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日两国电影史的黑暗一角

2016-05-10 青柠 深港书评



《满洲映画》是满映的官方杂志,创刊于1937年12月。1941年6月改名为《电影画报》。



对于东北“满映”,上海“孤岛”,战后香港时期电影的研究,一直被称为“黑洞”的电影史。时间,或许能让许多被抹去的部分呈现出本来的样子……


不能回避的电影史

青柠 | 文

《炮声中的电影:中日电影前史》

[日]佐藤忠男

岳远坤译

后浪出版公司

2016年5月版


两位“日本电影通”的电影著作巧合地同时出现于书市。香港的“日本电影通”舒明将其历年研究日本电影的心得,综合而成《日本电影纵横谈》,以影人和作品为经,影史为纬,对从默片经典到最新的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进行点评,一册在手,相当于一册简明的日本电影史。更值得推荐的是佐藤忠男的《炮声中的电影》,作者对于中日电影前史的梳理,非常有助于我们了解被正统电影史摒弃的电影——“满映”和上海沦陷时期电影,意义不可谓不大。



正视中国电影史的“黑洞”



佐藤忠男是中国影迷的老朋友,他关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黑泽明、大岛渚等人的论著,几乎成为中国影迷了解这几位日本导演的权威指南。这本《炮声中的电影》则对中国读者有别样的意义,他在书中追索的是一段中日电影的前史,一段双方曾经讳莫如深的晦暗历史:“满映”和上海沦陷时期电影。这一段历史曾是两国电影史的黑暗一角:


日本电影史向来甚少提及日本战时殖民地或占领区的电影政策及电影活动。而在中国,代表官方意识形态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则将这段不光彩的电影史有意无意地“抹去”。


全书一千多页的篇幅,对上海沦陷时期电影(包括“孤岛”时期和“中联”“华影”时期)的论述仅有二十多页,“中联”“华影”时期电影则更被打上“汉奸电影”的标签。“满映”的电影活动,则干脆被摒弃于论述之外。近年对“满映”和上海沦陷时期电影的研究虽然有了突破,但限制仍多。


反观日本方面,更早开始了对“满映”和上海沦陷时期电影的研究。《炮声中的电影》是开先河之作,它出版于1985年。1987年李香兰的回忆录《李香兰——我的前半生》和辻久一的《中华电影史话》出版了,1995年,清水晶出版了《上海租界电影私史》。李香兰是“满映”和“华影”的明星,辻久一和清水晶则是在“中联”和“华影”工作过的日方工作人员。他们作为当事人,其著作具有第一手的文献价值,并且提供了日本人看待那段历史的不同视点,对中国电影研究者很有启发。






《炮声中的电影》最具价值的部分,正是“满映”和上海沦陷时期的电影。由日本极右翼分子甘粕正彦掌舵的“满映”,虽拍了不少战争资料片、新闻片和文化宣教片,但它所拍摄的故事片却是与宣传无关、说教味较少的娱乐电影。“满映”通过制作娱乐电影来“切断中国电影中抗日题材作品对(在满洲的)中国人的影响”,这是日本借以增强亲切感的宣传。尽管如此,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满映”的电影根本不可能得到中国人的喜欢。佐藤的观点代表了日本影评人对“满映”相对客观的评价。


对于上海沦陷时期电影,佐藤忠男尽显擅长爬梳电影资料的电影学者的本事,对其进行了客观而翔实的论述。上海沦陷时期的中日合作电影也处于日本军方的监控下,但由于中日双方的负责人川喜多长政和张善琨的共同努力,彼时电影人事实上具有一定的创作自由。和中国有深厚渊源、深爱中国的川喜顶住压力,对日本军部提出了不准军部干涉,同时不拍宣传电影,而只拍摄由中国人出演、中国的工作人参与拍摄的娱乐电影的条件,得到首肯。张善琨和川喜多长政组建“中华电影”,拍片时非常小心,他在向“中华电影”提供电影剧本时,也通过地下工作人员接受重庆国民党政府的审查,以此确保自己不会被视为汉奸。


《中国电影发展史》对于张善琨和日本电影人的合作,采取的是“一棍子打死”的态度。然而卜正民在《秩序的沦陷》中认为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去挖掘一些由于文化所确立的道德准则而可能被忽略的模棱两可的东西,他的论著探讨沦陷初期江南五城中国人与日方合作的事例,尽量去道德化,抛弃民族主义成见,深入合作者所处的历史语境去把握战时中国人的处境、心态和选择。




华人学者傅葆石对此肯定心有戚戚,他指出上海沦陷时期那些看似不具任何政治意义的娱乐电影,其实恰恰是充满了政治意味的:日方的任务是巧饰日本侵略的正当性,发动普通中国群众支持在中国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张善琨拍摄没有政治意味的娱乐电影,却可以视为一种巧妙的“战略”,一种政治上不合作甚至是以迂回的方式抵抗的策略。他们用为敌人服务的方式保护了自己,但他们也策略性地否定了为敌人正名和宣传的内容,把敌人强加的任务转变为生产流行文化主题的电影,“从而在敌人的监视下违背了日本意识形态的工具性的目的”。


近年来中国电影研究的一个可喜现象是越来越多的电影学者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满映”、上海沦陷时期电影纳入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范畴当中,如学者李道新在2000年出版了《中国电影史(1937-1945)》,对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傅葆石在《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中更对上海沦陷时期电影从学术上作了较为正面的评价。这次国内引进出版佐藤忠男的《炮声中的电影》,无疑能够大大丰富我们对于“满映”、上海沦陷时期电影的研究,从而使我们越来越有可能接近那段被称为“黑洞”的电影史的真实面貌。





跟着舒明看日本电影




《日本电影纵横谈》

舒明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3月版


舒明先生是香港的“日本电影通”,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开始发表影评,他的《日本电影风貌》一书,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是中文世界里难得的日本电影观影指南。近年仍在影评一线活跃,在国内多家刊物上开设日本电影专栏,这些专栏文字先后结集成《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和《平成电影的日本女优》两书,此外他和郑树森合著的《日本电影十大》,以对话形式,对日本电影史的名导、名作进行华山论剑,妙语纷呈,让人对日本电影既见树也见林。《日本电影纵横谈》相当于上述几本书的精华合集,全面展示了这位“日本电影通”的功力。


舒明影评文章追求每一句每一段都有出处,每一部影片都必挖掘其来龙去脉,为此特别注重引用电影文献和电影数据。在评点日本电影或日本电影的地位时,大量引述日本和欧美影评人的见解,同时十分注意参考日本权威的老牌的电影刊物《电影旬报》的影史排名。由于注重电影文献和数据的挖掘,他的影评文章因此有的放矢,且有理有据,结论牢靠,很具参考价值。


舒明影评文章的第二个特色是专注于主流的日本电影,特别是有定评的主流日本电影。不像国内一些日本电影的影评人,专以挖掘偏门、冷门的电影为能事,夸炫自己口味和品味的与众不同和不同凡响。舒明所评的日本电影,大部分都是普罗大众在电影院能够看到的,也就是院线片。其几十年的文章集结起来,堪称一部主流的日本电影简史。


《日本电影纵横谈》书分三辑,《历史》摭拾日本《电影旬报》等主流刊物评定的一些影史名作、名导排名,并加以梳理和评点。《人物》推介日本影史的一些殿堂级导演、十大男演员和女演员,读者顺藤摸瓜,结合《历史》的排名,基本上可以将日本影史上的名导、名演、名作一网打尽。《影片》一辑是对上述两辑内容的细化,具体来说是对电影的解读,按主题又分为“电影与文学”“昭和电影”和“平成电影”三组文章。读者对三个主题所提的上百部电影过一遍之后,基本上可以成为半个日本电影专家了,真可谓“读君一本书,胜看十年影”



"满映"

全称为"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又名满洲电影股份公司。作为一个机构,它成立于1937年8月。


“满映”初建时的摄影棚



李香兰作为满映的领衔走红演员,在苏州拍摄“支那之夜”时的剧照,背景为虎丘塔,搭档的男演员,饰演中国船长。



解放后,“满映”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1946年2月中共东北局宣傳部委派田方(中)、许琦(右二)、钱攸璋(左二)化妝成老百姓进長春城接收“滿映”。




时间,或许能让许多被抹去的部分呈现出本来的样子。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有兴趣

罗马 | 再读阿城| 诗意的沦亡 | 约翰·列侬的私人领地 | 怎么治无聊、易变、焦虑的现代病? | 最优秀的人早已死去 | 管教对孩子有用吗?| 俞晓群:影响我人生的三本书 | 读书 这么美好的事 | 世上最美的爱 | 萨特 | 纯净,质朴,是美书 | 跑,是一种信仰 |食物记忆最是长情 | 是枝裕和 | 鸟儿终于落地| 足球史传奇|惊人之吻|瘟|写情欲,只见美感,而无猥亵|人之所以异于电脑者……|天才与梅毒:原谅大咖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带枪的狄更斯,嗑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别让孩子继续错过生命这堂课 | 明日的餐桌上是有机,还是转基因?| 博物,其实是人道| 少罪恶,假服从之名而行?| 没有外国入侵,中国的帝制也会崩溃 |西西弗|王尔德|什么才是生活中最大的围城?|斯通纳|除非朝霞有一天赶上晚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