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暴力沟通”之灵魂拷问:你的感受是什么?

Wuli AFan 高地江湖
2024-08-24
了解了《爱的五种语言》后,会期待我爱的家人朋友以我【爱的语言】来对待我。刚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时候,也会对照着那些标准,生出是非心。
 
聊天时,脑海里会评判对方:噢,ta打断人发言;这是ta的评判;噢,ta不对,ta没有在讲感受……
 
这个时刻,我没发现自己一直在评判当中。



 
有意识地觉察这些心里的声音
 
2018年,我刚学习非暴力沟通(以下简称NVC)的时候,接触到了四要素的概念:“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会问别人,你的感受是什么?
 
遗憾的是,大多数时候,我听不到我想听的内容。听到我的提问,人们大多时候又会继续侃侃而言ta的想法,观点,只是在前面加上了“我觉得……”

 
我理解,这个问题对大部分人来讲都是一个灵魂拷问。毕竟,在更追求效率和理智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很少关注到社会情感的内容。
 
感受词语的匮乏也让很多人困在自己的情绪里,没办法用文字清晰地自我表达。情绪像是一团淤泥,堵在自己的身体里。

主人不认识它,也说不清楚“我怎么了”。
 
2019年高地的生活实验室,我在和大家探讨NVC时,有一个朋友说,就是因为脑海里没有这样一份感受词,她有很长时间陷入了抑郁状态。
 
我仿佛是一个拿着老师的板书的小大人,对照着看,很认真地指正对方:“噢,你这不是在讲你的感受。感受是……”
 
我分享一些我知道的感受词,然后再次认真地问对方,“那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Ⅱ 
敬我们的看见与被看见 
 
听上去有点搞笑,但当时我是很较真的。我觉得很有必要让我的朋友知晓感受的重要性,从而连接到情绪带来的信号。
 
而当我这样回复的时候,对方往往会更紧张,好像听到了一道自己不会做的英语阅读理解。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尝试放下自己的执着。我会自我暴露,先用自己来举例,慢慢引导对方与自己的感受连接。

前段时间的心理课学习,导师也提到了这一点。如果你评判你的来访者没有在讲感受,这个表达很容易被听成指责,会让人觉得:“噢,我说错了”。
 
如果你确实没有听到对方表达感受,这时候你不需要去纠正对方,而只需要顺着对方给出的信息,做出一些同理猜测。
 
“当你提到你被你的孩子蠢哭的时候,你是觉得很无力,沮丧吗?你说你做了很多尝试,但都没有用。你感到很失望,又不知道还可以怎么办,是这样子吗?”
 
当你在做同理猜测的时候,对方的反应自然会告诉你,你是否理解了ta。
 
想起了一起跳舞的朋友分享的话:
 
再亲密的人也无法与我们感同身受,这固然是件令人无奈的事。但也许,人与人间出于渴望相互理解而做出的一切尝试,更值得被看到。”
 




Ⅲ 
很多时候,人们将自己的请求表达成指责
 
上周日,我和朋友聊天,我用三个感受词,表达了我在社群里的感受。当我分享完的时候,朋友说他心里生出了一些评判。他说我讲的是一些经过修饰的话。我很困惑,我明明如此清晰地表达了我的体验。他一再坚持,他没能从我的表达里连接到我。
 
我回溯刚刚的分享,猜测,是我讲感受的部分以为前面讲过了,一两句话带过,所以他没理解到吗?
 
我开始疑惑自己的感受,我不知道他想听的究竟是什么?我要说什么才是对的?我不明白前面伙伴讲的时候都很顺,怎么到我这里就卡住了?
 
我问对方,“你渴望听到我分享哪些内容”?我猜想,是他背后一颗想要和我连接的心,在反复争取我更清晰的表达。
 
朋友拒绝了我这个表述,再次说了我的表达是经过修饰的。

在我这里,他就仿佛拒绝了我善意的猜测。我感到沮丧,失落,难过。他不是基于自己的请求(那个连接的愿望)来与我澄清的。他好像就只是站在某个点,评论我讲得不对。
 
我的心里也升起一些无力,好像没有说到他想听的话,我就不对。(可实际上他真的是这样想的吗?)
 
如你所知,我们的对话在这反复的纠正与核对中,气氛越来越紧张。彼时,两个人都没能放松地交流了。(后面,伙伴也明显感受到我们双方的紧张气氛,所以提议暂停聊天。)
 
不是以“为对方着想”的名义,指导对方“你怎么做才对”。而是,你想对方这么做,这对你有什么好处?这能够满足到你的什么需要?
 
从自己出发,而不是脱身事外的第三方评论视角。当你连接到自己,别人才能够连接到你。当你真诚表达时,你们才更有可能在【人】的层面上相遇。
 

话又说回来——
 
如果你运气好,人们会以自己知道的方式爱你;如果你真的非常幸运,人们爱你的方式刚好是你所期望的。





文/编  阿凡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地江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