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充沛的? | 叶斌《生命·成长》第二季(第一期)
▲「此念」嘉宾 叶斌
导读
你是否活得非常充沛?你有没有足够的内部动力去生活和工作?你现在在做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外部的动力,会不会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叶斌,来与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充沛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到底能为孩子做什么?未来20年,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cinian
▲点此观看
《生命·成长》第二季 叶斌 纪录片
叶斌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原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生命·成长》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01
好的教育
没有固定模板
▲ 图片来源:Elisa Marzano
叶斌:我经常碰到家长说,我们当年读书多么自觉,这些家长的当年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孩子学英文有多难,最重要的是你的教育是为他20年以后,他要生存的世界服务的。
如果我们整个家庭,孩子就像一片森林,有些人就是树、有些人就是草、有些人就是花。
而且在不同的教育下就会形成不同的生态。所以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教育研究出一个标准模板,那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所有人都一样,这样的世界就一点都不好玩。
叶斌:对,大家都折磨得很痛苦,说不定还枯萎了,本来生命力都被摧毁,这样就很可惜。
叶斌:这个跟认识自己是一样的。如果家长有条件和资源,我想象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外部刺激环境,然后家长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者。我也支持让孩子多去尝试,因为有些孩子会有一个很偏的才艺,比如丁俊晖打桌球,还有马术和高尔夫。
我曾经遇到一个女生,在国外她的梦想是弹管风琴,管风琴在教堂里,非常小众。所以如果你不让她去足够试,你怎么知道会不会试到自己喜欢的。当然反过来,如果因为家长资源有限,那也不一定鼓励要家长砸锅卖铁,万一兜一圈,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保。所以这是一个平衡,你有条件就让孩子多试,然后再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因为我真的见过找到自己热爱的天赋所在、或兴趣所在,孩子马上可以从一个原来只有几分钟热度的到一种极度专注的状态,真是非常幸运的。
我自己幸运的地方,从某种角度也是偶然,大概在高二、高三的时候,国内来了第一批哲学和心理学的书,我看了以后超有兴趣,就死活要读心理学。
当时我爸妈都很反对,因为没有一个招聘启事说招学心理学的,他们完全没听说过心理学,不知道这个专业将来是要做什么工作。最后我和父母讨论,如果你们坚持我就听,但是未来我不开心,我就找你们算账,因为是你们逼的,如果是我自己找的,我就自己扛。
到现在我已经学习和读心理学超过30年,我依然很有兴趣,而且发现很多流派还没涉及,每一派下面都深不可测,即使我去听课,我依然很感兴趣。
叶斌:心理学把这个看成是动力系统,就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很充沛。
动力系统有内部和外部的,外部的就是别人的肯定、金钱,外部的问题是不确定性的,今天有,可能明天就没有。
换一个老板不欣赏你这一类的,你突然动力就没了,钱的刺激只能往上,稍微少一点,可能就没动力了。但内部的两个动力是最有力量的,一个是兴趣,一个是意义,这件事很有意义,甚至于你会发现有些人连牺牲都可以。
而且内部的动力和好处是它不需要一些外部的物质条件,它自身就源源不断地在驱动。所以很多不要读书的孩子向我咨询,我通常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再过10年或者20年,你的理想生活的图画是什么?”很多孩子都答不上来,他说从来没人问过,他也不知道,他顶多学舌,爸妈说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但听得出他这样回答的时候是没兴奋感的,而且没有画面,他也不知道好大学意味着什么,他甚至没到大学校园里走过。
02
找到兴趣和意义
最有力量的动力来源
▲ 图片来源:Elisa Marzano
叶斌:我个人是支持多元的价值观,比如我也不反对虎妈,只要不要把孩子逼得跳楼,因为也有成功的,她追求成就没错。包括我也有我传给孩子的价值观,因为我们夫妻都觉得独立思考很重要,所以我的孩子从小就变得不容易管。
但另一方面,那就是我要的孩子。我让他独立思考就是这样,这是你要承受的,甚至反过来看,孩子正按照你的想法在成长,其实可以很多元。
如果我的孩子最后发现他是某一个领域的天才,那就意味着我们可能要花很大代价去支撑他。因为老天给他一个天赋,浪费了总觉得可惜,他万一音乐好,就是要买一个很贵的琴,或者支持他到国外,然后找很好的老师。
但是如果他只是一些小聪明而已,我自己的观念就是这样,他对人类也不见得有什么太大影响,只是个人生活得好或不好,那就健康一点就好了。剩下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将来要自食其力,这些做好以后,至少已经托底了,就不会怎么样。剩下就持续观察,他有没有天赋需要我们支持,如果没有,那就让他按照自在的方式成长好了。比如他有一天跑来说,爸爸我想要那个,你觉得可以支持就支持他,有些你可以告诉他,你自己去创造机会。
03
看到孩子的天赋
看到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 图片来源:Elisa Marzano
叶斌:在每个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问他为什么是天才?他说我的孩子会背唐诗,他不知道每个孩子都会背唐诗,因为他没有参照,没有比较。
以前一家如果生四个孩子,家长心也挺平的,就觉得四个孩子里有一个出类拔萃,一个蠢一点,两个中等,这符合概率,家长也不指望个个都很好。但现在大多都是一个孩子,完全没参照系以后,只要孩子一出生,就想象他是个天才,然后给他设计所有的路,但是没有什么依据。因为人群中永远是正态分布的,那些能力不够的就会被逼的很惨,所以这都是家长给孩子很高的要求,是家长自己的想象,但我会问,凭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有一个理论叫多元智能,就是智能有很多种。读书是代表其中的两、三种而已,比如其中有一个灵性智能,就是适合做神学家、宗教研究者,像这种就和考试完全没关系的。
有一个智能叫人际智能,就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孩子在学校里还经常被批评,有些小孩成绩很不好,老师说那是差生,大家不要跟他玩,但他就有能力有一帮兄弟围着他,说话很有分量。
从心理学的角度,他人际智能一定很高的。但是没用,我们的评估体系是完全不理这个,也许他很早就谈恋爱那就更惨了,就会被打压,家长和老师都会打压。但那些人如果熬到工作,也许就一下子出类拔萃了。
社会的评估系统是很不一样的,人际智能高的人可以做很好的销售、公关,跟人打交道的工作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他可不可以熬到那一天,可能前面就被整到完全厌世,或者心灰意冷、自卑。其实他本来是有天赋,但是在其它方面给干掉了。
现在这个社会,其实是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多元智能的环境。以前什么是一个好工作,要生活好就是要在一个大的机器里做一个螺丝钉,搭上一艘好船。但现在这个时代就是单枪匹马创造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因为网络的关系,开个淘宝店、做个网红,其实有很多原来并不存在的机会,现在有了。
整体上整个中国家庭的财富也在增加,像以前的父辈为安全感在奋斗。理论上如果家长看到这些变化,他的教育观念应该有调整,但大多数家长不去看这些。我经常碰到家长说他们当年读书多自觉的,我想你的当年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孩子有多难。最重要的是,你的教育是为他20年以后他要生存的世界服务的。
叶斌:有一些能力是最基本的,就是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无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可见的一、二十年一定是高速变化的,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都有可能迎来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你可不可以快速适应?可不可以扛住那些压力?因为每个适应本身就是所谓的压力。
2021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集团CEO,科普大V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陈海贤 | 心理学家、心理作家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叶斌 | 心理学家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纪录片
- END -
欢迎报名,认识你自己课程
一场向内探索的旅程
扫码可了解详情
👇
【此念】赠书福利
未来10年后,
你的理想生活景象是什么?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叶斌亲笔签名
《叶落有声》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1年9月30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演忱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吴岩《觉者》:梁启超在他唯一的小说中的预言,
如今我们实现到什么程度了?
叶斌:打通越多维度,越自由 | 此念手记
阿那亚孤独图书馆闭馆一天,只为这本书的发布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