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绿野仙踪》 可你了解“魔法坏女巫”吗?(福利)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期关键字▽
女巫 | 黑童话
(文末有福利,不去看看吗?)
提起童话故事,我们总会习惯性地想起
公主是美丽的、后母是恶毒的
王子是善良的、女巫是邪恶的
而莎世比亚说,
人生就是一匹善恶交织而成的布,
世界的颜色难道只是非黑即白如此简单吗?
数百年来,
以经典童话为灵感来源
乃至创作素材的奇幻小说和影视层出不穷,
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种种“黑童话”也由此而生。
早在1995年,一部特立独行的童话新编问世,
美国作家格雷戈里·马奎尔首次试水
面向成年人的奇幻小说《魔法坏女巫》,
以经典童话《绿野仙踪》里的反派人物
“西方坏女巫”艾芙芭为主角,
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处处影射现实的神奇奥兹国。
△《绿野仙踪》里多萝西与三个小伙伴
在马奎尔笔下,
天生异貌的女巫艾芙芭聪慧、坚定、富有同情心,
却备受歧视和排挤,
为正义的事业不惜被人追杀,逃出奥兹,
被冠以邪恶女巫之名,
以死宣布了"邪恶"的退场。
这部小说因其复杂性而成为一时的话题,
单本销量光在美国就已突破500万册,
后来推出的同名改编音乐剧
更是推动了新一波“坏女巫”热潮,
历时十三年,在纽约百老汇与伦敦西区久演不衰。
▲《魔法坏女巫》音乐剧海报
日前,这部百老汇殿堂级的音乐剧
在广州大剧院拉开了帷幕——
爬满常青藤的西兹学院厅廊,
浮华惹眼的国都翡翠城,
吉利金大森林里的荒垠旷野,
见证了最终结局的隐秘古堡……
一景一幕,令人如临魔幻世界。
随着剧情不断迁换,
当“坏女巫”艾芙芭拿着魔法扫帚飞上5米高空,
用High F唱响《反抗引力》的时候,
故事迎来高潮,全场掌声雷动。
自今年4月11日始,
《魔法坏女巫》在上海、北京相继上演,
广州站作为此次中国首演的末站,
将从6月18日持续至7月2日,
感兴趣的深圳朋友可以赴广州大剧院一饱眼福。
未能赴现场的朋友也木有关系
我们将带你走进《魔法坏女巫》创作背后的故事
带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心灵世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99d38iuq&width=500&height=375&auto=0
△《魔法坏女巫》音乐剧中文宣传片
《魔法坏女巫 : 西方坏女巫的一生》
(美)格雷戈里·马奎尔 著 王林园 译
中信出版社/中信·大方
2017-4
以文学的笔触探讨“恶”的本质
一百多年来,基于弗兰克·鲍姆经典童话故事《绿野仙踪》再创作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始终没有脱离奥兹国的窠臼,唯有马奎尔的《魔法坏女巫》脱颖而出。作为《绿野仙踪》的前传,《魔法坏女巫》讲述了多萝西和三个伙伴展开冒险前,奥兹国不为人知的故事。
△《魔法坏女巫》地图
在马奎尔笔下,奥兹国不是辉煌璀璨的魔法国度,而是由坏心肠的大巫师一手遮天的极权主义国家,那些会说话的“动物”也在为权利平等作斗争,这其中少不了“坏女巫”艾芙芭的参与。天生绿皮肤的艾芙芭从小不受家人喜爱,又阴差阳错与学校的“万人迷”格琳达分配到同一间寝室。经过种种误会与开解,两个截然不同的女生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两人一起研习法术,最后格琳达成了翡翠城的大术士,艾芙芭则成了民权、自由和正义的拥护者,这和《绿野仙踪》的描述大相径庭。
△音乐剧中的艾芙芭和格琳达发展出了深刻的友谊
《魔法坏女巫》是马奎尔的转型之作,在此之前,他作品的受众主要是儿童。1994年,马奎尔开始将视角投向了阿道夫·希特勒,有意以文学的笔触探讨“恶”的本质,并希望寻找到成人读者津津乐道的主题。
然而,碍于自身能力的限制,研究希特勒生平的想法终被马奎尔舍弃。那么谁才能填补这个“恶”的空缺,成为最摄人心魄的主角呢?马奎尔酷爱奇幻小说,C·S·刘易斯、J·R·R·托尔金、刘易斯·卡罗尔等人都是他的研究对象。“或许只有童话故事才是成年读者群人尽皆知的文本。不能指望所有读者都熟悉古希腊神话、罗马式演说、旧约历史和新约寓言中的典故。”最终,他的眼光落在了《绿野仙踪》上:“在我的潜意识中,西方女巫是仅次于希特勒的恐怖存在。”
△格雷戈里·马奎尔
“大概五岁时我就在琢磨《绿野仙踪》的故事了。那里面坏女巫很吓人,大巫师也一样。但真的吓坏我的,却是大巫师承认自己干了坏事。”这是马奎尔撰写女巫故事的出发点。他希望用不同的方式去写‘恶’的本质,以及人们将敌人妖魔化的种种方式,用西方坏女巫这个形象去思考恶人是如何恃强凌弱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念头宛如星星之火,真正燎原是在马奎尔39岁的时候。在1939年的电影版《绿野仙踪》中,坏女巫艾芙芭几乎没有什么台词,这一次他要为艾芙芭辩白。
书中主角——绿皮肤的女巫艾芙芭——想要行善,却犯下了过错。“她为痛苦所伤,愁肠百结,甚至觉得自己没有灵魂。”马奎尔希望在书中探讨身份认同和人生目标的主题。到底做什么才是好事,做什么才是坏事?马奎尔质疑了坏人就是不安好心的说法,并提出一个问题:倘若生活在一个根本不好的世界,想做好人的人会怎么办?
△在《魔法坏女巫》中,艾芙芭还收获了爱情
坏人并不是脸谱化的存在
2003年,《魔法坏女巫》问世的第八个年头,著名音乐剧创作人史蒂芬·施瓦兹将这个故事改编成音乐剧,并在百老汇首演。这位得过奥斯卡奖的金牌作曲人披露,他第一次听到朋友介绍《魔法坏女巫》的故事时欣喜若狂,他回忆道:“我觉得这是史上最好的创意,完完全全地戳中我,里面的角色也是我愿意表现的。”
△史蒂芬·施瓦兹
施瓦茨认为,马奎尔是个天才,他发现了被人们忽视的东西。人人都有遭受误解和不合群的经历。那个绿皮肤的女孩活在每个人心中。坏人并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存在,他们更有血有肉。政治家总爱伪装成好人,把其他人抹黑——而这永远都是一个谎言。
△在马奎尔的笔下,艾芙芭性情刚烈、心怀理想,
曾加入会说话的“动物”的维权行动中。
当时,施瓦茨想要取得《魔法坏女巫》音乐剧改编的版权,在不懈努力下,终于说服制片人让自己来开发音乐舞台剧,只要征得马奎尔的同意。施瓦茨和马奎尔的相会,发生在伯灵顿。施瓦茨对马奎尔说,艾芙芭大可站在舞台中央尽情放歌。毕竟1939年上映的《绿野仙踪》电影中,坏女巫根本没有唱过。“这正是我们讨厌她的一部分原因。她不受待见,没有尊严。”为了反转这一点,施瓦茨写出了音乐剧的开场曲《无人哀悼坏女巫》(No One Mourns the Wicked),单单凭借歌名就谈下了版权。
对于施瓦茨的改编,马奎尔非常支持:“在史蒂芬对我说他理解我写这本书的理由后,我便和他签了合同,并且不会干涉他的改编。对于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们来说,这才公平。”
△音乐剧的最后,格琳达在奥兹国民因女巫死去的狂欢中默默唱着《无人哀悼坏女巫》,内心却对艾芙芭死去的无限悲伤、感激、怀念……在这种交错悲伤强烈对比的氛围中,整个故事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无限体会和思考。
儿童奇幻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在《绿野仙踪》里,为什么西方坏女巫总是纠缠着多萝西不放?为什么奥兹巫师一定要一个小女孩杀掉女巫才肯答应她的条件?为什么善良的北方好女巫要女孩费那么老大劲才找到回家的路?没心的铁皮人、没脑的稻草人与狮子是怎样的由来?多萝西消灭坏女巫之后怎样了? 在《魔法坏女巫》这个所谓的《绿野仙踪》“前传”故事中,我们将恍然大悟。
△《绿野仙踪》电影
然而,深究《魔法坏女巫》原著与音乐剧中的具体区别,可以挖掘出很多细节,其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情节设置和结局上,《魔法坏女巫》的音乐剧选择走校园故事路线,结局属于合家欢的类型,在故事的最后,艾芙芭与被施了法的费耶罗逃过了一劫,从此过上了隐秘而幸福的生活。与此相比,原著更为残酷,原著希望直接告诉读者的,是坏女巫被小女孩多萝西用一盆水“误杀”了,留下了“心肠歹毒”的恶名,而世人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在《绿野仙踪》的结局中,
多萝西用一盆水溶化了坏女巫
其次,相比原著,音乐剧对角色的塑造比较单一。由于情节内容的筛选,音乐剧只是简单地交代了“坏女巫”艾芙芭遭人嫌弃、不受待见,以及“好女巫”格琳达的傻白甜,但是在个人性格的塑造、面临选择时的挣扎、痛苦方面多有省略。比如其中一个体现艾芙芭对于生命关注的场景:在一堂生命科学课上,老师拿着一只惊慌失措的小狮崽来上课,艾芙芭一直追问“它的母亲在哪里?”关心它的身世,但老师却觉得她在捣乱。
另外,在原著中,作者对于“善恶”“平等”和“种族主义”等严肃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融入宗教、神话、幽默和性爱等种种元素,字里行间充斥各种政治隐喻,波士顿《凤凰报》评论本书“从纳粹德国到美国尼克松政府,无一不包。”而音乐剧对此作了比较简单的处理。
关于写作《魔法坏女巫》的初衷,马奎尔曾说:“儿童奇幻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多的是和20世纪的社会和政治现状相呼应的,远超我们的想象。所以,我写《魔法坏女巫》,用儿童奇幻的素材来探讨我所在的政治世界,这并不意外。”由此,要想探索作家更多对于人性、社会的思考,除了看看音乐剧,也不妨读读书吧。
福利时间
本期奖品:
1、8本由中信大方提供的《魔法坏女巫:西方坏女巫的一生》
2、2本由聚橙提供的音乐剧主演签名纪念册
参与方式: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深港书评”,回复“女巫”二字即可获取参与方式。
截止时间:
截止时间为2017年6月28日(周三)中午12:00。名单公布请留意我们稍后推文。
△等不及要看书的朋友,长按扫描二维码微店有售哦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房思琪的伤心故事 | 文人本色郑培凯 | 茑屋书店如此闻名,不只因为它是“世界最美书店之一” | 《异形》今天归来,除了科幻还有人性 | 他飞翔,他看见,他远去——缅怀《看见台湾》导演齐柏林 | 远山如烟黛,似是燕归来——戴燕笔下的女性与乡愁 | 六个关键词认识“日本卡夫卡”——安部公房 | 他描绘了当代中国诗人的群像,勾勒出当代汉诗的轮廓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