查》显示,香港企业已经拥抱金融科技,并从中受益。香港企业拥抱金融科技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企业如何受益于金融科技?


A:香港企业拥抱金融科技其中之一反映在使用金融科技的企业比例高,且增长率显著。调查发现,84%的香港受访者预计其所在企业在未来12个月内至少使用一种金融科技产品或服务,在四个受访市场与中国内地并列首位,高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与过去12个月的使用比例67%相比上升了17%,增长率在四个受访市场中是最高的。


具体表现包括移动支付/数字钱包是最受香港企业欢迎的金融科技产品或服务,40%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该项科技的情况有所增加,其次是虚拟银行(18%)和机器人投资顾问/聊天机器人(18%)。未来的12个月,预计有59%的香港企业会使用移动支付/数字钱包,其次是虚拟银行(26%)和财富管理科技(16%)。

企业采用金融科技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提升企业效率、节约成本,并改善消费者体验。尤其因为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无接触的交易能减少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风险,令更多香港企业加快向移动支付、线上交易的转型,从危机中找到新的商机。

另外,也因为香港几家虚拟银行正式运行,银行服务的数字化使得中小企业可
以线上开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提高风控效率,可以更快更简便地申请到贷款,解决到中小企业一直面对在传统银行开户难、融资难等问题。

Q:调查称84%的香港受访者预计其所在企业在未来12个月内至少使用一种金融科技产品或服务,比过去12个月上升了17%。请问出现这一较高幅度提升的原因是什么?


A: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得益于政策方面的鼓励和倡导。

近年香港政府十分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将金融科技作为创新科技发展的四大重点领域之一,并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包括推广、规管、人才、资金和其他支持措施,鼓励企业把握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其中包括推出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FPS),以及发出虚拟银行及虚拟保险牌照等。

在规管方面,各金融监管机构设有监管沙盒供金融科技业开发创新服务。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女士在2019年《施政报告》中,也提出了两项金融科技相关措施,分别是加强为在职金融从业员提供金融科技培训,以及连同数码港设立新的金融科技活动空间,让金融科技持份者联系交流,带动金融科技的需求和商机。

第二,企业对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关注,且近年在港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科技企业增加,如小米、美团、阿里巴巴、京东等,令香港成为金融科技中心的条件更加完善,形成良好的创业集资运营生态圈,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参与。

现在,香港金融科技生态发展非常蓬勃,已经有超过600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2014年至2019年的总投资超过15亿美元,当中超过一半以香港为发展基地,面向大湾区及全球市场。

第三,香港的消费者对金融科技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加速了香港企业金融科技应用率的提升。

疫情之下,市民减少外出,或者居家办公,消费习惯发生巨大改变,支付方式也由现金转为电子钱包在线支付,加速了消费者及企业向非接触式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

根据政府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FPS)已录得逾616.6万个帐户登记,按香港约750万人口来说,渗透率相当高。9月交易额达1492.17亿港元,按年增加104.8%。

Q:有观点认为,金融科技公司最佳商机是大湾区内的个人服务,而不是为企业服务。您认同这种观点吗?大湾区内金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

A:根据香港投资推广署的调查,2019年76%的香港金融科技公司专注于B2B市场,我个人也认为金融科技公司尤其是初创企业创造的价值在于,其可以依托自己的科技优势,为大型企业客户提供包括产品、业务流程、技术等创新的解决或优化方案,并在多个场景被多个B端企业客户多次使用,这种商业模式存在更加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尤其当初创企业尚未具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广泛的终端个人服务推广时,针对有需求的企业客户无疑更有利企业生存和发
展。

不过,服务的终端离不开个人用户,而大湾区在未来的发展,是要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大湾区内消费者对金融科技会具有比较高的接受和普及程度,这无疑对于大型的B端企业是巨大的商机,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看待。

大湾区具备非常庞大的金融科技发展潜力,具有应用场景丰富、融资环境优越、人才储备相对充足几大特点。

首先,金融科技需要有实际的应用场景,大湾区内覆盖了金融、高新科技、贸易物流、制造业等丰富的产业环境,有利新产品或服务的落地和应用推广;

其次,香港多年来融资率在全球位列首位,具备高度开放和资金自由流动的资本市场、同国际接轨的金融基建和监管标准,有利金融科技机构上市融资扩大发展规模,例如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选择在香港上市或第二上市;

再者是人才储备,金融科技领域发展关键是人才,同时具备金融和科技知识,能识别应用场景设计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的人才,大湾区是个理想的场所,因为香港拥有大量的金融专业人士且几所世界排名前列的高校近年更增加资源培养该领域的人才,而深圳、广州等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在高新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也是世界瞩目,若大湾区内能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联动加强,我相信将会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到区内发展。

Q:港澳大湾区内的企业,特别是香港企业,应如何抓住大湾区和金融科技的双重机遇?

A:根据公会的调查显示,当问及金融科技将对大湾区带来的影响时,有27%的受访者认为将为金融服务和科技行业创造更多商机,并改善资本流动。

而香港投资推广署的调查亦显示,约51%的香港金融科技公司表示现已或计划在大湾区扩展业务,53%的公司视香港为发展全球市场的基地,显示香港的金融科技企业都非常看好大湾区的广阔市场,有意识地主动把握大湾区带来的机遇。

根据资料统计,大湾区9+2城市在2014至2018年间人均GDP增长达6.19%,个人财富增长迅速,且有数据显示,该区域内的可投资资产预计高达至少2.7万亿元人民币。

因此,随着今年宣布“跨境理财通”计划,预计将有更多的企业尤其香港企业,借助发展“财富管理科技”满足大湾区居民对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

而我们的调查亦显示,香港企业在虚拟银行、监管科技、保险科技等金融科技领域领先,中国内地企业在移动支付、机器人咨询/聊天机器人等领域凸显优势,香港企业可以与大湾区内已成熟使用该技术的内地企业,如深圳和广州的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不仅能为本地金融服务及科技行业创造更多机会,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科技枢纽的地位,同时将产品和服务拓展到东盟等海外市场,进一步规模化。

Q: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不同制度、不同关税区的挑战下,金融科技发展存在哪些障碍?您对此有何建议?

A:大湾区内涉及到跨境城市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差异,由于各城市之间的金融基础硬件设施发展不均衡,监管标准和协调机制有待商讨完善,粤港澳三地支付结算规则差异较大等情况,大湾区内的金融科技企业应密切留意政府最新公布的相关政策,善用政府推出的资金、推广、研发、人才等鼓励金融科技发展的措施,通过合作平台物色与企业战略一致的合作伙伴,或透过推广平台扩大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潜在用户。

另外,由于大湾区内存在税率差异,当香港和澳门企业进入内地市场,建议谨慎筹划企业经营税率以及留意跨境员工的个税,评估和了解潜在的税收成本,尤其是内地的税种如增值税和其他间接税,或者考虑在享有税率优惠的地区,如前海、横琴等地设立机构。而内地到港发展的企业,亦应提前了解清楚当地的监管法规。

Q: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内最有潜力的金融科技发展突破口在哪里?相应需要哪些政策支撑?

A:数据是金融科技公司服务的内层基础,数据应用是整个数字经济中的关键和必备的生产要素。

通过合理、有效的数据分析与流通,多数据的互相结合,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资源。以我认为,促进粤港澳地区跨境数据流通可以为大湾区内金融科技发展提供突破口。

政策方面可以考虑两点:

第一,完善粤港澳三地跨境金融合作协调机制。粤港澳在法律、法规和金融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建立包括粤港澳监管部门、行业机构、专
家学者等在内的跨境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加强金融合作的统筹协调与沟通交流。

第二,建立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安全流通标准。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从不同层级出台政策,梳理数据跨境流通机制,减少本地化的数据跨境流通阻碍,畅通大湾区数据流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跨境流通的效率,兼顾安全性,为粤港澳数字经济的发展提质增效。(未完)

本文摘选自《科技与金融》杂志2020年11月刊
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订购本刊(如需转载请与融哥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