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逢佳节“胖三斤”,还不赶快吃点素压压惊

2017-02-06 深港书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过年大鱼大肉吃多了,好胃口还在吗?


今天送上的,是一份以素为主的食单。这些食物不仅色香味齐全,更妙的是意趣横生。晒美食的虽多,又有几个写得出这样好的吃食文字呢。


来吧,开工吃点素的~


《素言无忌:日常蔬食小史 》,是由作家柯平与画家马叙联袂烹制的一席净心素筵,里面都是你再熟悉不过的日常餐食。性灵文字,讲述日常蔬食的前世今生;妙趣丹青,勾勒朴素生活之隽永真意。


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吗?对书里描写的天下掌门人大会有印象吗?蔬菜当然不会召开天下掌门人大会,但蔬菜中身怀绝技的家伙肯定要比老金笔下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普普通通一棵青菜,又能碎炒,又能整煮,又能菜梗菜叶分拆而烹,又能单炒菜心,又能碾屑作馅。还能变出咸菜榨菜霉干菜臭菜梗菜花头等无数花样,其中光咸菜一项又能分出几十个品种,这不是少林方丈丐帮帮主的功夫又是什么?


——《素言无忌:日常蔬食小史 》序

《素言无忌:日常蔬食小史 》

柯平 著,马叙 绘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年1 月



该书序言里有那么一句话:“如果放弃荤腥,改吃素食,相信天下立刻就会太平不少。”


素食是否有这么大的作用,我们尚不敢如此下定论。但是相信多数食素者都能认同其两个重要功效:一是获得内心清净,二是争取益寿延年。



可能你一直以为,只有荤素搭配,才能玩出色香味俱全的盛宴,但你知道素食王国种类的众多、品貌的神奇、营养的丰富、五花八门的玩法,也能让人叹为观止吗?


△丝瓜


丝瓜有长达四五尺的,绝对不亚于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身高。


深居湖底仿佛地下工作者战斗在敌人心脏里。


北京砂锅居烧茄的最高境界是“炒到微黄甚至微焦,则油复流出不少”。


△茄子


炒咸菜一定要加开洋,这是周作人一生的心得。


空心菜又能吃又能用于战事,南朝时曾在鹦鹉洲抵挡过慕容俨的大军,看来比张教授的海带战法管用。


△茭白


最青嫩的茭白都穿白衬衫绿裙子,像极了纯真年代的女中学生。


糖炒栗子以苏州观前街大成坊口金凤家的为最佳,那是因为老板娘长得漂亮。


乾隆皇帝下江南吃到的名菜“金镶白玉版,红嘴绿鹦哥”,其实不过是一碗普通的菠菜豆腐汤。


蚕豆晒干做茴香豆,就能摇身一变进入文化界。


△芹菜


芹菜夏日里会开白色花朵,有幸见到者年内当有艳遇。


嘉庆年间京师上层社会吃豆芽以“镂豆芽菜使空,以火腿丝塞之”为正宗,有人说不能收入菜谱,理由是这玩法更接近于行为艺术。


大白菜的菜心是蔬中妙品,从前年羹尧最爱吃,炒一碗要足足用掉几麻袋。


△菱


菱的形状虽然纤艳,像极旧社会女人的小脚,但它肉质内含有的一种物质却是抗肝癌的良药。


杜甫当年最喜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那是因为这玩意有个别名叫起阳草。


豌豆与蚕豆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如果彼此都以女性来取譬的话,那么一个是小姐,另一个则是丫鬟。


外国的黄瓜比中国的要长,有人据此得出老外的东西样样都要大上一号的结论,不知道对不对。


张爱玲总结自己吃苋菜的经验是“炒苋菜没蒜,不值得一炒”,不禁令人想起她的另一名句“生命是一件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蚤子”。


△苋菜


这本图文并茂的小书开篇即谈吃饭,说吃面,论吃粥,涉及蔬菜如咸菜、茭白、黄瓜、蚕豆、丝瓜、藕、豆芽、白菜、玉米等等。当然,作者也穿插了一些酒水、饭后水果、闲食零味。末了,不忘偷偷附上一记《偷荤笔记》和《小笼包子文化史》,以解肉食者们的馋意。


饿了没?下面我们赶紧来上几道常见菜品吧~


说吃饭


《东坡养生集》里有一则故事说到了吃饭。两个穷朋友相与言生平大志:“一云,我生平不足,惟睡与饭耳,他日得志,当吃饱了饭便睡,睡了又吃饭。一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再吃,何暇复睡耶?”穷人以吃饭睡觉为人生最大梦想,原也是无可非议的事情。此语虽浅俗,但相比陈胜辍耕陇上时说的什么“苟富贵,无相忘”,则要坦诚得多也朴素得多。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苏东坡对此评价甚高:“吾来庐山,闻马道士善睡,于睡中得妙,终不如措大得吃饭三昧也。”


说吃面


面的概念在古代涵盖烙饼、汤饼、包子、饺子、紫石街武大郎的炊饼、十字铺孙二娘的人肉馒头等所有面制食品在内。其中以汤饼为面条古名,宋人马永卿《懒真子》言之凿凿,号称“汤饼即今长寿面”也。如果此说可信,那晋人束晳《饼赋》所记“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滋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大约是有关面条最早的文献了。


《新唐书·玄宗王皇后传》也说:“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堂堂大国丞相,俨然一副兰州拉面馆厨房内大师傅的架势,让人读来忍俊不禁。


清人李渔更是有清一代的制面专家,其发明的“五香面”及“八珍面”两味,令所有当年有幸成为芥子园座上客的嘉宾好友食之不忘,流连忘返。其中八珍一味工艺极繁,制作极精,“以鸡鱼虾三物之肉,晒使极干,与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成极细之末,和入面中,与鲜汁共为八种”。光看看文字就要让人流口水。所恨封建社会无法注册专利,不然笠翁先生即可由此暴富,也不必靠打秋风和给朝中大佬提供三陪女郎混钱,以至至今尚为人所诟病。


说吃粥


由于粥向为国人餐桌上的主食,因而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的也大有其人。《梁溪漫志》载东坡《食粥帖》:“夜坐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僧家五更食粥,良有以也。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尤不可说,尤不可说。”这是从医学角度来说事的。


曹子清官江宁织造时刻《楝亭十二种》,其中也有《粥谱》一种。内列上品三十六种,中品三十种,下品三十七种,足以洋洋大观,惊世骇俗。即以下品而言,如肉苁蓉粥,白石脂粥,犬肉粥,鲤鱼粥之类,也自非寻常之物。


红学家们见曹雪芹昔著书西山黄叶村,敦诚赠诗有“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云云,感动得一塌糊涂,眼泪哗哗,殊不知喝粥为曹家的家传养生秘法,而且价值不菲,他们家的一锅粥,抵得上别人家里三锅饭,规格档次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非要跟贫困潦倒扯上什么干系,那同为敦诚所作的悼诗“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诗里的这位新妇,何以就看不见了?天天喝粥,买酒赊账的人,还能有钱娶小老婆吗?可见写文章搞研究,如不能做到知人论世,总是镜月水花,很难搔到痒处。


说咸菜


咸菜古名叫做齑,别名叫做葅,俗称腌菜,这在中国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东西。西周史官有“醯人共齑菹醢物六十瓮”之记录,疑为彼时皇家宫廷内的年度消费数字;而腌制咸菜专用的大缸及技术要点,亦已见于出土上博竹简《平王与王子木》篇,可见其历史之悠久。同时又价贱物美,易于储存,可抵半只冰箱,因而在古代饮食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宋代有人甚至将它提到“一郡之政在于酒,一家之政在于齑”的高度,可谓实至名归,真正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


在中国,有没有一生从未吃过咸菜的人?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北京的水疙瘩,天津的津冬菜,保定的春不老,四川的榨菜,苏南的雪里蕻,杭嘉湖的海宁菜,它的族系和分支仿佛庞大的政治组织一样分布在全国各个省份。马克思曾说凭着《国际歌》的旋律可以在全世界找到同志,同样,凭着咸菜的香味你也可以在全中国的餐桌上找到同志。


说蚕豆


此物在南方历史悠久,与莼菜鲈鱼、笋茭藿藕等相得益彰,具有一种地域文化上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位北方游客,初夏之际有幸到江南一游,在亲朋好友家吃饭,桌面上除了名目古怪的各式鱼类外,一碗现买现炒的葱香蚕豆自也是必备,而且烹制方面也相当简单,据我个人经验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以素油、花椒、葱花同炒,俗名就叫炒青蚕豆。


二是剥壳去皮,其瓣上锅蒸透,拌入麻油葱花,即可食用。三是将生豆瓣与咸菜同炒,也别具风味。


随园主人当年的做法是选蚕豆之极嫩者,却不去皮,亦以腌芥菜炒之,自称其味妙甚。


说空心菜


烹制空心菜的妙法无过于用新鲜蒜瓣煎炒。具体的方法是旺火,素油,油锅青烟直冒后将剁碎的蒜瓣放入,略沸片刻,再放入空心菜半公斤,加少许精盐翻炒,起锅前再加少许味精即可。这种描述实在说不上有什么特色,恐怕人人都会。所谓的关键,我个人的经验是:一是油须多放,二是菜下锅前要尽可能沥去水分。


广东人一向以食为天,因此广东人吃空心菜往往也有些独到的心得。叶灵凤先生所著《花木虫鱼丛谈》中列有一味,就是用虾酱炒的,可谓别出心裁。再加上“红镬急火”“虾酱要兜得匀,吃起来有虾酱味而不见成糊的虾酱”等具体描述,想来味道一定不俗。我个人曾几次打算依样画葫芦,小试身手一番,惜虾酱不易买到,如改用寻常甜酱,又恐画虎不成反类犬,只好怏怏作罢。


说白菜


北方人吃大白菜一向称得上是豪气冲天,无论切成大块煮粉条;或以整片白煮,蘸酱而快啖;或者用辣椒腌制,拌以盐醋等物用于佐餐,都显得干净利落,虎虎有生气。


方人也吃大白菜,南方人吃大白菜羞羞答答,精雕细琢。通常的方法是将叶片水煮后捞起,切作极细的丝,再加进什么肉丝啊,豆干啊,香菇啊等同炒。这样折腾以后,大白菜的特色风味差不多也就消失殆尽了。


看来南方与北方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别,深得犹如象棋棋盘中间那道沟,并非如《世说新语》所记王陆之争那么简单。这不,即使在一棵普通白菜的烹调方法这样的细小问题上,也是如此的泾渭分明。


说西瓜


西瓜最宜凉吃,而且最宜在室外或厨房用餐的大桌子上吃,用井水浸了,或在冰箱里镇上一会儿,呼朋辈四五人,刀手并举,围而啖之,大快朵颐,淋漓尽致。


在金圣叹有关人生快事的终评名单上,夏日吃西瓜也是有幸上榜的,名列第十七位,可谓相当有眼力。用他的原话来说,叫做“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但文中“绿沈”两字,我以为无关瓜之形色,而指食前须先在井水中冷浸一下的意思。绿者井水也,沈古同沉,浸也。


扩展阅读


《草木滋味》

周华诚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每一种似曾相识的草木,都有令人沉醉的滋味;每一种令人沉醉的滋味,都指引着回归故乡的方向。《草木滋味》充满着自然与故乡气息,分为草木生、南方书、流浪帖、烟火集、灶下语等五辑,共90余篇小散文,分别从儿时的野果、美食、趣事等多方面描述了记忆中的江南风物,将光阴里的小旅行、故乡远去的耕作与生活、厨下的小事以及丝瓜架下的浮生半日一一呈现。


书中文字多着眼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细节,笔触里饱蘸对生活的挚爱与温情,带给人宁静。书中插画简约而有意境,画面温暖而明亮,童趣满满。


这本书里,有不少论食谈吃的文章。周华诚除介绍和议论吃之外,其间有自己的抒情。他将生活艺术化,即用艺术的观点来审视平凡的日子,像周作人《雨天的书》中所云: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不同的是周作人的文字涩,如茶,周华诚的文字甘,如藕。周华诚说他的老家在山区,小时候很少见到藕。但他的文字却有藕断丝连之美。


两节藕切开,摆放刀板上,藕丝相连,历历在焉。有人把藕丝称为藕肠,是说藕丝之柔。藕丝轻柔,可谓柔肠。周华诚的文字过去读过一些,总觉得其文法轻柔处如藕丝,其文之况味如藕块,甘脆爽口。


——《草木滋味》序



《蔬菜之神》

 [日]狩野由美子 著,郭清华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年5月


这是一本可爱而有趣,充满奇思妙想然而暖人心脾的小书。它是一本素食食谱,告诉你40道带给人幸福的料理;它其实也是另一种“深夜食堂”,一个个小故事中满溢着对食物的爱,对蔬菜的敬意,还有一点点人生的小哲理。《蔬菜之神》的作者狩野由美子是一位专业素食料理家,这是她的第一本散文书,在日本广受欢迎,热爱生活,热爱蔬菜与厨房的你不容错过。



《时蔬小话》

阿蒙 著
商务印书馆
2014年5月


本书是一本关于生活里的蔬菜知识的小集子。在日常生活,每天三餐都离不开的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食物之一。正因为我们对蔬菜们太熟悉了,却早已忽略了那些关于蔬菜的身世和趣闻。《时蔬小话》正是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风趣和温暖的故事,让大家对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有新的了解。它不是深奥的教科书,而是一部淡雅清爽的开胃蔬菜,为大家献上来自植物的问候。


书中除了介绍蔬菜的基本起源以及分化过程外,还就蔬菜对应的人文典故、烹饪方法和博物记忆等方面做了介绍,使得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形象鲜明而清新。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我们都会看,但我们会观察吗?春节已过,给你一味治疗思乡难回的药看不懂《降临》? 可能是因为你懒而已新年不知道送什么礼物给小朋友?请收下这个书单看完这两位新老总统的书单,你还好意思说你没时间写字读书吗?古今中外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听他俩讲书的内、外之美这些港台历史书比小说更好看没有年终奖?读点这些书自己赚回来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