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年前他在深南路边“捡到的孩子”,现在已登上了国际舞台

2017-03-22 欧阳德彬 深港书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周《深港副刊》征稿主题:

我们一起去看花

(具体要求、稿费、投稿方式详见文末)


▽本期关键字▽

薛忆沩 | 深圳 |《出租车司机》


我们熟知雨果的巴黎 


读过乔伊斯的都柏林


还有狄更斯的伦敦 


而现在,有这么一个人

让英语世界越来越多的读者

开始深入了解他笔下的深圳 


他,就是薛忆沩


蒙特利尔当地时间三月二十日上午,薛忆沩的短篇小说集《出租车司机》英译本《Shenzheners》荣获蒙特利尔“蓝色都市”国际文学节年度“多元文化奖”


深圳人的形象,以文学的形式,又踏上了国际舞台,这恰恰印证了晶报《深港书评》曾经专访薛忆沩的标题——文学,让深圳和世界没有距离。(点击此处查看往期链接


《出租车司机》英译本《Shenzheners》


随着《Shenzheners》的出版,薛忆沩在加拿大文学界声名鹊起,他在皇家山下隐居般的生活忽然热闹起来。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蒙特利尔最大的英语报纸用几乎整版的篇幅登出他们文化版主编对我的专访,我这个一直隐居在皇家山下的普通移民突然暴露了身份。”薛忆沩一下变成了当地的文学奇观。有不少的邻居都去书店买了《Shenzheners》跑来找他签名。”


薛忆沩(左)在渥太华国际文学节上与购买《Shenzheners》的第一位读者谈深圳。


《Shenzheners》的全部作品译自薛忆沩的“深圳人”系列小说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他的“深圳书写”跟大多数作家都不同,小说中很少出现深圳地标性建筑,城市外观淡化到不留痕迹的地步,但他的文学创作与深圳渊源颇深,他曾说深圳给了他第二次文学生命。这本书是又一部将“深圳人”带上国际舞台的文学作品


《出租车司机 : “深圳人”系列小说》

薛忆沩 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3-6


深圳的十二年时间,在薛忆沩敏锐的观察中,深圳不仅仅是无边无际的水泥丛林,还有着重奏的声音,多彩的颜色和五味杂陈的味道,这些都让他的“深圳人”系列小说具有逼真的现场感。


短篇小说《出租车司机》被薛忆沩称之为二十多年前在深南路边“捡到的孩子”,也是这一系列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一篇。他的观察视角侧重于深圳平凡百姓,注重社会肌体细部的发掘,与主流视角保持着距离,成为作家中“迷人的异类”。


特别要提的是,薛忆沩的长篇小说《遗弃》和《空巢》分别入选2012、2014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薛忆沩现在过的是一种“双城记”的生活,这也是有趣的文学现象:他在蒙特利尔写深圳的故事,作为深圳人,也写蒙特利尔的篇章,在他的作品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成了一体



薛忆沩在获奖后,第一时间接受了本报的专访。他告诉我们,《Shenzheners》在获奖当天, 就在蒙特利尔售出了150本。


只有虔敬的文学能够带来这样的神奇

Q | 欧阳德彬     A | 薛忆沩


Q:祝贺您的“深圳人”系列短篇小说集英译本荣获加拿大蒙特利尔“蓝色都市”国际文学节本年度的“多元文化”奖,想知道您的获奖感受。


A:我的获奖感受很简单,简单得让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可笑。


十六年前,刚到蒙特利尔的第二天我就在图书馆的门口看到这个文学节的宣传册。从头翻到尾,没有看到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我当时就想自己将来也许会出现在这个文学节某一年的宣传册里吧。获奖的消息让我马上意识到这“出现”会是什么规格。我的出版商在祝贺我获奖的邮件里说我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但是我更为自己一直都坚持的美学观念和文学实践而自豪,为自己一直都敬畏和痴爱的语言而骄傲。


薛忆沩在获奖现场接受加拿大媒体专访。


Q:看到“深圳人”的形象出现在蒙特利尔,有没有很神奇的感觉?


A:在新闻发布会上看到宣传册里那一整版关于自己的内容里有“深圳人”系列小说集的封面。有多少人能够将自己生活过的城市带到地球另一侧的精神生活里?听到组委会的人在用法语和英语谈论深圳,我也感觉特别神奇。只有虔敬的文学能够带来这样的神奇。



Q:在加拿大经常有评论家将您的“深圳人”系列作品与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以及贝克特的作品相提并论或横向比较。


A:这种比较其实看到了我个人的文学特质。我们这一代中国作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都接受过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但是其中的大多数后来都“与时俱进”,进到后现代了,还有不少人甚至不知去向了。而我至今都还在固执地坚持着现代派的探索。这样的一种固执在我的每一部作品里都留下了痕迹。但是,很多评论者都强调我的写作很中国。我的法文译者甚至说,我的每一个细节与她体验过的深圳完全契合。



Q:您的小说凭借精致的语言把控和细腻的内心体验等特质在英语文学世界获奖,这是否印证了好的文学没有国界?这或许也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启示?


A:好的文学就是虔敬的文学:对语言的虔敬、对生活的虔敬、对脆弱的虔敬……好的文学当然是没有国界的。但是注意,既然没有国界,为什么还要“走出去”?中国文学走出去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提法。好的文学其实就是自由的,就是已经在外的,就是海阔天空的。



Q:一些评论家把“深圳人”系列小说当成是中国“城市文学”代表作品,您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还是说这些小说不仅仅是城市文学,还有更丰富的指涉?


A:我在很多访谈里都提到过了,我反对所有强加在文学之上的标签。我在创作“深圳人”系列小说的16年里,从来没有想到过我是在写城市。我只知道我是在写人。


至于更丰富的指涉,我想起发表在《加拿大文学书评》杂志上的那篇书评。作者在书评的最后一段说,“深圳人”系列小说让读者从人物的内心躁动里看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代价”,而这“代价”是被整个世界所忽视的。我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我对整个人类的现代化进程都一直保持着很谨慎的态度。这其实也是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




Q:您的《遗弃》的主体部分是日记体,而《白求恩的孩子们》采用的书信体,形式上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您写作时是否把有意识的文本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A:我写作的形式和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是唇齿相依的。我的确好像总是将文本的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其实从我的长篇小说《空巢》和《希拉里、密和、我》更可以看出这一点。


但是,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内容的要求。没有合适的形式,我的内容根本就不会就范。这很像是男女关系:内容是清高和孤傲的一方,形式必须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才能够得手。从表面上看,形式是主动的,而事实上,它完全受内容的控制。



Q:阅读您的小说,发现您对个体生命有极大的重视,高扬个体生命是您的小说观之一吗?


A:对。我从一开始就相信个人是整个文学的根基。这一点,《遗弃》是很好的物证。最近这部作品的最新版本又已经上市了。这给读者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查我的文学道路的机会。那部作品以个人为中心展开的全部触角构成了我整个文学的地基。从个人这个根基出发,文学可以去探讨个人与历史的关系、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等等。正因为这样,文学一定是自由的,也一定是“多样”的。



Q:从写作伊始就注重个体生命?


A:可以这样说。我自己的写作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从根本上说,它始终执着于个人的生命体验与语言之间的纠缠,几乎没有走动过。以“深圳人”系列小说那篇《小贩》为例吧,它根植于一个脆弱的中国孩子的一段脆弱的生命体验。它是我最喜欢在加拿大的文学节上朗读的作品。每次朗读都深得读者的认同,哪怕他们根本就不理解小说中的那些很中国的背景,如朝鲜战争等等。


但是不要将《深圳人》的成功当成是“走出去”的标志。它证明的应该是,好的文学会让读者和世界走过来的。


我将“深圳人”系列小说的英译本献给“那位给我启迪的爱尔兰人”,我对心理细节的在意,对语言细节的留心等很自然地让西方的评论者去做“深圳人”与“都柏林人”之间的比较,而我作品里大量的留白和大量的荒诞也会让他们想到另一位爱尔兰人。



Q:昆德拉把人分为小圈子里的人和世界性的人,在全球化时代,您是否在追求成为“世界性的人”或“世界性的作家”?


A:昆德拉如果还分出一类没有圈子的人就好了。我应该是属于那一类的人。我去年在国内的多场讲座都是围绕着“全球化时代”展开,我去年的长篇小说《希拉里、密和、我》也是对“全球化时代”思考的一种结果。


我在那些讲座中反复强调,2016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关键性的年份。之所以关键,是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化时代”好像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现在我们看到世界上的人事实上是分成了两种人,一种是支持全球化的人,一种是反对全球化的人。这两种人的冲突将会决定未来人类的命运。在这样的时刻,超越这两种人的“世界性的人”和“世界性的作家”当然是特别有益于人类的。我相信所有虔诚的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益于人类



文字 | 欧阳德彬

编辑 | 罗婉


《深港副刊》征稿啦!


发布渠道:

《晶报》每周六《深港副刊》,栏目“给你一支笔”


投稿方式:

我们每周周一都会发布下周主题或关键词,感兴趣的书友可以自行投稿,我们将会从中合适的文章刊登。投稿邮箱:jbsgsp6@126.com。若作品被采用,我们将会在刊登当周联系作者。


稿件要求:

1、500字以内,自拟标题,体裁不限。

2、来稿请注明邮件主题“当期主题-作者”,邮件正文附上文章银行帐户信息(工商或邮政银行)及联系方式

3、稿费标准:200/千字



本周主题:

我们一起去看花


截止时间:

3月23日中午12点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城中村有未来吗?这是一个诗歌的季节, 一起来读诗吧 | 春半踏青时,一刻值千金因为白先勇,再读一遍《红楼梦》 | 看古书真的需要戴手套吗?他用一幅幅饱含中国味道的图画,把渐行渐远的民俗风情保存下来 | 达达101,庆祝无意义 | 这位神女辗转亚欧大陆,出走北美,让历史成为空间游戏 | 我一定是买了本“假书”| 回南天书籍保养及自救指南 | 不按套路出牌,廊桥遗梦的结局会怎样?纸上漫步、背包走读,你选哪个?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