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饭圈就是场集体PUA

芋泥,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 2020-08-26



写在前面
 
昨晚肖战粉丝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我们聊过挺多次饭圈的,写影评也时常骂一些流量的烂演技,因此与饭圈“交手”过不少次,所谓的反黑,举报,控评我们都遇到过很多次。
 
某个艺人的超话里去年还能搜到小粉头发的,如何举报我的文但不给我增加阅读量的教程,那条微博底下还有上千的粉丝刷着同一个字“卡!”,今天问了追星的朋友才明白,“卡”的意思是,“报告,已完成(举报)”
 

(一年前那位流量艺人粉丝追来我微信)

当然,这肯定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战绩”,今晚发这文也不是因为记仇,以前这些都是小事情,没什么好记,上面那位流量艺人后来演技提升的时候我还特意夸过。
 
只是单纯因为,当我昨晚目睹那个事件彻底失控,两边集体自杀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思虑我们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目睹这一系列惨痛发生的我们,现在可以反思些什么。

(目前是两边自杀的孩子都救回来了)
 
私以为,事情发展到现在,其实再对着这些孩子嬉笑怒骂吃瓜围观没什么意义,只会把矛盾弄得更复杂。
 
这次的肖战粉丝事件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比较系统地去反思一下饭圈那些已经快被我们常态化的祸端弊病。

 
饭圈,到底什么是饭圈?
 
先和不怎么接触饭圈的读者介绍一下,目前内地饭圈总体上是怎么样一个生态:
 
为了避免无意中把整个追星污名化,我们首先要把追星分成两种:
 
一种是实用主义式追星,这类粉丝有相对健全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生活,他们只把追星当做一种生活点缀,乐于从偶像身上汲取力量,充实生活,满足各种生理及心理的实际需求(包括性幻想),也懂得如何抽身回到生活,如何把是非对错放在偶像之前。
 
这种相对健康,有益,没什么好指摘的,也不在今晚文章讨论范围内。
 
真正病态的是另一种,叫幻想主义追星:把偶像当成了完全的精神寄托,给自己缔造了一个身份重造的幻梦,在原始欲望和精神幻想中,偶像是他的所有物,可以是恋人、哥哥、儿子,也可以泥塑。那些背离幻想的生活现实被放在了一边,为了维护偶像,思考和立场都可以让位。

同时这种幻想主义式追星里有分成了好多互相不容的派系,这些派系让饭圈不只是简单的同一追星群体的集合,而是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甚至有点zz系统的意味。
 
比如,严格的审核标准和准入门槛。
 
要想加进粉丝群或是拿到前线活动的名额,要通过一番严格的硬性审核。要提交的东西多而杂,比如截图超话等级、买代言记录、集资证明、发布偶像相关的微博数量、微博未关注过多其他明星等。


没有做这些?那你只能算个路人粉。
 
同时,饭圈的权利与义务并存,并且由粉头大站及背后的工作室来定义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
 
当你达到上述的准入门槛后,你会获得了一些权利,比如达到了应援站的抽奖资格,幸运的话还能得到去活动现场亲眼见偶像的机会。
 
跟着权利一起到来的是义务,要完成每日的例行事项,超话签到、在营销号下面控评、带话题轮博、跟着反黑组来举报不利言论。

 
为了能占到前排,要多备几个小号,还得养号,因为养成铁粉权重更高。
 
打榜更是一件要肝的事,微博要送花送积分,贴吧要盖楼,百度要送花,微信小程序也得顾上。到年末的各大平台要评奖的时候是最严峻的,为了把奖杯送到偶像手里,不仅要肝,还要氪金。


而后在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中,粉圈逐渐形成了明确的阶层观念。

站子比散粉有话语权,唯粉比cp粉高贵,不参与反黑,控评,你就是白嫖,根本不算粉。
 
在明确的属性之外,粉丝的“粉丝量”也是衡量地位的一项指标。粉丝多的大粉,也成了自家圈子里一个偶像般的存在。
 
在各项应援里,大粉像是民选的意见领袖,提出口号,然后呼吁各个“小透明”们去实施。

 
从偶像的粉丝中孕生“偶像”,像是个套娃。
 
最后,当阶层产生,必然导致其产生一种敌我意识。
 
各个饭圈也有阶层观念,糊咖和顶流之间必然不一样。
 
偶像们在同个娱乐圈,饭圈就免不了互撕。在常年的作战经验中早已形成了一套战斗策略,要去刨黑料,作战时带对家大名去屠广场,让路人搜索名字时看到黑料进而对那个偶像形成不好的观感,最好是能黑上热搜。
 


而除了撕代言、撕番位,更普遍的原因却非常简单,你带着粉籍说我偶像不好,那么我也要上升你正主。
 
要是闹大了怎么办?
 
那就开除粉籍,临时工,卧底,披皮,黑粉,这些名字就都扣上去了。
 
二 

饭圈是场集体PUA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看受众到底是谁。
 
对于大部分成年人,饭圈的那套自然不至于去类比什么鬼扯的PUA。
 
但对于未成年人呢?
 
在心理学上,未成年人有一个黄金X年的三观塑形期,也叫“惊喜期”,每个人不同,但基本都聚集在10岁到18岁之间,在这期间你受到了什么样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校园)教育决定了你在接下去的很多年里,拥有什么程度的独立思考能力,多元阅读能力,辩证判断能力,也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的反应系统,是包容,还是排他。
 
而未成年人的这个期间,对于外界环境是没有形成任何防御系统的,容易偏听偏信,容易被所谓的“洗脑”,产生信息偏食(只愿接受一种信息)或者二元化的极端思维。
 
这时候饭圈在对这些未成年人干什么?
 
饭圈把一个生动多元的世界压成了一个二维平面摊开在了他们面前。在这个压扁的世界里,没有细腻且有层次的人性,只有非黑即白的网民们和那个遥远且完美的偶像。
 
但没有人在接触之初就是饭圈里的一员,饭圈也不是粉丝们无意识自发形成的。
 
饭圈是被资本造出来的东西。


在这个数据时代,当你对一个人产生兴趣时,第一步会干什么?
 
上网搜索他。
 
接着,你就掉进了一种信息茧房,在大数据算法的推荐下,你会收到一系列与这个人相关的信息。人都有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曝光效应,粉上一个人就是这样,当那个偶像高频地出现在你的视线里,在吸收这些信息的同时,不自觉便掉了进去。
 
资本是把这些送到你面前的推手。所以毫无疑问,让未成年人陷进去真的太容易了。
 
在饭圈里,有着以偶像为共通的群体,在共同语言的交流中,他们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但也极易陷入一种过度的自我认同。
 
因为看到了太多与自己发出同一声音的人,会自然认为自己所信奉的是“正典”,而不同的声音都是边陲的小众。
 
但这些也不至于让一个未成年人失去接受多元观点的能力,真正让他们“排他”的是一种楚门的世界式的“群体性孤独”。这种孤独常是被大粉,也就是意见领袖营造出来的。
 
具体来说,就是大粉们通常放一些对家的挑衅言论、黑粉的叫嚣、偶像的辛酸奋斗史来“虐粉”,给粉丝们营造了一种“哥哥只有我们了”的虚幻感,虐粉式集资也已经成为了饭圈的惯用套路。因为哥哥只有我们了,所以要守护住他。


(拜托,你哥哥拍一次戏赚的就比这个国家90%的人十年赚的都要多了。

然后呢,在本该包容不同声音、接受多元观点的少年时期,却变成了以“爱与正义”之名铲除异己。

那么被他们守护着的偶像呢,全程没有参与,甚至还像是粉圈斗争的牺牲品。

但他真的无辜吗?

这一切都某些艺人团队的默许和纵容下展开的。


艺人团队从缔造饭圈的造星机制中出来,吃着饭圈人设的红利,深谙饭圈规则。看似极少下场不争不抢,但热搜呢?营销号呢?给站子传达信息的授意呢?

粉丝为什么平白撕番位、撕资源?这些也早就是饭圈公开的秘密。


“只有充分异化,粉丝才会失去理智,才会荷包大开,而这正是当代娱乐运作者们苦心追求的效果,这种效果在疯狂的粉丝身上得以充分体现。”(此句引用自中国青年杂志《流量明星和观众的观众异化论》)

在那么多场饭圈互撕人肉网暴中,有多少次是艺人工作室发声明制止?哪怕是小小的暗示或呼吁。

饭圈为什么发展成了现在这样?

正因为有话语权的人没有做什么,所以粉丝们才会做了些什么。

 
极端排他性和慕权式举报

因为这一次事件尤其体现了小标题里的那两个现象,所以我们想把他们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之前我们聊饭圈的封闭环境的时候,提了很多次信息茧房和信息偏食的概念,但其实这两个概念除了容易让心智尚未成熟的饭圈女(男)孩思想封闭之外,还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行为极化。
 
前者至多是有害自己,后者则更多是一种无边界的向外扩散,妨害他人。
 
饭圈排他性的例子很多。
 
最轻的大概就是饭圈用语,虽然一开始是为了避免大名引发争端,防止搜索而出现,但发展到后期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饭圈的专属用语,像是密电,什么hyh(后援会),ju(狙),jz(集资),ky(没眼色),xfxy(腥风血雨)等等,最终进一步将这个圈子封闭起来。

 
当然,用用缩写谐音,始终还不至于有多大害处,饭圈的排他性真正致命在于热衷反黑,但偏偏到底什么是“黑”,几乎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
 
什么是对偶像不利言论,标准从来都是模糊的,全凭每家大粉或者个别举报发起粉丝的主观决断:“我说是,那就是,大家一起ju它就好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写点影评都能被一次次被举报,今晚这篇文估计也无法幸免。
 
当领导者的一句话可以被所有被领导者无条件奉为准则真言的时候,极化便就这样产生了。
 
而他们实践极化的方式也相当统一,就是举报。
 
把这种举报拆解开来,本质上就是一种慕权,他们信仰用各种权力来横扫所有异见和异己:
 
「我主观上不认可东西,我第一反应并不是选择不看,或者反驳,而是直接让它消失。
 
这句话恐怖在哪?
 
恐怖在于,在饭圈体系中,已经有相当部分大粉习惯性把自己当成了绝对真理:我认为不对的,那就是不对的,就应该消失。

 
而且,集体环境中极化后的个体思维,很容易被个体带出那个集体环境(饭圈),成为自己在日后生活中的行事准则。
 
如果说饭圈部分粉丝的极化是一把枪,那举报就是那颗子弹,而这颗子弹,可以在一个粉丝的生活中飞很久很久,到时候被击中的,可远不止几个“不利言论”
 
谁能幸免?
 
最后
 
最后,按惯例为了防止评论区乌烟瘴气,补充一些本来没必要补充的。
 
第一,肖战事件的根源问题肯定也不是今晚说的饭圈这些种种,那晚的举报要是没用,孙猴子再怎么闹都是推不倒那座五指山的,但为啥不聊,大家都门儿清。
 
第二,这篇文不针对肖战部分粉丝,这个问题谁家都有,哪家轻哪家重的问题而已,今晚配图所有艺人信息都码掉了,因为我们更关注整个生态。
 
第三,这篇文也不针对所有理性追星的粉丝,甚至我觉得那些所谓的低龄“脑残粉”也都是受害者,该被骂的是某些艺人团队和背后整个投机逐利的畸形环境。
 
第四,3号厅没转型,还是聊影视,本来早就该恢复了,谁知道出这么多事,我们嘴巴又贱,老忍不住,聊流量勉强也还算业务范围内吧,明天有文,会回到原来的类型。
 
Over。
 


音乐/Loving - 《The Not Real Lake》
配图/网络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