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适 | 民主国家的阿斗在选举的时候不但可以画“诺”,也可以画“No”

2016-12-16 刘忆斯 深港书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12

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



小编说


近些年的“民国热”,让不少关于胡适的“段子”也流行起来,小编就曾听过这么两个:


我们都知道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白话文运动的旗手和标志性人物,但在当时,胡适的反对者却不少。


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黄侃,就曾向他发难:

相传有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提倡白话文,不是真心实意!”胡适问其故。黄侃正色答道:“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名叫‘到哪里去’。”


也有“段子”将胡适塑造成一个堕落青年:


“胡适留学日记”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上文其实是个笑话,下面这份,才是真实的《胡适留学日记》。


七月二日(星期日)

读《马太福音》八章至九章。书作寄李辛白。天热不能做事,打牌消遣。

七月三日(星期一)

有休宁人金雨农者,留学威士康星大学电科,已毕业,今日旅行过此,偶于餐馆中遇之,因与偕访仲藩。十二时送之登车。

今日天气百一十度。打牌。

……

七月五日(星期三)

往暑期学校注册。下午打牌。

七月六日(星期四)

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八时至一时)。打牌。

七月七日(星期五)

上课。打牌。

……

七月廿一日(星期五)

化学第二小试。是夜邀演说会同志会于余室,议进行大旨。打牌。得近仁一书。

……

七月廿四日(星期一)

上课。得德争一书。打牌。演化学算题。

……

七月廿九日(星期六)

读《马太福音》。读sammuel daniel情诗数章。打牌。


后来他仍觉得打牌耽误了他的学习,和同学金涛相约“相戒不复打牌”


胡适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明天是胡适诞辰125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借由《舍我其谁:胡适》的作者江勇振与深港书评记者的对话,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胡适。




江勇振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美国印第安那州私立德堡(DePauw)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作《舍我其谁:胡适》



《星星、月亮、太阳: 胡适的情感世界》 

江勇振 著 

新星出版社 

2006年12月版

《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 璞玉成璧,1891-1917 》 

江勇振 著 

新星出版社 

2011年4月版

《舍我其谁:胡适(第二部) 日正当中,1917-1927》 

江勇振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版


每一代的人, 都是在为上一代的人

重新书写历史

Q | 刘忆斯    A | 江勇振


Q

您这本《日正当中》从胡适进入北京大学写起,讲述了这个留学生归国后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的巅峰十年,是否可以说1917年至1927年这十年,是胡适一生最重要的十年?

A:《日正当中》,顾名思义,分析的确实是胡适如日中天的十年。然而,这所指的,是胡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而言。这是胡适奠定他学术界权威、文化霸权以及思想界龙头地位的关键阶段。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从那以后胡适的巅峰地位就开始倾颓。事实上,在学术思想界的地位上,胡适还会在1930年代从权威更上一层楼达到“祭酒”的地位。在舆论界,胡适也更进一步成为“近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第一人”。


然而,胡适是一个多方面的人物。他不只是一个学者、思想家、公共知识分子,他还是世界级的人物。他在1938年到1942年,是中国驻美的大使。


1917年至1927年就胡适在近代中国思想史地位而言,是他一生的日正当中。可是,等胡适出任中国驻美大使以后,他等于是跃上了国际外交的舞台,与美国及世界各国王公、总统、公卿往来酬酢。而且,那也是他密集取得荣誉博士学位的阶段。因此,在胡适一生学术思想的“日正当中”以后,还会在他出任大使阶段进入另外一个高潮。




Q

您在书中说“归国十年,胡适在文化的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并用几章来全面考察胡适在这十年里的学术成绩。


我们知道胡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虽然只有上部,但在20世纪初独领风骚,缔造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典范。而在“红学”方面,胡的《红楼梦考证》也是“红学”研究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不过,此后胡适的学术成就就暗淡了,您认为这是时事所造还是他的兴趣转移?

A:在学术上,胡适所扮演的角色是开山者。用今天流行的时髦话来说,就是“典范”的创造者。这点,胡适自己非常清楚。


他在1927年的一篇文章里,对他自己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作了如下的论定:“我自信,中国治哲学史,我是开山的人。这一件事要算是中国一件大幸事。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以后无论国内国外研究这一门学问的人,都躲不了这一部书的影响。凡不能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的,我可以断言,休想站得住。”


就像你所说的,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也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支配了《红楼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换句话说,也是一个新“典范”的开山之作。


胡适开山有功,但留下太多未竟之业。我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这是时事所造的,也是他兴趣转移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胡适毕生坚持他科学实证的精神;他不能在还没有作校勘、训诂、辨伪的工作之前,就去作综合、解释的工作。套用余英时的话来说,没有先经过“小心的求证”,胡适就没有办法推出他“大胆的假设”;但这是他实证主义的盲点,完全不是杜威实验主义的论点。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著



Q

您提出了“胡适说过就算主义”,这几年胡适确实因为“民国热”而被神化,圣化了。我特别喜欢您在前言里说的那段话——“如果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的话,那未来的中国就要回到19、20世纪之交。这是科幻小说里时光隧道思古的幽情,不属于严肃思考中国的现在与未来的范畴。”


那么,在您看来,拥有“维多利亚后期思维”的胡适对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又有着怎样的价值与意义?

A:当代中国的“民国热”,以及对“民国”的神话化是不难理解的。除了怀旧的心理以外,那是对以往翻天覆地的政治社会运动、以及全面丑化民国的反动力。


“民国热”的社会意义,就仿如社会集体的卡拉OK。对所谓的“民国范儿”的想像、“再创造”、怀旧、跟卡拉OK所酿造的那种让人可以寄情投射的郎情妹意,岂不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从某个角度来说,胡适热当然也是“民国热”的一部分。胡适是一个从前被斗垮斗臭的人。“民国热”既然是一股感性的翻案风,胡适自然是随之而上的。


然而,胡适有其更热切与迫切的象征意义。这是因为胡适已经变成了一个改革开放的象征符号。从这个角度来说,胡适不但具有怀旧的意义,他还具有面向未来的意义。所谓“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的说法,固然看似匪夷所思,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这个脉络下来理解,就不足为奇了。



胡适那“维多利亚后期的思维”已经是一去而不复返的了。中国不会回头去走胡适走过的老路,或者去走他希冀当时的中国会去走的路。


就像非洲的许多国家,从原来连电话都没有的情况之下,一跃而进入使用手机的社会,中国的发展也将是跳跃性的。


其实,我1990年代初第一次到中国去的时候,有几家人有电话?然而,北京的少年男女已经流行使用那小不点儿的BP机了。当时,在美国只有医生会随身带着BP机。


再一转瞬间,大哥大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些历史,对今天的手机族来说,简直就是史前历史。然而,这才是二十年前的事呢!从只有几家有电话、到BP机、到大哥大、到手机,这种跳跃性的发展,就象征着中国走向未来的弹道。


胡适的理想当然具有当代与未来的意义。但这就像是说孔子、苏格拉底的思想永远会具有当代与未来的意义一样。可是,我们能想像会有人说:“21世纪会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世纪”吗?



Q

在杜威看来,“民治”是“民有”与“民享”的先决条件,而在胡适眼里,“民治”只不过是“手段”,无关宏旨,“民享”才是民主制度之鹄的。在这个极重要的问题上,这对师徒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A:自由主义是一个空泛的名词。称胡适为自由主义者,就仿佛是说胡适是一个中国人一样,没有什么诠释的意义。更有甚者,说胡适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套上了这个标签,会让人误以为那已经就是答案。


我们必须要问胡适是在什么意义下的自由主义者。我们更必须要问以杜威的弟子自居的胡适,究竟是如何诠释、挪用、或误用杜威的自由主义?这就是我在书中所处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从杜威的角度来看,“民治”绝对不能只是“手段”。对他而言,“民治”是“民有”与“民享”不可妥协的先决条件。杜威民主理念的可贵,在于他坚持民主不只是一个政治的概念,它还是一个社会的概念,同时还更是一个道德的概念。


所以他才会说:“民主就意味著人格既是最先也是最终的目的……它意味著说,不管一个人是多么的猥琐、孱弱,他的人格不能是由人家给予他的,不管那个人有多睿智或多伟健。”



与杜威形成对比的,是胡适的民主精英主义他说:“无论在共产制或私产制之下,有天才的人总是要努力向上走的……至于大多数的凡民,他们的不向上、不努力、不长进,真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


这些“大多数的凡民”,胡适后来干脆以“阿斗”来称之。他说:“民主国家的阿斗在选举的时候不但可以画‘诺’,也可以画‘No’;平时不关心政治,选举的时候才做个‘临时的诸葛亮’。”


我们知道阿斗是一个极其看不起人的称呼。我们要注意胡适在这里说阿斗可以当“临时的诸葛亮”。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可是绝对不会说“三个阿斗,赛过一个诸葛亮”。这是因为阿斗是一个完全没用的人。就是一百个阿斗也永远赛不过一个诸葛亮。


胡适让“阿斗”在投票的时候当当“临时的诸葛亮”,因为在他的民主精英主义之下,治国不是阿斗的事,他们只要“民有”与“民享”就可以了。




Q

在您笔下,胡适只对美国钟情,“俄国从来就不是选项”。但不可否认的是,胡适也有激进的时候,比如到了莫斯科,他甚至动了成立自由党的念头,要搞社会主义的试验……对此,您怎么看?

A:胡适在1926年欧游的时候从来就不曾以俄国作为效法的对象。历来许多学者说胡适当时曾经一度左倾的说法都是错的。


苏联让当时的胡适佩服的地方,是它试图用有理想、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去追赶美国用资本主义的组织方式所达到的生产力。


胡适礼赞西方近代文明。他说:“它除了用科学与机器大大地增进个人的快乐与舒适之外,还用组织与立法的方式把幸福的生活推广给于社会上最大多数的人。”这就是胡适用来衡量当时的苏俄的尺度。


胡适为之动容的,不是苏联的制度,而是那种用有理想、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去追赶美国的生产力的“实验的态度”。也就因为如此,等胡适漫游到了美国以后,他所亲眼目睹的美国的汽车文明,让他顶礼膜拜到要回中国宣扬汽车文明的福音的地步。


胡适与蒋介石


胡适也从来就没有左倾过。他在漫游回到中国以后,斩钉截铁地宣告美国不会有革命,而且不需要有革命。这是因为他说美国已经用生产力以及社会立法的方式,把革命的可能性从根断绝了。


胡适钟情美国,从来没有对美国贰心过。他礼赞美国,因为美国用先发制人的社会立法的方式,把可能会发生阶级斗争的问题都给防微杜渐地解决了。


历来学者对1926年间的胡适,只说对了一半,那就是胡适曾经激进过。只是那个激进不是左倾,而是右倾。


有多少人能想像他们心目中的自由主义大师会说:“新的国民党已经发展出一个高度的组织,一个新的军队,新的纪律。军队是党的一个部份,党是军队的领袖、老师、灵魂、和大脑……这真是了不得,非常重要。”


读者如果觉得不能置信,或者欲知详情,就请读我的这本《日正当中》。




>>>  相关书籍推荐  <<<


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录》 

胡适 
京华出版社
2006-3



胡适杂忆》 

 唐德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8-01



重寻胡适历程》 

余英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9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 
岳麓书社
2000年1月1日




编辑 | 林淑婷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马洛伊·山多尔:最后的贵族 | 看《星球大战》前,先看江晓原的科幻电影指南 | 看完《星战7》不过瘾,你还要脑补这十种科幻小说 | 《神探夏洛克》,不止有卷福 | 她写情欲,只见美感,而无猥亵 | 《星战7》来袭,它的银河帝国由阿西莫夫造就 | 选择星辰大海、facebook之前,你得先种好土豆…… |黑泽明:与银幕面对面,就是与自己面对面 | 别怕被电影夺走了想象力,还有文学帮你 | 中日两国电影史的黑暗一角 | 科幻电影的火爆,是中国科幻小说的救赎吗? | 蒂姆.伯顿之所以成为蒂姆.伯顿,与他的孤独童年息息相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