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就是大骗子
写在前面
我们大概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同一部剧,一周前读者催着我们夸,一周后同一拨读者催着我们骂,大呼上当。
今晚标题里的这句话,也不是我们原创的,而是读者的骂人智慧。
它还创新了一种预告式烂尾。
每天的新预告都会给观众新的“惊喜”,刷新故事的离谱程度。
即使口碑疯狂下滑,豆瓣评分从8.6跳崖到7.5。
编剧依旧选择在自我背叛,以及对低龄观众的讨好里,一路不回头。
上一篇文里,我们「终于有好的华语亲情剧」的期待,变成了一场猎奇审丑。
最终只是在看,编剧到底在这种自我陶醉里能到什么地步。
它从正面佳作变成一个反面案例,只用了不到一周。
这种荒诞,本身就够好好写一篇文了。
《以家人之名》
《以家人之名》一开始讲的是三个家庭因为一些变故,两位父亲和三位异父异母的孩子,组合成一个新家庭的故事。
小妹李尖尖(谭松韵饰)的母亲因病早逝,小哥贺子秋(张新成饰)被母亲抛弃,成为了李尖尖爸爸李海潮(涂松岩饰)的养子。
大哥凌霄(宋威龙饰)住在李家楼上,母亲因为女儿意外去世精神受创,跟凌爸争吵不断,最后离婚收场,凌爸带着儿子凌霄跟李爸搭伙过日子。
前面11集以亲情线为主,由一些琐屑、温馨的生活细节构成,让大家不由喜欢上这一家子,相信他们珍贵的感情。
观众被这一家五口的欢乐日常给逗笑,又跟着大哥和小哥面对原生家庭的问题,最后为他们不得不出国而揪心。
这也是当时这部剧能拿下8.6分的原因。
但随着大哥、小哥长大后回国,剧情出现了爱情线,豆瓣分数就一直往下掉(估计还会往下掉)。
争议也就跟着出现了。
喜欢这部剧亲情线的人,在出现爱情线后开始骂。
奔着爱情线来看剧的人,不明白怎么能因为拍了爱情线就打低分,难道亲情线就比爱情线高级吗?
但这个争议的重点,从一开始就错了。
《以家人之名》的口碑下滑,其实不是因为它拍了爱情线。
而是没有处理好爱情线和亲情线的关系,才最终导致剧情、人设等全线崩塌。
而编剧选择这么去写,导演选择这么去拍,背后其实透露出国产剧难出好剧的原因。
一
爱情线喧宾夺主
我们在上一篇文里的最后说过,《以家人之名》可以有爱情线,但要处理好爱情线和亲情线的关系,不能产生割裂感。
并且,不能以爱情线为主,不然整部剧就跑偏了。
但很可惜的是,上次提到的这两点,《以家人之名》一点都没有做到。
首先,爱情线已经喧宾夺主了,出现了七角恋。
李尖尖的闺蜜之一唐灿,她喜欢贺子秋的好友庄北,结果庄北喜欢李尖尖的另一个闺蜜齐明月。
而齐明月高中时候喜欢过子秋,后来喜欢凌霄,以为凌霄也喜欢自己。
凌霄喜欢的人是尖尖,尖尖跟男朋友恋爱又分手,贺子秋这时也想成为尖尖的男朋友。
放在一般的都市情感剧里,这么写和拍当然没有问题,但放到这部剧里真的就不合适了。
这部剧叫《以家人之名》啊,本应该围绕“家庭”去展开的。
结果爱情线过多,为了推进七个人的感情纠葛,编剧只能牺牲前面12集塑造好的人物,李爸和凌爸。
他们从故事的主心骨变成了工具人,亲情线也不得不让位。
在这个时候让位,很多剧情就变得说不过去了。
比如,子秋出了车祸住院,出院这一天李爸和凌爸竟然没有去接他。
李爸是多重视孩子的一个父亲啊。
小时候客人来吃面,跟子秋开玩笑说“你不听话就会被送走”,李爸都会生气,阻止客人再开这些玩笑。
一家五口也没有聚在一起帮子秋洗尘,这压根就不符合他们家的家庭氛围。
本该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家庭戏,没有了。
拍的是什么?
一群年轻人聚在公寓里吃火锅,让庄北对齐明月一见钟情。
前面12集的铺垫不过就是水中的月亮,一捞就空。
但你再倒回去看,会发现剧情走偏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以家人之名》的第一场戏,拍的就是凌霄和尖尖的相遇,这是在铺垫尖尖从小对凌霄无意识的好感。
大哥和小哥出国九年不回来,是为了疏离三个人的兄妹关系,后期好谈恋爱。
为此,编剧把凌霄的所有路都堵死了,让他只有出国这一个选择。
还有凌霄把安定放在维生素的瓶子里,子秋误食出了车祸,重点还是在凌霄身上。
子秋成为了工具人,还要跟尖尖说:“他从小好多事情都跟你说,但你现在不是不愿意听了吗?”
为的是让李尖尖关心凌霄,促进感情线的发展。
《以家人之名》的剧情设定,本质上都是为了做爱情线而做服务的。
这个出发点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一部以家庭为主的剧。
二
还是玛丽苏偶像剧那一套
但哪怕你把《以家人之名》当成是一部爱情剧来看,它的处理也是不及格的。
对于大哥,小哥和小妹三个人关系的转变,这部剧没有给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观众难以适应他们亲人和爱人身份的转变。
他们的关系不能以简单的青梅竹马来概括。
尖尖小时候差点被拐,被凌霄和凌爸救下来,尖尖认了凌爸做干爸,凌霄也一直说李爸就是自己的爸爸。
子秋是养子,他一直说李爸才是他亲爸,李爸和尖尖跟他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家庭伦常看来就是家人。
高中的时候,尖尖逢人介绍都是这是我大哥,这是我小哥,他们是一家人。
观众也跟着产生类似的认知: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比亲人还有亲。
你要打破观众的认知,那么就需要有足够多的细节去铺垫,让他们的感情慢慢发酵,产生感情转变的自然契机。
但《以家人之名》没有这样的细水长流。
里面最多只能可以看到凌霄感情的萌芽,高中那会尖尖开玩笑时,他回答过:“我娶你。”
李尖尖没有放在心里,嘴里还小声说着“你有病吧”,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更别提那时尖尖和子秋都还没有性别意识。
尖尖会开玩笑去脱子秋的裤子,子秋也觉得尖尖躺在自己的床上没有关系,两人之间看不到任何情愫的产生。
27岁的子秋因为朋友的几句话,就认为自己喜欢尖尖,说:“我要当你的男朋友。”
这话的出现很突然。
不要说尖尖听了接受不了,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也很难接受,因为之前给到“子秋喜欢尖尖是超过妹妹的喜欢”这个信息,太少了。
编剧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会这么处理是觉得尖尖作为女主角,被小哥喜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说白了,它的内核还是传统的玛丽苏偶像剧那一套。
最明显的是两场吻戏。
男朋友亲李尖尖,她躲开了,凌霄趁她睡着偷亲她,她没有躲开。
编剧通过这样的对比,来说明尖尖喜欢凌霄,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其实有很多剧情可以触发李尖尖的情愫,编剧却偏偏选择了最生硬的那一种。
这个吻戏的设置,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看,都是失败的。
凌霄跟尖尖互相都没有确定心意,他趁她睡着就亲了她,压根没有询问过女性的意见。
哪怕最后没有亲到嘴巴,也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放在现实中,是可以构成性骚扰了。
这种过时、误导人的玛丽苏情节,跟前面12集温馨家庭戏的风格瞬间割裂开来,变成两个不兼容的体系。
也让凌霄的人设跟着崩塌。
凌霄出国以前,是一个内敛且温柔的人。
他不喜欢说话表达,但小时候看到子秋被尖尖冷落,不说话就给子秋递西瓜。
长大后,第一时间发现尖尖来例假,默默给她买内衣。
回国之后,凌霄却成为了“霸道总裁”。
他做出偷吻的举动,之后哪怕道歉了,态度也积极强势。
凌霄让尖尖把他当成男人对待,并且不能躲着他,否则他晚上会因此睡不好。
还说“只有结婚了才是真正的家人”,敢情前面二十多年的感情都白费了?
此时,凌霄变成了一个恋爱工具人。
在这样的一个剧作逻辑里,好好的一家五口人,前12集每个人都有血有肉,目前就只剩李尖尖还没有变成工具人了。
三
这种崩塌到底该怪谁?
这不是观众期待看到的《以家人之名》。
我们希望看到的剧情,应该是凌霄和子秋回国以后,努力修复新家庭多年未见产生的疏离感。
一家人又变得像从前一样和乐融融。
是他们要怎么样去直面原生家庭的问题,跟过去的家庭创伤和解,核心依旧还是在原生家庭和新家庭的选择上。
爱情线可以有,但不是重点,而且要融在亲情线里。
从目前的剧情走向来看,《以家人之名》已经不太可能往我们期望的方向去拍了。
但剧情崩塌成这样,只怪剧方明明能做好,却偏偏要愚众吗?
他们当然知道那样拍,口碑肯定会更好,但他们不敢。
如果不以爱情线为主,怕观众不爱看。
如果没有剧烈的剧情冲突,只有前12集的那种细水长流,担心观众会追不下去。
剧方看似在愚众,其实本质上是在讨好观众。
你看,《以家人之名》后期以爱情线为主,口碑是崩塌了。
但是它的话题热度依旧很高,每天都挂在热搜上,经常还不止一个热搜。
收视一路往上升,成为了收视断层第一,领跑整个国产剧的市场。
我们总是吐槽国产剧换汤不换药,披着职场剧、亲情剧等的外衣,最后都在谈恋爱。
对,都一窝蜂地这么拍,确实是一种短视。
但最后这些剧的话题和收视都不差,观众在其中是否也有责任呢?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们也有《父母爱情》这样的剧啊。
但《父母爱情》里,主角都是实力派中老年演员,青年演员的戏份并不多。
还有人可能会说,把谭松韵、宋威龙和张新成,就应该谈恋爱啊,不然浪费了这个阵容。
那他们为什么不直接去拍偶像剧呢?
每一种题材都应该存在,市场需要更多元化的发展,而不是拍什么拍到最后都是在拍爱情。
《以家人之名》前十集和《隐秘的角落》的大爆,其实在说明市场在变化。
而我们,每一个人观众都有责任,去推动这种变化。
音乐/《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
配图/《以家人之名》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