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奶粉的傲慢与偏见

迟宇宙 商业人物 2021-02-19

作者:迟宇宙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我孩子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乳业最凄惶的那两年。因为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我选择了一款美国奶粉。孩子健康成长,大人却提心吊胆,那款奶粉那几年出现的“召回”与“假奶粉”事件,让我对“洋奶粉”同样失去了信任。


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让孩子喝口好奶,同样不容易。


孩子慢慢长大,奶粉需求下降,鲜奶需求上涨。这几年来,孩子尝试了各种鲜奶,最后选择了一款国产奶和一款进口奶交替喝着——不只因为品质,还因口感。差不多的品质下,“口感即正义”。


对于国产奶,无论是鲜奶和奶粉,我已经没有了偏见。中国乳业经过十多年的沉浮兴衰,顽强重生的,无不是回归到品质本身,否则它们的重生之路上,不会有那么多的好运与生机。


偏见的消失不只因为我相信中国乳品企业不敢再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因为新制度的出现。


2016年10月1日,中国正式推出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方注册作出了具体规定,并设立了较高的注册门槛。


这个“管理办法”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 根据规定,婴幼儿奶粉的配方注册流程如下:


受理机构--线上申请(登录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系统,在线填报申请书和申请材料)--书面申请(3个工作日内将申请资料递交评审机构)--审评机构对申请材料以及产品配方声称与产品配方注册内容的一致性进行审查,对申请人开展现场核查,组织检验机构开展抽样检验,组织专家对专业问题进行论证--出具现场核查报告--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参与现场核查--根据审评结论作出准予注册的决定。


在获准注册后,获得批号的工厂还必须接受中国市场监管部门高频次的现场检查和月月抽检等考验,任何一个环节的检查出现问题,都将可能影响其保留上述批号。


但是充斥在国产奶与洋奶粉当中的傲慢与偏见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弭。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最重要。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最激烈的观念交锋和最剧烈的分歧。婴幼儿配方奶粉离孩子最近,便是分歧风暴的中心。


没有谁会指望交锋消失,分歧是最正常的社会形态。也没有谁希望分歧演化成风暴,变成一场痛彻心扉的撕裂。可它偏偏爱在我们身边出现。


几天前,全国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成为了一场分歧与交锋的焦点。她在其提案“一生饮奶计划”中建议中说:“对跨境电商的增值税,与国内销售和一般贸易进口采取一样的税率征收,或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维持公平竞争环境。”


因其伊利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的身份,李的建议被解读出了“垄断”、“打压”,也被一些人提升到“选择权”、“消费自由”的高度。民意汹汹,在那一刻,李似乎成为了“全民公敌”。


然而,李真的应该是“全民公敌”吗?姑且不论她的身份,就单说以她二十多年的乳业质检专业经验和认知,作为一位人大代表,她说错了什么吗?


我觉得没有。


中国从2018年1月1日起要求,所有境内、境外奶粉生产企业必须通过在中国进行配方注册后,方可生产销售,但这项制度的实施范围只限定在线下渠道以及一般贸易进口方式


一些“洋奶粉”品牌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了中国市场,行走在“监管盲区”。“洋奶粉”如果在中国进行配方注册的正常产品,通过一般贸易方式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打通海关和中间环节,而跨境购不但享有税收优惠、免去了满足配方注册要求的投资产品,还能在三五天内快速到货,优势巨大。


这是一个政策漏洞,其所衍生的不公,对于国产奶粉品牌有着致命的打击——败于市场是技不如人,如果在自己的主场败于政策漏洞和税率不公,那只能被恶心死了。


此时此刻,李翠枝作为乳制品行业的代表,无论出于何种动机,提出这样的建议,其立场都没有问题。


李的建议,不只提供了一种解决的可能性,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或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维持公平竞争环境”


争议正是于此产生。李不是建议“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而是提供了两个选项,以求“维持公平竞争环境”。

 

我是一个父亲。我的孩子喝过很多种国产奶,至今还喝着其中一种。对于中国乳业,我已经没有了早先的偏见;同样对于“洋奶粉”,我也不存在任何偏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选择权,都有消费的自由。


我也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拥趸。我信奉的市场经济应该兼具公平与效率的双重属性,没有“公平”就不会出现真正的“竞争”,没有“竞争”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效率”。不公一旦出现,市场所有参与主体都会受到伤害。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无论你是买的还是卖的、土的还是洋的。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我从来没觉得李翠枝的建议有任何问题。说穿了,那就是我希望我孩子喝自己喜欢的奶,我也希望这个市场是公平的、良性的,最终不要影响到我孩子选择的自由与所喝之奶的品质。


婴幼儿奶粉市场既然存在政策漏洞,那就一定会因为不公带来恶果。短期的恶果是“跨境粉”的质量监管会出现盲区,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维权难度增加,维权主体也容易飘忽不定;长期的恶果,毫无疑问是公平竞争的环境被破坏,本土乳制品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崛起之路坎坷起来,很多品牌或许将会被“恶心”至死。


“漏洞”既然存在,那就堵上即可。李翠枝的建议,正是堵上漏洞的两个选项——要么大家在牌桌上遵守同样的游戏规则,要么你别上牌桌。美国人在美国是这么干的,英国人在英国是这么干的,日本人在日本也是这么干的,天公地道的事,怎么就演化成了“傲慢与偏见”?


我相信中国乳业浴火重生后的自信。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接受采访时曾经说:“国产奶粉已经从奶源,加工,配方,检验,执行标准等多个方面领先世界水平,毫不夸张的说目前国产奶粉质量已经是全球最好的奶粉,不敢说第一但一定是最好的之一。


我相信那些国际上的巨无霸乳制品品牌有着遵守商业伦理的自觉,也相信它们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但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如果政策漏洞没被堵上,谁也不会成为超越平均道德水准的“商业先烈”——那对自己的股东、员工,同样是不公和不负责任的。


中国也好,全球也好,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大时代的变化中,分歧会凸显和加剧,以致变得无法融合。交锋与冲突最终会形成观念和族群上的撕裂,善意、宽容与耐心都成了罕见的品质。


如果有耐心,不难发现李翠枝建议中的多选项;如果有善意,不难理解李的立场;如果宽容,不会误读李的“或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维持公平竞争环境”。


缺乏善意、宽容与耐心,人们就会陷入“集体歇斯底里”之中,成为“乌合之众”。


“集体歇斯底里是一股可怕的力量。”中国也好,西方诸国也好,都曾吃过这种“集体歇斯底里”的大苦头。真正的偏见是这种“集体歇斯底里”的本质,真正的傲慢是这种“集体歇斯底里”催生的。


在李翠枝的建议分歧中,我们又一次见识了这种可怕的力量。这是“乌合之众”的狂欢,我只愿它不是自觉的选择,而是一场无关紧要的误读。


*头图购买于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杨元庆,你该开掉公关团队了

网红概念公司是怎么割韭菜的

医疗健康风口热

N个被裁掉的人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授权。一切形式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合作。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biz-leader,获转载授权或邀您加入商友群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2.期待您置顶与星标。欢迎分享与评论,欢迎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给我们提供选题线索
3.点击“阅读原文”,看商业人物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