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2018年百年左右老树熟普散茶
和西双版纳柚子皮精心制作
在熟普的醇厚中引入一股果味的鲜爽
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有句名言: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被发现的“一块折断之后又愈合的股骨”。
为什么这样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现象能标志人类文明的出现?米德的解释是:在动物界,大腿股骨如果被折断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如果动物摔断大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死亡,因为它无法逃避危险,不能去河边喝水或狩猎食物,它很快会被四处游荡的野兽吃掉。而愈合的股骨则表明,有人花了很长时间来照顾受伤的人——处理伤口、提供食物、保护他不受攻击。米德据此解释说,从困难中帮助别人才是文明的起点。人类从动物的本能吃掉对方或杀死对方到帮助别人就是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的转变。
用这个方式来界定文明的起点是否合适,也许还会有争论。我这里关心的是人类处理伤病的方式的演进及其所包含的意义。伤病与人类与生俱来,如何处理伤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顺着人类处理疾病的方式,也许我们可以捋出人类文明发生和演化的历史。
米德上面所说的也许只是人类处理伤病的最初方式。虽然也会有米德所说类似伤口处理这样的行为,但严格地说,这还只能叫救助,而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治疗。以治疗的方式来处理伤病,是人类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而其需要的条件就是社会分工,即医生的出现。医生意味着处理伤病这种职能的专门化,意味着专门知识的生产,意味着知识的积累与传承。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医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据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字记载的医师是公元前2600年一位叫做I-em-Hetep的古埃及人。他同时也是一位心灵师。在我国,有说伏羲的,有说神农的,但有文字记载的,应该是春秋战国时的扁鹊。而在欧洲,最早的医生多为神职人员。我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知识,我猜想,那时候的医生应该多是巫医结合的,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对于疾病的解释与救治,不能不依靠或借助神的力量。
而专门医疗场所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处理伤病方式的又一次跃升。场所的意义不仅在场所,场所的意义是对资源的再组织。正因为有了专门的医疗场所,医生、病人、场地、药品、器械、照护等要素,按照一种更有效率的方式组织起来。这种类似今天医院的专门处理伤病的场所,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其说不一。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这种专门场所应当是与战争和瘟疫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关于最早的“医院”也有各种说法,其中大多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或秦汉时期。而在国外,最早开始有医院这个概念的,大约是在8、9世纪的时候。这些医院最初都是设在教堂里面。
但尽管如此,这种医疗场所或机构,在当时数量是非常有限的,除了某些特殊时期外,如发生瘟疫的情况下,在平时,这并不能成为大众化的、日常处理疾病的常规模式。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能够读到的古代小说或其他纪实文献中,很难或几乎看不到人们是如何到这样机构去就诊看病的。即使是在对一些市镇生活的描写中,也是如此。在那时候,中国南方的郎中,北方的大夫,大多都是上门诊治,而设馆治病的很少。因为当时的条件不足以支撑专门的医院。
总而言之,那时的医疗场所,与现代的医院还不完全是一回事。现代医院的诞生,与下面这三个因素密切相关,这就是城市化、市场与基层组织化水平。城市化意味着人口的集中,只有当人口集中到一定规模,专门化的现代医院才有建立的可能。而基层组织化水平,在西方主要是体现在教会组织上,正因为如此,西方最早的医院往往是设立在教会中。企业模式与市场则意味着医院有了自我发展的机制。有了这三个条件,现代意义上的医院才有建立的可能,医院才能成为大众化的处理伤病的常规模式。
现在,我们说起医院都再熟悉不过,甚至离开医院我们都几乎无法生存。但在现代医院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对医院的接受,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在医院中,人们对门诊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能接受住院治疗,却不异于一场革命。记得有一本人类学的著作,曾经研究过西式医院进入中国之后,人们接受的心理过程。这本书的书名我忘记了,但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人们连火车都觉得怪怪的时代,让病人脱离家庭和家人的照护,进入到一个陌生的场所去接受治疗,是要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碍的。
但春去秋来,慢慢地,生病、去医院、挂号、分诊、诊断、住院,已经成了今天一套程式化的处理伤病的方式,已经成了舍此之外人们不知所为的一种普遍模式。此外还要注意到的是,与现代医院相伴随的,是与处理伤病有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形成,如专门生产药品和医疗设备的企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现代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
回首历史,这当中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日积月累逐步演进的过程。但演进到今天,与文章开头米德讲的那种情形相比,你可以看出,在处理人类不可避免的伤病的问题上,我们走出了多远。这是什么?就是文明的演化与进步。
挖茶俱乐部精品系列
选用2018年百年左右老树熟普散茶
和西双版纳柚子皮精心制作
在熟普的醇厚中引入一股果味的鲜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