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程功弼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姓名:程功弼      

职务:董事长、创始人

公司:江苏盖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20环境商学院CEO特训班第期学员)


个人简介

    1980年生,苏州人,南京大学本科和硕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美国泽维尔大学MBA,江苏盖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青委会委员,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科技部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修复技术研究工作近20年,发表16篇学术科技论文,以第一发明人申报国家专利200余项,主编《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行业分析》、《土壤修复——工程管理与实务》行业书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工程,技领军人才,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创业导师、杰出校友,江苏博士后创投中心首席创业导师。


模式创新


一、“以点带线 由线成面”战略规划

一)、修复项目,场调先行。盖亚环保机器人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直推式连续密闭无扰动取样技术”。以前端自主研发的场调设备带动场地调查,通过大量的场调项目的,拓展行业知名度,积累项目信息,为土壤修复工程项目积累基础与资源。


二)、以自主研发的土壤修复技术及装备带动场调及修复项目工程的分包,在实施大量分包工程项目过程中丰富工程经验,完善公司各种资质,为承接总包工程项目做好充分准备。


二、城市合伙人体系

    在全国业务布局采取建立子公司与“城市合伙人”体系双管齐下。目前在全国已经成立了8家子公司。与此同时,在各地市场,寻找资源丰富的公司或者个人,建设“城市合伙人”体系,迅速切入当地市场。


三、推动建设土壤修复中心

    在行业里率先提出并推动建设“土壤修复中心”。改变传统土壤修复方式,通过土壤修复中心建设,集中资源,降低土壤修复成本。后期整合土壤修复产业产业链,打造土壤修复产业园。


四、产品创新

    盖亚科技作为一个专业的污染场地修复公司,从实际一线工作中深度了解场地调查、场地修复过程中各方需求,国内设备与国际先进设备有一定的差距,进口设备成本高、配件少、维修难、适应性不足,噬需替代进口设备的国内设备。盖亚科技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环保机器人应运而生。


    盖亚科技由场地调查、污染场地修复公司拓展到专注自主研发修复设备和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并实现了设备生产、使用与销售。公司客户由原有场地修复公司传统客户,环保局、土储、城投建设、化工等污染企业等的基础上扩大至环境修复公司、环境检测公司等同行企业,拓宽了企业的产业链、增加了企业利润点、增强了企业的行业影响力。


管理创新


一、以制度管理公司,建立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制度

    公司编制了公司制度管理程序,文件清晰描述公司制度、程序体系的构成,规范公司制度和程序的编制、修订、发布、培训、修订和意见反馈等业务的管理。


二、开展股份激励机制

    为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促进公司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特根据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股份激励机制,其宗旨是:以资本为纽带,构建江苏盖亚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增强江苏盖亚员工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江苏盖亚整体运营效率。


三、通过设立泰坦计划,建立实现人才储备继任体系

    公司计划在三年时间内,以“泰坦计划”为先行机制,实现建立清晰、规范的人才储备继任体系,确保公司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等的内部高效供给。核心员工培养计划将遵循“统一规划”、“分级培养”、“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公司统一制定指导原则、明确各级职责分工,优化人才梯队动态管理等,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和培养制度,为员工提供直接发展规划及能力开发机会。


思想创新


    在政策的拉动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行业发展迅速,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产业起步晚、起点低、产业生态不完善,主流修复技术创新性不足,企业设计能力普遍偏弱,现场施工简单粗犷,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面对国内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程功弼认为市场发展空间是存在的,但专注于环境修复的企业太少,做技术创新的则又更少。他坚信,“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推动行业发展。低端模仿和跟风只会让行业畸形竞争。”


    盖亚科技专注于自主研发研发土壤修复技术和装备的科技创新,以“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化”为基础,以“自主科技创新”为核心,未来,希望盖亚科技能成为环境修复市场的领导者,引导市场理性地发展。


    截止目前为止,主编并出版《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行业分析》、《土壤修复——工程管理与实务》行业书籍,助力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


番外:相关媒体报道

《千人》杂志2017年6月:《程功弼:不安分的人20年专注土壤修复领域》


文/本刊记者 杨洁

    5月初,在中国环博会上,程功弼带着公司土壤修复系列的创新产品参会,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环境技术仪器同台竞技。无论从外观、技术参数还是适用性分析,这位80后专家都会自信地说,“我们的产品绝不逊色”。现场,来自意大利、印度等国家的投资人纷纷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37岁的程功弼如今已是江苏盖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求学期间,原本只梦想着做个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师;国外留学数载后,一段助教经历让他误打误撞地瞥见了华尔街商业圈的繁华,闯进了海归创业的浪潮。

 

    创业几经波折,程功弼已头顶诸多光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兼职教授……而他对自己的定位是要成为中国环境修复行业技术领跑者、专业装备研发的制造商。

 

    对于未来发展,程功弼计划在5年内实现公司IPO上市,“我始终坚信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推动公司向前发展。”

 

骨子里是个不安分的人

 

    程功弼的求学经历颇为“任性”。高考时,只填报了一个志愿,是中学母校首个考进南京大学的学生;申博时,也只报考了美国辛辛那提一所大学,成功被录取,出国攻读地质学博士。

 

    大自然中变化莫测的地质演变让喜欢挑战的他着迷。南京大学读研期间,他跟着团队去往帕米尔高原---中国的最西端,平均海拔5850米,对冰川堰塞湖进行地质考察。步行10多个小时,深入冰川内部,周围白茫茫一片,看着缓缓流动的冰川,程功弼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里的冰雪王国,“很震撼”。留美求学之际,他曾前往阿巴拉契亚山脉,研究地质演化过程。这座古老的山脉,风化的岩石裸露于地表,古生物化石随处可见。多年后,程功弼仍感慨,那些化石在实验室也不一定能见到。

 

    地质勘探的研究工作也是个不断自我挑战的过程。一次,在唐古拉山脉实地调研中,程功弼和小组成员沿着海拔六千多米的山路,每天步行十多个小时,常感觉呼吸困难。晚上累了,搭好帐篷,躺在睡袋里,他难受得无法入眠。一个月下来,变得又瘦又黑,老朋友见到他差点认不出来。

 

    “可我就是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事20年的环境地质研究工作的程功弼足迹已踏遍了大半个地球,骨子里他觉得自己是个不安分的人。在中国,除了黑龙江、台湾、宁夏自治区,其他都已踏遍;在美国,50个州中已涉足一大半;在全球,他数了数,已走过了30个国家。

 

    海外的留学经历也让他的不安分得到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美国的课堂上,教授可以穿着拖鞋,吃着薯片给学生讲课。做起科研来,导师更像是个合伙人,先询问他的研究兴趣点,对项目方案提出意见,而项目预算、经费申请还得靠自己一步步地摸索。

 

    留学期间,关于新疆柴达木盆地的地质研究项目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那时,他凭着国内求学期间对新疆地貌的知识积累,做好了项目资料和预算报告找到导师,希望申请5万美金维持项目前期运作。导师拨下来2万余美元,剩下的费用则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程功弼和其他成员订好了机票,回国找到中科院合作,一起完成了项目。

 

    回首往昔,程功弼庆幸自己曾浸润在学术自由的环境里,“半放养”式科研培养,锻炼了他独立思考与执行的能力。独立操刀科研项目的际遇更让他感慨,自由空间对于研发人员创新的重要性,甚至于创业后,将科研培养模式“改装”为企业管理模式,允许研发人员自主申请项目。

 

在国外始终没有归属感

 

    多年的美国生活始终让程功弼觉得难以融入这个庞大的移民国家。去美国朋友家里做客,聊天之中,经常有人问起:什么时候回国。甚至与美华裔打交道时,两人谈起漫画、电影,才发现彼此童年记忆大相径庭。

 

    一个有意思的经历是,朋友走过来打招呼,问他想什么呢,程功弼打趣,随口说出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葛优经典台词:想葛玲呢。对方一脸茫然,不知如何回复。文化的差异让程功弼感觉到隔阂,“总感觉自己是个客人,在国外始终没有归属感。”

 

    但两年的海外工作经历帮助他对美国环境修复行业的产品体系有了初步认识。毕业后,程功弼就职于美国一家环境咨询公司,做起了项目工程师的工作。从项目资料整理、承包商对接到方案设计、现场管理、项目评估,接触到了国外企业运作的主要环节。

 

    让他感到惋惜的是,早在1980年,美国环保组织就建立起超级基金制度,向企业征收环保税,针对土壤污染、石油泄漏等事件,细分污染处理的不同环节,对接企业,技术流派也越来越细化。而无论从污染面积还是污染程度上看,中国都比美国要严重。但国内在土壤修复上追求“短平快”,以“挖、填、烧”为主,相比之下,国外环境修复是个长期工程,以生态修复为主。

 

    直到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才首次对土壤污染防治进行全面战略部署,“这相当于我们2016年做的事情,美国在1980年已经开始了,落后了36年。”

 

    在美国,环境修复行业就像是个已经设备齐全的工厂,每个人有条不紊地在流程线上工作着,生活舒适但又平淡。但不安分的他想改变安逸的生活状态。他想起了在美国辛辛那堤大学做助教的日子。那时,中国的一个投资人想在美国上市,需要翻译协调接待工作。借着这个机会,程功弼跟着投资人去往多处金融机构,偶然间踏进了金融圈的门槛,接触到商业投资项目,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偶尔,通过QQ与回国的朋友交流,言语之间,国内的人才政策与市场空间吸引了他。“国内发展明朗,而且我的根在那里,我想回到自己的国家,做一番事业。”

 

    2011年8月,程功弼带着妻儿回国,从头开始,一年后创办了江苏盖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才是发展王道

 

    回国之初,没有资金、人才团队、人脉资源,程功弼创业之路举步维艰。为了筹集公司的启动资金,程功弼抵押了父母的房子,对二老做出口头承诺,一年之后将资金归还他们。

 

    起初,程功弼将企业定位为一家综合性的环保企业,涉及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业务。一个头疼的问题是,团队人员流动大,常出现有项目时没人员,人员齐了项目又不足,不能一直空养着员工。

 

    2015年,程功弼根据市场调研,决定将项目聚焦,以土壤修复为核心,专注产品技术创新。每年公司在研发上投入近300万元,占收入近10%。程功弼提出要求,“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去优化产品”。在实验室、在厂房、在工地上,程功弼带着研发人员去进行产品的工程实验,现场检测仪器使用情况。

 

    一次,在做设备的样机试验中,程功弼和同事发现了机器漏油现象严重。现场,他们开始头脑风暴,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与供应商沟通提高加工的精度,在零部件设计上进行细化。程功弼对同事多次提到,“产品在细节上一定要精益求精”。

 

    让程功弼骄傲的是,他们自主研发的GY-SR60土壤地下水取样修复一体机已获40项专利,摆脱了依赖进口产品的现状,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民族自主品牌的研发及生产。相比美国产品适用土壤类型单一的弊端,程功弼带领团队对18种土壤类型进行分类,适用面更广。程功弼笑言,“我的产品更接地气。”

 

    两年间,公司现有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8项,发明专利15项,共申报专利总数145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14项。

 

    创新产品的落地也带来了可喜的成效。近期,在与国内某上市公司合作的项目中,需对垃圾填埋厂的地下水处理,土壤污染进行修复。程功弼公司仪器以及方案的使用为对方节省了近20%的工期时间和40%的成本。

 

    面对国内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程功弼感慨市场发展空间是存在的,但专注于环境修复的企业太少,做技术创新的则又更少。他坚信,“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推动行业发展。低端模仿和跟风只会让行业畸形竞争。”未来,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成为环境修复市场的领导者,引导市场理性地发展。

新华网2018年6月15日:《程功弼:既然选择创业,就用技术说话》


    盖亚环境创始人、第十三批“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程功弼是典型的“三高”人群:高智商、高学历、高技术。南大本硕连读,在美国辛辛那提一所大学开始了他的地质学博士的留学生涯,继而就职于美国一家环境咨询公司做起了项目工程师。

 

    然而程功弼没有在顺风顺水又舒适的生活圈里待太久,一种渴望“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诉求让他选择了回国,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摸爬滚打,他将“学霸”的轴劲用于创业,秉持着“要做就做到极致”的一根筋,换来了理想的资本助力。

 

“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

 

    毕业后我就职于美国一家环境咨询公司,做起了项目工程师的工作。从项目资料整理、承包商对接到方案设计、现场管理、项目评估,接触到了国外企业运作的主要环节。在美国,环境修复行业就像是个设备齐全的工厂,每个人有条不紊地在流程线上工作着,生活舒适但又平淡。

 

    但是国外的生活缺乏激情,而且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国内的人才政策与市场空间也吸引着我,而且我的根在那里,我想回到自己的国家,做一番事业。就这样,2011年我来到了苏州创办了“盖亚环境”。

 

    刚开始,我将盖亚定位为一家综合性的环保企业,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空气净化、污泥处理全都做,但什么都做也就意味着什么都做不好。于是,我决定还是专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以土壤修复为核心,在技术和产品上寻求突破。

 

“要做就做到技术的极致”

 

    盖亚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土壤修复市场,致力于污染土壤的净化和劣质土壤的优化,一穷二白的初创企业难免会碰壁。我认为,只有把市场占住了才有话语权,所以我制定的路线是以产品作为绝对的主导,把产品做到极致,配以技术服务去推广市场。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经过努力,目前,公司产品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我们还分别在广州和杭州成立了合资公司,逐渐培育自己的服务体系,立志打造更好的服务模式。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盖亚环境每年都在进行专利申报。从专利保护和转化上来说,盖亚环境的策略是“从核心部件的抗仿、抗复制能力上面来做文章”,把每个零部件作为一个专利去细化、拆分化。

 

“资本助力,但不忘初心”

 

    要将公司做大,还是要依靠资本。初创企业,技术积累沉淀是一方面,活下来也是个重要目标。得学会借助资本的资源优势,进而推动产业发展,但作为创业企业,第一不要乱拿钱,第二股权结构要合理。

 

    资本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企业还是要按照创业者自己的思路来发展。我想,除了土壤修复本身的市场规模足够大,公司的技术优势是基础。在园区创业的几年,我们凭借技术摘下过大大小小众多荣誉,2013年我参加了第二届“千人计划”创业大赛,并在最后的决赛中获得第八名。得到认可是对我最有力的鼓舞,也让我坚定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的决心。

 

    一路走来让我深刻理解到“不忘初心”这四个字的分量,我们唯有强修内功,加速产业化进程,探索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真正成为中国土壤修复的技术领跑者和最好的专业装备制造商。



相关阅读: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谭持程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蒋子厚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王进金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邵焜琨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 :岳中秋

12位商学院学员共赴“2019绿色工厂高峰论坛”

孟凡东:跟随广济寺法师“走禅路” 三天长沙至南岳

王凯军、杨向平、傅涛谈创新

说说特训班里这些“特别”的人

傅涛:太守与主公

这里的报名静悄悄?

重磅!E20环境商学院首届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拉开帷幕



编辑 | 小绰诺  审核 | 谷林


扫码关注我们

E20环境商学院

微信号 :E20shangxueyuan


E20环境商学院

定位于环境企业家的修炼道场、产业优质资源的聚集地、创新商业思想的领导者、产业与资本的解码器,是环境企业决策者的学习、交流平台,致力于用商道培养行业领军人物,推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发现优秀的企业家,助推他们引领产业变革和创新发展。


E20环境平台

专注于环境领域的生态型产业服务平台。以产业预判能力、顶层设计能力以及协同创新能力为核心竞争力,践行“用平台力量助力优秀企业跨越式发展,促进环境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的企业使命。平台以公信力为基础,领导力为导向,影响力为驱动,商业逻辑为准则,滋养优秀环境企业,提供深度系统的产业服务。

喜欢本篇请点“在看”,欢迎关注、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